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四章戰爭前奏
在外界看來,杜小蕾發表的外交聲明不夠強硬。
不是外長不夠強硬,而是中國領導層在是戰是和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當天下午的高層會議上,易援朝與黎平寇爭得麵紅耳赤。兩人的主要分歧不是該不該打,而是有沒有能力打。
雖然易援朝是主和派領袖,但是在該不該打的問題上,他的觀點與黎平寇差不多,即越南越過底線,戰爭就不可避免。隻是在他看來,現在的中國沒有能力對一個有一億多人的國家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越南隻是發表聲明,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中國暫時沒有理由向越南宣戰。
黎平寇的態度更加直接:不僅該打,還應該立即采取行動。
爭論到最後,兩人必須麵對一個現實問題:拿什麽來打這場戰爭?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戰爭經費。
二零三零到二零三一財年度預算早已通過,就算黎平寇東挪西用、壓縮不必要開支,最多隻有五千億節餘。這點錢,打一場小規模戰爭都不夠,更別說大規模戰爭了。沒有錢就打不了仗,預計戰爭開支在三萬億元左右,而且半數必須當年支付。缺口有一萬億,黎平寇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承認,黎平寇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總理。
在很多人看來,他別無選擇,隻能通過央行增發貨幣,然後用國債、戰爭債得方式獲得融資。
果真如此的話,肯定會遭到易援朝反對。
原因很簡單:到二零三零年初,中國的國債突破三十萬億元,相當於中央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早已超過警戒線。算上地方政府、國營企業、中央部門發行的債券,債務總量超過六十萬億元,為二零二九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十。雖然這個比例不算高,遠底於美國,但是人民幣的流通性遠不如美國,中國的實際債務負擔比美國高得多,債務甭盤的風險也大得多。
增發債務,等於動搖根基。
事實上,這也與黎平寇這些年來的執政方向完全相反。
出任總理之後,黎平寇一直在努力降低國家債務水平,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二零二二年之後的七年中,除了二零二七年與二零二八年受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影響,政府債務負擔有所增強之外,其他五年都在降低。二零二六年降到了二零一四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總體債務負擔僅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不但遠遠低於美國,比一向注重控製債務水平的歐盟還低了十七個百分點。
政府降低債務水平,等於縮小了貨幣供應量,在大規模超發貨幣的背景下,等於控製了通貨膨脹,增強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從而推動經濟更加有效的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了人民幣的保值率。
可以說,這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這時候,增發貨幣,肯定存在風險。
雖然相對於總量為六十萬億的債務、三十萬億的國債,三萬億戰爭債不算什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用三萬億就能打贏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而且打贏戰爭之後,還有很重的負擔。
這就意味著,債務很有可能在戰爭期間失控。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萬幸的是,黎平寇沒有在債務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用國營資產獲取貸款。
這個辦法迴避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增發貨幣。
如果直接由政府發行債券,得讓央行增加貨幣發行量,增大流動性,從民營銀行獲取貸款,等於利用民間資本,不會增大貨幣發行量。雖然這麽做同樣會增加政府債務負擔,但是可以用戰爭紅利償還債務。
所謂的“戰爭紅利”,正是中南半島的廣闊發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說法,戰爭結束後,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擔保的方式償還戰爭貸款,不用為此花一分錢。
顯然,這很有誘惑力。
雖然易援朝仍然反對立即開戰,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對理由。
必須承認,黎平寇做足了準備工作,在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已經聯係了幾家銀行,獲得了民間資本支持。
