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快到春節了,小村子裏的獵戶都會把獵來的野味送去鎮子裏換一些吃喝,每天一早一晚安靜的小村裏都會熱鬧好一會兒,孩子們嬉笑的聲音,大人們喝罵的聲音讓小村裏充滿了生氣。


    溫若蘭冥思苦想了許久,決定在小村裏開一間私塾,這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想要識文斷字是很難的,自己也需要個謀生的手段,再不濟等到了開春買幾畝地,也能自給自足。


    拿定主意,溫若蘭第一個就去找陳嫂商量了。


    陳嫂是個熱心腸的人,家裏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九歲,一聽說溫若蘭要開一家私塾,高興的眉開眼笑的:“成啊,你的房子也夠用,雖說村子不大,但大家都是獵戶,束脩也不會少的。”


    溫若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陳嫂,若蘭並不為了束脩,來到這裏多虧著村子裏的鄉親們照應,又不會什麽,隻是認識一些字了。”


    “反正是好事。”陳嫂迴頭衝著門外喊了句:“大寶二寶進來!”


    大寶二寶就是陳嫂的兩個兒子,虎頭虎腦的,淘氣也是出了名的,山裏的孩子自帶幾分野性,雖說才八九歲的年紀,上山打獵每次都不空手的。


    兩個孩子聽到娘叫他們,放下手裏的彈弓跑進來,看到溫若蘭的時候難得不好意思的往陳嫂身後縮了縮。


    陳嫂拉著兩個兒子到身前:“喏,這兩個就交給你了,我去告訴鄰裏一聲。”


    “娘,你這是幹啥咧?”大寶迴頭看陳氏。


    陳氏瞪他一眼:“讀書識字!快叫先生。”


    就這樣,溫若蘭輕而易舉的就收了兩個學生。


    “先不急,等個兩三天就能開始上課了,到時候陳嫂還要多幫忙照應才行。”溫若蘭辭了陳嫂,也不耽擱的趕著馬車進縣城了。


    縣城很小,都不如撫河縣大,不過買一些筆墨紙硯還是有的,溫若蘭把這些都買了之後,抬頭看到了一個小書屋。


    書屋極小,門口擺放著一個布做的招牌,招牌上就寫了一個字——書。


    推開門走進去,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溫若蘭抬頭卻沒看到人,往前走了幾步:“有人在嗎?”


    “隨便看,看好了給錢。”聲音似曾相識,溫若蘭不覺得在這裏能遇到熟人,隻當是自己耳朵聽錯了,這些書也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從裏麵挑選出幾本淺顯易懂的雜記便轉身放在了桌子上:“老板,多少銀子?”


    “一兩。”穿著厚厚棉衣的人從角落裏走出來,伸手翻了翻幾本書,抬頭的時候瞪大了眼睛。


    溫若蘭掏出銀子放在桌子上,拿著書要走。


    “等等。”那人衝口而出,人也就來到了門口擋住了溫若蘭的去路,溫若蘭愕然的抬頭。


    心裏咯噔一下。


    林安峰仔細的看著溫若蘭,好半天才搖了搖頭側開身:“認錯人了,你走吧。”


    直到溫若蘭趕著馬車離開,林安峰還站在門口,喃喃自語:“她已經死了,死了。”


    一路迴到村子裏,溫若蘭才算穩了心神,這世界說小不小,說大可真不大,怎麽林安峰會在這裏?難道說那次行刺失敗之後他就逃走了?找到這個地方隱居避世?


    不過幸好是沒被人出來,否則真是福禍難料了。


    陳嫂見溫若蘭的馬車迴來了,遠遠的就跑過來:“溫姑娘啊,你怎麽一走就小半天?看把我們這些姐妹們急壞了。”


    “急什麽?”溫若蘭跳下馬車,摘下了遮麵。


    “還能急什麽?都帶著孩子過來拜師了,結果先生關門走人,能不急嗎?”陳嫂說著,看了一眼馬車裏放著的筆墨紙硯,頓時瞪大了眼睛:“我說溫姑娘,你還是個有錢人啊,這些東西怎麽能讓你去添置?”


