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與以色列總理通了熱線電話之後,美國總統立即致電黎平寇,正式提出中美共同出麵讓雙方協商停火。美國總統沒有讓黎平寇做出決定,但是給出了最後期限,即北京時間十二日中午十二點之前,如果中國仍然不肯采取行動,美國將被迫單方麵介入,阻止阿拉伯軍隊入侵以色列。
顯然,這絕對不是小事。
放下電話,黎平寇就在元首府召開了緊急會議。
李明陽提供了確切情報,到達東地中海的六支美軍航母戰鬥群已經做好準備,部署在歐洲的美軍戰鬥機部隊也已進入戰備狀態,本土的戰略轟炸機即將升空,駐守德國的第一裝甲師正在向港口集中,此外還有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第八十二空降師、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收到了戰備命令。如果美國決心幹預,將首先出動空中力量奪取製空權,用艦隊攜帶的巡航導彈打擊埃敘地麵部隊,然後進行全麵空中打擊,美軍的第一支地麵部隊能在三天之內到達以色列。[bsp;以美軍的實力,埃及與敘利亞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顯然,在軍事幹預行動中,中國的處境不太有利。
雖然按照李明陽的說法,隻要美軍打擊埃及與敘利亞,哪怕把打擊範圍限定在以色列境內與戈蘭高地,也會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刮起反美風潮,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國家將同情與支持埃敘兩國,因此中國可以借此機會進軍中東,派遣部隊協助埃及與敘利亞作戰,但是李明陽同時提到,在中東地區與美國決戰,僅僅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還不夠,而且不管戰爭結局如何,中國直接介入都會引起阿拉伯國家警惕,對今後的中東政策產生負麵影響。
在軍事可行性的問題上,牧浩洋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中國海軍隻有四艘航母在紅海活動,暫時沒有進入地中海的能力,也就無法對美軍艦隊構成直接威脅。相反,在印度洋上,美國能以迪戈加西亞為根據地,製約中國艦隊,甚至威脅到中國的戰略航線。如果雙方動用空軍,至少在最初幾天,中國的劣勢非常明顯,因為阿拉伯國家不可能立即表明立場,而距離中東戰區最近的空軍基地在巴基斯坦,到戰區的距離超過了戰鬥機的最大航程。打地麵戰爭的話,為了打通海上通道,保護後勤補給線,肯定得攻占、至少得摧毀迪戈加西亞,還得打擊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的美軍基地,因此戰爭將立即失去控製。
對此,牧浩洋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複:如果中美同時幹預,將引發世界大戰。
問題是,如果美國決心介入,而中國又無動於衷,後果更加嚴重。
雖然像李明陽所說,阿拉伯世界與伊斯蘭世界肯定會刮起反美風潮,美國在中東地區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但是美國有能力保住核心利益,即以色列。更重要的是,將因此引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中國針對以色列的核指控。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後果將難以設想。
考慮到其他方麵的得失,更加不能讓美國單方麵出兵幹預。
擺在黎平寇麵前的選擇很簡單:要麽在這個時候與美國打一場世界大戰,要麽及時結束這場戰爭。
顯然,前者沒有可行性。
暫且不論中國有沒有能力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全球核查還沒結束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對方手裏有沒有核武器,以及對方有沒有能力在戰爭期間製造出足夠多的核武器,因此誰也沒有打世界大戰的決心。
這下,剩下的選項就隻有一個了。
會議結束後,黎平寇立即跟納傑夫與阿薩德通了電話,在通報了美國的立場後,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希望兩位領導人能夠見好就收,接受由中美共同提出的停火號召,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為了說服兩位總統,黎平寇采取了軟硬兼施的辦法。
不用懷疑黎平寇的外交手腕,在擔任常務副總理期間,他就主要負責外交工作,在總理的第一屆任期內,他的精力也主要放在外交上。直到杜小蕾出任外長,黎平寇才不再經常過問外交工作。
當時,黎平寇非常明確的提出,如果美國出兵幹預,中國絕對不會躲在幕後。
隻是,黎平寇沒有忘記提醒兩位總統,中國的行動速度肯定比不上美國,而且中國將盡量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因此中國的軍事幹預產生的效果遠不如美國,也無法阻止美國對埃敘進行戰略打擊。如果戰爭失去控製,最大的受害者肯定是埃及與敘利亞。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埃及與敘利亞擊敗以色列之前,本土就將遭到毀滅性打擊,因此消滅以色列並不能給埃及與敘利亞帶來實質性好處。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停火,既能爭取到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的支持,也能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可與同情,更能表明埃及與敘利亞是在遭到以色列入侵之後,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並非主動挑起戰爭。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埃及與敘利亞才能在停火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必須承認,黎平寇的話很有道理。
納傑夫最先表態:隻要中國出麵調停,埃及就將接受由中國提出的停火請求,在以色列也宣布停火之後,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阿薩德有點抗拒,因為敘軍還沒有完全收複戈蘭高地,但是最終仍然接受了黎平寇的提議,因為沒有埃及,敘利亞根本打不贏。
開羅時間十一日夜間十一點,埃及外長率先發表申明:在以色列接受停火的情況下,埃及將從十月十二日六點開始,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並且派遣代表前往北京,在中國協助下與以色列進行停火談判。
兩個小時後,敘利亞外長也發表了類似申明。
這下,難題交到了美國手上。
埃及與敘利亞率先表態,但是都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即以色列必須接受停火,不然埃及與敘利亞就不會停火。
問題是,以色列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停火嗎?