當時,至少有五家大型民營銀行願意為政府提供戰爭貸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這五家民營銀行承諾的戰爭貸款已經達到五萬億,而且承諾在必要的時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萬億打一場戰爭,勝算不會小到哪裏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對,黎平寇的戰爭提案沒再受到阻撓。
顯然,易援朝是一個不太懂經濟的元首,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黎平寇提到的償還方式是否有效。
雖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擔保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來償還貸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經用國營企業的股份做抵押。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償還方式沒有辦法兌現,就得出讓國營企業股份。
很明顯,黎平寇利用這場戰爭,拉開了“去國有化時代”的序幕。
討論近四個小時之後,在最終的表決中,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向越南宣戰的決議,隨後進入戰爭討論階段。
黃峙博沒有出風頭,而是把機會讓給了牧浩洋。
因為參會的主要是高層領導,沒有幾個搞得懂軍事問題,所以牧浩洋盡量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隻強調了戰爭將分階段進行。
整個報告隻花了半個小時,沒有耽擱太多時間。
戰爭方案獲得通過後,會議結束。
北京時間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點,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宣布,將在五月四日上午發表重大外交公告。
這下,全世界的神經都緊張了起來。
下午的時候,已經有電視台報道,中國高層正在召開會議,很有可能商討是否借此機會向越南宣戰。
雖然中國官方沒有發布消息,但是戰爭的跡象非常明顯。
傍晚,網絡上出現了中國西南地區軍事部署調動情況的最新地圖,中國空軍與海軍正在向西南地區增派作戰飛機。隨後,幾家西方電視台報道,之前一直駐紮在大連的“黃帝”號航母已經出港。因為“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群在四月份先後離開榆林港,所以中國海軍的三支航母戰鬥群都已出動。
最重要的消息在晚上八點左右出現。
駐紮在舟山與青島的兩個陸戰旅開始集結,兩支兩棲登陸艦隊也已到達,表明中國的軍事動員工作正在加速。
隻是,仍然有部分人認為,中國隻是在向越南施壓,沒有打算開戰。
雖然這種觀點很樂觀,但是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中國要向越南施壓,首先會在外交上采取行動,而不是進行軍事集結。如果首先進行軍事集結,那麽中國很有可能采取行動。
這個晚上,牧浩洋也不輕鬆。
在下午的會議上,他已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隻是這次沒有讓他去艦隊,而是讓他前往榆林港。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前線指揮部將設在榆林港。
連晚飯都沒來得及吃,牧浩洋就搭上了飛往榆林港的專機。由他親自點名提到的幾名主要指揮官,即負責空中作戰的楊禹方、負責艦隊作戰的章玉廷、負責海上封鎖的周渝生、負責陸戰隊作戰的龐躍龍均已收到命令,從各自的駐地趕往榆林港,而負責情報工作的馬明濤則與牧浩洋同行。
這次,牧浩洋身邊還多了一個高級指揮官,即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在誌願軍司令部共事的趙元任。
十多年前,趙元任不過是一名陸軍少校,是戚凱威手下的參謀之一。
現在,他已經是陸軍少將了,而且是戚凱威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不出所料的話,戚凱威將在兩年後出任陸軍司令,而他則很有可能晉升為陸軍中將,出任陸軍參謀長,繼續輔佐戚凱威。
在朝鮮戰場上,牧浩洋與趙元任的關係並不怎麽樣,打交道的次數也不多。
這次,是戚凱威推薦由他指揮陸軍作戰。因為需要一名陸軍指揮官,又想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所以牧浩洋接受了戚凱威的建議。
一路上,趙元任有點放不開。
牧浩洋也沒有理會他,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組建前線司令部是小事,對牧浩洋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最重要的是,與他配合的幾名指揮官都有自己的班底,而且都會帶到榆林港。把這些人員整合起來,前線司令部就出來了。
需要立即處理的隻有一件事:確定總體戰爭計劃。
在此之前,牧浩洋必須搞清楚情況,特別是越南的軍事力量。隻有對敵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才能確定作戰方案。
這也是牧浩洋叫上馬明濤,讓他一同前往榆林港的原因。
二部提供的情報不算少,堆起來有幾米高,而牧浩洋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看完,所以得讓馬明濤幫忙,找出重點。
還好,馬明濤早就有所準備。
四月份,他就接到了牧浩洋的電話,對越南的情報做了整理,按重要性區分,以便牧浩洋閱讀參考。
當然,作為情報參謀,馬明濤還要把各份情報熟記於心。
