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提交這份報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雖然牧浩洋兼任海軍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總參謀長,所以海軍的裝備規劃報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與晏鷹搏等兵種負責人提出來的,再由總參謀長審議後提交給國防部與國務院。
當時,牧浩洋是全電動潛艇的最大支持者。[bsp;這並不是說牧浩洋很看重潛艇的效費比,而是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就是一支“電動艦隊”,各種大型戰艦上都有綜合電力係統,電能不但是驅動能量,也是各種武器係統的主要能量。如此一來,全電動潛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海軍的後勤保障,而且能夠更有效的配合艦隊作戰。
比如,在伴隨艦隊作戰的時候,全電動潛艇可以非常方便的從其他戰艦,比如航母、大型綜合戰艦、反潛戰艦等配備了聚變核反應堆的戰艦那裏補充電能,基本上不用考慮充電帶來的問題。
當然,全電動潛艇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牧浩洋不會忽視的原因,即全電動潛艇更易建造,一些規模較小的內河造船廠就有足夠的實力,不需要占用沿海地區大型造船廠的船台,因此在戰爭時期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中,潛艇絕對是“易耗品”。
如此一來,大力發展全電動潛艇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通過了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審批之後,牧浩洋批準了“黃貂魚”級的建造工作。因為該級潛艇全部用淡水魚的名稱命名,所以又被稱為“淡水魚”級。從這個命名方式來看,也證明全電動潛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時候受到的重視仍然不夠高,隻是被當做一種廉價的替代品。
當然,“黃貂魚”級本身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這種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隻有二千二百噸,配備三百噸第一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隻有六千五百公裏,最大潛航速度三十五節,配備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兩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十八條、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兩批,全部采用第一代燃料電池,從第三批開始才更換為第二代燃料電池,前兩批也在進行中期改進的時候,換上了第二代燃料電池。
“黃貂魚”級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
算上設計與研製經費,在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情況下,第一批八艘的造價也僅相當於兩艘099型攻擊核潛艇,第二批的造價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時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在剔除了設計與研製經費之後,“黃貂魚”級的造價僅相當於099型的八分之一。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潛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設施,維持費用更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黃貂魚”級的編製隻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軍官,僅相當於攻擊核潛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維護保障的問題,所以維護費用隻有攻擊核潛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綜合成本上,“黃貂魚”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還不到攻擊核潛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海軍已經分五批訂購了四十八艘該型潛艇。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裝備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給了盟國。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個盟國訂購了三十多艘,另外還有數個友好國家訂購了二十多艘。“黃貂魚”級的最終產量超過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與第二批次的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電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從建造數量上看,“黃貂魚”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潛艇。
當然,這也不等於“黃貂魚”級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量過小,導致改進餘地非常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遠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黃貂魚”級隻適合在近海活動,沒有在大洋深處**作戰的能力。
以其潛航能力來看,在離基地二千五百公裏之外的地方,隻能巡邏兩天,即便換成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無法超過十天,而攻擊核潛艇在戰場內的巡邏時間都在一個月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兩個月。
除了續航力,彈藥備量太低也是個嚴重問題。
在後來的戰爭中,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比如在好幾次伏擊戰中,“黃貂魚”級都是因為耗光了魚雷,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敵人的艦船溜走。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黃貂魚”級經常以集群的方式活動,由四到六艘潛艇組成一支獵殺小隊,一起攻擊敵人的船隊與艦隊。
對中小國家來說,這些問題還能容忍。
對中國海軍來說,“黃貂魚”的性能缺陷就無法容忍了。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海軍為什麽要在第二種全電動潛艇投產之後,把才服役幾年的“黃貂魚”級援助給盟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全電動潛艇,就是在二零四八年正式動工建造的“金槍魚”級。因為該級潛艇全部以鹹水魚的名字命名,所以又被稱為“鹹水魚”級,其首艇就是“金槍魚”號,而之前充當實驗潛艇的“金槍魚”號在二零四九年退役,隨後移交給海軍博物館,成為中國潛艇發展史的見證。
