天幕上。


    奉安皇考神主的祧廟前。


    諸臣門外立著,全是素服。


    朱由檢從廟裏出來,更是一身重孝。


    “王承恩,告訴諸臣工,皇陵損失幾何。”


    宦官上前一步,躬身道:


    “皇陵罹變,賊焚毀撫按府公署、留守司府廳,共計五百九十四間。”


    “焚毀鼓樓、龍興寺六十七間。”


    “民房兩萬兩千六百五十二間,殺官六名、生員六十六名、陵牆班軍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牆軍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軍八百餘名。”


    朱由檢一臉疲意的揮了揮手:


    “國事日衰,祖陵大劫,全是朕身之罪。”


    “宣詔吧。”


    眾臣聞言嘩啦跪倒。


    宦官跨前一步,展開詔書:


    『罪己詔』


    ……


    【崇禎八年(1635)正月十五日,起義軍進攻鳳陽,鳳陽明軍不戰自潰,隨後義軍劫掠三日,挖掘皇陵。】


    【十月,崇禎帝因盜陵民變而下罪己詔,移居武英殿,減膳撤樂,表示與將士同甘苦。】


    ……


    大明。


    朱元璋整個人跟打擺子一樣指著天幕。


    看著馬皇後嘴唇顫抖著道:


    “祖墳……”


    “他……”


    娘字未出口,人已暈厥過去。


    徹底失去意識前,腦中就一個想法。


    黃巢?


    ……


    【當一個朝代即將滅亡時,各種問題會紮堆的出現,且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


    【朝堂上,後金軍撤退之後,上到皇帝下到朝臣,沒有人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而是借機傾軋,進行黨爭,自我殘殺。】


    【邊境上,遼東戰略危機的嚴重性在己巳之變中暴露無遺。】


    【而在和遼東恰成犄角之勢的陝西黃土高坡,成千上萬為生計所迫的明朝子民們,悄悄點燃了造反的烽火。】


    【從萬曆年間遼東戰事爆發以來,陝西三邊的軍隊征調頻繁,經常領不到軍餉,日積月累,拖欠軍餉越來越嚴重。】


    【截至天啟七年為止,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鎮積欠餉銀二百四十四萬兩,常有幾個月甚至一年不發軍餉的事,到崇禎初年,有的地方欠餉達三十六個月。】


    【士兵無以為生,除了造反沒有別的出路,於是乎“稽餉而嘩”,“亡命山穀間,倡饑民為亂”。】


    【同時,陝北接連大旱,屢屢發生饑民搶奪糧倉的情況。】


    【為節約經費,崇禎裁撤驛站,導致大量驛卒沒有生計。】


    【最終,陝西爆發起義並迅速擴大,遍及全陝、三邊。】


    【而這裏,就有一位大明掘墓人。】


    【李自成。】


    ……


    天幕上。


    一隊服裝不整的騎兵走在羊腸小路上。


    為首的一人頭戴一頂舊氈帽,鐵甲外罩著一件半舊的羊皮長袍。


    背上斜背著一張弓,腰裏掛著一柄寶劍和一個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裏邊插著十來支雕翎利箭。


    這人扶了扶氈帽。


    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視前方。


    ……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萬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延安府米脂縣雙泉堡。】


