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百五十二章分贓大會
六月二十四日,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在橫濱召開。
把會議安排在橫濱進行,可以說別有深意。要知道,戰爭在這裏爆發,因此黃瀚林希望在這裏結束。當然,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在這裏發表東方同盟集團共同宣言,把美國無條件投降寫進東方同盟集團的戰時憲章。二是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下次將是戰後的勝利慶祝大會。
既然是希望,就得有所準備。
到達橫濱後,黃瀚林把接待其他國家首腦的工作交給了杜小蕾,隻親自接待了遠道而來的歐洲聯邦總理皮諾。
這個時候,誰都能想到,戰後將是中國與歐洲聯邦的世界。
當然,從根本上講,還是中國的世界。隻是在美國戰敗之後,全世界範圍之內也就隻有歐洲聯邦擁有能夠與中國抗衡的實力,其他任何國家,包括在人口上超過中國的印度,也不可能是中國的對手,甚至沒有與中國做對手的資格。要知道,印度在經濟上已經與中國連在了一起。如果中國打算收拾印度,根本不需要出動軍隊,隻需要抽光印度的外資,就能讓印度在一夜之間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也正是有歐洲聯邦,中國才不可能獨霸世界。
同樣的道理,如果黃瀚林想主導戰後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擺平歐洲聯邦,要麽讓歐洲聯邦俯首貼耳,要麽讓歐洲聯邦唯利是圖。顯然,前者不大可能,畢竟歐洲聯邦是中國的盟國,而且在大戰結束之後,國內的民眾也不會允許政fu打動下一場戰爭。那麽,就隻有設法拉攏歐洲聯邦了。
當時,沒人知道黃瀚林與皮諾在六月二十二日夜間談了些什麽。
直到大戰結束五十年,歐洲聯邦政fu的一些與大戰期間有關的絕密檔案解密,這次秘密會晤的內幕才公布於眾。
黃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讓皮諾支持他的主張,即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為此,黃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有趣的是,皮諾不但有自知之明,還做出了同等的讓步,似乎非常樂意跟黃瀚林一起瓜分戰後的全球利益。
客觀的講,黃瀚林肯把戰後的全球利益拿出來分享,肯定是皮諾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黃瀚林就算不肯讓步,皮諾也得在美國投降的問題上做出退讓,而且不見得能在戰後跟中國分享全球利益。
結果,這變成了中國與歐洲聯邦在大戰期間的最後一次秘密合作。
從影響上看,這也絕對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據歐洲聯邦公布的絕密檔案,黃瀚林首先承認了歐洲聯邦在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上的利益,並且承諾中國不會插手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事務,等於變相承認地中海是歐洲的內海。作為迴應,皮諾承認由中國占領英國,並且不謀求吞並英國,以及中國對埃及、及其以東地區的控製權,即中國在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東岸有絕對主導權。結果,土耳其與利比亞成為了中國與歐洲聯邦的緩衝區,雙方在兩國有同等的地位,並且均不謀求絕對控製權。
細則上,黃瀚林承諾,將在戰後默認歐洲聯邦統一歐洲大陸的手段,即中國不會對歐洲聯邦發動的統一戰爭進行幹預,也不為其他歐洲大陸國家提供軍事支持,但是歐洲大陸至少需要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這就是後來歐洲聯邦沒有入侵芬蘭的原因,而芬蘭與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國)。作為對等條件,黃瀚林承諾在亞洲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文萊與不丹),並且在英國部署艦隊。
最初,皮諾堅決反對中國在英國部署艦隊。
雖然皮諾承認英國的**性,而且不謀求吞並英國,但是對於黃瀚林的要求,他覺得已經對歐洲的切身利益構成了威脅,畢竟一支強大的中國艦隊在北大西洋上活動,必然會使北大西洋成為中國勢力範圍。