在敘利亞外長發表申明後不到兩個小時,美國國務卿會見了中國駐美大使,提出埃及與敘利亞軍隊後撤三十公裏,以色列才會宣布停火。
對於這個要求,中國大使的迴答很簡單:這是埃及與敘利亞的問題,與中國無關,而且停火談判還沒開始,就算中國有影響力,也無法說服埃及與敘利亞,至於是否撤軍,得由停火談判決定。
顯然,以色列不大願意接受這樣的停火條件。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在這個時候停火,以色列的處境將非常不利。隻有讓埃及與敘利亞撤軍,以色列才有足夠的安全保證,也才有機會在停火談判中把丟掉的土地奪迴來,不至於連一塊籌碼都沒有。
也就在中國大使與美國國務卿會晤的時候,前線的戰鬥再次打響。
埃及與敘利亞軍隊以停火為名,對以軍進行了持續數個小時的大規模炮擊,似乎要在停火之前打光所有炮彈。以軍進行了猛烈的還擊,隻是在炮戰中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畢竟以軍炮兵本來就不夠強大。
前方打得熱火朝天,以色列當局卻保持了沉默。
在這幾個小時裏,以色列總理麵臨著建國之後最為艱難的選擇。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當時以色列總理與美國總統在熱線電話上談了幾個小時,主要就是以色列的安全保障。按照以色列總理的說法,在這個時候停火,埃及在埃拉特地區的軍事占領、以及敘利亞在戈蘭高地的軍事占領都將變成既成事實,而以色列也將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戰略屏障。美國總統的答複很直接,隻要以色列接受停火,美國的安全承諾將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在埃及與敘利亞宣布的停火時間前一個小時,以色列當局宣布暫時停火。
因為埃及與敘利亞已經提出,隻在北京進行停火談判,所以北京時間十二日下午,以色列與美國的談判代表先後抵達北京。
這個時候,戚凱威也登上了返迴北京的專機。
離開大馬士革之前,阿薩德親自為他頒發了“敘利亞友誼使者”勳章,並且給予他“敘利亞榮譽公民”稱號與“敘利亞陸軍榮譽上將”軍銜,還陪同他檢閱了三軍儀仗隊,給予了幾乎所有褒獎與榮耀。
隨後,戚凱威還收到了納傑夫派人送來的“埃及陸軍榮譽上將”軍銜。
可以說,戚凱威憑一己之力,扭轉了戰爭局勢,改寫了中東曆史。後來,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把一支王牌裝甲旅命名為“戚凱威旅”,還分別在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建立了一座“戚凱威戰爭紀念碑”。有趣的是,幾年之後,很多參與了這場戰爭的埃及與敘利亞軍人都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凱威”。
當然,在國內,戚凱威的名字很快也變得家喻戶曉。
隻是在當時,因為中國當局一直沒有承認派遣高級將領協助埃及與敘利亞作戰,所以民眾不大了解實際情況。
牧浩洋沒有參與談判,那是政治家與外交家的事情。
他親自趕往機場,迎接了凱旋歸來的戰友。
與以色列總理通了熱線電話之後,美國總統立即致電黎平寇,正式提出中美共同出麵讓雙方協商停火。美國總統沒有讓黎平寇做出決定,但是給出了最後期限,即北京時間十二日中午十二點之前,如果中國仍然不肯采取行動,美國將被迫單方麵介入,阻止阿拉伯軍隊入侵以色列。
顯然,這絕對不是小事。
放下電話,黎平寇就在元首府召開了緊急會議。
李明陽提供了確切情報,到達東地中海的六支美軍航母戰鬥群已經做好準備,部署在歐洲的美軍戰鬥機部隊也已進入戰備狀態,本土的戰略轟炸機即將升空,駐守德國的第一裝甲師正在向港口集中,此外還有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第八十二空降師、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收到了戰備命令。如果美國決心幹預,將首先出動空中力量奪取製空權,用艦隊攜帶的巡航導彈打擊埃敘地麵部隊,然後進行全麵空中打擊,美軍的第一支地麵部隊能在三天之內到達以色列。[bsp;以美軍的實力,埃及與敘利亞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顯然,在軍事幹預行動中,中國的處境不太有利。
雖然按照李明陽的說法,隻要美軍打擊埃及與敘利亞,哪怕把打擊範圍限定在以色列境內與戈蘭高地,也會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刮起反美風潮,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國家將同情與支持埃敘兩國,因此中國可以借此機會進軍中東,派遣部隊協助埃及與敘利亞作戰,但是李明陽同時提到,在中東地區與美國決戰,僅僅有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還不夠,而且不管戰爭結局如何,中國直接介入都會引起阿拉伯國家警惕,對今後的中東政策產生負麵影響。
