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


    第五十三章橄欖枝


    牧浩洋完成空軍的裝備調整工作時,已經是九月底了。


    數日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公布了已經拖延三個月的“日本核設施核查報告”,宣稱沒有在日本發現製造核武器的證據。因為中方調查人員提出異議,宣稱核查工作隻針對日本當局開放的基礎設施,而沒有嚴格按照最嚴厲的方式,對所有存在嫌疑的設施進行突擊核查,所以這份調查報告沒有多少說服力。


    隨後,中國再次提出,對包括沒有公布的核設施進行突擊核查。


    當然,這也隻是外交手段。


    鬧到這個地步,核查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隻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日本的核武器項目肯定受到拖延,不可能順利完成。


    這一點,得到了李明陽證實。


    在核查的壓力下,日本公布了核原料的儲備情況,並且允許核查人員進行現場核對,因此日本暫時沒有能力製造核彈頭。


    如此一來,核查成為了限製日本製造核武器的主要方法。


    說得直接一點,隻要核查還在進行,日本就不可能大張旗鼓的製造核彈頭,甚至無法獲得製造核彈頭所需的核原料。


    要知道,獲取核原料的難度遠遠超過了製造核彈頭。


    雖然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從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進口了數萬噸核廢料,但是這些可以用來提煉軍用級核原料的廢料都有目在冊,受到了嚴密監管。別說從中提煉出製造數百枚核彈頭的原料,哪怕隻提煉出一枚核彈頭的原料,也能查出來。因為日本沒有鈾礦,也沒有重水反應堆,所以無法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軍用級核原料。


    中國在這個時候大打核查牌,擺明了就是拖延日本製造核彈頭的速度。


    問題是,這絕非萬無一失。


    比如,印度早已重新啟動核武器計劃,而且作為有核國家,其行為沒有受到限製,而印度有豐富的鈾礦資源,還重建了一座重水反應堆。如果兩國串通一氣,日本就有可能從印度獲得核原料。


    可惜的是,中國沒有理由對印度提出核查要求。


    或者說,就算對印度進行核查,也不可能限製印度的核計劃。


    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了一件讓牧浩洋都有點驚訝的事情。


    十月十日,日本首相正式宣布,將在月底訪問北京,向中國當局提出共同開發東海中性海域油氣資源。


    當天,黎平寇就在元首府召開了高層會議。


    作為軍方主要代表,牧浩洋跟隨騰耀輝參加了這次會議。


    事實上,在黎平寇出任國家元首之後,牧浩洋就在高層會議上獲得了一席之地。隻要他在北京,就會接到邀請。


    針對日本當局的外交行動,連一向比較溫和的黃瀚林都相信,這是緩兵之計。


    要知道,中國的備戰工作早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九月初,在黎平寇的親自指示下,海軍啟動了第三批“昆侖山”級航母的建造工作,並且分別命名為“喜馬拉雅山”號、“大興安嶺”號、“喀喇昆侖山”號與“阿爾泰山”號(這個命名方式有一定的規律,第一批以新疆的山脈命名,第二批以關中的山脈命名,第三批以邊境山脈命名)。


    從政治與外交上看,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受到最大影響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國際輿論。


    在此之前,日本當局就能通過眾多跡象判斷出,中國正在加強軍備,而且是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戰爭準備工作。隻是,這些備戰工作都較為分散,不具有代表性,也就沒有引起輿論媒體關注。


    顯然,一次開工建造四艘超級航母,絕對是標誌**件。


    要知道,在此之前,在二零三零年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中國國防部就表示,海軍將麵向未來,隨後公布的很多消息,都暗示不會建造更多的“昆侖山”級航母,將把重點放在第三代國產航母上。在二零三二年的時候,江南造船廠還公布了c3型航母的模型,把第三代國產航母炒上了天。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在二零三五年動工建造c3型航母,才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很明顯,沒有迫切的戰爭需要,中國海軍沒有理由增建四艘“昆侖山”級航母。


    這樣一來,中國積極備戰就沒有任何秘密了,連平民百姓都知道,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


