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艦隊進行反潛作戰的時候,空軍與二炮也在為第三輪打擊做準備。
因為前兩輪打擊的效果比較理想,所以第三輪打擊的重點是印度的導彈發射車,特別是那些“烈火”導彈發射車。
如此一來,關鍵不是打擊手段,而是能否及時獲得準確的情報。
為此,空軍動用了二十多架j-20執行偵察任務,還出動了數架戰略電子偵察機,專門監視印度軍隊的通信聯絡。隻要印度軍隊打算動用彈道導彈,就得進行無線電通信聯絡,因此盯住印軍的通信頻道,就能有所收獲。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偵察手段就是太空中的偵察衛星。
二部早已調整了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確保在三十一日白天,偵察衛星能夠每半個小時從印度上空通過一次。為此,至少有六枚偵察衛星將提前耗光機動燃料,在服役不到兩年即報廢。
當然,比如遭到印度戰略反擊所遭受的損失來講,損失幾枚偵察衛星算不了什麽。
為了及時為軍隊提供偵察情報,二部動用了所有情報分析員,還把三分之一的信息分配給其他情報機構。
可以說,當時所有的情報機構都在全速運轉。
十一點過五分,一名連續工作了四個小時的情報分析員有了發現:隱藏在恰爾肯德邦南部山區裏的一輛“烈火”導彈發射車。隨後,這名情報分析員做出準確判斷,車上搭載的是一枚最大射程為一千五百公裏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而且在偵察衛星通過時,導彈已經灌注了燃料。
負責情報支援的李明陽立即發出戰鬥警報。
因為將由艦隊充當第一道反導防線,所以作戰警報首先發送給艦隊。
五分鍾後,另外一名情報分析員獲得了第二個發現:在同一地區,出現了第二輛導彈發射車,而且運載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也灌注了燃料。因為在衛星拍下的照片上,導彈呈傾斜狀態,所以可以斷定,導彈正在起豎,即將發射。
印度進行戰略反擊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必須摧毀這兩輛導彈發射車。
十一點十二分,“上海”號巡洋艦連續發射了八枚巡航導彈。
兩分鍾後,四架j-25從“黃河”號上緊急起飛。
在戰場北麵,空軍的兩架j-20已經轉向,正以每小時一千八百公裏的速度,奔向導彈發射車的藏身之處。
隻是,j-20離導彈發射車有差不多一千公裏。
即便立即加速,也要半個小時之後才能投下炸彈。
十一點十五分,從印度半島上空掠過的導彈預警衛星發出警報:兩枚“烈火1”型彈道導彈已經升空。
紅外輻射特征非常明顯,確認是“烈火1”型彈道導彈。
情報同步傳輸給艦隊,不用牧浩洋下令,艦隊就進入了反導作戰狀態。
“烈火1”的最大射程為一千五百公裏,因為采用了較為落後的液體燃料發動機,所以大概要十五分鍾才能飛完全程。
也就是說,必須在十五分鍾之內擊落這兩枚導彈。
對艦隊來說,作戰攔截時間不是十五分鍾,而是不到五分鍾。
五分鍾之內,兩枚“烈火1”型彈道導彈就將到達彈道頂點,超過了艦載反導導彈的最大射高。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將其擊落,就隻能等到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之後,用反導導彈進行末段攔截。
時間緊迫,兩艘巡洋艦各為兩枚hq-20反導攔截導彈接通了電源。
十一點十六分不到,導彈預警衛星再次發出警報,隨後由戰艦上的火控係統對彈道導彈的初始軌道進行測算。
事實上,這沒有多大幫助。
雖然“烈火1”並不先進,但是作為中程彈道導彈,要在到達大氣層頂部後,才會偏轉航線。
十一點十六分四十秒,“北京”號的雷達首先探測到了兩枚導彈。
此時,兩枚導彈還在六百多公裏外,超過了hq-20的最大射程。雖然在反導作戰模式下,通過把波束集中到同一個方向上,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八百公裏,比防空作戰模式下高出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看得遠,不等於打得遠。反導導彈夠不著,也隻能看著彈道導彈離開大氣層。