在軍事可行性的問題上,牧浩洋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中國海軍隻有四艘航母在紅海活動,暫時沒有進入地中海的能力,也就無法對美軍艦隊構成直接威脅。相反,在印度洋上,美國能以迪戈加西亞為根據地,製約中國艦隊,甚至威脅到中國的戰略航線。如果雙方動用空軍,至少在最初幾天,中國的劣勢非常明顯,因為阿拉伯國家不可能立即表明立場,而距離中東戰區最近的空軍基地在巴基斯坦,到戰區的距離超過了戰鬥機的最大航程。打地麵戰爭的話,為了打通海上通道,保護後勤補給線,肯定得攻占、至少得摧毀迪戈加西亞,還得打擊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的美軍基地,因此戰爭將立即失去控製。
對此,牧浩洋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複:如果中美同時幹預,將引發世界大戰。
問題是,如果美國決心介入,而中國又無動於衷,後果更加嚴重。
雖然像李明陽所說,阿拉伯世界與伊斯蘭世界肯定會刮起反美風潮,美國在中東地區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但是美國有能力保住核心利益,即以色列。更重要的是,將因此引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中國針對以色列的核指控。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後果將難以設想。
考慮到其他方麵的得失,更加不能讓美國單方麵出兵幹預。
擺在黎平寇麵前的選擇很簡單:要麽在這個時候與美國打一場世界大戰,要麽及時結束這場戰爭。
顯然,前者沒有可行性。
暫且不論中國有沒有能力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全球核查還沒結束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對方手裏有沒有核武器,以及對方有沒有能力在戰爭期間製造出足夠多的核武器,因此誰也沒有打世界大戰的決心。
這下,剩下的選項就隻有一個了。
會議結束後,黎平寇立即跟納傑夫與阿薩德通了電話,在通報了美國的立場後,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希望兩位領導人能夠見好就收,接受由中美共同提出的停火號召,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為了說服兩位總統,黎平寇采取了軟硬兼施的辦法。
不用懷疑黎平寇的外交手腕,在擔任常務副總理期間,他就主要負責外交工作,在總理的第一屆任期內,他的精力也主要放在外交上。直到杜小蕾出任外長,黎平寇才不再經常過問外交工作。
當時,黎平寇非常明確的提出,如果美國出兵幹預,中國絕對不會躲在幕後。
隻是,黎平寇沒有忘記提醒兩位總統,中國的行動速度肯定比不上美國,而且中國將盡量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因此中國的軍事幹預產生的效果遠不如美國,也無法阻止美國對埃敘進行戰略打擊。如果戰爭失去控製,最大的受害者肯定是埃及與敘利亞。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埃及與敘利亞擊敗以色列之前,本土就將遭到毀滅性打擊,因此消滅以色列並不能給埃及與敘利亞帶來實質性好處。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停火,既能爭取到阿拉伯國家、伊斯蘭國家的支持,也能獲得更多國家的認可與同情,更能表明埃及與敘利亞是在遭到以色列入侵之後,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並非主動挑起戰爭。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埃及與敘利亞才能在停火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必須承認,黎平寇的話很有道理。
納傑夫最先表態:隻要中國出麵調停,埃及就將接受由中國提出的停火請求,在以色列也宣布停火之後,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阿薩德有點抗拒,因為敘軍還沒有完全收複戈蘭高地,但是最終仍然接受了黎平寇的提議,因為沒有埃及,敘利亞根本打不贏。
開羅時間十一日夜間十一點,埃及外長率先發表申明:在以色列接受停火的情況下,埃及將從十月十二日六點開始,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並且派遣代表前往北京,在中國協助下與以色列進行停火談判。
兩個小時後,敘利亞外長也發表了類似申明。
這下,難題交到了美國手上。
埃及與敘利亞率先表態,但是都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即以色列必須接受停火,不然埃及與敘利亞就不會停火。
問題是,以色列願意在這種情況下停火嗎?