要知道,黃瀚林在總體上承認歐洲聯邦在北大西洋的影響力。
問題是,黃瀚林堅持要在英國部署艦隊,因為在他看來,隻有在英國部署艦隊,才能確保英國的**性。
兩為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很久,最後都做了妥協。
皮諾答應讓中國海軍在英國部署艦隊,黃瀚林則承諾,中國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艦隊規模將不超過歐洲海軍。更重要的是,在歐洲聯邦吞並西班牙之後,中國海軍將把直布羅陀要塞歸還給歐洲聯邦,以此交換直布羅陀海峽南岸休達港的租借使用權。後來,這成為了歐洲聯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過武力吞並西班牙的直接原因,而休達港也以一歐元的象征性價格永久性的租給了中國海軍(簽署正式條約的時候,租期為四十九年,隻是中國擁有永久續租權)。
戰後沒多久,皮諾就倒台了,而其根本原因,就與這項密約有關。
當時,歐洲聯邦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認為,皮諾出賣了歐洲聯邦,讓歐洲聯邦失去了統一全歐洲的機會,特別是統一英國的機會。
要知道,英國在本質上是歐洲國家,而且是地位不亞於法德意的歐洲強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聯邦裏麵可以沒有白俄羅斯、可以沒有烏克蘭、可以沒有波羅的海三國、可以沒有黑海沿岸國家、可以沒有巴爾幹半島,因為在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等等方麵,與傳統的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等,基本上沒有共同性,也就不存在統一的必要性。在狹義上,歐洲指的就是波蘭以西的歐洲,而往東,都是歐洲人眼裏的東方國家。
可是,歐洲絕對不能沒有英國。
自從查裏曼大帝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完蛋之後,歐洲就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哪怕是在短暫的拿破侖王朝時期,因為英國也一直**在外,而且是反拿破侖聯盟的領袖,結果拿破侖建立的覆蓋歐洲大陸的帝國也迅速消亡了。
在歐洲人的感情裏,英國不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是決定著歐洲是否真正實現統一的關鍵所在。
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歐洲聯邦,就不是完整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由中國控製的英國,必然是歐洲聯邦的死穴,最終也必然由此導致歐洲聯邦分崩離析。
事實上,這也是歐洲人自食其果。
別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運動爆發,英國、法國、荷蘭等眾多傳統殖民大國,在處理殖民地的時候,都故意留下了隱患,讓新成立的**國家在隨後幾十內戰亂不斷。
最典型的,就是英國肢解印度,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留下了克什米爾爭端。
更典型的是,當年一名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上校,在地圖上輕易勾勒的一筆,就導致中國與印度數十年不和。
此外,中東的以色列,海灣的科威特,美國在釣魚島上的處置方法,法國在柬埔寨留下的遺患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是地區衝突的種子,並且在殖民者撤離後生根發芽,引發了數十場地區戰亂。
從本質上講,中國在處置英國時使用的手段,與當年英國處置南亞用的手段完全一樣。
說白了,中國控製英國,就是要在歐洲製造不和,給歐洲聯邦添亂,從而達到牽製與遏製歐洲聯邦的目的。
當然,更深一層,就是分化與瓦解西方文明。
顯然,皮諾也知道這一點。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皮諾才不得不做出讓步,因為中國肯定不會在英國問題上向歐洲聯邦妥協。說得嚴重一點,如果皮諾咬住英國不放,黃瀚林拿起的就不是胡蘿卜,而是大棒了。
更重要的是,中**隊占領英國已是既成事實。
如此一來,就算皮諾咬住不放,黃瀚林也沒有使局勢惡化,歐洲聯邦也隻能抗議,結果是戰爭結束後,中歐關係急劇惡化。發展到這一步,歐洲聯邦隻有一個選擇:攻打英國。而這必然釀成中歐全麵戰爭。
歐洲聯邦有機會取勝嗎?