很多時候,司令官不會去翻越情報文件,而是直接詢問情報參謀。。.。
更多到,地址
.第十四章戰爭前奏
在外界看來,杜小蕾發表的外交聲明不夠強硬。
不是外長不夠強硬,而是中國領導層在是戰是和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當天下午的高層會議上,易援朝與黎平寇爭得麵紅耳赤。兩人的主要分歧不是該不該打,而是有沒有能力打。
雖然易援朝是主和派領袖,但是在該不該打的問題上,他的觀點與黎平寇差不多,即越南越過底線,戰爭就不可避免。隻是在他看來,現在的中國沒有能力對一個有一億多人的國家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越南隻是發表聲明,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中國暫時沒有理由向越南宣戰。
黎平寇的態度更加直接:不僅該打,還應該立即采取行動。
爭論到最後,兩人必須麵對一個現實問題:拿什麽來打這場戰爭?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戰爭經費。
二零三零到二零三一財年度預算早已通過,就算黎平寇東挪西用、壓縮不必要開支,最多隻有五千億節餘。這點錢,打一場小規模戰爭都不夠,更別說大規模戰爭了。沒有錢就打不了仗,預計戰爭開支在三萬億元左右,而且半數必須當年支付。缺口有一萬億,黎平寇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承認,黎平寇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總理。
在很多人看來,他別無選擇,隻能通過央行增發貨幣,然後用國債、戰爭債得方式獲得融資。
果真如此的話,肯定會遭到易援朝反對。
原因很簡單:到二零三零年初,中國的國債突破三十萬億元,相當於中央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早已超過警戒線。算上地方政府、國營企業、中央部門發行的債券,債務總量超過六十萬億元,為二零二九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十。雖然這個比例不算高,遠底於美國,但是人民幣的流通性遠不如美國,中國的實際債務負擔比美國高得多,債務甭盤的風險也大得多。
增發債務,等於動搖根基。
事實上,這也與黎平寇這些年來的執政方向完全相反。
出任總理之後,黎平寇一直在努力降低國家債務水平,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二零二二年之後的七年中,除了二零二七年與二零二八年受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影響,政府債務負擔有所增強之外,其他五年都在降低。二零二六年降到了二零一四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總體債務負擔僅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不但遠遠低於美國,比一向注重控製債務水平的歐盟還低了十七個百分點。
政府降低債務水平,等於縮小了貨幣供應量,在大規模超發貨幣的背景下,等於控製了通貨膨脹,增強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從而推動經濟更加有效的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了人民幣的保值率。
可以說,這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這時候,增發貨幣,肯定存在風險。
雖然相對於總量為六十萬億的債務、三十萬億的國債,三萬億戰爭債不算什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用三萬億就能打贏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而且打贏戰爭之後,還有很重的負擔。
這就意味著,債務很有可能在戰爭期間失控。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萬幸的是,黎平寇沒有在債務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用國營資產獲取貸款。
這個辦法迴避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增發貨幣。
如果直接由政府發行債券,得讓央行增加貨幣發行量,增大流動性,從民營銀行獲取貸款,等於利用民間資本,不會增大貨幣發行量。雖然這麽做同樣會增加政府債務負擔,但是可以用戰爭紅利償還債務。
所謂的“戰爭紅利”,正是中南半島的廣闊發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說法,戰爭結束後,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擔保的方式償還戰爭貸款,不用為此花一分錢。
顯然,這很有誘惑力。
雖然易援朝仍然反對立即開戰,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對理由。
必須承認,黎平寇做足了準備工作,在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已經聯係了幾家銀行,獲得了民間資本支持。
當時,至少有五家大型民營銀行願意為政府提供戰爭貸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這五家民營銀行承諾的戰爭貸款已經達到五萬億,而且承諾在必要的時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萬億打一場戰爭,勝算不會小到哪裏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對,黎平寇的戰爭提案沒再受到阻撓。
