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氏的死活,嘉靖實際是不怎麽在意的,如果真說在意,也是在意她到底什麽時候才肯閉上眼睛。
可是楊承祖提醒了張氏死後,皇帝就要守孝服喪,迎娶皇後的事還要順延這個問題後,嘉靖才真正的焦急起來,催促著太醫盡全力施救。又把陶仲文招來,要這位神仙抓緊時間,為張聖母祈禳保命。當然,保命是要做的,但是時間要控製好,千萬不要施法過甚,一下子為她求了十年陽壽,那就大大不妥。
張太後的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太多的鍛煉,但是同樣也沒受過罪,加上吃喝用度極好,底子尚佳。年齡也不是風燭殘年,太醫紮了針,又用了藥,折騰了半宿,大概可以確定她脫離了危險。
太醫公開的說法,就是聖母年紀大了,難免有些病痛,實際上,幾位太醫心裏有數,張氏說是被氣倒的,一點也不為過。隻是這種話一說出來,就要承擔誹謗君父的責任,都把話爛在了肚子裏。
楊承祖一直留在這裏沒走,直忙到後半夜,確定沒有問題後,才要告辭,卻被嘉靖叫住“都什麽時候了,你還迴去做什麽。明早晨還要上朝,算了,就在宮裏睡吧,大家都是一家人,沒這麽多講究。”
為了維持一個孝子形象,嘉靖今天晚上也沒招後妃侍寢,他現在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又修行陶仲文的防中術,夜裏空枕實際上也是睡不著的。幹脆讓張佐備了夜宵點心,與楊承祖說起話來。
“大哥,你說這老乞婆,要是就這麽一睡不醒,是不是也挺好的。她要是死了,朕的大婚就要延後,她要是活著,就天天惹我煩。不如你去跟太醫說一句,讓他們自己放聰明點,就這麽讓她不死不活,大家都清淨。”
“萬歲,話雖如此,可是這樣做,就不好玩了。等陛下大婚之後,咱們就要鏟除張氏兄弟,到那個時候,張氏如果清醒著,親眼看著她的親人被斬首,那才叫過癮。就讓她那麽睡過去,便宜她了。”
嘉靖想了片刻,也覺得兩相比較,還是楊承祖那個方法解恨“好,朕就按大哥的方法做,讓太醫全力施救,把人
救過來再說。還有,雪娘姐姐那邊,大哥要跑兩趟了。孫老翁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有點一根筋,到了現在,對於送女入宮的事,還有點抵觸。聽說是雪娘姐姐拚命力爭,他才同意姐姐入宮,可是自己又要辭官。朕還要重用他,他辭了官,這不是故意的麽。”
楊承祖當然明白,孫雪娘拚了命要入宮,實際是拚了命要救自己,雖然現在自己已經確定無礙,可是話已經說出去,事已經答應,她也沒辦法反悔。孫交對於這個婚姻本來就不認同,否則當初在安陸就答應了。他一旦成了皇帝的嶽父,當初在仕林裏積累的聲望,就差不多要全部清零。大多數人會把他看做仕林之恥,做官也會被戳脊梁骨。作為個愛惜羽毛的,他肯定是要選擇退歸林下。
按照他對孫交的了解,就算他真的留在朝廷裏,也隻會和嘉靖唱反調,甚至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明明支持的事,也會繼續反對。可是從大局看,為了把大明自土木之變以後,皇後出身寒門,勳貴和皇親被朝政排斥這個風氣扭轉過來,哪怕是充當一個牌位,孫交也要留在朝廷裏。
要辦這種事,太監是差點火候的,身份不對等,在孫交麵前說不出話,自己雖然與孫家劃地絕交,但是做這事還是更有立場。
這裏麵唯一難過的,大概就是雪娘,她對自己用情極深,現在是自己去她家,勸她爹留下來當國丈,心裏肯定好受不到哪去。隻能說,這是目前為止,最不壞的一個選擇,希望她將來執掌六宮之後,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陛下放心,臣會抽時間去一趟,孫老翁這個人啊,也是個固執脾氣。留在朝班裏,也不會和萬歲的調,戶部這個位置,臣看來,他不適合做下去。”
嘉靖點點頭“朕原本以為,錢袋子這種地方,要放一個自己人。可是用了他幾年,發現他根本不是朕的心腹。雖然都是安陸人,可是他的胳膊肘,還是在朝外麵拐。可不管怎麽說,他也是朕的老泰山,不能虧待了他。幹脆,讓他入閣,做個閣臣,再封他個太傅,怎麽也對的起他了。”
