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與周邊國家的冷漠相比,中國與美國對印度的態度更加複雜。
根據後來公布的資料,在對印援助問題上,黎平寇經受了很大的考驗,當時甚至在高層會議上提出,在國內恢複糧食配給製,製訂更加嚴格的配給標準,爭取增加一億到一億五千萬噸的糧食富餘。
這個想法,顯然非常天真。
事實上,黎平寇從來沒有向全國代表大會提交這樣的提案,因為在高層討論中,他的提議就遭到了全麵反對。
用黃瀚林的話來說,如果讓全國民眾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他們就不是中國領導人。
中國已經力所能及的援助了其他國家,而且沒有完全解除管製狀態,主要農產品依然需要由國家發放的配給券按量領取,全國人年均糧食配額還不到九百公斤,折換下來的話算不上富足。如果沒有對外援助,能夠把人年均糧食配額增加一百公斤,相當於每個人每天早上多了一個麵包、或者一個雞蛋。可以說,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相對而言,西方發達國家更加自私。美國已經解除管製狀態,允許公民自由購買糧食,歐盟也把管製將到了最低標準,把人均糧食購買量由七十五公斤放寬到了一百二十公斤。用李明陽的話來說,美國家庭囤積的糧食就多達一億多噸,歐盟私人囤積的糧食也在一億噸左右,而美國人與歐洲人根本消耗不了這麽多糧食。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流入國際黑市的糧食主要來自美國與歐盟。
從政策角度上講,美國與歐洲不肯提高管製力度,擺明了就是以糧食為武器,掠奪其他國家。
根據後來公布的一些資料,在二零三七年到二零三九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中,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民間走私等手段,從缺糧國家掠奪了總價值超過十萬億美元的財富,其中僅流入美國的黃金等硬通貨就價值一萬多億美元。當時,一些美國私人企業,特別是航運公司,直接用糧食從其他國家換取黃金、白銀、古董、藝術品等貨物。在二零三八年,一家美國企業用五百噸糧食就從一名破產的阿拉伯酋長手裏換來了十幅價值數億美元的畢加索名畫,而這些藝術品在危機過後,身價翻了好幾倍。
如此一來,如果中國加強管製力度,降低糧食配額,等於遭受掠奪。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高層會議通過了黎平寇的提議,在全國代表大會上也會遭到否決。
事實上,當時美國總統也動過加強管製的念頭。
從國家戰略利益角度出發,隻要美國加強管製,就能用國內富餘的糧食,爭取到一個戰略級的盟友。要知道,二零三八年初,美國一家民間調查機構對三萬個家庭做了調查,平均每個家庭囤積了一千八百公斤糧食,如果按照全美國總共一億三千萬個家庭計算,美國民間囤積的糧食就超過了兩億噸。
雖然糧食很寶貴,但是糧食不益長期儲存。
拿麵粉與大米來說,即便在理想環境下,最長儲存周期也在兩年左右,而普通家庭基本上不可能有理想儲存環境,大部分糧食都囤積在地下室裏。結果就是,兩年之後,這些糧食幾乎都浪費掉了。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糧食產量根本不成問題。
也就是說,隻要美國加強管製,或者出台禁止囤積糧食的法案,就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拿出兩億噸糧食。
對印度來說,這絕對是救命稻草。
問題是,美國總統最終沒有這麽做。原因很簡單,美國國會已經通過法案,解除了全國管製狀態,收迴了總統特權,因此任何涉及到公民個人利益的行政令,都需要在國會獲得多數支持。
毫無疑問,美國國會肯定不會支持無償援助印度的法案。
事實上,就算不是無償援助,也很難得到國會支持,因為在美國國會議員中,絕大部分都為利益集團說話,這些利益集團已經在這場全球性糧食危機中嚐到了甜頭,還準備撈取更多的好處。
由此可見,中國與美國的領導人都知道印度擁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可是都無法戰勝內部反對力量。
結果就是,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在五月份的討論中,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印度問題,已經無法通過國際組織加以解決。
隻是,作為一個頗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領導人,黎平寇還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六月一日,他在參加慶祝兒童節的活動時宣稱,將盡快為印度兒童提供抗癌藥物,並且號召民間力量前去幫助印度孤兒。