    溫若蘭笑吟吟的讓陳嫂幫忙把東西拿進去:“明天我整理一下房間,後天就能開始上課了。”


    陳嫂一個勁兒的囑咐她有事就說話,忙活完又趕著迴家做晚飯了。


    溫若蘭整理好了這些東西,看著牆壁有些犯愁了,她需要一塊黑板,可是黑板怎麽弄自己真不知道,如果交給這些孩子寫字用紙的話,說心裏話真的很貴的。


    捉摸了一晚上,溫若蘭想到了沙盤,這簡直能解決一切問題。


    清早,她提著籃子準備去找一些沙子迴來,剛出門就看到了大寶和二寶站在門口,活脫脫像兩個小士兵似的,站得筆直。


    “你們站這裏做什麽?”溫若蘭狐疑的看著他們。


    大寶撓了撓頭發:“娘說了,今天先生不能出門去的,有事兒我們兄弟倆跑腿就好。”


    “是,娘說今天好多人來的,不能出門。”二寶也學著哥哥的樣子,有些不敢看溫若蘭。


    溫若蘭笑了,把籃子遞給大寶:“你們兄弟倆去裝一些細沙迴來,我不出門怎麽樣?”


    “成。”大寶接過去籃子,拉了一把弟弟,兄弟倆就衝著山腳下跑去了。


    溫若蘭迴來,在房間中間的的桌子周圍用小釘子釘上了一圈寸高的木板,又去外麵折了一些粗細合適的木棍,再把那些筆墨紙硯都放在餘下的桌子上,擺好凳子。


    雖說條件簡陋了點兒,但她至少有點兒事情做,又能迴報小村人的熱情。


    大寶和二寶往返好幾次終於把細沙抬夠了,溫若蘭也和小村裏多數孩子見過麵,約定好第二天開始上課。


    這在小村裏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兒,小村叫山前村,村子裏連一個正兒八經的裏正都沒有,也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村子裏的長者大家都尊敬的很,凡是有事都要請來。


    溫若蘭的私塾要開課,自然也要去拜會一下這位長者,陳嫂陪著溫若蘭來到了村子正中的一戶人家。


    房屋灑掃的幹幹淨淨的,老人家正坐在朝陽的地方用用葦子編席子,抬頭看到陳嫂和溫若蘭,急忙起了身:“這位就是村子裏新來的姑娘吧?”


    溫若蘭急忙福了福身:“老人家,若蘭給您行禮了。”


    “客氣了,姑娘一個人來到這裏不容易,快進屋。”老人說著迴頭喊老伴兒給燒熱茶。


    老人姓吳,據說年輕的時候在縣裏做過學徒工,一輩子無兒無女的他到老了的時候才迴村養老的,為人仗義不說,小村裏的人都尊敬老人家有見識。


    吳老漢聽說要開私塾,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的,上下打量著溫若蘭,一個勁兒的誇讚她,最終又把家裏的幾套桌椅板凳送給了溫若蘭。


    第二天一早,溫若蘭剛起身,門外嘰嘰喳喳的聲音就傳來了,推開門一看這些孩子們小臉洗的白淨的,衣服也換了幹淨整齊的,都站在門口。


    後麵一些送孩子們來的大人各個都不空手,手裏提著一些野味、柴草,還有提著一條豬肉的。


    溫若蘭讓孩子們進了屋,知道大人們不放心也都請進來,自己收拾妥當之後便開始講課了。


    日子忙碌而踏實,可沒過幾天,媒人就上門了,溫若蘭哭笑不得的看著吳老漢,一時語塞。


    “溫姑娘,我的義子一表人才,就在門外,見見可好?”吳老漢滿心期待的看著溫若蘭。


    還不等溫若蘭接話,門已經推開了,林安峰一步衝進來直勾勾的看著溫若蘭的臉,張嘴:“你、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醫小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般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般若並收藏神醫小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