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已經無法考證是哪個參謀出的主意,十二月三日發動的進攻,被稱為“暴風雪”。
這也確實是一場暴風雪。
如果說前麵七天,是大自然刮起的暴風雪,那麽從十二月三日開始,就是中**隊製造的“暴風雪”,一場針對六百多萬美俄聯軍、持續了數個月,橫掃了整個烏拉爾地區的暴風雪。
當時,沒有想到,中**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要知道,最惡劣的天氣剛剛過去,並不意味著天氣已經轉好。十二月三日,烏拉爾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依然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局部地區達到了零下五十度,而且平均風速在六級以上。
在任何一名將領看來,這都不是發動進攻的好時候。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進攻當天,中國炮兵的作戰效率就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主要是過大的風速嚴重影響了遠程電磁炮的打擊精度。此外,過厚的積雪,也對炮彈產生了影響。在打向阿克托別的炮彈中有百分之二十沒有爆炸。主要就是積雪過厚,導致安裝了炮彈上的高度引信失靈。即便采用碰炸引信的炮彈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為積雪下的地麵完全凍結,比岩石還要堅硬,可是炮擊效果也大打折扣。
前三天,中**隊的進展都不是很理想。
大部分時候,隻有裝備了極地型地麵戰平台的偵察部隊能夠作戰,而主力部隊隻是在冰天雪地裏向前推進。更要命的是,為了趕在日落前紮營,及時搭建好營房,主力部隊每天的推進距離不會超過二十公裏。
以二十一世紀中葉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推進速度簡直就是龜爬。
所幸的是,駐紮在前沿戰線上的俄軍的處境更加糟糕。惡劣的天氣,使得絕大部分俄軍主戰裝備都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已經吃夠了苦頭的俄軍官兵根本無心應戰,也沒有能力作戰。
三天下來,中**隊沒有推進多遠,反而收了不少戰俘,幾乎都是偵察部隊的功勞。
比如,十二月五日,挺進到阿克托別的第一三八集團軍的一支連級偵察部隊,就在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俘虜了一個整建製的俄軍步兵團,大約兩千名俄軍官兵非常自覺的放下了被凍住了的槍支。
第二天,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個偵察營,甚至整建製的俘虜了一個俄軍步兵師。
隻是,該師在投降的時候,隻剩下了不到六千名官兵,另外三千多名官兵都在過去幾天的嚴寒中被凍死、或者凍傷後去了後方的戰地醫院。留下來的六千名俄軍官兵,也隻剩下了當天的口糧,而且燒光了一切能燒的東西。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中**隊晚來兩天,這些俄軍官兵都會被凍死。
這樣的情況,顯然超出了戚凱威與魏成龍的預料。
到十二月五日,中**隊收容的戰俘就超過了二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如何處理這麽多的戰俘?
當天晚上,魏成龍不得不下令讓部隊停止前進,然後出動第二梯隊,先把收容的戰俘送迴後方的集中營。
結果,十二月六日,天氣奇跡般的好轉了。
所幸的是,前線部隊早就有所準備,而且魏成龍也拿到了專家提供的天氣預報,不然不會讓第二梯隊去押送戰俘。
當天下午,第一三八集團軍攻占了阿克托別,戰俘名單上又增添了十五萬人。
投降的依然是俄軍,而且依然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雖然天氣好轉,俄軍能夠使用主戰裝備,至少槍支不會被凍住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已經沒有了戰鬥的勇氣,因為持續了十天的嚴寒,已經耗光了他們的生存物資,後方又無法把物資送上前線。
對俄軍官兵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嚴寒。
麵對不用為保暖與肚皮發愁的中**人,俄軍官兵除非想在冰天雪地裏自生自滅,不然就隻能投降。
要知道,如果俄軍不投降,第一三八集團軍就不會進入阿克托別。
對付負隅頑抗的俄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包圍封鎖。這一招,在隨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以阿克托別的守軍來說,隻要圍困持續一周,恐怕就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要知道,嚴寒隻是減弱了,十二月六日的平均氣溫仍然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夜間的最低氣溫低於零下三十五度。俄軍已經耗光了給養,甚至拆掉了木製結構的民房,以便獲得取暖用的木材。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沒有食物供應,就算是最耐寒的俄羅斯人,也就隻能堅持兩到三天。
