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宋製,除了特定日子舉行的大朝會以外,日常的朝會有三種,依重要程度分別是常朝,朔望朝和日朝。


    常朝沿襲自唐,又叫大起居,五日一次。


    雖然叫常朝,但是皇帝並不參加,而是由宰相或參知政事一人押班,群臣赴前殿行七拜之禮,屬於純粹的禮儀性質。


    發展到後來,連宰執都往往不再參與押班。


    朔望朝又叫入閣儀,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兩次,皇帝坐前殿,宰相押班,所有京朝官皆需參與。


    入閣儀的要求相對嚴格,偶爾也允許奏事,但多數情況下,是為了讓百官朝見皇帝以及宣布重大命令所用。


    最後便是日朝,也即是俗稱的早朝,地點在崇德殿。


    宋初的早朝每日舉行,後來,隨著趙恆身體逐漸多病,改為兩天一次。


    逢單日皇帝坐殿,雙日則不坐,屬於真正聽政議政的場合。


    能夠參加早朝的官員較少,隻有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審刑院這些衙門,許升殿奏事。


    其他官員如有政事奏稟,需提前向中書門下請示,得到允許之後排定班次,方可上殿。


    坐在寬大的禦榻上,趙禎頭戴長翅襆頭,身著圓領寬袖絳紗袍,腰束玉帶,端居上首。


    依次往下,最前端仍然是宰相丁謂。


    此刻,這位丁相公正麵對著在場的一眾大臣,拿出一份文書,張口讀道。


    “此皇太後手書,曉中書門下及樞密院……”


    “近以先皇崩逝,舉國哀喪,先皇以母子之愛,有異常倫,所以遺製之中,權令處分軍國事,勉遵遺命,不敢固辭,然事體之間,宜從允當。”


    “自今以後,中書、樞密院諸政事需進呈皇帝者,並許依常式文書付送入內印畫,在內廷亦不妨與皇帝仔細看覽商議。”


    “或事有未便,即當與皇帝宣召中書樞密院詳議,如中書,樞密院有事關機要,須至奏覆,即許請對,當與皇帝非時召對,即不必預定奏事日限……故茲示諭,鹹使知悉。”


    話音落下,趙禎便見到,底下眾人的神色各不相同。


    首先是王曾,他的臉上明顯有些失望。


    因為這份手書,實際上就是丁謂之前提出的方案。


    和王曾臉色相同的,還有宰相馮拯,樞密副使張士遜。


    顯然,他們對這個結果,也不甚滿意。


    倒是參知政事任中正和樞密副使錢惟演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不過,讓趙禎有些意外的是。


    雖然這二人麵帶笑意,可若仔細看去,便能發現,這抹笑容中,沒有半點深達眼底。


    這可就有意思了……


    按照趙禎現在掌握的信息來看,如今的宰執大臣,相互之間關係極為複雜。


    不過,若隻論朝堂立場的話,大致可分為三股勢力。


    其中最強者,自然是丁謂一黨,除了他自己以外,還包括任中正和錢惟演。


    其次是馮拯和王曾,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二人本沒有什麽太大的交情。


    甚至於,若論私交的話,王曾和錢惟演的交情更深厚。


    他們二人聯合,更多是因為同在中書,為了一同對抗跋扈霸道的丁謂而走到了一起。


    之前的遺製爭端,還有如今的理政流程分歧,王曾的背後,都有馮拯的暗中支持。


    最後,便是樞密使曹利用和副使張士遜。


    這二人也是多年同僚,其中,曹利用是朝中資曆最老,也最受趙恆信重的大臣之一。


    他算是如今武將當中地位最高的了,當初在宋遼戰爭之中,曾是堅定的主戰一派。


    後來戰事不利,趙恆命人議和,曹利用作為使者之一,拒絕了遼使割地的要求。


    雖然最終也沒逃過歲幣的命運,但是,其功績也算是不低。


    正因如此,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幾乎隻有被罷相前的寇準可以相比,細論起來,就連丁謂也有所不及。