這件事,完全在黎平寇的決策範圍之內。
兩天後,他就簽署了援助印度抗癌藥物的行動方案,首批三千萬份抗癌藥物在六月五日運抵新德裏。
因為是中國的官方援助,所以隻針對印度兒童。
此舉,受到了印度當局的熱烈歡迎與巨大感激。
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中國陸續向印度提供了一億七千萬份抗癌藥物,為兩億名十二歲以下兒童進行了抗癌接種。因為是基因藥物,所以在服用之後,不但能治療癌症,還能預防癌症。
在中國采取行動後,美國也表現得非常積極。
到二零三八年底,美國為印度提供了一億份抗癌藥物。
算上中國提供的援助,當年就有三億名年齡在十二歲以下的印度兒童接受了抗癌接種。
隻是,這不能解決最嚴重的問題,即印度仍然沒有獲得足夠多的糧食援助,甚至無法保證半數以上的國民渡過這最為艱難的一年。當時,印度的饑民已經開始啃食樹皮,一些印度教徒甚至打破禁忌,開始宰殺耕牛。在一些偏遠地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一些父母甚至交換子女相食。僅在六月份,印度各地法院就審判了一千多例食人案件,判處數百人死刑。
所幸的是,這年夏季,南亞地區的自然災害有所減弱。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印度將在秋季迎來糧食大豐收。此外,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不丹與斯裏蘭卡等南亞國家的糧食產量也有可能迴升,因此對中國的糧食援助需求將有所降低。
七月底,黎平寇火速訪問了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
他此行的目的隻有一個:在南亞國家秋糧大豐收之後,適當降低援助力度,以便騰出大約一千八百萬噸的援助配額。
顯然,這些糧食將援助給印度。
在操作層麵上,黎平寇明確提出,中國不會損害他國利益,隻需要接受援助的國家能夠轉手把糧食交給印度。也就是說,中國仍然將按照年初的承諾,為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提供糧食援助,而這些國家隻需要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這麽做,也主要為了避開國內煩瑣的司法程序。
如果由中國直接向印度提供糧食,需要經全國代表大會審議通過,而一千八百萬噸糧食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光是審議就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最終被否決掉的話,黎平寇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憑借個人威望,黎平寇順利說服了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即秋糧大豐收。如果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遭遇嚴重災害,巴基斯坦等國就沒有理由餓著肚皮去幫助印度。
到了八月初,美國也坐不住了。
因為緯度較低,所以從八月份開始,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秋糧收獲工作已經開始,斯裏蘭卡率先宣布秋糧比二零三七年增產百分之三十八,收獲了一千四百多萬噸水稻,基本上能滿足國內供應。
隻要不出意外,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也將贏來三年來的第一次秋糧大豐收。
美國再不采取行動,肯定會被中國拋到後麵。
雖然一千多萬噸糧食算不了什麽,根本填不上印度的缺口,但是中國此舉的象征意義遠遠大於實際價值。之前,在援助抗癌藥物的行動中,中國就拔得頭籌,贏得了眾多印度人的信任與支持。
八月八日,美國總統正式向國會提交了《糧食限購法》。
按照這部法案,美國公民囤積的糧食不得超過人均四百公斤,多餘部分按照聯邦政府規定的價格,出售給獲得專營許可權的五家糧食收購公司,然後再由聯邦政府以債券抵押方式迴購。
顯然,美國總統做出了正確之舉,可是美國民眾卻不這麽認為。
在國會審議階段,美國國內就爆發了全國性示威遊行,民意調查表明,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公民認為《糧食限購法》違反了憲法,即公民的人生權利神聖不可侵犯,而擁有糧食是最基本的人權。
當時,反對黨議員還在國會發起了彈劾行動。
兩天之後,美國最高檢察院介入此事,根據公民提出的訴訟請求,開始調查美國總統是否涉嫌違憲。
對美國來說,這絕對不是小事。
因為總統無權辭職,所以在最高法院受理與審判之前,美國總統的最佳結局是內閣集體倒戈,以健康等問題為由,由副總統暫領總統職權。如果美國總統沒有做出自我犧牲,最高法院由做出了判決,那麽肯定會遭到罷免,而最好的結果,也是等到副總統就職之後,動用總統赦免權。