這個結果,多少讓艦隊裏的官兵有點沮喪。
hq-20在執行反導任務時,對付大氣層內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有四百公裏,跟美國海軍的“標準6”型導彈差不多。即便對付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也能達到一百二十公裏。
如果再有幾個小時,艦隊就能到達恆河河口,也就能用hq-20攔截彈道導彈。
隻是,十秒鍾後,情況出現了變化。
“北京”號計算出了兩枚導彈的彈道,彈著點不在中國本土,而是在孟加拉灣,就在艦隊附近。
收到消息,牧浩洋大吃一驚。
印度的反擊矛頭沒有對準中國本土,而是對準了進入孟加拉灣的艦隊。
反導作戰還沒結束,兩艘巡洋艦肩負起了重擔。
與此同時,其他六艘戰艦也進入了反導、防核作戰程序。
護衛艦的問題不大,主要就是收迴反潛直升機,然後關閉所有通道,啟動增壓設施,使戰艦內部的氣壓高於外界,阻止有害物質進入戰艦內部。即便核彈頭在艦隊上空引爆,護衛艦也有可能生還。
航母的準備工作麻煩一些,除了收迴反潛直升機,還得讓防空戰鬥機撤離,然後關閉所有通道,特別是飛機升降機與彈藥升降機。因為航母的內部空間更大,所以還要關閉所有水密艙。
如果不能擊落來襲的彈道導彈,就得麵臨核打擊。
在核打擊中,最大的破壞不是來自核輻射,而是核爆炸後產生的巨*,以及更加猛烈的衝擊波。
因此,八艘戰艦都在進行疏散規避,盡量遠離導彈的彈著點。
隻是,這些措施都無法確保萬無一失,因為戰艦的航行速度隻有三十節,而兩枚彈道導彈將在五分鍾內落下。
在此期間,戰艦最多航行二點五海裏,仍然在核彈頭的打擊範圍之內。
要想萬無一失,必須擊落兩枚導彈,而且得摧毀導彈上的核彈頭。
十一點十八分,“北京”號與“上海”號各發射了兩枚hq-20反導導彈。
半分鍾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兩艘戰艦又各發射了兩枚反導導彈。
用八枚反導導彈對付兩枚“烈火1”型,理論上命中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基本上能夠確保擊落彈道導彈。
隻是,在什麽時候擊落彈道導彈,顯得至關重要。
如果在艦隊上空,恐怕就太晚了。因為“烈火1”型很有可能采用空爆模式,不一定要在理想高度上引爆。更重要的是,導彈上肯定配備了核彈頭,如果彈頭碎片砸下來,對戰艦也有威脅。
為此,在反導作戰時,兩艘戰艦各有分工。
“北京”號在西麵,負責攔截前方的那枚導彈,“上海”號則負責攔截後麵的導彈。因此在攔截的時候,“北京”號將通過戰艦間的數據鏈,同時引導兩艘戰艦在第一輪發射的四枚hq-20。
作為專業的反導導彈,hq-20采用了與“標準3”類似的撞擊彈頭。
也就是說,hq-20的戰鬥部裏沒有裝填**,完全依靠撞擊產生的動能摧毀目標,達到最大破壞效果。
因為兩枚導彈在撞擊的時候,相對速度在二十馬赫以上,動能非常大,所以破壞效果比破片戰鬥部更大,更適合用來對付攜帶了核彈頭、化學彈頭與生物彈頭的彈道導彈,撞擊產社高內的高溫,足以燒毀絕大部分危險物質。
十一點十九分四十五秒,第一枚“烈火1”被hq-20擊中。
攔截非常成功,四枚hq-20都擊中了目標,至少有一枚擊中了“烈火1”的彈頭,導致彈頭內部的**引爆。因為攔截點在艦隊西麵八十公裏處,高度為一百二十公裏,所以核彈頭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艦隊構成威脅。
隻是,針對第二枚“烈火1”的攔截就不這麽順利了。
受第一枚“烈火1”被擊中影響,前兩枚hq-20都錯過了目標,第三枚hq-20擊中了彈體,第四枚再次脫靶。
緊接著,“北京”號補充發射了兩枚hq-20。
隻是,這個時候進行補充攔截,已經有點晚了。
“烈火1”再次被hq-20擊中時,離艦隊不到三十公裏,高度下降到四十五公裏,而且飛行線路出現明顯偏移。
兩枚hq-20都擊中了目標,結束了反導作戰。
所幸的是,“烈火1”第一次被擊中時,彈道已經失穩,偏離了彈道,因此墜落地點在艦隊西麵二十多公裏外。
警報解除,艦隊裏的官兵都鬆了口氣,牧浩洋也鬆了口氣。