答案是肯定的,歐洲聯邦肯定打不過中國,戰敗是必然結果。
可以說,隻要在英國問題上的處置方式稍微不當,歐洲聯邦就將成為第二個美國,而且將成為戰爭策源地。
到時候,中國又將打一場正義的戰爭。
皮諾深知這種可能,也就隻能忍氣吞聲,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並且借此獲得了更多的好處。
說白了,皮諾沒有出賣歐洲聯邦,而是讓歐洲聯邦多存在了上百年。
沒有他,歐洲聯邦在進入二十二世紀之前就會成為曆史。
可惜的是,理解皮諾的隻是少數,在更多歐洲人眼裏,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徒,一個通過出賣歐洲利益換取政治前程的政客,一個讓歐洲在政治進程上倒退了數十年、讓歐洲沒能擺脫曆史宿命的陰謀家。
當然,這些批判皮諾的人選擇性的忽視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即通過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皮諾為歐洲聯邦爭取到了很多原本根本沒有想過的好處,並且把歐洲聯邦的疆界擴大了將近三分之一。
這就是,黃瀚林與皮諾在東歐問題上達成的密約。
*
第二百五十二章分贓大會
六月二十四日,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在橫濱召開。
把會議安排在橫濱進行,可以說別有深意。要知道,戰爭在這裏爆發,因此黃瀚林希望在這裏結束。當然,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在這裏發表東方同盟集團共同宣言,把美國無條件投降寫進東方同盟集團的戰時憲章。二是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下次將是戰後的勝利慶祝大會。
既然是希望,就得有所準備。
到達橫濱後,黃瀚林把接待其他國家首腦的工作交給了杜小蕾,隻親自接待了遠道而來的歐洲聯邦總理皮諾。
這個時候,誰都能想到,戰後將是中國與歐洲聯邦的世界。
當然,從根本上講,還是中國的世界。隻是在美國戰敗之後,全世界範圍之內也就隻有歐洲聯邦擁有能夠與中國抗衡的實力,其他任何國家,包括在人口上超過中國的印度,也不可能是中國的對手,甚至沒有與中國做對手的資格。要知道,印度在經濟上已經與中國連在了一起。如果中國打算收拾印度,根本不需要出動軍隊,隻需要抽光印度的外資,就能讓印度在一夜之間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也正是有歐洲聯邦,中國才不可能獨霸世界。
同樣的道理,如果黃瀚林想主導戰後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擺平歐洲聯邦,要麽讓歐洲聯邦俯首貼耳,要麽讓歐洲聯邦唯利是圖。顯然,前者不大可能,畢竟歐洲聯邦是中國的盟國,而且在大戰結束之後,國內的民眾也不會允許政fu打動下一場戰爭。那麽,就隻有設法拉攏歐洲聯邦了。
當時,沒人知道黃瀚林與皮諾在六月二十二日夜間談了些什麽。
直到大戰結束五十年,歐洲聯邦政fu的一些與大戰期間有關的絕密檔案解密,這次秘密會晤的內幕才公布於眾。
黃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讓皮諾支持他的主張,即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為此,黃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有趣的是,皮諾不但有自知之明,還做出了同等的讓步,似乎非常樂意跟黃瀚林一起瓜分戰後的全球利益。
客觀的講,黃瀚林肯把戰後的全球利益拿出來分享,肯定是皮諾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黃瀚林就算不肯讓步,皮諾也得在美國投降的問題上做出退讓,而且不見得能在戰後跟中國分享全球利益。
結果,這變成了中國與歐洲聯邦在大戰期間的最後一次秘密合作。
從影響上看,這也絕對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據歐洲聯邦公布的絕密檔案,黃瀚林首先承認了歐洲聯邦在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上的利益,並且承諾中國不會插手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事務,等於變相承認地中海是歐洲的內海。作為迴應,皮諾承認由中國占領英國,並且不謀求吞並英國,以及中國對埃及、及其以東地區的控製權,即中國在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東岸有絕對主導權。結果,土耳其與利比亞成為了中國與歐洲聯邦的緩衝區,雙方在兩國有同等的地位,並且均不謀求絕對控製權。
細則上,黃瀚林承諾,將在戰後默認歐洲聯邦統一歐洲大陸的手段,即中國不會對歐洲聯邦發動的統一戰爭進行幹預,也不為其他歐洲大陸國家提供軍事支持,但是歐洲大陸至少需要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這就是後來歐洲聯邦沒有入侵芬蘭的原因,而芬蘭與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國)。作為對等條件,黃瀚林承諾在亞洲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文萊與不丹),並且在英國部署艦隊。
最初,皮諾堅決反對中國在英國部署艦隊。
雖然皮諾承認英國的**性,而且不謀求吞並英國,但是對於黃瀚林的要求,他覺得已經對歐洲的切身利益構成了威脅,畢竟一支強大的中國艦隊在北大西洋上活動,必然會使北大西洋成為中國勢力範圍。
要知道,黃瀚林在總體上承認歐洲聯邦在北大西洋的影響力。
問題是,黃瀚林堅持要在英國部署艦隊,因為在他看來,隻有在英國部署艦隊,才能確保英國的**性。