這場**,引發了美國的政治動蕩。
與周邊國家的冷漠相比,中國與美國對印度的態度更加複雜。
根據後來公布的資料,在對印援助問題上,黎平寇經受了很大的考驗,當時甚至在高層會議上提出,在國內恢複糧食配給製,製訂更加嚴格的配給標準,爭取增加一億到一億五千萬噸的糧食富餘。
這個想法,顯然非常天真。
事實上,黎平寇從來沒有向全國代表大會提交這樣的提案,因為在高層討論中,他的提議就遭到了全麵反對。
用黃瀚林的話來說,如果讓全國民眾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他們就不是中國領導人。
中國已經力所能及的援助了其他國家,而且沒有完全解除管製狀態,主要農產品依然需要由國家發放的配給券按量領取,全國人年均糧食配額還不到九百公斤,折換下來的話算不上富足。如果沒有對外援助,能夠把人年均糧食配額增加一百公斤,相當於每個人每天早上多了一個麵包、或者一個雞蛋。可以說,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相對而言,西方發達國家更加自私。美國已經解除管製狀態,允許公民自由購買糧食,歐盟也把管製將到了最低標準,把人均糧食購買量由七十五公斤放寬到了一百二十公斤。用李明陽的話來說,美國家庭囤積的糧食就多達一億多噸,歐盟私人囤積的糧食也在一億噸左右,而美國人與歐洲人根本消耗不了這麽多糧食。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流入國際黑市的糧食主要來自美國與歐盟。
從政策角度上講,美國與歐洲不肯提高管製力度,擺明了就是以糧食為武器,掠奪其他國家。
根據後來公布的一些資料,在二零三七年到二零三九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中,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民間走私等手段,從缺糧國家掠奪了總價值超過十萬億美元的財富,其中僅流入美國的黃金等硬通貨就價值一萬多億美元。當時,一些美國私人企業,特別是航運公司,直接用糧食從其他國家換取黃金、白銀、古董、藝術品等貨物。在二零三八年,一家美國企業用五百噸糧食就從一名破產的阿拉伯酋長手裏換來了十幅價值數億美元的畢加索名畫,而這些藝術品在危機過後,身價翻了好幾倍。
如此一來,如果中國加強管製力度,降低糧食配額,等於遭受掠奪。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高層會議通過了黎平寇的提議,在全國代表大會上也會遭到否決。
事實上,當時美國總統也動過加強管製的念頭。
從國家戰略利益角度出發,隻要美國加強管製,就能用國內富餘的糧食,爭取到一個戰略級的盟友。要知道,二零三八年初,美國一家民間調查機構對三萬個家庭做了調查,平均每個家庭囤積了一千八百公斤糧食,如果按照全美國總共一億三千萬個家庭計算,美國民間囤積的糧食就超過了兩億噸。
雖然糧食很寶貴,但是糧食不益長期儲存。
拿麵粉與大米來說,即便在理想環境下,最長儲存周期也在兩年左右,而普通家庭基本上不可能有理想儲存環境,大部分糧食都囤積在地下室裏。結果就是,兩年之後,這些糧食幾乎都浪費掉了。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糧食產量根本不成問題。
也就是說,隻要美國加強管製,或者出台禁止囤積糧食的法案,就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拿出兩億噸糧食。
對印度來說,這絕對是救命稻草。
問題是,美國總統最終沒有這麽做。原因很簡單,美國國會已經通過法案,解除了全國管製狀態,收迴了總統特權,因此任何涉及到公民個人利益的行政令,都需要在國會獲得多數支持。
毫無疑問,美國國會肯定不會支持無償援助印度的法案。
事實上,就算不是無償援助,也很難得到國會支持,因為在美國國會議員中,絕大部分都為利益集團說話,這些利益集團已經在這場全球性糧食危機中嚐到了甜頭,還準備撈取更多的好處。
由此可見,中國與美國的領導人都知道印度擁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可是都無法戰勝內部反對力量。
結果就是,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在五月份的討論中,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印度問題,已經無法通過國際組織加以解決。
隻是,作為一個頗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領導人,黎平寇還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六月一日,他在參加慶祝兒童節的活動時宣稱,將盡快為印度兒童提供抗癌藥物,並且號召民間力量前去幫助印度孤兒。
這件事,完全在黎平寇的決策範圍之內。