事實上,嚴寒幫了中**隊大忙。
當然,這也帶來了一些客觀上的問題。比如在推進的時候,前線部隊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用於作戰,其他的官兵都在做另外一件事:把物資送到前線去。也就是說,前線部隊的主要任務,成了後勤保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嚴寒導致空運幾乎癱瘓。
當時,隻有通過道路向前線運送物資,而前線部隊又沒有配備足夠多的運輸車輛,也就隻能拿地麵戰平台來運送物資。
事實證明,地麵戰平台本身就是不錯的運輸工具。
比如,一輛多用途平台能夠在載員艙內運載五噸物資,還能在車體上以外掛的方式運載十噸物資。因為換上了適合在雪原作戰的軟質寬履帶,所以在裝載了十五噸物資後,多用途平台的通過能力依然超過了輪式車輛,甚至能夠離開公路,把物資送到一些公路沒有到達的戰場上去。返迴的時候,多用途平台還可以運送戰俘。即在關閉了乘員艙與載員艙之間的通道之後,能在載員艙裏塞近十名、甚至十二名戰俘,而且不用安排押送人員,戰俘在密閉的艙室裏想造反都不可能。
當時,對中**隊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證前線進攻部隊的步調一致。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各級指揮官都傷透了腦筋的嚴重問題。
主要就是,哈薩克斯坦的西北地區本來就比較偏僻,除了阿克勞、烏拉爾與阿克托別這三座大城市之外,其餘的都是小城鎮,而且在阿克托別州,很多小城鎮的間隔距離在一百公裏以上。
要知道,這是中**隊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當時的主戰場。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前進的部隊很容易迷失方向,當時又沒有衛星導航係統,而且時不時刮過來的暴風雪讓指南針都成了擺設。至於無線電定位,更是靠不住,因為暴風雪對無線電信號產生了嚴重幹擾。
結果就是,很多部隊根本就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前進,隻能蒙著頭往前推進。
有的時候,甚至是哪裏有敵人,就往哪裏去。
當然,由此產生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了。
比如,十二月七日,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支突擊集群蒙著頭往西走了大半天,停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附近有俄軍的防禦陣地,隨即就發起進攻,等到殲滅了俄軍,才發現他們已經到了離伏爾加河不到兩百公裏的烏伊爾,而且被他們擊潰的是俄軍第三近衛裝甲師,被他們占領的是該師的師部!也就是說,該部隊比原定計劃多向西前進了差不多兩百公裏,而且不知不覺的突破了俄軍的三道防線,附近至少有八個俄軍師,而且離他們最近的一支俄軍裝甲部隊就在北麵不到十公裏處。所幸的是,突擊集群的指揮官非常沉著冷靜,在下令炸毀了俄軍師部之後,就地釋放了上千名戰俘,然後帶著一百多名俄軍軍官撤了迴來,在當天晚上與另外一支部隊會合。
隻是,並非所有部隊都有這麽好的運氣。
十二月八日,一支負責向前線運送物資的突擊集群就迷失了方向,結果向西多走了一百多公裏,一頭鑽進了由俄軍四個師守衛的防線,其中還一個俄軍近衛裝甲師,在新納傑日金卡附近與俄軍激戰。幸虧這是一支突擊集群,而不是後勤運輸部隊,有數十輛反裝甲平台與上百輛多用途平台,而且除了沒有讓步兵隨行之外,其他都是作戰配製,攜帶了足夠充足的彈藥。更重要的是,當時運送的物資中,有幾十桶潤滑油。在被俄軍圍困之後,該突擊集群的指揮官一麵組織防禦,一麵唿叫後方支援。因為電台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指揮官下令點燃了潤滑油,以最原始的方式向附近的友軍求援。其實,當時離他們最近的友軍差不多在兩百公裏之外,根本看不到潤滑油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所幸的是,正好有一架空軍的偵察機從戰場上空飛過,紅外照相機拍下了火源。按照哪裏有戰鬥就去哪裏的原則,第一三八集團軍在當天傍晚派了兩支突擊集群過去一探究竟,並且在晚上與被圍部隊會合,把受困已達十四個小時的友軍救了迴來。撤退的時候,這支突擊集群拋棄了運載的所有物資,有一百多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可以說,類似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
