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漸暗,不知何時,宮人們已經輕手輕腳的將燈盞點上,劉娥皺著看著麵前的趙禎,第一次流露出了些許不滿的神色。


    事實上,對於劉娥來說,她並不在意這件案子到底由誰來審。


    魯宗道也好,呂夷簡也好,張景宗也好,都是得力的人,也都能將案子審清楚。


    不同的是,前麵兩位來審,代表的政治意義更加濃厚。


    不過,這本也無傷大雅。


    因為,原本劉娥對於新的宰執考慮當中,就有這兩人。


    不管案子交不交給他們來審,之後的提拔是肯定的。


    再加上之前趙禎的種種表現,讓她以為,這次趙禎突然開口,也是有什麽特殊的原因。


    所以,顧及到趙禎的顏麵,劉娥才順水推舟的將此事敲定。


    但是,這個答案,卻讓劉娥有些失望。


    倒不是說,她覺得趙禎說的不對,內宮之事,外朝的確不應該幹預。


    隻不過,劉娥更加覺得,馮拯等人說的也有道理。


    畢竟事情已經鬧到了這種程度,朝野上下都在等一個交代,有朝中大臣參與審訊,的確更能服眾。


    兩相權衡之下,她還是更加傾向於後者,畢竟,國事為重。


    正因於此,趙禎此刻給出的理由,才會讓劉娥覺得有些失望。


    看到劉娥的神情,趙禎便知道她在想什麽,沉默片刻,他重新站起身來,臉色也變得肅然起來,道。


    “大娘娘可是覺得臣說的不對?”


    眼瞧著趙禎如此鄭重,劉娥也打起了精神,沉吟道。


    “不是不對,而是此事用二位宰執之法更妥當些。”


    “那若不用呢?”


    罕見的,趙禎這次的口氣略有一絲進攻性。


    聞言,劉娥下意識的皺緊了眉頭,想要張口迴答,但是話到了嘴邊,卻又咽了迴去。


    是啊,不用外朝大臣來查,又能怎麽樣呢?


    答案是,也不會怎麽樣。


    見到劉娥愣神,趙禎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


    “二人剛才的爭執,臣聽明白了。”


    “馮拯舉薦魯宗道,是看中他性格剛正,又出身科道,查出的結果可以讓朝中上下信服。”


    “王曾舉薦呂夷簡,是覺得他權知開封府,名正言順,更兼熟稔刑案,知道什麽該公布,什麽不該公布。”


    “但他們的理由,在臣看來,都不成立。”


    想起剛剛的那副場景,趙禎的臉色又變得有些微冷,道。


    “案件的最終結果,到底能不能讓人信服,並不取決於審案之人,而取決於結果本身。”


    “馮拯自己也說了,這案子並不複雜,隻要對相關之人的處置得宜,那麽,朝堂上下自會信服。”


    “至於說查案之人是否有分寸,知不知道案卷該怎麽寫,案子該查到什麽程度,外朝的大臣再好,能比得過內宮之人嗎?”


    “宮中之人,向來以大娘娘之命是瞻,案子查清了,他們自會先稟明給您,到時候什麽該對外公布,什麽該隱下來,自是大娘娘您說了算,不是嗎?”


    劉娥沉吟著想了想,眉頭略微舒展開來。


    好像的確是這麽迴事。


    她之前陷入了馮拯和王曾先入為主的觀念當中,隻覺得事情既然鬧大了,那麽,就要用有威望的人來處理,才能服眾。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隻怕未必。


    劉娥並非愚笨之人。


    隻不過,她一直習慣的是傳統的理政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君主並不直接躬理庶務,大小事更傾向於看重宰執的意見。


    所以,她才下意識的順著馮拯等人的思路去想問題。


    可趙禎或許是因為政務接觸的少,所以反而能夠跳出這個框架,提供新的思路。


    人有的時候想不明白某件事,並不是因為真的想不明白,而是因為並沒有意識到身在山中。


    趙禎現在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劉娥自然很快就想通了。


    禦史上奏,說明這件事的確已經在外間傳開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必須用外朝的大臣來審案。


    因為朝野上下關注的是結果!


    皇陵出現了這樣的事,朝中大臣多多少少也能猜出一些真相,所以,他們對最後的案情結果是有一定預期的。


    所以,能不能安撫輿情的關鍵在於,最終的結果是不是符合他們的預期。


    這考驗的是作為決策者的她。


    如果說她有意包庇雷允恭和丁謂的話,那麽,就算是魯宗道來查,底下的人也肯定不會滿意。


    相反的,要是她無意徇私,那麽,結果符合這些大臣們的預期,他們自然也不會鬧。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趙禎說的沒錯,這件事交給宮中來審,其實完全沒有什麽問題。


    不過,即便如此,劉娥稍一沉吟後,還是道。


    “官家所言的確有理,但朝中政事,本該和宰執共議,就算是要讓宮內人來審,也當和二位宰執商議著來,所謂兼聽則明,官家方才一言而定此事,確實莽撞專斷了些。”


    若不專斷,那兩人能走嗎?


    簡單的看過腦中那份記憶的生平之後,趙禎的第一感覺就是,作為皇帝,曆史上的宋仁宗實在是過分軟弱了些。


    如果說,趙恆對文官的優容,是因為他在對遼戰事失敗後,需要文臣為自己粉飾太平,尚可理解的話。


    那麽,曆史上的趙禎對於文官的忍讓,恐怕更多的在於,他本人政治能力的不足。


    仁宗一朝,是文官最活躍,也最放肆的時代,曆史上的趙禎在和文官的對峙當中屢屢落於下風,除了追封溫成皇後一事成功之外,其他時候,但凡是和文官發生的矛盾,基本都是以他退讓而告終。


    事實上,趙禎並不認為,曆史上的仁宗沒有力量壓製文臣。


    隻不過,或許是出於性格原因,又或許是覺得沒有必要,但是總結下來,給趙禎的感覺就是,曆史上的仁宗,並不懂得怎麽使用手中的這份權力。


    如今既然換了他來,必不可能再像曆史上一樣,任由文官的權力擴張,所以,打從一開始,就不能慣他們這種壞毛病。


    不過,心中雖如此作想,可趙禎的卻不敢多言,隻道。


    “方才隻是一時情急,大娘娘放心,臣之後再遇到這等事,定會先問過大娘娘。”


    事實上,趙禎更清楚的是。


    案子誰來審對於劉娥來說,壓根就不重要,讓劉娥感到不滿的,其實是趙禎擅作主張,直接給宰執下令。


    這種行為,對於目前的權力關係來說,雖然道理上挑不出毛病來,但其實是一個稍稍有些出格的舉動。


    這一點趙禎也知道,隻不過當時的狀況,劉娥顯然已經打算答應下來,要是他不出言的話,那麽一切就真的成了定局。


    所以,他必須要開口。


    所幸的是,目前看來,情勢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雖然劉娥對此有所不滿,但或許是因為這件事本身無關緊要,所以,她也沒有過分在意。


    當然,這種事情如果出現的多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因此,趙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話一出,劉娥總算是點了點頭。


    “嗯,天色也晚了,你且去吧……”


    於是,趙禎站起身來,躬身告退。


    不過,就在他準備轉身離開的時候,卻聽得劉娥又道。


    “今日之事,也算因官家所起,官家對先皇一片孝心是好事,既是如此,之後皇陵諸事的調查進度,吾會讓張景宗也及時迴稟給官家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官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麒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麒麟並收藏北宋官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