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朕的後宮隻有皇後一人足矣
商場通古代,我災荒年救王府滿門 作者:伍佰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但如此,未來他就會留在京城內生活,這裏的環境比北境好上無數倍。
待一切平穩下來,他就在京城購置一處宅院,將家人全部接來團圓。
京城原本的兩萬護城軍,剛剛秦鬆已經向他稟報,並沒有悉數殲滅。
護城軍很多都是聽上峰指揮,並不知道投靠了郭老賊一事。
畢竟都是大祁國的子民,祁莫寒又不是暴虐成性,做錯了事情一點兒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
這些人隻要有個好的將軍帶領,還是可用的。
祁莫寒直接讓秦鬆暫代護城軍將領一職,將這支隊伍嚴格整頓一番。
有廝殺就會有傷亡,秦鬆和宋青柏率領兩萬北境大軍破城而入的時候,必然會失手重傷一些護城軍,損傷的人數,就由北境大軍抽調人員進行補充。
不管是禦林軍也好,護城軍也罷,這些都是守護京城的軍隊,絕不能含糊了去,因此,祁莫寒必須要重視起來。
至於各部門的官員,除了投靠國家意圖謀反之人,暫時還要繼續留用,畢竟這一下子,官職就空缺了差不多一半,目前也隻能暫時維持。
祁莫寒井井有條的將所有想到的事情全部安排下去,已經日暮西沉。
經過為數不多官員們的討論決定,昏君,不,現在應該稱唿他為先皇。
靈柩在宮裏停留七日,七日後送到皇陵安葬。
祁莫寒則是明日一早,舉行登基大典。
不知道是不是太後早有感應,在宮裏繡娘幫先昏君繡龍袍的時候,就悄悄吩咐人多繡了一件。
而且要求,那件龍袍要比先昏君的尺寸大一些。
雲太妃正愁祁莫寒登基倉促,沒有龍袍的時候,太後就親自送來了一件嶄新的龍袍。
祁莫寒決定,明日登基大典上,直接將母妃和司思的後位一並封了,省得日後還要選什麽吉日去張羅。
翌日早朝時間,祁莫寒穿著得體的龍袍,走上大殿,坐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下首官員比平日裏少了一半,陸九幽決定,讓那些品級低些,平日沒什麽機會上朝的官員補上。
當然,他也不會什麽人都用來補空缺的,選的都是那些相對正直的官員。
這樣一看,金鑾殿上的陣仗絲毫不比平日裏差什麽。
祁莫寒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俯首群臣。
大臣們全部出列,行三拜九叩之禮。
緊接著,祁莫寒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皇家祠堂,幾位族老宣讀族規後,祁莫寒開始上香。
一係列流程結束,祁莫寒正式登基為帝,稱為——祁明帝。
成為帝王,祁莫寒與司思的三個孩兒也無需再遮掩,直接公開其身份,祁莫寒在祖宗牌位麵前,給三個孩兒賜名。
承承他是打算當做未來帝王來培養,取名為——祁越澤,越意味著超過,澤意味著艱難,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希望承承可以越過一切艱難險阻,成就大業。
而陽陽,沒有哥哥那麽重的擔子,祁莫寒就希望他活得灑脫一些,取名為——祁泊言。
軟軟糯糯的閨女,取名——祁梓悅,希望她可以如同名字一般,無憂無慮,歡喜自在。
三個孩子上了皇家玉牒,也就是普通百姓家裏的族譜。
本來有幾個族老還想說,新皇沒有子嗣,建議他廣納嬪妃,多多為皇家開枝散葉。
沒想到,人家哪裏是沒有子嗣,一下子就出來三個。
而且還是一次性就生了仨。
咳咳……既然這樣,他們還是暫時不要開口了吧!
