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五十八章金融戰略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戰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最主要的戰勝國不是債權國,而是債務國,而且是全球頭號債務國。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資料,在大戰結束的那一天,中國的債務總額已經突破一千六百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在過去四年多裏,平均每一天產生一萬億的戰爭債務,而手持借條的就是東方同盟集團的其他成員國。


    顯然,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戰勝國都是債權國,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而且這個債權國就是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通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向盟國借款,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英國手裏接過了世界霸主的權杖,成為了全球頭號超級大國,也成功取代英國成為西方領袖。


    這次,中國的玩法與美國完全不同。


    可以說,這是中國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金融戰略。


    從時間上看,在大戰爆發前二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就針對世界大戰製訂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戰略。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最初製訂這套金融戰略的不是中國政fu官員,而是一位歸國的華商,即從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卻是全球公認的最富裕的人,曾經在中國商政兩界唿風喚雨的盛世平。


    從時間上看,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戰略,在黎平寇擔任總理期間就開始實施了。


    別忘了,黎平寇與盛世平是同學,兩人的私交非同一般,而黎平寇在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就經常與盛世平碰麵。後來,黎平寇在當上國家元首之後,推行的很多經濟改革政策都與盛世平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民營資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裏,以舉世震驚的速度發展壯大,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而是盛世平,因為黎平寇本人並不是非常了解中國的民營經濟。


    當時,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稱為“中國的影子總理”。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戰略,就是用債務取代債權,通過巨額債務,把更多的國家綁定在中國利益之上。


    說得直接一些,其他國家持有的中國債權越多,就會越支持中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戰敗了,那麽其他國家持有的中國債權就將變成白紙,甚至連白紙都不如。


    問題是,這是最核心的金融戰略,不到世界大戰就派不上用場。


    要知道,在和平時期,全世界最多隻有一個國家敢這麽做,因為在任何一段和平時期內都隻有一個國家能夠掌控全球金融,因此也就隻有這個國家有能力擴大債務規模,讓全世界為其買單。


    事實上,之前的美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在巔峰時期,美國欠下的債務,就算把美國拆散賣了都償還不了,可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沒有因此而破產。主要就是,那些持有美國債券的國家絕對不會讓美國破產,因為美國破產,就意味著它們手裏的債權將作廢。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就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那麽,在和平時期該怎麽做呢?


    盛世平采用的辦法很簡單:提高人民幣的幣值。


    從表麵上看,隻是人民幣大幅度升值,購買力增強。更深層的,則是人民幣在升值的同時打壓了美元。


    結合一些其他金融政策,就成了打擊美國的最好武器。


    甚至可以說,在美元不再是全球金融唯一的核心載體的時候,美國就已經輸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時,最為顯著的政策,就是中國首先讓貨幣與黃金等貴重金屬掛鉤。


    不可否認,如此極端的金融政策給中國製造了很多麻煩,比如造成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怪異現象。當然,這也不怪異,因為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中國就成為了國際遊資的避風港,而大量境外資本湧入,必然導致國內流動性增加,從而導致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降低。


    隻是,這一政策,也徹底改變了國際金融秩序。


    要知道,當人民幣的保值性超過了美元,那麽美元就不是唯一的核心貨幣了。


    當然,這得有個前提,即中國有與美國相當的經濟實力,不但要有能夠為其他國家自由進出的國內市場,還要擁有其他國家所沒有、卻有必須有的東西,比如由尖端科技帶來的先進產品。


    說得簡單一些,要讓其他國家接收人民幣,除了要讓這些國家的產品能夠在中國市場上銷售之外,還得讓它們能夠拿著人民幣,在中國、而且隻有在中國才能購買到國家發展與民眾日常生活所必須的產品。


    當然,這也是美元能夠獨霸全球金融體係的重要基礎。


    要知道,在美國鼎盛時期,美國生產的很多產品,其他國家都沒有,比如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計算機處理器。直到二零二五年,美國都是全球唯一能夠生產高端商用計算機處理器的國家。當然,美國的獨門絕活絕對不止這一樣,還有很多,數都數不過來。


    所幸的是,可控聚變核能技術為中國提供了類似的物質條件。


    結果就是,中國隻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國,讓人民幣成為全球金融體係中,影響範圍最廣的貨幣。


    隻是,中國沒有走美國的老路,即在奪取金融霸權後就在貨幣上做文章。


    當然,這也與現實情況有關,即在大戰爆發前,人民幣、美元與歐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經形成,如果中國在貨幣上做文章,比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掠奪其他國家,肯定會遭遇滑鐵盧。


    事實上,大戰爆發前的十年,可以看成是全球貿易最為公平的十年。


    主要就是,中國、美國與歐盟相互製約,都不敢輕易在貨幣上做文章,從而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較為公平的貿易環境。


    在此期間,人民幣仍然在升值,即便速度不快,趨勢也沒有調轉。


    可以說,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戰略中,最為關鍵、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步。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災害結束之後,中美全麵戰爭已經變得不可避免,誰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肯定會打起來。


    當時,美國政fu一直在抑製美元升值。


    雖然美元也沒有大幅度貶值,但是在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襯托下,也就在變相貶值,從而使美國經濟像打了雞血一樣,在大戰爆發前十年飛速發展,甚至大有反超中國、重新奪迴全球第一大經濟強國的趨勢。


    可惜的是,這最多隻是迴光返照。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的金融政策,特別是維持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政策,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真正的導火索。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幣升值嚴重威脅到了美元,從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擠出國際金融領域,從而迫使美國不得不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二是美國經濟持續十多年的飛速增長,給了美國的精英份子一個假想,即美國的綜合國力不比中國差多少,隻要采取正確的戰略,就能戰勝中國。


    基於這兩點,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如果在大戰爆發前,人民幣沒有繼續升值,哪怕也沒有貶值,第三次世界大戰都不會在二零五二年爆發,很有可能延遲十年,而在十年後,美國肯定沒有信心戰勝中國。


    當然,這種看法有點偏頗。


    隻是,道理卻是正確的,即人民幣在戰前升值,絕對是中國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要知道,在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十分強烈的情況下,各國都在增持中國債權,甚至連美國的幾大金融集團都加大了中國公債的持有量。結果就是,在大戰爆發的時候,人民幣的實際幣值已經被大幅度高估。


    對中國來說,這絕對是好事。


    原因就是,在戰爭初期,中國可以在人民幣的幣值被高估的時候,大量發債,然後在海外大量收購各類戰爭物資,而隨著人民幣的幣值迴落,或者說貶值,等到中國需要償還債務的時候,負擔已經大大減輕。


    結果就是,中國在大戰期間欠的債越多,反而越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要知道,欠的債越多,就意味著中國掌握的戰爭資源越多,意味著在貨幣嚴重貶值之後實際償還量越少,更加意味著那些大量持有中國債務的國家必須全力支持中國,以免手裏的債權變成廢紙。


    可以說,這也正是盛世平製訂的這套戰爭時期金融戰略的精華。


    也許,在製訂這套金融戰略的時候,盛世平並沒有想到,巨額外債,還會成為中國在戰爭即將結束時,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談判籌碼。隻是不可否認,正是盛世平這個很少拋頭露麵的華商,在二十多年前,就為中國打下了勝利的基礎。要說貢獻,盛世平絕對不在黃瀚林等國家領導人之下。


    當然,能夠有此認識的人並不多。


    所幸的是,黃瀚林是黎平寇培養的領導人,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製訂的金融戰略的巨大價值。


    在使用這套金融戰略的時候,黃瀚林也是駕輕就熟。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燃燒的海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