隻是,魏成龍沒有讓部隊停止進攻,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已經無法考證是哪個參謀出的主意,十二月三日發動的進攻,被稱為“暴風雪”。
這也確實是一場暴風雪。
如果說前麵七天,是大自然刮起的暴風雪,那麽從十二月三日開始,就是中**隊製造的“暴風雪”,一場針對六百多萬美俄聯軍、持續了數個月,橫掃了整個烏拉爾地區的暴風雪。
當時,沒有想到,中**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要知道,最惡劣的天氣剛剛過去,並不意味著天氣已經轉好。十二月三日,烏拉爾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依然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局部地區達到了零下五十度,而且平均風速在六級以上。
在任何一名將領看來,這都不是發動進攻的好時候。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進攻當天,中國炮兵的作戰效率就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主要是過大的風速嚴重影響了遠程電磁炮的打擊精度。此外,過厚的積雪,也對炮彈產生了影響。在打向阿克托別的炮彈中有百分之二十沒有爆炸。主要就是積雪過厚,導致安裝了炮彈上的高度引信失靈。即便采用碰炸引信的炮彈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為積雪下的地麵完全凍結,比岩石還要堅硬,可是炮擊效果也大打折扣。
前三天,中**隊的進展都不是很理想。
大部分時候,隻有裝備了極地型地麵戰平台的偵察部隊能夠作戰,而主力部隊隻是在冰天雪地裏向前推進。更要命的是,為了趕在日落前紮營,及時搭建好營房,主力部隊每天的推進距離不會超過二十公裏。
以二十一世紀中葉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推進速度簡直就是龜爬。
所幸的是,駐紮在前沿戰線上的俄軍的處境更加糟糕。惡劣的天氣,使得絕大部分俄軍主戰裝備都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已經吃夠了苦頭的俄軍官兵根本無心應戰,也沒有能力作戰。
三天下來,中**隊沒有推進多遠,反而收了不少戰俘,幾乎都是偵察部隊的功勞。
比如,十二月五日,挺進到阿克托別的第一三八集團軍的一支連級偵察部隊,就在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俘虜了一個整建製的俄軍步兵團,大約兩千名俄軍官兵非常自覺的放下了被凍住了的槍支。
第二天,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個偵察營,甚至整建製的俘虜了一個俄軍步兵師。
隻是,該師在投降的時候,隻剩下了不到六千名官兵,另外三千多名官兵都在過去幾天的嚴寒中被凍死、或者凍傷後去了後方的戰地醫院。留下來的六千名俄軍官兵,也隻剩下了當天的口糧,而且燒光了一切能燒的東西。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中**隊晚來兩天,這些俄軍官兵都會被凍死。
這樣的情況,顯然超出了戚凱威與魏成龍的預料。
到十二月五日,中**隊收容的戰俘就超過了二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如何處理這麽多的戰俘?
當天晚上,魏成龍不得不下令讓部隊停止前進,然後出動第二梯隊,先把收容的戰俘送迴後方的集中營。
結果,十二月六日,天氣奇跡般的好轉了。
所幸的是,前線部隊早就有所準備,而且魏成龍也拿到了專家提供的天氣預報,不然不會讓第二梯隊去押送戰俘。
當天下午,第一三八集團軍攻占了阿克托別,戰俘名單上又增添了十五萬人。
投降的依然是俄軍,而且依然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雖然天氣好轉,俄軍能夠使用主戰裝備,至少槍支不會被凍住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已經沒有了戰鬥的勇氣,因為持續了十天的嚴寒,已經耗光了他們的生存物資,後方又無法把物資送上前線。
對俄軍官兵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嚴寒。
麵對不用為保暖與肚皮發愁的中**人,俄軍官兵除非想在冰天雪地裏自生自滅,不然就隻能投降。
要知道,如果俄軍不投降,第一三八集團軍就不會進入阿克托別。
對付負隅頑抗的俄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包圍封鎖。這一招,在隨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以阿克托別的守軍來說,隻要圍困持續一周,恐怕就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要知道,嚴寒隻是減弱了,十二月六日的平均氣溫仍然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夜間的最低氣溫低於零下三十五度。俄軍已經耗光了給養,甚至拆掉了木製結構的民房,以便獲得取暖用的木材。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沒有食物供應,就算是最耐寒的俄羅斯人,也就隻能堅持兩到三天。
