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從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陸軍的裝備建設就一直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特別是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隨著海軍與空軍發展壯大,陸軍失去了“老大哥”地位,幾乎每年提交的軍費預算都會被砍掉三分之一以上,導致大部分裝備項目不是下馬,就是沒能實現大規模量產。比如到中日戰爭爆發時,被陸軍寄予厚望的24式主戰坦克僅裝備了三個主力集團軍,總量還不到一千二百台,反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陸軍受到冷落,與中國的周邊形勢與戰略安全有直接關係。


    在中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戰略威脅主要來自日本,而對付日本需要的不是陸軍,而是海軍與空軍。除了日本,不管是南亞的印度、還是北方的俄羅斯,都沒有對中國的戰略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拿俄羅斯來說,在對日戰爭爆發前,軍隊總規模已經降低到了八十萬,陸軍總兵力不到四十萬,主要裝備停留在二零年代水準,而且僅有少數主力部隊換裝,大部分部隊使用的仍然是二十一世紀初、甚至是二十世紀九零年代水準的主戰裝備,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至於印度,更加羸弱不堪,雖然軍隊規模非常龐大,總兵力還超過了中國,但是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先進裝備。以印度的軍事實力,別說威脅中國,能否在大規模戰爭中擊敗巴基斯坦都是問題。


    較為安全的周邊環境,使得中國沒有理由增強陸軍實力。


    在擴張性國防政策下,中國也應該更加重視海軍與空軍,即便要打對外戰爭,陸戰隊也能勝任。


    結果就是,二十多年下來,陸軍在裝備建設上的欠賬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如果沒有第五次中東戰爭,這個情況還會持續下去。作為第五次中東戰爭的主要參與這之一,就算不是陸軍將領,牧浩洋也非常清楚的認識到,在未來的大規模局部戰爭,特別是有超級大國撐腰的局部戰爭中,陸軍的地位不但不會降低,還會因為交戰雙方的海空實力旗鼓相當而得到提升。因此為了應對可能介入的大規模局部戰爭,中國完全有理由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陸軍。


    結果就是,在二零三八年初,由牧浩洋提交給黎平寇的軍備建設年度規劃中,陸軍軍費比例首次超過空軍與海軍,占到了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七,裝備項目占陸軍軍費開支的百分之四十二。


    這個水準,可以說高得有點離譜。


    要知道,在二零三四年,陸軍軍費占比為百分之二十三,裝備項目在陸軍軍費中占的比例僅為百分之十七。


    當然,如此高的比例,也隻是在補欠賬。


    在陸軍裝備項目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24式主戰坦克的采購與改進工程。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24式主戰坦克的優良性能已經得到證明,即便是簡配版的,也能與m27a1拚個旗鼓相當,還全麵超越了號稱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梅卡瓦6”,而通過對埃及軍方贈送的m27a1與“梅卡瓦6”做的測試,已經證明中國陸軍標配版的24式有足夠明顯的優勢。


    據此,牧浩洋批準了陸軍提交的24式增購方案。


    在今後五年內,陸軍將采購三千四百輛24式主戰坦克,全麵取代99改與96改,裝備十個集團軍。


    在此期間,陸軍將對24式進行改進,主要利用新技術,提高坦克的綜合戰鬥力。


    改進之後,24式將被命名為24a型。根據研製進度,陸軍要麽采購全新的24a型,要麽對現有的24式進行改裝。預計到二零四五年,所有的24式都將達到24a型的標準,成為中國陸軍主力坦克。


    除此之外,陸軍還將對04式進行全麵改進,主要提升火力。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為04式本身就是第三代主戰坦克,準確的說是利用了部分第四代主戰坦克技術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受基本設計限製,很難通過改進達到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標準,更不可能超越第四代主戰坦克。問題是,24式與24a型的造價非常高昂,而中國陸軍的主戰坦克保有量一直在一萬台左右,沒有能力全部裝備24式與24a型,半數以上的裝甲部隊隻能繼續使用04式,其保有量在五千到六千台之間,因此很有必要對04式進行現代化改進,延長其服役壽命。至少在未來十年之內,在新一代主戰坦克問世之前,04式得頂起半邊天。