與“黃貂魚”級相比,“金槍魚”級的最大特點就是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第一批“金槍魚”級的水下排水量為三千五百五十噸,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高達一萬六千公裏,最大潛航速度四十五節;有兩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二十八條、或者四十四枚水雷。第二批次的水下排水量增加到了三千七百八十噸,主要是增加了垂直導彈發射艙;第三批次的水下排水量進一步增加到了三千九百四十噸,燃料電池的配製量也提高到了六百噸,並且換裝了最大功率為九千五百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速度提高到四十七節。從第四批次開始,全麵換裝第三代燃料電池與最大功率為一萬二千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距離達到二萬八千公裏,最大潛航速度突破五十節。
如果說“黃貂魚”級開啟了全電動潛艇的時代,那麽“金槍魚”級就把全電動潛艇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上,特別是從第四批開始,“金槍魚”級已經在各個方麵超越了攻擊核潛艇,成為真正的水下霸主。
難能可貴的是,“金槍魚”級的造價依然十分低廉。
隻有前兩批受燃料電池影響,單位排水量的造價比“黃貂魚”級略高一些,從第三批開始就比“黃貂魚”級低了一些。因為建造規模極為巨大,所以“金槍魚”級的規模成本效應更加突出。
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金槍魚”級總共建造了二百七十八艘。
可以說,如果中國堅持發展攻擊核潛艇,肯定不可能在戰爭期間造出如此多的潛艇,也就不可能在水下戰場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金槍魚”級在建造過程中也進行了改進。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增強其持續作戰能力,而采用的辦法,除了增加燃料電池的配量與采用更先進的燃料電池之外,主要就是通過增大排水量,增加專用武器艙段的方式來增加武器攜帶量。比如從第七批次開始,“金槍魚”級就增添了一個長約六米的武器艙,把魚雷備量提高到了五十四條。到了第九批次,還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取消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把六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設置在肋部,在艇首安裝了大型球形主動聲納陣列。
當然,在改進的時候,“金槍魚”級的排水量也猛增了不少。到第七批次時,水下排水量已經達到四千三百噸,第九批次更是達到了四千四百五十噸。而隨著排水量增加,潛艇的推進係統也相應做了改進。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前期建造的“金槍魚”級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改進。在戰爭時期,中國海軍也不會花大力氣改進已有的潛艇,因為這不比建造全新的潛艇省多少事。
嚴格說來,經過這麽多改進,“金槍魚”級已經不是一型潛艇了。
後來,很多人就把“金槍魚”級按照武器配製分成了四個級別。
“金槍魚”級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潛艇的麵貌,隻是攻擊核潛艇並沒因此淘汰,而是貞豐縣隊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攻擊核潛艇能夠保留下來,得益於兩項關鍵技術,一是可控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二是磁流體推進技術。
這兩項技術,不但讓攻擊核潛艇迎來了第二春,還使攻擊核潛艇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說得直接一點,易於建造的全電動潛艇屬於“消耗品”,而性能先進、戰鬥力強大的攻擊核潛艇是“奢侈品”。
在海軍艦艇性能全麵提升之後,中國海軍不能沒有攻擊核潛艇。
提交這份報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雖然牧浩洋兼任海軍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總參謀長,所以海軍的裝備規劃報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與晏鷹搏等兵種負責人提出來的,再由總參謀長審議後提交給國防部與國務院。
當時,牧浩洋是全電動潛艇的最大支持者。[bsp;這並不是說牧浩洋很看重潛艇的效費比,而是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就是一支“電動艦隊”,各種大型戰艦上都有綜合電力係統,電能不但是驅動能量,也是各種武器係統的主要能量。如此一來,全電動潛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海軍的後勤保障,而且能夠更有效的配合艦隊作戰。
比如,在伴隨艦隊作戰的時候,全電動潛艇可以非常方便的從其他戰艦,比如航母、大型綜合戰艦、反潛戰艦等配備了聚變核反應堆的戰艦那裏補充電能,基本上不用考慮充電帶來的問題。
當然,全電動潛艇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牧浩洋不會忽視的原因,即全電動潛艇更易建造,一些規模較小的內河造船廠就有足夠的實力,不需要占用沿海地區大型造船廠的船台,因此在戰爭時期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中,潛艇絕對是“易耗品”。
如此一來,大力發展全電動潛艇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通過了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審批之後,牧浩洋批準了“黃貂魚”級的建造工作。因為該級潛艇全部用淡水魚的名稱命名,所以又被稱為“淡水魚”級。從這個命名方式來看,也證明全電動潛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時候受到的重視仍然不夠高,隻是被當做一種廉價的替代品。
當然,“黃貂魚”級本身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這種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隻有二千二百噸,配備三百噸第一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隻有六千五百公裏,最大潛航速度三十五節,配備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兩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十八條、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兩批,全部采用第一代燃料電池,從第三批開始才更換為第二代燃料電池,前兩批也在進行中期改進的時候,換上了第二代燃料電池。
“黃貂魚”級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
算上設計與研製經費,在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情況下,第一批八艘的造價也僅相當於兩艘099型攻擊核潛艇,第二批的造價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時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在剔除了設計與研製經費之後,“黃貂魚”級的造價僅相當於099型的八分之一。