    當然,依宋製,中書,樞府互不預聞,所以二者幾乎也沒什麽衝突就是了。


    和寇準不同的是,曹利用早早的就看出以後必是皇後主政。


    所以,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跟劉娥作過對,這也是他能在朝中安穩待到現在的原因。


    至於張士遜,他的身份有些特殊。


    此人本是東宮的屬官……嚴格意義來說,如今的宰執團隊,所有人之前都是東宮屬官。


    但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是當年寇準一事後才加的東宮官銜,不過是虛架子而已,和趙禎並沒有什麽情分。


    隻有張士遜,是當初趙禎被冊封為太子時,便被拜為了太子賓客,始終在太子宮中的大臣。


    按理來說,這樣敏感的身份,他理應被寇準一案牽連,貶黜出京。


    但幸而張士遜有一個好嶽丈呂端,曾對趙恆有扶立之功。


    當初,太宗皇帝駕崩,宮中有宦官勾結外臣,意圖擁立楚王趙元佐,是時任宰相的呂端堅持不可,最終才使得趙恆順利登基。


    有這麽一位靠山,再加上張士遜平素為人謹慎,始終和寇準等人保持距離,沒有太密切的交情,這才逃過一劫。


    當然,張士遜自己也明白,情分總是會用盡的。


    所以,他這些年一直低調的很,在樞密院中,以曹利用馬首是瞻,其餘諸事能躲則躲,以求保身。


    原本趙禎以為,這次丁謂和王曾的針鋒相對,仍舊是丁謂一黨和馮拯,王曾的暗中較勁。


    但如今看來,似乎不是?


    也對,能夠位列在這崇政殿中的人,又有哪個是簡單的人物呢?


    嚴格意義上來說,丁謂這次的勝利,隻是他個人的勝利,對於別的的宰執大臣來說,其實都沒有好處。


    因為,這種文書批答的方式,有一個重大的缺陷。


    那就是,依賴於宦官的內外傳送!


    如今太後身邊最受信任的宦官有兩個,分別是張景宗和雷允恭。


    其中,張景宗掌皇城司,時常出宮辦事,所以,和兩府溝通的差事,就落在了雷允恭的身上。


    這位雷押班,可是丁謂的鐵杆黨羽!


    這也是昨天,趙禎在劉娥麵前猶豫再三,想說但沒來得及說出來的話……


    雷允恭和丁謂,都是劉娥心腹中的心腹。


    趙禎貿貿然在她的麵前,用一些壓根就沒有發生的事情來指責他們,隻怕不僅說服不了劉娥,反倒會讓她覺得,趙禎這是在故意挑撥。


    但是,不管趙禎說還是不說,事實便是如此。


    雖然政事堂是宰相輪班知印,可有雷允恭在,其他宰執的文書能不能送到太後麵前,什麽時候送到太後麵前,其實仍舊是被丁謂控製的。


    這一點,想必任中正和錢惟演,也都已經有所察覺了。


    趙禎看著底下假笑的兩人,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怪不得丁謂如此霸道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卻和王曾爭執了這麽久,最終要求得劉娥的支持,才能取勝。


    歸根究底,是這一次,他觸碰到了其他宰執的利益。


    所以,哪怕是與他一黨的任中正和錢惟演,也是出工不出力,這才鬧了這麽久……


    這次早朝結束的很快。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如今實際掌政的是皇太後。


    因此,原本應該是議政場合的日朝,也就變成了訓政的形式……基本都是覆奏一些已經確定下來的事務。


    其中的重頭戲,除了宣讀了皇太後的手書之外,便是依照慣例,因新君登基,對諸輔臣的賞賜褒獎環節。


    其中,首相丁謂加司徒,宰相馮拯加司空,樞密使曹利用加左仆射,三人並加侍中。


    除此之外,依照慣例,由首相丁謂兼任山陵使,總領大行皇帝喪儀諸事,其餘的執政大臣們,本官也各自晉級,得了加賞。


    於是,最終在一片和氣當中,趙禎登基之後的第一次早朝,就這麽落下了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官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麒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麒麟並收藏北宋官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