畢竟先帝大喪,這邊就急著往後宮選人,著實有些不合時宜。
祁莫寒可不知道族老們這些小心思,重新折迴金鑾殿,太監宣讀聖旨,封雲太妃為孝賢皇太後,封原太後為慈仁皇太後。
封祁彥浩為廣平王,成年以前可陪在慈仁皇太後身邊孝敬。
成年以後,親王都會擁有自己的封地,祁彥浩主動選擇了恆王當初的封地欒城。
其實,祁彥浩最向往的封地是五皇叔的秋水城,可他終歸是沒好意思開口,所幸欒城離秋水城很近,自己到了那邊以後,隨時都可以去秋水城。
晉王本就是品級僅次於皇上的親王,祁莫寒與其感情濃厚,更是了解這位兄長不會有什麽不臣之心,因此,鹿城仍舊是他的封地,但他也可以選擇常住京城,沒有無召不得入京這一說法。
然而晉王卻對自己親手打造的鹿城情有獨鍾,隻說在京城住上一陣子,就打算帶著家眷迴去。
至於霍太妃的存在,兄弟倆都心照不宣的沒有說。
如今先帝爺早已作古,霍太妃到了這個年紀,沒有什麽比兒孫承歡膝下更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
因此,祁莫寒與晉王索性不再提及霍太妃,就讓她留在晉王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最後冊封的是皇後,在太監奸細的嗓音唱讀完聖旨後,一身紅色上麵用金線刺繡飛鳳的華麗禮服,頭戴紅寶石點綴鳳冠的美麗女子,被祁莫寒牽著手,緩步朝著金鑾殿最高位置走去。
司思的這一身裝扮,全部出自商場空間,反正那些古典的新娘禮服上麵很多都是刺繡鳳凰圖案的,如今她是天底下最有資格穿刺繡鳳凰錦袍的人,就不會再有什麽忌憚,隨便挑選一件拿出來,都是驚豔四座的存在。
還有頭上的配飾,在外人看來,就是黃金打造鑲嵌寶石,實際上都是些沒什麽重量的高科技金屬製成。
司思身姿筆直,目不斜視,麵上妝容襯托得其更是雍容華貴,美麗不可方物。
殿中大臣紛紛側目,不敢直視,卻又發自內心的想要偷偷一睹皇後風華。
祁莫寒冷眼掃視群臣,開口道:“皇後與朕恩愛有加,更是舍命為朕誕下三個孩兒,朕今日就請文武百官做個見證,此生朕的後宮隻有皇後一人足矣。”
“啊……”
“這……”
“天啊,我聽到了什麽?”
眾朝臣嘩然了……
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帝王的後宮隻有皇後一人。
本來那些家中有適齡女兒的大臣,還想著等朝堂時局穩定以後,上奏折請皇帝廣納後宮的,結果……
他們的夢就這樣破碎了。
待一切平穩下來,他就在京城購置一處宅院,將家人全部接來團圓。
京城原本的兩萬護城軍,剛剛秦鬆已經向他稟報,並沒有悉數殲滅。
護城軍很多都是聽上峰指揮,並不知道投靠了郭老賊一事。
畢竟都是大祁國的子民,祁莫寒又不是暴虐成性,做錯了事情一點兒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
這些人隻要有個好的將軍帶領,還是可用的。
祁莫寒直接讓秦鬆暫代護城軍將領一職,將這支隊伍嚴格整頓一番。
有廝殺就會有傷亡,秦鬆和宋青柏率領兩萬北境大軍破城而入的時候,必然會失手重傷一些護城軍,損傷的人數,就由北境大軍抽調人員進行補充。
不管是禦林軍也好,護城軍也罷,這些都是守護京城的軍隊,絕不能含糊了去,因此,祁莫寒必須要重視起來。
至於各部門的官員,除了投靠國家意圖謀反之人,暫時還要繼續留用,畢竟這一下子,官職就空缺了差不多一半,目前也隻能暫時維持。
祁莫寒井井有條的將所有想到的事情全部安排下去,已經日暮西沉。
經過為數不多官員們的討論決定,昏君,不,現在應該稱唿他為先皇。
靈柩在宮裏停留七日,七日後送到皇陵安葬。
祁莫寒則是明日一早,舉行登基大典。
不知道是不是太後早有感應,在宮裏繡娘幫先昏君繡龍袍的時候,就悄悄吩咐人多繡了一件。
而且要求,那件龍袍要比先昏君的尺寸大一些。
雲太妃正愁祁莫寒登基倉促,沒有龍袍的時候,太後就親自送來了一件嶄新的龍袍。
祁莫寒決定,明日登基大典上,直接將母妃和司思的後位一並封了,省得日後還要選什麽吉日去張羅。
翌日早朝時間,祁莫寒穿著得體的龍袍,走上大殿,坐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下首官員比平日裏少了一半,陸九幽決定,讓那些品級低些,平日沒什麽機會上朝的官員補上。