當然,也許有人認為,潛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設施,維持費用更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黃貂魚”級的編製隻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軍官,僅相當於攻擊核潛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維護保障的問題,所以維護費用隻有攻擊核潛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綜合成本上,“黃貂魚”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還不到攻擊核潛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海軍已經分五批訂購了四十八艘該型潛艇。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裝備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給了盟國。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個盟國訂購了三十多艘,另外還有數個友好國家訂購了二十多艘。“黃貂魚”級的最終產量超過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與第二批次的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電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從建造數量上看,“黃貂魚”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潛艇。
當然,這也不等於“黃貂魚”級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量過小,導致改進餘地非常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遠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黃貂魚”級隻適合在近海活動,沒有在大洋深處**作戰的能力。
以其潛航能力來看,在離基地二千五百公裏之外的地方,隻能巡邏兩天,即便換成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無法超過十天,而攻擊核潛艇在戰場內的巡邏時間都在一個月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兩個月。
除了續航力,彈藥備量太低也是個嚴重問題。
在後來的戰爭中,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比如在好幾次伏擊戰中,“黃貂魚”級都是因為耗光了魚雷,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敵人的艦船溜走。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黃貂魚”級經常以集群的方式活動,由四到六艘潛艇組成一支獵殺小隊,一起攻擊敵人的船隊與艦隊。
對中小國家來說,這些問題還能容忍。
對中國海軍來說,“黃貂魚”的性能缺陷就無法容忍了。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海軍為什麽要在第二種全電動潛艇投產之後,把才服役幾年的“黃貂魚”級援助給盟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全電動潛艇,就是在二零四八年正式動工建造的“金槍魚”級。因為該級潛艇全部以鹹水魚的名字命名,所以又被稱為“鹹水魚”級,其首艇就是“金槍魚”號,而之前充當實驗潛艇的“金槍魚”號在二零四九年退役,隨後移交給海軍博物館,成為中國潛艇發展史的見證。
與“黃貂魚”級相比,“金槍魚”級的最大特點就是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第一批“金槍魚”級的水下排水量為三千五百五十噸,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高達一萬六千公裏,最大潛航速度四十五節;有兩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二十八條、或者四十四枚水雷。第二批次的水下排水量增加到了三千七百八十噸,主要是增加了垂直導彈發射艙;第三批次的水下排水量進一步增加到了三千九百四十噸,燃料電池的配製量也提高到了六百噸,並且換裝了最大功率為九千五百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速度提高到四十七節。從第四批次開始,全麵換裝第三代燃料電池與最大功率為一萬二千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距離達到二萬八千公裏,最大潛航速度突破五十節。
如果說“黃貂魚”級開啟了全電動潛艇的時代,那麽“金槍魚”級就把全電動潛艇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上,特別是從第四批開始,“金槍魚”級已經在各個方麵超越了攻擊核潛艇,成為真正的水下霸主。
難能可貴的是,“金槍魚”級的造價依然十分低廉。
隻有前兩批受燃料電池影響,單位排水量的造價比“黃貂魚”級略高一些,從第三批開始就比“黃貂魚”級低了一些。因為建造規模極為巨大,所以“金槍魚”級的規模成本效應更加突出。
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金槍魚”級總共建造了二百七十八艘。
可以說,如果中國堅持發展攻擊核潛艇,肯定不可能在戰爭期間造出如此多的潛艇,也就不可能在水下戰場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金槍魚”級在建造過程中也進行了改進。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增強其持續作戰能力,而采用的辦法,除了增加燃料電池的配量與采用更先進的燃料電池之外,主要就是通過增大排水量,增加專用武器艙段的方式來增加武器攜帶量。比如從第七批次開始,“金槍魚”級就增添了一個長約六米的武器艙,把魚雷備量提高到了五十四條。到了第九批次,還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取消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把六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設置在肋部,在艇首安裝了大型球形主動聲納陣列。
當然,在改進的時候,“金槍魚”級的排水量也猛增了不少。到第七批次時,水下排水量已經達到四千三百噸,第九批次更是達到了四千四百五十噸。而隨著排水量增加,潛艇的推進係統也相應做了改進。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前期建造的“金槍魚”級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改進。在戰爭時期,中國海軍也不會花大力氣改進已有的潛艇,因為這不比建造全新的潛艇省多少事。
嚴格說來,經過這麽多改進,“金槍魚”級已經不是一型潛艇了。
後來,很多人就把“金槍魚”級按照武器配製分成了四個級別。
“金槍魚”級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潛艇的麵貌,隻是攻擊核潛艇並沒因此淘汰,而是貞豐縣隊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攻擊核潛艇能夠保留下來,得益於兩項關鍵技術,一是可控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二是磁流體推進技術。
這兩項技術,不但讓攻擊核潛艇迎來了第二春,還使攻擊核潛艇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說得直接一點,易於建造的全電動潛艇屬於“消耗品”,而性能先進、戰鬥力強大的攻擊核潛艇是“奢侈品”。
在海軍艦艇性能全麵提升之後,中國海軍不能沒有攻擊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