雖然攔截效率不高,總共用了十枚hq-20才擊落兩枚三十年前的彈道導彈,但是結果還算理想,艦隊沒有遭受損失。
隻是,為了安全起見,艦員還得呆在艙內。
等到核生化防護小組確認艦體表麵沒有受到汙染,並且進行衝洗處理後,艦隊官兵才能離開內艙。
也就是說,要到這個時候,航母才能恢複航空作業。
打擊行動並沒停止,為了阻止印度軍隊再次發射彈道導彈,必須摧毀導彈發射車。.。
.艦隊進行反潛作戰的時候,空軍與二炮也在為第三輪打擊做準備。
因為前兩輪打擊的效果比較理想,所以第三輪打擊的重點是印度的導彈發射車,特別是那些“烈火”導彈發射車。
如此一來,關鍵不是打擊手段,而是能否及時獲得準確的情報。
為此,空軍動用了二十多架j-20執行偵察任務,還出動了數架戰略電子偵察機,專門監視印度軍隊的通信聯絡。隻要印度軍隊打算動用彈道導彈,就得進行無線電通信聯絡,因此盯住印軍的通信頻道,就能有所收獲。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偵察手段就是太空中的偵察衛星。
二部早已調整了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確保在三十一日白天,偵察衛星能夠每半個小時從印度上空通過一次。為此,至少有六枚偵察衛星將提前耗光機動燃料,在服役不到兩年即報廢。
當然,比如遭到印度戰略反擊所遭受的損失來講,損失幾枚偵察衛星算不了什麽。
為了及時為軍隊提供偵察情報,二部動用了所有情報分析員,還把三分之一的信息分配給其他情報機構。
可以說,當時所有的情報機構都在全速運轉。
十一點過五分,一名連續工作了四個小時的情報分析員有了發現:隱藏在恰爾肯德邦南部山區裏的一輛“烈火”導彈發射車。隨後,這名情報分析員做出準確判斷,車上搭載的是一枚最大射程為一千五百公裏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而且在偵察衛星通過時,導彈已經灌注了燃料。
負責情報支援的李明陽立即發出戰鬥警報。
因為將由艦隊充當第一道反導防線,所以作戰警報首先發送給艦隊。
五分鍾後,另外一名情報分析員獲得了第二個發現:在同一地區,出現了第二輛導彈發射車,而且運載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也灌注了燃料。因為在衛星拍下的照片上,導彈呈傾斜狀態,所以可以斷定,導彈正在起豎,即將發射。
印度進行戰略反擊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必須摧毀這兩輛導彈發射車。
十一點十二分,“上海”號巡洋艦連續發射了八枚巡航導彈。
兩分鍾後,四架j-25從“黃河”號上緊急起飛。
在戰場北麵,空軍的兩架j-20已經轉向,正以每小時一千八百公裏的速度,奔向導彈發射車的藏身之處。
隻是,j-20離導彈發射車有差不多一千公裏。
即便立即加速,也要半個小時之後才能投下炸彈。
十一點十五分,從印度半島上空掠過的導彈預警衛星發出警報:兩枚“烈火1”型彈道導彈已經升空。
紅外輻射特征非常明顯,確認是“烈火1”型彈道導彈。
情報同步傳輸給艦隊,不用牧浩洋下令,艦隊就進入了反導作戰狀態。
“烈火1”的最大射程為一千五百公裏,因為采用了較為落後的液體燃料發動機,所以大概要十五分鍾才能飛完全程。
也就是說,必須在十五分鍾之內擊落這兩枚導彈。
對艦隊來說,作戰攔截時間不是十五分鍾,而是不到五分鍾。
五分鍾之內,兩枚“烈火1”型彈道導彈就將到達彈道頂點,超過了艦載反導導彈的最大射高。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將其擊落,就隻能等到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之後,用反導導彈進行末段攔截。
時間緊迫,兩艘巡洋艦各為兩枚hq-20反導攔截導彈接通了電源。
十一點十六分不到,導彈預警衛星再次發出警報,隨後由戰艦上的火控係統對彈道導彈的初始軌道進行測算。
事實上,這沒有多大幫助。
雖然“烈火1”並不先進,但是作為中程彈道導彈,要在到達大氣層頂部後,才會偏轉航線。
十一點十六分四十秒,“北京”號的雷達首先探測到了兩枚導彈。