當然,他也不會什麽人都用來補空缺的,選的都是那些相對正直的官員。
這樣一看,金鑾殿上的陣仗絲毫不比平日裏差什麽。
祁莫寒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俯首群臣。
大臣們全部出列,行三拜九叩之禮。
緊接著,祁莫寒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皇家祠堂,幾位族老宣讀族規後,祁莫寒開始上香。
一係列流程結束,祁莫寒正式登基為帝,稱為——祁明帝。
成為帝王,祁莫寒與司思的三個孩兒也無需再遮掩,直接公開其身份,祁莫寒在祖宗牌位麵前,給三個孩兒賜名。
承承他是打算當做未來帝王來培養,取名為——祁越澤,越意味著超過,澤意味著艱難,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希望承承可以越過一切艱難險阻,成就大業。
而陽陽,沒有哥哥那麽重的擔子,祁莫寒就希望他活得灑脫一些,取名為——祁泊言。
軟軟糯糯的閨女,取名——祁梓悅,希望她可以如同名字一般,無憂無慮,歡喜自在。
三個孩子上了皇家玉牒,也就是普通百姓家裏的族譜。
本來有幾個族老還想說,新皇沒有子嗣,建議他廣納嬪妃,多多為皇家開枝散葉。
沒想到,人家哪裏是沒有子嗣,一下子就出來三個。
而且還是一次性就生了仨。
咳咳……既然這樣,他們還是暫時不要開口了吧!
畢竟先帝大喪,這邊就急著往後宮選人,著實有些不合時宜。
祁莫寒可不知道族老們這些小心思,重新折迴金鑾殿,太監宣讀聖旨,封雲太妃為孝賢皇太後,封原太後為慈仁皇太後。
封祁彥浩為廣平王,成年以前可陪在慈仁皇太後身邊孝敬。
成年以後,親王都會擁有自己的封地,祁彥浩主動選擇了恆王當初的封地欒城。
其實,祁彥浩最向往的封地是五皇叔的秋水城,可他終歸是沒好意思開口,所幸欒城離秋水城很近,自己到了那邊以後,隨時都可以去秋水城。
晉王本就是品級僅次於皇上的親王,祁莫寒與其感情濃厚,更是了解這位兄長不會有什麽不臣之心,因此,鹿城仍舊是他的封地,但他也可以選擇常住京城,沒有無召不得入京這一說法。
然而晉王卻對自己親手打造的鹿城情有獨鍾,隻說在京城住上一陣子,就打算帶著家眷迴去。
至於霍太妃的存在,兄弟倆都心照不宣的沒有說。
如今先帝爺早已作古,霍太妃到了這個年紀,沒有什麽比兒孫承歡膝下更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
因此,祁莫寒與晉王索性不再提及霍太妃,就讓她留在晉王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最後冊封的是皇後,在太監奸細的嗓音唱讀完聖旨後,一身紅色上麵用金線刺繡飛鳳的華麗禮服,頭戴紅寶石點綴鳳冠的美麗女子,被祁莫寒牽著手,緩步朝著金鑾殿最高位置走去。
司思的這一身裝扮,全部出自商場空間,反正那些古典的新娘禮服上麵很多都是刺繡鳳凰圖案的,如今她是天底下最有資格穿刺繡鳳凰錦袍的人,就不會再有什麽忌憚,隨便挑選一件拿出來,都是驚豔四座的存在。
還有頭上的配飾,在外人看來,就是黃金打造鑲嵌寶石,實際上都是些沒什麽重量的高科技金屬製成。
司思身姿筆直,目不斜視,麵上妝容襯托得其更是雍容華貴,美麗不可方物。
殿中大臣紛紛側目,不敢直視,卻又發自內心的想要偷偷一睹皇後風華。
祁莫寒冷眼掃視群臣,開口道:“皇後與朕恩愛有加,更是舍命為朕誕下三個孩兒,朕今日就請文武百官做個見證,此生朕的後宮隻有皇後一人足矣。”
“啊……”
“這……”
“天啊,我聽到了什麽?”
眾朝臣嘩然了……
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帝王的後宮隻有皇後一人。
本來那些家中有適齡女兒的大臣,還想著等朝堂時局穩定以後,上奏折請皇帝廣納後宮的,結果……
他們的夢就這樣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