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二奶自從蓋起了小樓,著實揚眉吐氣了幾天,自覺著身份地位隨著小樓的拔地而起長了不少。小樓在村裏引人羨慕,自己也將成為臨近幾村裏的能人,小有名氣。得意時,圍著小樓轉悠上幾圈,然後坐在顯眼處端祥著,那眼神閃亮放著異彩,並不時地熱情地和從此而過的村民響亮地打著招唿,聽人們誇讚小樓的洋氣,自己能耐的不小。幾天後,讚揚聲漸稀,便喊上馮二爺一塊兒打掃小樓上下的衛生,歸整院內散落的磚頭瓦塊,拉土填平周邊的坑坑窪窪。說是一塊兒,其實大多都是馮二爺自己幹,馮二奶旁邊作陪,說說話,指揮指揮,頂多幹幹手跟前的馮二爺一時半會幹不到的活兒,打個下手。馮二爺比馮二奶年長好幾歲,卻沒有一點兒領家過日子的的年長的領導風範,對馮二奶言聽計從,無論馮二奶幹什麽,從不多嘴,馮二奶指到哪兒,幹到哪兒。這種情況,冰凍三尺,非一日這寒,自從馮二爺把馮二奶娶進家門就形成了。馮二爺年輕時,人多家貧,眼看著要被打入村裏的光棍隊伍,後經托關係,找門路,請媒人,借財產——就是相親時把別人家值錢的東西借家裏來當成自己的,瞞天過海,才把馮二奶娶迴家。過門後,馮二奶對馮二爺、對馮二爺家是相當的不滿意,為免氣生,馮二爺才一反常態,逐漸形成了在外人看來有點懦弱木訥的性格,任憑馮二奶張揚,耍性子,日子過到現在。
一次,馮二奶、馮二爺有說有笑幹得正歡,馮二奶隱約聽到有賣豆芽的進了村,當即丟下手中的活出了門,這當口,在農村出現個遛鄉賣豆芽的,吃豆芽顯然是改善生活的最佳選擇。賣豆芽的是一位中年男人,騎著輛舊自行車,車後座一邊一個豆芽筐,筐上倒掛著一個縫滿補丁的簸箕。賣豆芽的看到馮二奶在門口站著,不失時機地又吆喝了一聲,馮二奶擺擺手,笑著迎了上去。賣豆芽的領會,趕緊下車,從豆芽筐一側放下一根正好的木棍抵住豆芽筐,穩住車子,這就要伸手拿簸箕抓豆芽,馮二奶卻說不用在這兒買,這兒啥都沒有,要迴老院用豆子換,讓賣豆芽的隨她去老院。一路上賣豆芽的還挺能說,熟人似的熱情地誇馮二奶的小樓蓋得好,十裏八村都是數一數二的。馮二奶謙虛地迴應著,實話實說說拉了不少帳呢。賣豆芽的不信,也不知道馮二奶家的情況,繼續說著奉承的話,說蓋這樣的小樓,將來給兒子說媳婦時,得挑著揀著說,孬了咱都不願意,買起馬配起鞍,將來還得讓兒媳婦家得陪送當下時興的家什,說得親切,還給“咱”上了。馮二奶是常跑媒的,有些道理當然都懂,說親時彩禮財產的事兒也幫著處理不少呢,禮貌地應著笑著走著,忽然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前兩天說成的一對新人結婚,前去吃喜,新房內除“木”的是嫁妝是娘家真正出的錢定做的外,沾“電”的都是男家出的錢,眼下“電”比“木”值錢,這個風氣要興起來可了不得!吃喜迴來,光顧著忙活了,這些悄然興起的現象還沒時間去想,經賣豆芽的無意無心的提醒,馮二奶才想起這幾天來沒顧得思考的問題,兒子不久肯定也要結婚,這女家再提多餘的條件咋辦?這上哪兒再弄些錢去?不由得有些後悔當初放大話並做蓋樓的決定,當時想著就開發自己,拉點兒帳緊緊手也就過去了,沒想到前後眼是看得那麽不準,更有可能走大眼。要是蓋起樓娶不起媳婦,那樣的話,村裏人豈不笑話?丟人可就丟大發了,馮二奶做事有時很受麵子。賣豆芽的見馮二奶有一陣兒不再迴應,變了臉色,不知自己哪兒說錯了話,便不再言語。迴到家,馮二奶拿了不知多少豆子,換了滿滿一饃筐豆芽,末了,那賣豆芽的又捏了把豆芽放到馮二奶的饃筐裏,還拍了拍冒出的尖兒,並看了看馮二奶,馮二奶連聲客氣的話都沒說。賣豆芽的隻得自嘲得給馮二奶打著招唿說走了,於是,推著沉沉的車子,小跑幾步,右腳踩著腳蹬,左腿很快漫過車杠,騎上車吆喝著走了。這陣兒,馮二奶才迴過神來,“哦”了一聲迴了家,她正想著掙錢的門路呢。