兩天後,他就簽署了援助印度抗癌藥物的行動方案,首批三千萬份抗癌藥物在六月五日運抵新德裏。
因為是中國的官方援助,所以隻針對印度兒童。
此舉,受到了印度當局的熱烈歡迎與巨大感激。
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中國陸續向印度提供了一億七千萬份抗癌藥物,為兩億名十二歲以下兒童進行了抗癌接種。因為是基因藥物,所以在服用之後,不但能治療癌症,還能預防癌症。
在中國采取行動後,美國也表現得非常積極。
到二零三八年底,美國為印度提供了一億份抗癌藥物。
算上中國提供的援助,當年就有三億名年齡在十二歲以下的印度兒童接受了抗癌接種。
隻是,這不能解決最嚴重的問題,即印度仍然沒有獲得足夠多的糧食援助,甚至無法保證半數以上的國民渡過這最為艱難的一年。當時,印度的饑民已經開始啃食樹皮,一些印度教徒甚至打破禁忌,開始宰殺耕牛。在一些偏遠地區,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一些父母甚至交換子女相食。僅在六月份,印度各地法院就審判了一千多例食人案件,判處數百人死刑。
所幸的是,這年夏季,南亞地區的自然災害有所減弱。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印度將在秋季迎來糧食大豐收。此外,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不丹與斯裏蘭卡等南亞國家的糧食產量也有可能迴升,因此對中國的糧食援助需求將有所降低。
七月底,黎平寇火速訪問了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
他此行的目的隻有一個:在南亞國家秋糧大豐收之後,適當降低援助力度,以便騰出大約一千八百萬噸的援助配額。
顯然,這些糧食將援助給印度。
在操作層麵上,黎平寇明確提出,中國不會損害他國利益,隻需要接受援助的國家能夠轉手把糧食交給印度。也就是說,中國仍然將按照年初的承諾,為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提供糧食援助,而這些國家隻需要做個順水人情。
當然,這麽做,也主要為了避開國內煩瑣的司法程序。
如果由中國直接向印度提供糧食,需要經全國代表大會審議通過,而一千八百萬噸糧食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光是審議就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最終被否決掉的話,黎平寇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憑借個人威望,黎平寇順利說服了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即秋糧大豐收。如果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遭遇嚴重災害,巴基斯坦等國就沒有理由餓著肚皮去幫助印度。
到了八月初,美國也坐不住了。
因為緯度較低,所以從八月份開始,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的秋糧收獲工作已經開始,斯裏蘭卡率先宣布秋糧比二零三七年增產百分之三十八,收獲了一千四百多萬噸水稻,基本上能滿足國內供應。
隻要不出意外,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也將贏來三年來的第一次秋糧大豐收。
美國再不采取行動,肯定會被中國拋到後麵。
雖然一千多萬噸糧食算不了什麽,根本填不上印度的缺口,但是中國此舉的象征意義遠遠大於實際價值。之前,在援助抗癌藥物的行動中,中國就拔得頭籌,贏得了眾多印度人的信任與支持。
八月八日,美國總統正式向國會提交了《糧食限購法》。
按照這部法案,美國公民囤積的糧食不得超過人均四百公斤,多餘部分按照聯邦政府規定的價格,出售給獲得專營許可權的五家糧食收購公司,然後再由聯邦政府以債券抵押方式迴購。
顯然,美國總統做出了正確之舉,可是美國民眾卻不這麽認為。
在國會審議階段,美國國內就爆發了全國性示威遊行,民意調查表明,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公民認為《糧食限購法》違反了憲法,即公民的人生權利神聖不可侵犯,而擁有糧食是最基本的人權。
當時,反對黨議員還在國會發起了彈劾行動。
兩天之後,美國最高檢察院介入此事,根據公民提出的訴訟請求,開始調查美國總統是否涉嫌違憲。
對美國來說,這絕對不是小事。
因為總統無權辭職,所以在最高法院受理與審判之前,美國總統的最佳結局是內閣集體倒戈,以健康等問題為由,由副總統暫領總統職權。如果美國總統沒有做出自我犧牲,最高法院由做出了判決,那麽肯定會遭到罷免,而最好的結果,也是等到副總統就職之後,動用總統赦免權。
這場**,引發了美國的政治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