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一批新鮮血液的補充,此時的補充團實際在編人數甚至比剛剛擴編的時候還要多上一些,不過實際的戰鬥力要大打折扣。所以,當前團裏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訓練新兵,在最短的時間裏恢複部隊戰鬥力。
可是,這次送來的新兵身體素質的確不行,也不知道軍管區從哪裏征的兵,大部分都是營養不良的幹骨頭棒子,一個個骨瘦如柴沒什麽力氣,在第一天體能訓練的時候就累倒了一片,訓練計劃還沒完成一半,七成的新兵就已經趴在地上起不來了。
先不說軍事素養怎麽樣,要是這體能跟不上去,那上了戰場不是給日本鬼子送人頭嘛,還沒進入陣地就累倒一半,仗還怎麽打?等到要和鬼子白刃戰鬥的時候,以往經過訓練的老兵都需要三五個人圍攻一個鬼子,指望這些端起槍跑幾步都氣喘籲籲的瘦麻杆,豈不是十個二十個才能幹掉一個矮小壯實的鬼子?
好在,財政部的那位龍先生這次同樣給補充團送來了額外的物資,不過軍用品相對少一點,沒有武器,隻有一百五十枚82mm迫擊炮炮彈,其他的物資都是食物和藥品,肉食都有不少,正好能用來給新兵加強營養。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有了這批物資,再加上長官部後勤處撥下來的米麵,齊恆完美的兌現了自己在動員大會上的承諾,官兵的夥食條件顯著提高,不僅平時的饅頭和米飯完全管飽,葷腥也有不少,每個星期都能吃到三次肉,偶爾還有額外的臘肉魚幹下飯。第一天開飯,那些麵露菜色的新兵們一個個吃得撐腸拄腹,很多人撐的走不動道,甚至吃吐了的都有好幾個,氣得班長大罵可惜。
這樣的夥食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到了十一月中旬,團裏有些撐不住這樣的吃法了,龍先生送來的食物全部吃光,長官部後勤處發下來的物資也吃了七七八八,團裏自己攢的小金庫都快吃見底了,齊恆不得不減少了肉食的供應,不過正常的餐食還是能夠填飽肚皮的。
有了這一個月的營養補充,團裏的新兵們身體素質好了不少,體力也有了顯著提高,要說變得和鬼子一樣壯實,那是扯澹,但至少比剛來那會要壯。
在新兵們逐漸增強身體的同時,訓練也沒落下。一開始的基礎體能訓練,比如徒手跑步之類新兵們都能較為輕鬆的完成。不過,體能訓練隻不過是基礎中的基礎,當新兵們逐漸適應強度之後,團裏又給他們逐漸增加了投彈,射擊,格鬥拚刺,土工作業等等一係列的軍事訓練科目。
雖然這些加強訓練強度很大,新兵們每天都累的像死狗一樣,但在良好夥食的鼓勵下,大家也都能逐漸堅持下來。為了提高新兵的訓練積極性,齊恆還特意設立了訓練的獎懲製度,團裏每個星期都對各連的訓練結果進行排名,成績好的連提出表揚,還會發罐頭作為獎勵,成績墊底的連還會有懲罰措施。
其中有一項最狠的懲罰是徐光輝想出來的,成績墊底連全連從軍官到士兵,下一頓的肉食全部扣除,吃飯的時候,讓成績第一的連和他們坐在一起,那些不好好訓練的人看著其他連的兄弟吃肉吃的滿嘴流油,流下來的哈喇子都快能泡飯了。
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啃饅頭,別說連排長和老兵們臉上的麵子掛不住,新兵一個個照樣羞的滿臉通紅,在之後的訓練裏不用老兵招唿都會用盡全力,不僅訓練效果越來越好,每個連隊的凝聚力和榮譽感也在逐漸增強。