於大明文官而言,生晉太傅,死諡文正,就是人
生的最理想狀態。即便是楊廷和,現在也還沒奮鬥到這一步,嘉靖因為娶了孫交的女兒,就讓他做太傅,既是給個表率,也是故意給楊廷和一個難堪。
雖然在東南平倭期間,楊廷和於東南事務上所表現的立場和皇帝相合,但是這不代表這兩年時間裏,君臣合作的融洽。恰恰相反,這兩年時間內,由於缺乏楊承祖當擋箭牌和潤滑油,君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很有些劍拔弩張的味道在裏麵。
嘉靖現在羽翼豐滿,自然是不再想容忍一個權相站在自己的頭上,分薄皇帝的權威,在即將除掉張氏之後,也開始考慮,把鋒芒對準這位首輔。
張太後中風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紗帽胡同,楊廷和家中。這位首輔剛剛送走了幾位客人,來自宮中的信使,將消息傳遞完成後,又匆匆離去,隻剩下楊廷和在院子裏呆立良久,直到楊慎扶著他迴到密室,才迴過神來。
“父親,張氏素行不法,飛揚跋扈,先帝在日,您也曾幾次上本彈劾。如今他們和楊承祖起了衝突,孩兒看來,倒是一件好事。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不管最後是誰贏了,都算是為朝廷減少個禍害。孩兒原本是擔心,他們兩下沆瀣一氣,那個時候,就真的不可製。現在他們鬧到這地步,孩兒以為,倒是我大明之福。”
楊廷和搖搖頭“這事是你沒想明白,張氏雖然跋扈,但是隻能算是跳梁小醜,於朝政上的妨害,微不足道。家奴欺壓無辜,侵占財物,在民間,是一件大事,可以搞的人家破人亡,可是連鬧上朝堂的資格都沒有。相反,倒是楊某,他的楊記,現在可是越鬧越大。方才那幾位過來,跟為父談的,都是楊記的事。那幾位,可都是朝中重臣,他們對楊記的事都如此看重,就可知楊記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為父寧可是張氏對付了楊某,也不希望是楊某人戰勝了張氏。二虎競食,如果變成一虎吞了另一虎,自己再生出雙翼,你且說說,我們又該怎麽對付這樣一隻兇獸?”
可是楊承祖提醒了張氏死後,皇帝就要守孝服喪,迎娶皇後的事還要順延這個問題後,嘉靖才真正的焦急起來,催促著太醫盡全力施救。又把陶仲文招來,要這位神仙抓緊時間,為張聖母祈禳保命。當然,保命是要做的,但是時間要控製好,千萬不要施法過甚,一下子為她求了十年陽壽,那就大大不妥。
張太後的身體素質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太多的鍛煉,但是同樣也沒受過罪,加上吃喝用度極好,底子尚佳。年齡也不是風燭殘年,太醫紮了針,又用了藥,折騰了半宿,大概可以確定她脫離了危險。
太醫公開的說法,就是聖母年紀大了,難免有些病痛,實際上,幾位太醫心裏有數,張氏說是被氣倒的,一點也不為過。隻是這種話一說出來,就要承擔誹謗君父的責任,都把話爛在了肚子裏。
楊承祖一直留在這裏沒走,直忙到後半夜,確定沒有問題後,才要告辭,卻被嘉靖叫住“都什麽時候了,你還迴去做什麽。明早晨還要上朝,算了,就在宮裏睡吧,大家都是一家人,沒這麽多講究。”
為了維持一個孝子形象,嘉靖今天晚上也沒招後妃侍寢,他現在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又修行陶仲文的防中術,夜裏空枕實際上也是睡不著的。幹脆讓張佐備了夜宵點心,與楊承祖說起話來。
“大哥,你說這老乞婆,要是就這麽一睡不醒,是不是也挺好的。她要是死了,朕的大婚就要延後,她要是活著,就天天惹我煩。不如你去跟太醫說一句,讓他們自己放聰明點,就這麽讓她不死不活,大家都清淨。”
“萬歲,話雖如此,可是這樣做,就不好玩了。等陛下大婚之後,咱們就要鏟除張氏兄弟,到那個時候,張氏如果清醒著,親眼看著她的親人被斬首,那才叫過癮。就讓她那麽睡過去,便宜她了。”
嘉靖想了片刻,也覺得兩相比較,還是楊承祖那個方法解恨“好,朕就按大哥的方法做,讓太醫全力施救,把人