顯然,易援朝是一個不太懂經濟的元首,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黎平寇提到的償還方式是否有效。
雖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擔保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來償還貸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經用國營企業的股份做抵押。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償還方式沒有辦法兌現,就得出讓國營企業股份。
很明顯,黎平寇利用這場戰爭,拉開了“去國有化時代”的序幕。
討論近四個小時之後,在最終的表決中,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向越南宣戰的決議,隨後進入戰爭討論階段。
黃峙博沒有出風頭,而是把機會讓給了牧浩洋。
因為參會的主要是高層領導,沒有幾個搞得懂軍事問題,所以牧浩洋盡量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隻強調了戰爭將分階段進行。
整個報告隻花了半個小時,沒有耽擱太多時間。
戰爭方案獲得通過後,會議結束。
北京時間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點,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宣布,將在五月四日上午發表重大外交公告。
這下,全世界的神經都緊張了起來。
下午的時候,已經有電視台報道,中國高層正在召開會議,很有可能商討是否借此機會向越南宣戰。
雖然中國官方沒有發布消息,但是戰爭的跡象非常明顯。
傍晚,網絡上出現了中國西南地區軍事部署調動情況的最新地圖,中國空軍與海軍正在向西南地區增派作戰飛機。隨後,幾家西方電視台報道,之前一直駐紮在大連的“黃帝”號航母已經出港。因為“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群在四月份先後離開榆林港,所以中國海軍的三支航母戰鬥群都已出動。
最重要的消息在晚上八點左右出現。
駐紮在舟山與青島的兩個陸戰旅開始集結,兩支兩棲登陸艦隊也已到達,表明中國的軍事動員工作正在加速。
隻是,仍然有部分人認為,中國隻是在向越南施壓,沒有打算開戰。
雖然這種觀點很樂觀,但是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中國要向越南施壓,首先會在外交上采取行動,而不是進行軍事集結。如果首先進行軍事集結,那麽中國很有可能采取行動。
這個晚上,牧浩洋也不輕鬆。
在下午的會議上,他已被任命為前線總指揮。隻是這次沒有讓他去艦隊,而是讓他前往榆林港。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前線指揮部將設在榆林港。
連晚飯都沒來得及吃,牧浩洋就搭上了飛往榆林港的專機。由他親自點名提到的幾名主要指揮官,即負責空中作戰的楊禹方、負責艦隊作戰的章玉廷、負責海上封鎖的周渝生、負責陸戰隊作戰的龐躍龍均已收到命令,從各自的駐地趕往榆林港,而負責情報工作的馬明濤則與牧浩洋同行。
這次,牧浩洋身邊還多了一個高級指揮官,即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在誌願軍司令部共事的趙元任。
十多年前,趙元任不過是一名陸軍少校,是戚凱威手下的參謀之一。
現在,他已經是陸軍少將了,而且是戚凱威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不出所料的話,戚凱威將在兩年後出任陸軍司令,而他則很有可能晉升為陸軍中將,出任陸軍參謀長,繼續輔佐戚凱威。
在朝鮮戰場上,牧浩洋與趙元任的關係並不怎麽樣,打交道的次數也不多。
這次,是戚凱威推薦由他指揮陸軍作戰。因為需要一名陸軍指揮官,又想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所以牧浩洋接受了戚凱威的建議。
一路上,趙元任有點放不開。
牧浩洋也沒有理會他,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組建前線司令部是小事,對牧浩洋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最重要的是,與他配合的幾名指揮官都有自己的班底,而且都會帶到榆林港。把這些人員整合起來,前線司令部就出來了。
需要立即處理的隻有一件事:確定總體戰爭計劃。
在此之前,牧浩洋必須搞清楚情況,特別是越南的軍事力量。隻有對敵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才能確定作戰方案。
這也是牧浩洋叫上馬明濤,讓他一同前往榆林港的原因。
二部提供的情報不算少,堆起來有幾米高,而牧浩洋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看完,所以得讓馬明濤幫忙,找出重點。
還好,馬明濤早就有所準備。
四月份,他就接到了牧浩洋的電話,對越南的情報做了整理,按重要性區分,以便牧浩洋閱讀參考。
當然,作為情報參謀,馬明濤還要把各份情報熟記於心。
很多時候,司令官不會去翻越情報文件,而是直接詢問情報參謀。。.。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