尤其是前任連長臨陣脫逃被當著全團麵公示的三營九連,不管新兵老兵都憋了一股子勁,前四周的訓練,九連拿了兩次第一,一次第二一次第四,震驚了全團,就連全團裏公認最好吃的徐光輝都大方了一次,從自己的小金庫裏扒拉出十多個罐頭,專門獎勵給了九連訓練最認真的官兵。
九連連長叫譚傑,是從機槍三連平調過去的,之前在機三連的時候默默無聞,去了九連後居然把九連帶的嗷嗷叫,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同樣,譚傑也成為了典型,齊恆在全團軍官中點名表揚了譚傑,還發了一筆小小的獎金,給大家的訓練熱情又加上了一把火。
在軍事訓練之餘,補充團同樣沒有放鬆對官兵們的思想教育,不得不說,鄒德元這家夥雖然經常整一些幺蛾子出來,但在思想教育方麵真的是一把好手,他自己編寫的思想教育小冊子通俗易懂,團裏識字的軍官人手一本,閑暇時間就照著冊子上的方法給官兵們灌輸愛國思想,教育他們身為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很多新兵參軍前都不知道什麽叫家國情懷,什麽叫反侵略戰爭,但在軍官們一次次的教育下,很多新兵不僅僅了解了日本侵略的罪惡,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要去打仗,心中的愛國熱情被調動起來,訓練時又多了一股勁。
而且,在齊恆的允許下,鄒德元還在團裏辦了一個長期掃盲學校,鄒德元自任教育長,那些剛加入補充團的軍校學員擔任教師,所有之前不識字的排長以上軍官和班長一級的士官在沒有任務的時候都必須參加。掃盲學校也不教什麽深奧的知識,裏麵的學員隻要能看懂簡單的命令文件就算畢業。除了教認字,學校也會定期舉行交流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分享知識和經驗。
軍校的學生雖然經受過係統的教育,但缺乏實際指揮經驗,並且一來就擔任軍官,和下屬的班長士兵都有一定的隔閡,指揮起來有些力不從心。而從士兵升上去的班長和軍官們,也因為知識文化的缺乏嚴重的製約了發展和眼界,他們能夠憑借以往的經驗指揮一個班,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戰鬥,但讓他們講出其中的門道就很困難了。軍校生們雖然是老師,又何嚐不是學生,所以,掃盲學校的設立是個雙贏,剛加入補充團的軍校學生們和那些從大頭兵爬上來的基層班排長的關係也因此更加緊密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原本稚嫩的新兵們在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之下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從原來的農民,商人,學生,逐漸成長成了一名合格的軍人,而新的戰場,正在等著他們。
可是,這次送來的新兵身體素質的確不行,也不知道軍管區從哪裏征的兵,大部分都是營養不良的幹骨頭棒子,一個個骨瘦如柴沒什麽力氣,在第一天體能訓練的時候就累倒了一片,訓練計劃還沒完成一半,七成的新兵就已經趴在地上起不來了。
先不說軍事素養怎麽樣,要是這體能跟不上去,那上了戰場不是給日本鬼子送人頭嘛,還沒進入陣地就累倒一半,仗還怎麽打?等到要和鬼子白刃戰鬥的時候,以往經過訓練的老兵都需要三五個人圍攻一個鬼子,指望這些端起槍跑幾步都氣喘籲籲的瘦麻杆,豈不是十個二十個才能幹掉一個矮小壯實的鬼子?
