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如果真他娘的講道理,就該知道欠了別人的錢是要還的,這個才是最簡單的道理。”在孫家那處別院內,楊承祖氣哼哼的拍著桌子


    “這萬同簡直是個顢頇透頂的冬烘,居然想用道理代替錢糧。人要講道理講教化,這些是對的,沒問題。可是要看個時機,如果是太平世界,大家有吃有喝,那麽講講道理,告訴大家什麽是聖人之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這是沒問題的。畢竟用規矩約束人不如用道理約束人,可是眼下是什麽時候?是儀衛司的人幾個月沒開糧餉,大家餓的要麽就逃的不見人,要麽去打短工,還有的幹脆當了內賊偷王府的東西。”


    “這個時候,天下最大的道理,總歸大不過人要吃飯這四個字去。不讓當兵的吃飽穿暖有錢花,憑什麽讓他們守軍紀。如果不是眼下這個時候,我就把幾百衛軍放出去,在城裏見什麽搶什麽,看見什麽拿什麽,到時候,有他好受的。”


    家裏幾個女眷也知道了這事,柳氏一向是息事寧人的脾氣,問了一下,這些儀衛的糧餉加起來大約要用不到三千兩銀子。這雖然是一筆大數字,可是楊家這次過來,現銀也有數萬,拿出這筆錢倒不算困難,就想著自己掏錢把這個窟窿先填上再說。


    如仙道:“先拿自己的錢填上這個窟窿,這是沒什麽說的。承祖兄弟想在這裏站住腳,就要抓住軍心,拿自己的錢發軍餉,倒是能讓這些當兵的歸心,我也讚成。可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再說了,除了這些糧餉外,還有興王府的祿米。那可是大頭,那些皇莊店鋪的收入,都歸了衙門,他卻不發下來,如果總這麽慣著他,那我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總要想個法子,治了這個萬同才是。”


    苗氏道:“我看啊,這個萬老爺,就是吃準了眼下這個局勢,儀衛司的人不敢亂來,所以才敢不發錢糧。嘴裏說著聖人之道,實際也是趁人之危。”


    一說到趁人之危,結果那邊的李家姐妹臉先紅了,楊承祖也有點不大自在。趙幺娘急忙打圓場道:“先不說這個,先看眼下,可是該怎麽辦才好?如果是在河南啊,我們漕幫的人,倒是能幫著夫君想想辦法。可是現在這裏人生地不熟,我也沒什麽路子可以找,要不然,咱們去找找孫老員外,讓他給說說?”


    “在河南也沒用。”楊承祖搖頭道:“你們漕幫不過是些江湖好漢,難道還真敢和官府作對麽?他是個知州,是這一方的父母官,這裏的城狐社鼠巴結他還來不及,哪會幫我。


    再說這個萬同如果我沒看錯的話,很可能是個所謂的清官,抓他的把柄不大容易的。”


    “那夫君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不能在安陸搗亂,不代表不能給萬同搗亂。他是清官,不代表他的家人都是清官。隻要想想辦法,這個門路總是有的,他是個父母官麽,一言一行,萬人矚目,關心他的人多,他的破綻也就多。這本就是相輔相承,我就不信了,還折騰不了他?當然拿我的錢先墊上是一定,可是呢,也不能讓人覺得我是是來抓權的,否則王妃那我反倒落不了好。這事很麻煩,比起惡虎莊,難辦多了。這個該死的萬同,都是他鬧出來的。”


    知州衙門內,送走了楊承祖,萬同也頗為唏噓:“能做出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才子,卻終歸還是看的不夠透徹啊。他的曆練還不夠,很多事看的還不夠清楚,或者說,他的才學隻在於詩詞小道上,於教化的意義,還看不透。”


    一旁的師爺笑道:“東翁的才情,本就是天下少有,再者您做了多年親民官,於地方上的事,也比一般人清楚。他不過是個年輕人,初來乍到,哪知安陸情形。隻是他畢竟是孫家未來女婿,您拂了他的麵子,怕是孫翁那邊,不大好看吧?”