    【因其家居於懷遠堡(今陝西橫山縣)之李繼遷寨,故也稱為懷遠人。】


    【曾祖父李世輔、祖父李海、父親李守忠,世代都是養馬戶。】


    【父親死後,李自成為同村富戶艾萬年去放羊以抵債。】


    【後不堪受辱,應募為銀川驛的驛卒,充當馬夫,抽空挾弓矢習騎射,練得一身好武藝。】


    【那時正是天啟六年,他二十一歲。】


    【崇禎二年,朝廷下令裁撤驛站。】


    【這年年底銀川驛被裁撤,李自成生活無著,又逢饑荒,便帶領同夥造反。】


    ……


    {李自成也算富戶家道中落了。}


    {《明季北略》《平寇誌》《甲申傳信錄》說其“務農頗饒”“世農自饒”“家頗饒”。}


    {聯係到他八歲時與侄子同時進私塾讀書,可見上述說法是可信的。}


    {他的家境並不貧窮,他也不是文盲,讀書“頗能記憶”。}


    {造反大軍的基本群眾依然是饑民、難民,隻不過骨幹力量是叛卒、逃卒、驛卒、響馬。}


    {而這六種人轉化為造反者,是陝西各種社會矛盾,天災人禍激化的結果。}


    {明末田賦加派,一律按畝分攤,陝西比別地受害更甚。因為陝西土地貧瘠,民生窮困,加上連年災荒,人民已是饑寒交迫,官府卻仍敲骨吸髓,不顧人民死活。}


    {崇禎二年行人司行人馬懋才向朝廷報告陝北的饑荒:


    如安塞城西有糞城之處,每日必棄一二嬰兒於其中,有號泣者,有唿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


    至次晨,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


    更可異者,童稚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便無蹤跡。


    後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其所食。


    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數日後麵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


    {除了連年災荒,還有官府的催科。}


    {崇禎雖然把救荒當作首務,但並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也沒有督促地方官全力救荒,致使事態日趨惡化,以至無法收拾。}


    ……


    大隋。


    楊堅看到人相食的慘劇,便知這“起義”不能善了了。


    “如此說來……這些造反隊伍的核心力量是大批嘩變的士兵……”


    獨孤伽羅撚著手裏的針線,低頭道:


    “逃卒、叛卒……”


    “經過正規的訓練,手中掌握武器。”


    “與一般饑民、難民迥然不同。”


    “這是一夥知根知底的流軍……”


    楊堅撫案歎息。


    “又是彼知己,己不知彼……”


    “剛走了皇太極,又來了個李自成……”


    “天命已失啊。”


    ……


    【南京刑部左侍郎武之望本已因年高申請致仕,在南京任閑職,因熟悉邊事而被調任三邊總督,結果無力鎮壓義軍,自殺而死,時年七十七歲。】


    【朝廷上下群情哄然,迫切需要有人去收拾陝西局麵。】


    【然而人人視陝西為畏途,都不願意挺身而出繼任武之望留下的空缺。】


    【這一拖就是幾個月,沒有一名高官願意到陝西去挑起這副擔子,因為既艱難又危險,而且吃力不討好。】


    【吏部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推舉頗能顧全大局,對軍事一竅不通的左僉都禦史楊鶴,出任陝西三邊總督。】


    【崇禎召見楊鶴詢問方略,楊鶴認為義軍四起原因在於饑荒,表示“剿撫兼施、以撫為主”,很容易平亂。】


    【崇禎大喜,從內庫調撥十萬兩白銀和藩王捐助的五萬兩白銀、二萬石糧食用於平叛。】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覺得這是一個好案例,是個經典題。


    “陛下,這一句應撫應剿呢?”


    劉禪覺得應該撫。


    因為他覺得拿十萬兩去平西北叛亂那純純腦子被驢踢了,不可理喻!


    諸葛亮看懂劉禪臉上寫的表情,笑道:


    “亡命之徒揭竿相向,已養成燎原之勢,遂至不可向邇。”


    “若欲剿賊,必先稽離伍之軍。”


    “而欲查軍,必先給積逋之餉。”


    “餉如不足,則士不宿飽,馬無餘芻,枵腹荷戈,即慈父不能保其子。”


    “撫鎮怎安能製此洶洶驕悍之卒哉?”


    劉禪聽得半明半悟,小心翼翼道:


    “相父的意思……是要剿?”


    諸葛亮笑著歎了口氣:


    “饑民從賊,饑荒使然。”


    “剿不易結,必須撫之。”


    劉禪呆愣愣的睜著兩隻眼睛。


    那是剿?還是撫啊?


    諸葛亮沒說剿還是撫,隻是話頭一轉,道: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關中一變,川、蜀、晉、楚唇齒俱為動搖,天下事將不堪設想。”


    “其剿也,所斬獲皆饑民也,而真賊飽掠以去矣。”


    “其撫也,非不稱降,聚眾無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實非降也。”


    “但最後依然是要看帝心剛毅否。”


    聽了一通的劉禪依然是那副癡樣。


    相父在說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品大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品大韭菜並收藏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