救過來再說。還有,雪娘姐姐那邊,大哥要跑兩趟了。孫老翁這個人什麽都好,就是有點一根筋,到了現在,對於送女入宮的事,還有點抵觸。聽說是雪娘姐姐拚命力爭,他才同意姐姐入宮,可是自己又要辭官。朕還要重用他,他辭了官,這不是故意的麽。”
楊承祖當然明白,孫雪娘拚了命要入宮,實際是拚了命要救自己,雖然現在自己已經確定無礙,可是話已經說出去,事已經答應,她也沒辦法反悔。孫交對於這個婚姻本來就不認同,否則當初在安陸就答應了。他一旦成了皇帝的嶽父,當初在仕林裏積累的聲望,就差不多要全部清零。大多數人會把他看做仕林之恥,做官也會被戳脊梁骨。作為個愛惜羽毛的,他肯定是要選擇退歸林下。
按照他對孫交的了解,就算他真的留在朝廷裏,也隻會和嘉靖唱反調,甚至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明明支持的事,也會繼續反對。可是從大局看,為了把大明自土木之變以後,皇後出身寒門,勳貴和皇親被朝政排斥這個風氣扭轉過來,哪怕是充當一個牌位,孫交也要留在朝廷裏。
要辦這種事,太監是差點火候的,身份不對等,在孫交麵前說不出話,自己雖然與孫家劃地絕交,但是做這事還是更有立場。
這裏麵唯一難過的,大概就是雪娘,她對自己用情極深,現在是自己去她家,勸她爹留下來當國丈,心裏肯定好受不到哪去。隻能說,這是目前為止,最不壞的一個選擇,希望她將來執掌六宮之後,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陛下放心,臣會抽時間去一趟,孫老翁這個人啊,也是個固執脾氣。留在朝班裏,也不會和萬歲的調,戶部這個位置,臣看來,他不適合做下去。”
嘉靖點點頭“朕原本以為,錢袋子這種地方,要放一個自己人。可是用了他幾年,發現他根本不是朕的心腹。雖然都是安陸人,可是他的胳膊肘,還是在朝外麵拐。可不管怎麽說,他也是朕的老泰山,不能虧待了他。幹脆,讓他入閣,做個閣臣,再封他個太傅,怎麽也對的起他了。”
於大明文官而言,生晉太傅,死諡文正,就是人
生的最理想狀態。即便是楊廷和,現在也還沒奮鬥到這一步,嘉靖因為娶了孫交的女兒,就讓他做太傅,既是給個表率,也是故意給楊廷和一個難堪。
雖然在東南平倭期間,楊廷和於東南事務上所表現的立場和皇帝相合,但是這不代表這兩年時間裏,君臣合作的融洽。恰恰相反,這兩年時間內,由於缺乏楊承祖當擋箭牌和潤滑油,君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很有些劍拔弩張的味道在裏麵。
嘉靖現在羽翼豐滿,自然是不再想容忍一個權相站在自己的頭上,分薄皇帝的權威,在即將除掉張氏之後,也開始考慮,把鋒芒對準這位首輔。
張太後中風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紗帽胡同,楊廷和家中。這位首輔剛剛送走了幾位客人,來自宮中的信使,將消息傳遞完成後,又匆匆離去,隻剩下楊廷和在院子裏呆立良久,直到楊慎扶著他迴到密室,才迴過神來。
“父親,張氏素行不法,飛揚跋扈,先帝在日,您也曾幾次上本彈劾。如今他們和楊承祖起了衝突,孩兒看來,倒是一件好事。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不管最後是誰贏了,都算是為朝廷減少個禍害。孩兒原本是擔心,他們兩下沆瀣一氣,那個時候,就真的不可製。現在他們鬧到這地步,孩兒以為,倒是我大明之福。”
楊廷和搖搖頭“這事是你沒想明白,張氏雖然跋扈,但是隻能算是跳梁小醜,於朝政上的妨害,微不足道。家奴欺壓無辜,侵占財物,在民間,是一件大事,可以搞的人家破人亡,可是連鬧上朝堂的資格都沒有。相反,倒是楊某,他的楊記,現在可是越鬧越大。方才那幾位過來,跟為父談的,都是楊記的事。那幾位,可都是朝中重臣,他們對楊記的事都如此看重,就可知楊記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為父寧可是張氏對付了楊某,也不希望是楊某人戰勝了張氏。二虎競食,如果變成一虎吞了另一虎,自己再生出雙翼,你且說說,我們又該怎麽對付這樣一隻兇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