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天子大行的官方消息還沒傳到湖廣巡撫衙門,整個安陸的士紳階層以及官府,都從自己的消息渠道,提前掌握了這個情況。乃至於新君的人選是興王世子,並給過世的興王,諡號為獻,這些事也同時在安陸傳開了。


    事實上,在新春期間,安陸這邊就已經有所動作。楊承祖參加幾次士紳主持的新春聚會中,也感受到了這事情帶來的影響。


    作為安陸的才子,又是保衛安陸的大功臣,這些社交活動,本來就難以避免。再者孫交的邀請,也不是他想推就能推的掉的,除非是自己不想好好的幹下去,隻要想在自己的崗位好好混下去,這種社交就不可避免。


    除了孫交以外,本地其他幾家大族的宴會、詩會,楊承祖也得參加,免得落一個不合群的名聲。


    不過以往的聚會中,大家對他的態度總體而言,還是有點複雜,除了孫家充滿善意外,其他的與會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抵觸情緒。尤其是各大家族的年輕子弟中,有不少人是相盡一切辦法找他麻煩的。


    這也不奇怪,誰讓大家都知道,安陸閨秀之中第一美人孫雪娘孫小姐,屬意這赳赳武夫?自己安陸的鮮花被個外地來的武人攀折而去,這些有資格做孫家女婿的公子們心裏肯定不會高興。


    鬥詩、鬥文乃至字謎對聯,他們總是能想到一切手段向楊承祖挑釁,然後就被孫家的人拍迴去。類似這樣的戲碼上演過好幾次,楊承祖自己都習慣了。可是這個新春,他收獲的隻有善意,並沒有任何的敵對情緒。


    他的話本已經越賣越好,那些小故事有閨中女子喜愛,銷路無虞。就連那些響應正德號召而加緊發行的大部頭,一樣有著不錯的業績,這就是意外之喜。


    精忠傳誇的是嶽飛,南京的魏國公徐鵬舉人稱嶽飛轉世,這話本一出,就先對了徐公爺的胃口。現在南京那邊賣精忠傳話本的鋪子,都能得到魏國公府的照顧,是以來安陸做生意的客商,都會想方設法搞幾本精忠傳迴去。


    這裏麵到底有多少是徐公爺真的因為嶽飛的關係而格外厚愛,還是借著機會


    與興王府套交情,外人就很難說的清楚。但是不管怎麽說,有了這個關係的影響,楊承祖的名聲就算是打出去了。


    這個時代不是說你的學問好,名聲一定就大,有些倒黴蛋滿腹經綸但沒有門路經營自己,結果一輩子蹉跎於自己居住的縣城,也不是沒有。楊承祖有魏國公府的勢力幫襯,在整個東南地區文名日盛,以至於有不少人都拿他當成一個文人而非是武將。


    有了這個名聲在,楊承祖與人結交時,除了興王府儀衛正這個身份外,另外一個才子的身份也是少不掉的。有了這種身份的優勢,就是那些士紳是拿他當半個讀書人看待,言談舉止間,很是客氣,不像對待其他武人那般鼻孔朝天。


    孫家倒沒再提婚事,而是關心著世子的學業,以及王府是否有什麽需要孫家幫忙的地方。看的出來,孫交對於仕途還是很熱心的,或者說他雖然歸隱林下,但無時無刻,不想著迴歸朝堂,再展抱負。


    這倒不是說他如何官迷心竅,如果沒有這些機會,他會一生隱於山林之內,詩酒唱和寄情山水,這都不是問題。但是當得知少年世子有望問鼎大位時,不管是誰,都難免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整個安陸士紳的態度,也大抵是如此,他們和王府的關係算不上多好,以往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利益糾紛。可是當世子有希望繼位時,大家都會放下成見,全力襄助世子登基。一個安陸的世子成為帝王,將來肯定會對整個安陸有利,這幾乎是安陸士紳階層的共識。


    沒有什麽生意,比捧出一個天子獲利更大,所以在這段時間裏,興王府在安陸儼然成了最耀眼的明星,王府裏有點體麵的人,都成為了社交活動的寵兒,接到了無數的邀請。就連那些清樓花魁,當紅的頭牌,也越來越願意接待王府的貴人。


    各大世家豪門,在宴會的過程中,除了禮物饋贈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王府舉薦自己家的宗族子弟。過去王府並不是他們的理想選擇,畢竟提升空間有限,把青年子弟投進去,可能一生也不過是個六七品雜官前程,沒什麽意思。


    可如今這就


    成了一項投資,說不定將來就能有幾十倍的迴報,因此紛紛舉薦自己家裏最為得寵或是最為優秀的子弟,希望可以到王府做事。


    在楊承祖看來,這些被舉薦者未必有多麽出色,才幹也談不到多好。但是在眼下這個時候,人與人的差距,也沒拉的那麽大。與其相信才幹或是天賦,不如相信磨練帶來的經驗。他並沒有某些看過的故事中主人公的那種收集癖,一定要把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的名人全都收於麾下。


    事實上在他看來,那些名人能否得用,能否為自己所用,遠比其自身所擁有的才幹更為重要。才學再高,本領再出色,卻不能為自己所使用,也沒什麽意思。倒是這些來投奔的人,如果磨練的好,也未必比那些名人差出太多。


    通過這種舉薦,他在安陸直接或間接獲得的利益也頗可觀,短短一個新年的時間,楊家獲得的利益,在將來的商業活動中,就能讓資產增值幾成。


    王府丹房內,作為修煉仙丹,追求長生之處,這裏是王府真正的禁地。除了王爺、世子、陶仲文外,其他人都被禁止進入。也就在這裏,世子與楊承祖的談話可以肆無忌憚,不用擔心隔牆有耳。


    警戒的事,是由陶仲文負責,這位道人似乎在這些事上遠比修行更有天分。朱厚熜看著丹爐內的火,迴頭問楊承祖道:“大哥,你覺得這丹成了麽?”


    “我看差不多了,不過多少還欠點火候,現在如果出丹的話,倒是煉的成形,不過藥力上,左右是差了些。主要是藥材不大對。”


    “可孤覺得,這丹沒問題,我這藥方可是古方,你說藥材不對,你說說,有哪幾味不對啊。”


    “這藥裏多了幾位前爐遺的老藥,少了幾位你自己挑的新藥,主次不分,君臣不明,藥或許是好藥,可是對於吃的人來說,我怕味道上,就不對勁了。依我之見,得把那幾位老藥拿出去扔掉,全換成自己親手采摘的藥材,那樣才信的著,吃著才放心。不過這事不能急,那幾位老藥藥性太猛,現在拿,反而事得其反,這事總得緩緩圖之,才能水到渠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王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梁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梁生並收藏錦衣王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