在敘利亞外長發表申明後不到兩個小時,美國國務卿會見了中國駐美大使,提出埃及與敘利亞軍隊後撤三十公裏,以色列才會宣布停火。
對於這個要求,中國大使的迴答很簡單:這是埃及與敘利亞的問題,與中國無關,而且停火談判還沒開始,就算中國有影響力,也無法說服埃及與敘利亞,至於是否撤軍,得由停火談判決定。
顯然,以色列不大願意接受這樣的停火條件。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在這個時候停火,以色列的處境將非常不利。隻有讓埃及與敘利亞撤軍,以色列才有足夠的安全保證,也才有機會在停火談判中把丟掉的土地奪迴來,不至於連一塊籌碼都沒有。
也就在中國大使與美國國務卿會晤的時候,前線的戰鬥再次打響。
埃及與敘利亞軍隊以停火為名,對以軍進行了持續數個小時的大規模炮擊,似乎要在停火之前打光所有炮彈。以軍進行了猛烈的還擊,隻是在炮戰中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畢竟以軍炮兵本來就不夠強大。
前方打得熱火朝天,以色列當局卻保持了沉默。
在這幾個小時裏,以色列總理麵臨著建國之後最為艱難的選擇。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當時以色列總理與美國總統在熱線電話上談了幾個小時,主要就是以色列的安全保障。按照以色列總理的說法,在這個時候停火,埃及在埃拉特地區的軍事占領、以及敘利亞在戈蘭高地的軍事占領都將變成既成事實,而以色列也將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戰略屏障。美國總統的答複很直接,隻要以色列接受停火,美國的安全承諾將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在埃及與敘利亞宣布的停火時間前一個小時,以色列當局宣布暫時停火。
因為埃及與敘利亞已經提出,隻在北京進行停火談判,所以北京時間十二日下午,以色列與美國的談判代表先後抵達北京。
這個時候,戚凱威也登上了返迴北京的專機。
離開大馬士革之前,阿薩德親自為他頒發了“敘利亞友誼使者”勳章,並且給予他“敘利亞榮譽公民”稱號與“敘利亞陸軍榮譽上將”軍銜,還陪同他檢閱了三軍儀仗隊,給予了幾乎所有褒獎與榮耀。
隨後,戚凱威還收到了納傑夫派人送來的“埃及陸軍榮譽上將”軍銜。
可以說,戚凱威憑一己之力,扭轉了戰爭局勢,改寫了中東曆史。後來,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把一支王牌裝甲旅命名為“戚凱威旅”,還分別在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建立了一座“戚凱威戰爭紀念碑”。有趣的是,幾年之後,很多參與了這場戰爭的埃及與敘利亞軍人都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凱威”。
當然,在國內,戚凱威的名字很快也變得家喻戶曉。
隻是在當時,因為中國當局一直沒有承認派遣高級將領協助埃及與敘利亞作戰,所以民眾不大了解實際情況。
牧浩洋沒有參與談判,那是政治家與外交家的事情。
他親自趕往機場,迎接了凱旋歸來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