    相對而言,提升火力最為簡單,效費比也最高。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為04式配備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炮,以及24式的觀瞄係統,把火力提升到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水準,使其擁有與第四代主戰坦克對決的能力。如果提升防護能力,就得換裝裝甲,而且得增大裝甲用量,從而必須改進動力係統,不然機動性能將大幅度降低。如此一來,費用將增加好幾倍。按照廠方報價,全麵改進一輛04式的花費相當於生產一輛24式的百分之八十,而04式再怎麽改進,受基礎設計限製,綜合戰鬥力也不可能達到24式的百分之八十。


    從某種意義上講,改進04式隻是應急方案。


    說得不好聽一點,如果不對04式進行改進,中國陸軍到二零四五年左右,就隻有不到五千輛24式能夠使用了。


    可以說,現有的陸軍裝備中,絕大部分都要通過改進延長服役壽命。隻有像24式主戰坦克、27式步兵戰車、23式自行榴彈炮等一批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前後定型的主戰裝備才有繼續生產的必要性。


    即便如此,這些裝備到二零四五年前後、最遲到二零五零年都將落後。


    再按照以往的方式,即根據作戰需求來發展主戰裝備的話,陸軍的軍費開支將提高到難以承受的地步。要知道,雖然陸軍裝備的研製費用不算太高,但是采購量非常大,總體裝備費用絕對不比海軍與空軍低。


    拿主戰坦克來說,動輒裝備幾千台,絕對不比幾百架戰鬥機便宜多少。


    為此,在規劃下一代主戰裝備的時候,陸軍非常自覺的提出了“家族化”發展模式,即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與火箭炮、裝甲偵察車、指揮車、裝甲搶修車、乃至自行高射炮與防空導彈都采用相似的底盤,隻是根據實際作戰需要,研製不同的作戰模塊,以降低研製、采購與維護費用。


    事實上,這根本不是什麽新概念。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美國陸軍就提出了類似的裝備項目,隻是受技術限製,以及美國的戰略需求影響,最終沒有搞成功。


    三十多年過去了,技術不再是問題,而且中國正有這樣的戰略需求。


    可以說,這才是陸軍裝備項目的核心內容。


    按照陸軍提出的規劃,新一代主戰裝備將優先考慮電動方案,即底盤將采用統一的電力驅動係統。當然,陸軍也不排除其他動力方案,畢竟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種主戰裝備完全依靠電力驅動,並且取得了實質性的成功。如果技術不過關,陸軍也將考慮其他動力方案,比如內燃機與電動機、或者是燃氣輪機與電動機的聯合動力係統,或者是高效率燃氣輪機動力係統。


    至於作戰模塊,則由戰術需求確定。


    二零三八年初,陸軍提出了四套主要作戰模塊,即“反裝甲模塊”、“多用途模塊”、“火力支援模塊”與“防空模塊”,分別對應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與自行高射炮,並且分別取代這四種主戰裝備。


    相對而言,“反裝甲模塊”的研製難度最大。


    按照陸軍的要求,必須采用電磁炮,而且是性能更加優異的線圈電磁炮,才能確保能夠對付其他國家的第五代主戰坦克。事實上,也正是這個戰術需求,讓陸軍把底盤電動方案提到了最高位置上,因為隻有采用電力驅動裝置,才能夠采用綜合電力係統,也才能夠配備大威力電磁炮。


    至於其他三種作戰模塊,陸軍沒有提出過高要求,不但允許采用電熱化學炮,甚至允許在“多用途模塊”上采用價格更加低廉,而且性能足以達到戰術指標的機關炮,以降低總體研製與裝備成本。


    當然,任何一家企業在競標的時候,都不會降低火力標準。


    更重要的是,從大規模裝備所導致的後期維護保養來看,采用統一的火力係統,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裝備成本。在作戰使用中,統一的火力係統,還能夠極大的減輕後勤保障方麵的負擔。


    隻是,“第五代地麵主戰平台”至少要到二零四零年才能完成技術與性能驗證,能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完成合同準備階段的工作,在二零五零年之前量產就非常不錯了,而且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


    當然,也就意味著,在未來十多年內,陸軍軍費所占比例不會低到哪裏去。


    不管怎麽說,亡羊補牢不算晚,至少中國陸軍還有足夠的時間來補上欠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燃燒的海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