    在此情況下,日本首相主動拋出了橄欖枝。


    問題是,日本並沒因此減慢擴軍速度。


    在九月底,日本三菱重工與富士重工先後開工建造新的大型船台,預計在二零三五年初期就能完工。


    如果日本沒有打算建造更多的大型戰艦,就沒有理由建造大型船台。


    僅此一點,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日本首相在為擴軍備戰爭取時間。


    當然,由此也可以斷定,日本選擇的開戰時間絕對不是二零三五年,很有可能是二零三六年。因為要到二零三六年,新建造的四座大型船台才能投產,而且增建的四艘“飛龍”級航母也到到此時才能服役。


    同樣可以肯定,日本的戰爭計劃也非常龐大,絕對是全麵戰爭。


    換個角度來看,照樣能夠相信,日本當局認為中國不會在二零三五年挑起戰爭,因為增加的四艘“昆侖山”級航母最快能在二零三五年底下水,能趕在二零三七年的第一季度服役就很不錯了,即便是其他大型戰艦,大部分也隻能在二零三五年底服役,少數還要延遲到二零三六年。


    也就是說,日本當局很有可能相信,二零三六年是最後大限。


    如此一來,日本當局把開戰時間定在二零三六年,而且以全麵戰爭為目的來進行戰爭準備也就不奇怪了。


    這裏,還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場全麵戰爭將持續多久。


    暫且不說中**人的判斷,至少從日本的擴軍備戰速度來看,日本軍隊的高級將領肯定認為是一場非常漫長的戰爭。


    如果以增建的四座大型船台為準,日本軍方至少認為這場戰爭要持續三年。


    原因很簡單,四座大型船台在二零三五年底投產,最快能在二零三七年底完成第一艘大型戰艦的船台建造工作,隨後舾裝與整訓需要一年左右。如果是建造航母,大概要到二零三八年底才能服役。如果戰爭在二零三六年中期爆發,到二零三八年底,將進入決勝階段,因此至少要持續到二零三九年中期。如此一來,在二零三八年底服役的四艘航母、也許是八艘航母,將在戰爭後期發揮關鍵作用。


    可以說,日本首相的這一舉動,提供了非常關鍵的信息。


    高層會議上,黎平寇最終做出決定,在東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與日本周旋,設法探明日本當局的底線。


    這麽做,主要也是獲得更多的戰略情報。


    說得明白一些,日本當局的任何政策,都能作為戰略參考信息,幫助以牧浩洋為首的高級將領完善戰爭計劃。


    別的不說,前麵做出的推斷,就能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從戰略上講,把開戰時間推遲到二零三六年,顯然不太有利。即便到此,中國海軍也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戰艦,空軍的裝備整編工作也將趨於完善,可是日本軍事實力的增長幅度更加明顯。


    也就是說,在二零三五年開戰,對中國最有利。


    事實上,這也正是在這次高層會議上做出的最為重大的決定。


    數日後,黎平寇簽署了出任國家元首之後的第五道“元首令”,把戰爭準備工作由軍備建設擴大到戰略儲備層麵。


    按照這道命令,在接下來的一年半裏,國家將集中力量提高重要戰略物資的儲備量。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糧食。按照黃瀚林以國務院總理下達的行政命令,在二零三四年十月底之前,各省級行政單位必須將糧食儲備提高到一年,幾個主要產糧大省則要達到兩年。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戰爭爆發之後,即便糧食大規模減產,在四到五年之內,也不會爆發饑荒。


    僅次於糧食的,就是石油。


    石油儲備不是分地區進行,而是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按照國務院的計劃,在今後一年之內,將在西南與西北地區修建十二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把石油的儲備量提高到七點五億噸,與二零三二年的總消耗量持平。這樣一來,在戰爭時期,如果進行適當的管製,同時增加國內原油產量,至少能確保三到四年的石油供應。


    此外,鋼鐵、棉花、橡膠、煤炭、木材等物資也在戰略儲備清單之中。


    隻是相對而言,這些物資的國產量基本上能夠滿足戰時需求,而且可以比較便利的從周邊國家進口,沒有多大的緊迫性。


    當然,還有一種物資在戰略儲備清單之中,隻是沒有公布,即黃金。


    中日全麵戰爭,絕對是僅次於世界大戰的大規模戰爭,說不定還會牽扯到別的國家,因此必然波及到戰場之外的其他行業。如果戰爭失去控製,那麽現行的金融體係就會在戰爭中分崩離析。


    提高黃金儲備量,絕對是未雨綢繆。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國當局確實是在用打世界大戰的功夫在準備這場戰爭。


    也許,這就是世界大戰的熱身活動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燃燒的海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