兩為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很久,最後都做了妥協。
皮諾答應讓中國海軍在英國部署艦隊,黃瀚林則承諾,中國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艦隊規模將不超過歐洲海軍。更重要的是,在歐洲聯邦吞並西班牙之後,中國海軍將把直布羅陀要塞歸還給歐洲聯邦,以此交換直布羅陀海峽南岸休達港的租借使用權。後來,這成為了歐洲聯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過武力吞並西班牙的直接原因,而休達港也以一歐元的象征性價格永久性的租給了中國海軍(簽署正式條約的時候,租期為四十九年,隻是中國擁有永久續租權)。
戰後沒多久,皮諾就倒台了,而其根本原因,就與這項密約有關。
當時,歐洲聯邦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認為,皮諾出賣了歐洲聯邦,讓歐洲聯邦失去了統一全歐洲的機會,特別是統一英國的機會。
要知道,英國在本質上是歐洲國家,而且是地位不亞於法德意的歐洲強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聯邦裏麵可以沒有白俄羅斯、可以沒有烏克蘭、可以沒有波羅的海三國、可以沒有黑海沿岸國家、可以沒有巴爾幹半島,因為在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等等方麵,與傳統的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等,基本上沒有共同性,也就不存在統一的必要性。在狹義上,歐洲指的就是波蘭以西的歐洲,而往東,都是歐洲人眼裏的東方國家。
可是,歐洲絕對不能沒有英國。
自從查裏曼大帝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完蛋之後,歐洲就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哪怕是在短暫的拿破侖王朝時期,因為英國也一直**在外,而且是反拿破侖聯盟的領袖,結果拿破侖建立的覆蓋歐洲大陸的帝國也迅速消亡了。
在歐洲人的感情裏,英國不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是決定著歐洲是否真正實現統一的關鍵所在。
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歐洲聯邦,就不是完整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由中國控製的英國,必然是歐洲聯邦的死穴,最終也必然由此導致歐洲聯邦分崩離析。
事實上,這也是歐洲人自食其果。
別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運動爆發,英國、法國、荷蘭等眾多傳統殖民大國,在處理殖民地的時候,都故意留下了隱患,讓新成立的**國家在隨後幾十內戰亂不斷。
最典型的,就是英國肢解印度,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留下了克什米爾爭端。
更典型的是,當年一名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上校,在地圖上輕易勾勒的一筆,就導致中國與印度數十年不和。
此外,中東的以色列,海灣的科威特,美國在釣魚島上的處置方法,法國在柬埔寨留下的遺患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是地區衝突的種子,並且在殖民者撤離後生根發芽,引發了數十場地區戰亂。
從本質上講,中國在處置英國時使用的手段,與當年英國處置南亞用的手段完全一樣。
說白了,中國控製英國,就是要在歐洲製造不和,給歐洲聯邦添亂,從而達到牽製與遏製歐洲聯邦的目的。
當然,更深一層,就是分化與瓦解西方文明。
顯然,皮諾也知道這一點。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皮諾才不得不做出讓步,因為中國肯定不會在英國問題上向歐洲聯邦妥協。說得嚴重一點,如果皮諾咬住英國不放,黃瀚林拿起的就不是胡蘿卜,而是大棒了。
更重要的是,中**隊占領英國已是既成事實。
如此一來,就算皮諾咬住不放,黃瀚林也沒有使局勢惡化,歐洲聯邦也隻能抗議,結果是戰爭結束後,中歐關係急劇惡化。發展到這一步,歐洲聯邦隻有一個選擇:攻打英國。而這必然釀成中歐全麵戰爭。
歐洲聯邦有機會取勝嗎?
答案是肯定的,歐洲聯邦肯定打不過中國,戰敗是必然結果。
可以說,隻要在英國問題上的處置方式稍微不當,歐洲聯邦就將成為第二個美國,而且將成為戰爭策源地。
到時候,中國又將打一場正義的戰爭。
皮諾深知這種可能,也就隻能忍氣吞聲,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並且借此獲得了更多的好處。
說白了,皮諾沒有出賣歐洲聯邦,而是讓歐洲聯邦多存在了上百年。
沒有他,歐洲聯邦在進入二十二世紀之前就會成為曆史。
可惜的是,理解皮諾的隻是少數,在更多歐洲人眼裏,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徒,一個通過出賣歐洲利益換取政治前程的政客,一個讓歐洲在政治進程上倒退了數十年、讓歐洲沒能擺脫曆史宿命的陰謀家。
當然,這些批判皮諾的人選擇性的忽視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即通過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皮諾為歐洲聯邦爭取到了很多原本根本沒有想過的好處,並且把歐洲聯邦的疆界擴大了將近三分之一。
這就是,黃瀚林與皮諾在東歐問題上達成的密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