不想著讓兒子開發受苦,馮二爺又不是掙錢的料,馮二奶想到了自己,自己幹的行當。早段時間就聽說有大地方說媒要錢,啥謝酬都不要——當然自願拿的小打小鬧禮物也可收下,說成一個媒,幹折,多少錢,並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看家庭,看貌相,看自身條件,品難易程度,價格也就出來了,不知這法子啥時候能興到這兒來,不行自己就先行一步,第一個吃吃螃蟹,誰還能咋的?說壞話?開發已經說就媳婦,誰還能扒媒不成?開放了,掙錢是正事。
望著饃筐內的冒尖的豆芽,馮二奶扯下剛才幹活頂在頭上的暗花老年方巾,甩了兩下,去去灰塵,攤開,包了一包豆芽,又從廚房牆上的木橛上扯下掛著的蒸饃時專用的籠布——籠布已經泛黃,又包了一包,掂了掂重量,差不多,於是出了家門,先是來到河江家,楊河江還沒下班,香玲正準備做飯,兒子楊小峰睡得正香,正好騰出做飯的空兒,馮二奶說買的豆芽多了,吃不了,給送一包,說著進廚房把方巾裏盛著的一包豆芽倒給了香玲,香玲客氣了一番收下了,馮二奶複又把方巾頂在頭上,也客氣著出了河江家的大門。沒給香玲說手中還剩的一包是給春鳳家的,也不想讓香玲知道,便沒直接往春鳳家拐彎,雖然兩家離得很近,而是拐到馮二爺處,給馮二爺說家裏還有半饃筐豆芽,讓馮二爺迴家做飯,這才和馮二爺一塊出來與馮二爺分手後進了春鳳家,想給春鳳說說剛才想的事。春鳳不讚成馮二奶說媒還收錢,都鄉裏鄉親的,給誰說媒誰家都沒有白著的,商量啥事媒人還都是座上賓,當不少家呢,再提錢的事,有點兒抹不開口,更影響聲譽,傷感情。馮二奶說她可以不收禮不當座上賓不貪吃那兩嘴,人家有的地方已經興了,春鳳說人家興是人家的,咱這兒還沒這規矩,你馮二奶年紀大,得幹受人尊重的事,不能壞規矩,到時候人家說你馮二奶,得先說咱們後岸村,後岸村不丟人?馮二奶沒在春鳳那兒得到讚成票,沒多停留,以得迴家做飯為由離開了春鳳家,走到河江家門口的時候,側耳聽了聽,想知道楊河江迴來了沒有,沒有。不料卻在迴家的路上迎頭碰上了河江,打過招唿後,沒讓河江迴家,站在路邊和河江說起了事。楊河江非常驚奇,馮二奶是真能想,幹事啥點子都想得出來,然而,給出的結論與春鳳如出一轍,不適宜,你馮二奶說媒要錢,人家找誰說不是說?三裏五裏的村莊,誰碰上誰不都是個熟臉?大地方人多,不認識的也多,收錢有情可原,在咱這傳統又落後的農村肯定行不通,恐怕到時連個請你說媒的都沒有了。
馮二奶迴到家,馮二爺早已做好飯了等著,飯菜都在鍋裏焐著,熱乎乎的。吃過飯,馮二奶沒再隨馮二爺去幹活,而是一直在家裏想考慮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楊河江和於長洪沒少幫自家的忙,楊河江與春鳳的話不能不聽。想想也煩,之所以沒吃飯時與馮二爺商量,是太了解馮二爺了,這人在家拿主意,不行,執行政策倒是一把好手。決定主意還是得自己拿,以後告訴他完事。
一次,馮二奶、馮二爺有說有笑幹得正歡,馮二奶隱約聽到有賣豆芽的進了村,當即丟下手中的活出了門,這當口,在農村出現個遛鄉賣豆芽的,吃豆芽顯然是改善生活的最佳選擇。賣豆芽的是一位中年男人,騎著輛舊自行車,車後座一邊一個豆芽筐,筐上倒掛著一個縫滿補丁的簸箕。賣豆芽的看到馮二奶在門口站著,不失時機地又吆喝了一聲,馮二奶擺擺手,笑著迎了上去。賣豆芽的領會,趕緊下車,從豆芽筐一側放下一根正好的木棍抵住豆芽筐,穩住車子,這就要伸手拿簸箕抓豆芽,馮二奶卻說不用在這兒買,這兒啥都沒有,要迴老院用豆子換,讓賣豆芽的隨她去老院。一路上賣豆芽的還挺能說,熟人似的熱情地誇馮二奶的小樓蓋得好,十裏八村都是數一數二的。馮二奶謙虛地迴應著,實話實說說拉了不少帳呢。賣豆芽的不信,也不知道馮二奶家的情況,繼續說著奉承的話,說蓋這樣的小樓,將來給兒子說媳婦時,得挑著揀著說,孬了咱都不願意,買起馬配起鞍,將來還得讓兒媳婦家得陪送當下時興的家什,說得親切,還給“咱”上了。馮二奶是常跑媒的,有些道理當然都懂,說親時彩禮財產的事兒也幫著處理不少呢,禮貌地應著笑著走著,忽然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前兩天說成的一對新人結婚,前去吃喜,新房內除“木”的是嫁妝是娘家真正出的錢定做的外,沾“電”的都是男家出的錢,眼下“電”比“木”值錢,這個風氣要興起來可了不得!