好在,財政部的那位龍先生這次同樣給補充團送來了額外的物資,不過軍用品相對少一點,沒有武器,隻有一百五十枚82mm迫擊炮炮彈,其他的物資都是食物和藥品,肉食都有不少,正好能用來給新兵加強營養。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有了這批物資,再加上長官部後勤處撥下來的米麵,齊恆完美的兌現了自己在動員大會上的承諾,官兵的夥食條件顯著提高,不僅平時的饅頭和米飯完全管飽,葷腥也有不少,每個星期都能吃到三次肉,偶爾還有額外的臘肉魚幹下飯。第一天開飯,那些麵露菜色的新兵們一個個吃得撐腸拄腹,很多人撐的走不動道,甚至吃吐了的都有好幾個,氣得班長大罵可惜。
這樣的夥食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到了十一月中旬,團裏有些撐不住這樣的吃法了,龍先生送來的食物全部吃光,長官部後勤處發下來的物資也吃了七七八八,團裏自己攢的小金庫都快吃見底了,齊恆不得不減少了肉食的供應,不過正常的餐食還是能夠填飽肚皮的。
有了這一個月的營養補充,團裏的新兵們身體素質好了不少,體力也有了顯著提高,要說變得和鬼子一樣壯實,那是扯澹,但至少比剛來那會要壯。
在新兵們逐漸增強身體的同時,訓練也沒落下。一開始的基礎體能訓練,比如徒手跑步之類新兵們都能較為輕鬆的完成。不過,體能訓練隻不過是基礎中的基礎,當新兵們逐漸適應強度之後,團裏又給他們逐漸增加了投彈,射擊,格鬥拚刺,土工作業等等一係列的軍事訓練科目。
雖然這些加強訓練強度很大,新兵們每天都累的像死狗一樣,但在良好夥食的鼓勵下,大家也都能逐漸堅持下來。為了提高新兵的訓練積極性,齊恆還特意設立了訓練的獎懲製度,團裏每個星期都對各連的訓練結果進行排名,成績好的連提出表揚,還會發罐頭作為獎勵,成績墊底的連還會有懲罰措施。
其中有一項最狠的懲罰是徐光輝想出來的,成績墊底連全連從軍官到士兵,下一頓的肉食全部扣除,吃飯的時候,讓成績第一的連和他們坐在一起,那些不好好訓練的人看著其他連的兄弟吃肉吃的滿嘴流油,流下來的哈喇子都快能泡飯了。
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啃饅頭,別說連排長和老兵們臉上的麵子掛不住,新兵一個個照樣羞的滿臉通紅,在之後的訓練裏不用老兵招唿都會用盡全力,不僅訓練效果越來越好,每個連隊的凝聚力和榮譽感也在逐漸增強。
尤其是前任連長臨陣脫逃被當著全團麵公示的三營九連,不管新兵老兵都憋了一股子勁,前四周的訓練,九連拿了兩次第一,一次第二一次第四,震驚了全團,就連全團裏公認最好吃的徐光輝都大方了一次,從自己的小金庫裏扒拉出十多個罐頭,專門獎勵給了九連訓練最認真的官兵。
九連連長叫譚傑,是從機槍三連平調過去的,之前在機三連的時候默默無聞,去了九連後居然把九連帶的嗷嗷叫,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同樣,譚傑也成為了典型,齊恆在全團軍官中點名表揚了譚傑,還發了一筆小小的獎金,給大家的訓練熱情又加上了一把火。
在軍事訓練之餘,補充團同樣沒有放鬆對官兵們的思想教育,不得不說,鄒德元這家夥雖然經常整一些幺蛾子出來,但在思想教育方麵真的是一把好手,他自己編寫的思想教育小冊子通俗易懂,團裏識字的軍官人手一本,閑暇時間就照著冊子上的方法給官兵們灌輸愛國思想,教育他們身為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很多新兵參軍前都不知道什麽叫家國情懷,什麽叫反侵略戰爭,但在軍官們一次次的教育下,很多新兵不僅僅了解了日本侵略的罪惡,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要去打仗,心中的愛國熱情被調動起來,訓練時又多了一股勁。
而且,在齊恆的允許下,鄒德元還在團裏辦了一個長期掃盲學校,鄒德元自任教育長,那些剛加入補充團的軍校學員擔任教師,所有之前不識字的排長以上軍官和班長一級的士官在沒有任務的時候都必須參加。掃盲學校也不教什麽深奧的知識,裏麵的學員隻要能看懂簡單的命令文件就算畢業。除了教認字,學校也會定期舉行交流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分享知識和經驗。
軍校的學生雖然經受過係統的教育,但缺乏實際指揮經驗,並且一來就擔任軍官,和下屬的班長士兵都有一定的隔閡,指揮起來有些力不從心。而從士兵升上去的班長和軍官們,也因為知識文化的缺乏嚴重的製約了發展和眼界,他們能夠憑借以往的經驗指揮一個班,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戰鬥,但讓他們講出其中的門道就很困難了。軍校生們雖然是老師,又何嚐不是學生,所以,掃盲學校的設立是個雙贏,剛加入補充團的軍校學生們和那些從大頭兵爬上來的基層班排長的關係也因此更加緊密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原本稚嫩的新兵們在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之下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從原來的農民,商人,學生,逐漸成長成了一名合格的軍人,而新的戰場,正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