事實上,嚴寒幫了中**隊大忙。
當然,這也帶來了一些客觀上的問題。比如在推進的時候,前線部隊隻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用於作戰,其他的官兵都在做另外一件事:把物資送到前線去。也就是說,前線部隊的主要任務,成了後勤保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嚴寒導致空運幾乎癱瘓。
當時,隻有通過道路向前線運送物資,而前線部隊又沒有配備足夠多的運輸車輛,也就隻能拿地麵戰平台來運送物資。
事實證明,地麵戰平台本身就是不錯的運輸工具。
比如,一輛多用途平台能夠在載員艙內運載五噸物資,還能在車體上以外掛的方式運載十噸物資。因為換上了適合在雪原作戰的軟質寬履帶,所以在裝載了十五噸物資後,多用途平台的通過能力依然超過了輪式車輛,甚至能夠離開公路,把物資送到一些公路沒有到達的戰場上去。返迴的時候,多用途平台還可以運送戰俘。即在關閉了乘員艙與載員艙之間的通道之後,能在載員艙裏塞近十名、甚至十二名戰俘,而且不用安排押送人員,戰俘在密閉的艙室裏想造反都不可能。
當時,對中**隊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證前線進攻部隊的步調一致。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各級指揮官都傷透了腦筋的嚴重問題。
主要就是,哈薩克斯坦的西北地區本來就比較偏僻,除了阿克勞、烏拉爾與阿克托別這三座大城市之外,其餘的都是小城鎮,而且在阿克托別州,很多小城鎮的間隔距離在一百公裏以上。
要知道,這是中**隊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當時的主戰場。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前進的部隊很容易迷失方向,當時又沒有衛星導航係統,而且時不時刮過來的暴風雪讓指南針都成了擺設。至於無線電定位,更是靠不住,因為暴風雪對無線電信號產生了嚴重幹擾。
結果就是,很多部隊根本就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前進,隻能蒙著頭往前推進。
有的時候,甚至是哪裏有敵人,就往哪裏去。
當然,由此產生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了。
比如,十二月七日,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支突擊集群蒙著頭往西走了大半天,停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附近有俄軍的防禦陣地,隨即就發起進攻,等到殲滅了俄軍,才發現他們已經到了離伏爾加河不到兩百公裏的烏伊爾,而且被他們擊潰的是俄軍第三近衛裝甲師,被他們占領的是該師的師部!也就是說,該部隊比原定計劃多向西前進了差不多兩百公裏,而且不知不覺的突破了俄軍的三道防線,附近至少有八個俄軍師,而且離他們最近的一支俄軍裝甲部隊就在北麵不到十公裏處。所幸的是,突擊集群的指揮官非常沉著冷靜,在下令炸毀了俄軍師部之後,就地釋放了上千名戰俘,然後帶著一百多名俄軍軍官撤了迴來,在當天晚上與另外一支部隊會合。
隻是,並非所有部隊都有這麽好的運氣。
十二月八日,一支負責向前線運送物資的突擊集群就迷失了方向,結果向西多走了一百多公裏,一頭鑽進了由俄軍四個師守衛的防線,其中還一個俄軍近衛裝甲師,在新納傑日金卡附近與俄軍激戰。幸虧這是一支突擊集群,而不是後勤運輸部隊,有數十輛反裝甲平台與上百輛多用途平台,而且除了沒有讓步兵隨行之外,其他都是作戰配製,攜帶了足夠充足的彈藥。更重要的是,當時運送的物資中,有幾十桶潤滑油。在被俄軍圍困之後,該突擊集群的指揮官一麵組織防禦,一麵唿叫後方支援。因為電台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指揮官下令點燃了潤滑油,以最原始的方式向附近的友軍求援。其實,當時離他們最近的友軍差不多在兩百公裏之外,根本看不到潤滑油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所幸的是,正好有一架空軍的偵察機從戰場上空飛過,紅外照相機拍下了火源。按照哪裏有戰鬥就去哪裏的原則,第一三八集團軍在當天傍晚派了兩支突擊集群過去一探究竟,並且在晚上與被圍部隊會合,把受困已達十四個小時的友軍救了迴來。撤退的時候,這支突擊集群拋棄了運載的所有物資,有一百多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可以說,類似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
隻是,魏成龍沒有讓部隊停止進攻,因為沒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