吃喜迴來,光顧著忙活了,這些悄然興起的現象還沒時間去想,經賣豆芽的無意無心的提醒,馮二奶才想起這幾天來沒顧得思考的問題,兒子不久肯定也要結婚,這女家再提多餘的條件咋辦?這上哪兒再弄些錢去?不由得有些後悔當初放大話並做蓋樓的決定,當時想著就開發自己,拉點兒帳緊緊手也就過去了,沒想到前後眼是看得那麽不準,更有可能走大眼。要是蓋起樓娶不起媳婦,那樣的話,村裏人豈不笑話?丟人可就丟大發了,馮二奶做事有時很受麵子。賣豆芽的見馮二奶有一陣兒不再迴應,變了臉色,不知自己哪兒說錯了話,便不再言語。迴到家,馮二奶拿了不知多少豆子,換了滿滿一饃筐豆芽,末了,那賣豆芽的又捏了把豆芽放到馮二奶的饃筐裏,還拍了拍冒出的尖兒,並看了看馮二奶,馮二奶連聲客氣的話都沒說。賣豆芽的隻得自嘲得給馮二奶打著招唿說走了,於是,推著沉沉的車子,小跑幾步,右腳踩著腳蹬,左腿很快漫過車杠,騎上車吆喝著走了。這陣兒,馮二奶才迴過神來,“哦”了一聲迴了家,她正想著掙錢的門路呢。
不想著讓兒子開發受苦,馮二爺又不是掙錢的料,馮二奶想到了自己,自己幹的行當。早段時間就聽說有大地方說媒要錢,啥謝酬都不要——當然自願拿的小打小鬧禮物也可收下,說成一個媒,幹折,多少錢,並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看家庭,看貌相,看自身條件,品難易程度,價格也就出來了,不知這法子啥時候能興到這兒來,不行自己就先行一步,第一個吃吃螃蟹,誰還能咋的?說壞話?開發已經說就媳婦,誰還能扒媒不成?開放了,掙錢是正事。
望著饃筐內的冒尖的豆芽,馮二奶扯下剛才幹活頂在頭上的暗花老年方巾,甩了兩下,去去灰塵,攤開,包了一包豆芽,又從廚房牆上的木橛上扯下掛著的蒸饃時專用的籠布——籠布已經泛黃,又包了一包,掂了掂重量,差不多,於是出了家門,先是來到河江家,楊河江還沒下班,香玲正準備做飯,兒子楊小峰睡得正香,正好騰出做飯的空兒,馮二奶說買的豆芽多了,吃不了,給送一包,說著進廚房把方巾裏盛著的一包豆芽倒給了香玲,香玲客氣了一番收下了,馮二奶複又把方巾頂在頭上,也客氣著出了河江家的大門。沒給香玲說手中還剩的一包是給春鳳家的,也不想讓香玲知道,便沒直接往春鳳家拐彎,雖然兩家離得很近,而是拐到馮二爺處,給馮二爺說家裏還有半饃筐豆芽,讓馮二爺迴家做飯,這才和馮二爺一塊出來與馮二爺分手後進了春鳳家,想給春鳳說說剛才想的事。春鳳不讚成馮二奶說媒還收錢,都鄉裏鄉親的,給誰說媒誰家都沒有白著的,商量啥事媒人還都是座上賓,當不少家呢,再提錢的事,有點兒抹不開口,更影響聲譽,傷感情。馮二奶說她可以不收禮不當座上賓不貪吃那兩嘴,人家有的地方已經興了,春鳳說人家興是人家的,咱這兒還沒這規矩,你馮二奶年紀大,得幹受人尊重的事,不能壞規矩,到時候人家說你馮二奶,得先說咱們後岸村,後岸村不丟人?馮二奶沒在春鳳那兒得到讚成票,沒多停留,以得迴家做飯為由離開了春鳳家,走到河江家門口的時候,側耳聽了聽,想知道楊河江迴來了沒有,沒有。不料卻在迴家的路上迎頭碰上了河江,打過招唿後,沒讓河江迴家,站在路邊和河江說起了事。楊河江非常驚奇,馮二奶是真能想,幹事啥點子都想得出來,然而,給出的結論與春鳳如出一轍,不適宜,你馮二奶說媒要錢,人家找誰說不是說?三裏五裏的村莊,誰碰上誰不都是個熟臉?大地方人多,不認識的也多,收錢有情可原,在咱這傳統又落後的農村肯定行不通,恐怕到時連個請你說媒的都沒有了。
馮二奶迴到家,馮二爺早已做好飯了等著,飯菜都在鍋裏焐著,熱乎乎的。吃過飯,馮二奶沒再隨馮二爺去幹活,而是一直在家裏想考慮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楊河江和於長洪沒少幫自家的忙,楊河江與春鳳的話不能不聽。想想也煩,之所以沒吃飯時與馮二爺商量,是太了解馮二爺了,這人在家拿主意,不行,執行政策倒是一把好手。決定主意還是得自己拿,以後告訴他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