    “沒什麽,我想這事孫翁會支持我的。我湖廣本為魚米之鄉,湖廣熟,天下收。可是湖廣有如此多的王府,如此多的皇家血脈,生生吸幹了湖廣的血。就以興王府為例,現在那王府之內豢養的無用之人,縱然沒有一萬,也有幾千。這些人不事生產,還要田賦供養,他們就是大明,最大的毒瘤。像荊州的遼王,長沙的襄王還有武昌的楚王。繁衍多代,子嗣無數,鎮國將軍,奉國中尉遍布城中。如果有朝一日,我們安陸也變成這個樣子,到時候又將是什麽情形。”


    “東翁所言甚善,若果真如此,則必然是萬民之苦,百姓之難。”


    “是啊,所以本官就要防患於未然,先要把興藩的錢糧牢牢卡住,讓他們不能任意繁衍。也讓他們知道,自己雖然是天家血脈,但也要奉公守法。於衙門有敬畏之心,到那個時候,雖然本官早已經不在人世,但至少也能為這一方百姓積點福。”


    “東翁高風亮節,人所不能及。您的苦心,不知道幾人能明白。”


    “大丈夫行事,隻求無愧於心,至於誰能明白,那又如何呢?梁先生,咱們安陸書院的事,你要抓緊一下。這筆錢糧我留下來,就是為了替安陸


    興建這座書院,讓安陸多出幾個讀書人,那才是真正的功在當代,遺澤後世。這比養活幾個軍漢,或是養活幾個藩王有用的多了。等到楊承祖明白這個道理時,他會感激我的。如果他理解不了這個道理,那他的成就,也就到此為止了。”


    說到這,萬同笑了笑“如果他能夠想明白這一點,本官這裏,會抬舉他一個前程。孫翁家的嬌客,蹉跎於一個王府儀正,就委屈了孫小姐。到時候本官這裏,會為他安排的,隻是看他自己,夠不夠聰明了。”


    次日,天剛亮,興王府儀衛所內,儀衛司的軍漢列好了隊伍,等著這位新來的儀衛正發放糧餉。往日裏不管什麽樣的事,這儀衛們總是湊不齊的。


    可是今天,哪怕真是身體不適的,也強撐著過來列隊,畢竟是三個月的錢糧呢,一家老小還等著它買米下鍋,誰又能怠慢。


    王府裏地方確實很大,不過各處有各處的用項,給幾百兵列陣發錢的地方,還真的找不到。最後隻能分批發放,其他人按時當值。這些人的錢糧按說是發放糧食,可是要采買這麽多的糧食,時間上來不及,隻好全都折算成銀兩發錢。


    大明如今軍衛的糧餉,甚至百官的俸祿,也大多是以這種方式,把糧食折算成錢發下去,再由當事人自己去買米。安陸是魚米之鄉,糧價相對而言算是偏低。楊承祖是按著均價發錢,對於士兵來說,其實有賺的,他們自己心裏也歡喜。


    一隊隊士兵過來寫了名字,領了自己的餉銀,歡天喜地的退到一邊。高升則在隊伍裏說著“這錢是儀正老爺用自己帶來的盤纏,掏腰包為咱發的。好人啊,真的是好人啊,肯拿自己的錢為咱們發餉,這樣的好官,不好找啊。”


    眼下在儀衛司的官軍大約有六百多人,還有一百多人,是被儀賓烏景和新招進來的。這些人來的時間不長,花名冊是單獨一本,這次發餉,並沒有他們的份。


    這些士兵見其他人都有了軍餉,隻有自己沒有,不免鼓噪起來。有人高聲道:“一般都是儀衛,為什麽我們就沒有軍餉?難道我們就不是人?”


    有帶頭的一喊,其他沒領到糧餉的人,跟著也就喊了起來。他們這邊正喊的帶勁,從大門處又氣勢洶洶的進來一群人,為首兩人高聲道:“哪裏來的措鳥,一來就要革去我們的官職。我們人就在這,倒要看看,這個官職他如何革的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王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梁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梁生並收藏錦衣王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