此時,兩枚導彈還在六百多公裏外,超過了hq-20的最大射程。雖然在反導作戰模式下,通過把波束集中到同一個方向上,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八百公裏,比防空作戰模式下高出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看得遠,不等於打得遠。反導導彈夠不著,也隻能看著彈道導彈離開大氣層。
這個結果,多少讓艦隊裏的官兵有點沮喪。
hq-20在執行反導任務時,對付大氣層內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有四百公裏,跟美國海軍的“標準6”型導彈差不多。即便對付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最大射程也能達到一百二十公裏。
如果再有幾個小時,艦隊就能到達恆河河口,也就能用hq-20攔截彈道導彈。
隻是,十秒鍾後,情況出現了變化。
“北京”號計算出了兩枚導彈的彈道,彈著點不在中國本土,而是在孟加拉灣,就在艦隊附近。
收到消息,牧浩洋大吃一驚。
印度的反擊矛頭沒有對準中國本土,而是對準了進入孟加拉灣的艦隊。
反導作戰還沒結束,兩艘巡洋艦肩負起了重擔。
與此同時,其他六艘戰艦也進入了反導、防核作戰程序。
護衛艦的問題不大,主要就是收迴反潛直升機,然後關閉所有通道,啟動增壓設施,使戰艦內部的氣壓高於外界,阻止有害物質進入戰艦內部。即便核彈頭在艦隊上空引爆,護衛艦也有可能生還。
航母的準備工作麻煩一些,除了收迴反潛直升機,還得讓防空戰鬥機撤離,然後關閉所有通道,特別是飛機升降機與彈藥升降機。因為航母的內部空間更大,所以還要關閉所有水密艙。
如果不能擊落來襲的彈道導彈,就得麵臨核打擊。
在核打擊中,最大的破壞不是來自核輻射,而是核爆炸後產生的巨*,以及更加猛烈的衝擊波。
因此,八艘戰艦都在進行疏散規避,盡量遠離導彈的彈著點。
隻是,這些措施都無法確保萬無一失,因為戰艦的航行速度隻有三十節,而兩枚彈道導彈將在五分鍾內落下。
在此期間,戰艦最多航行二點五海裏,仍然在核彈頭的打擊範圍之內。
要想萬無一失,必須擊落兩枚導彈,而且得摧毀導彈上的核彈頭。
十一點十八分,“北京”號與“上海”號各發射了兩枚hq-20反導導彈。
半分鍾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兩艘戰艦又各發射了兩枚反導導彈。
用八枚反導導彈對付兩枚“烈火1”型,理論上命中率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基本上能夠確保擊落彈道導彈。
隻是,在什麽時候擊落彈道導彈,顯得至關重要。
如果在艦隊上空,恐怕就太晚了。因為“烈火1”型很有可能采用空爆模式,不一定要在理想高度上引爆。更重要的是,導彈上肯定配備了核彈頭,如果彈頭碎片砸下來,對戰艦也有威脅。
為此,在反導作戰時,兩艘戰艦各有分工。
“北京”號在西麵,負責攔截前方的那枚導彈,“上海”號則負責攔截後麵的導彈。因此在攔截的時候,“北京”號將通過戰艦間的數據鏈,同時引導兩艘戰艦在第一輪發射的四枚hq-20。
作為專業的反導導彈,hq-20采用了與“標準3”類似的撞擊彈頭。
也就是說,hq-20的戰鬥部裏沒有裝填**,完全依靠撞擊產生的動能摧毀目標,達到最大破壞效果。
因為兩枚導彈在撞擊的時候,相對速度在二十馬赫以上,動能非常大,所以破壞效果比破片戰鬥部更大,更適合用來對付攜帶了核彈頭、化學彈頭與生物彈頭的彈道導彈,撞擊產社高內的高溫,足以燒毀絕大部分危險物質。
十一點十九分四十五秒,第一枚“烈火1”被hq-20擊中。
攔截非常成功,四枚hq-20都擊中了目標,至少有一枚擊中了“烈火1”的彈頭,導致彈頭內部的**引爆。因為攔截點在艦隊西麵八十公裏處,高度為一百二十公裏,所以核彈頭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艦隊構成威脅。
隻是,針對第二枚“烈火1”的攔截就不這麽順利了。
受第一枚“烈火1”被擊中影響,前兩枚hq-20都錯過了目標,第三枚hq-20擊中了彈體,第四枚再次脫靶。
緊接著,“北京”號補充發射了兩枚hq-20。
隻是,這個時候進行補充攔截,已經有點晚了。
“烈火1”再次被hq-20擊中時,離艦隊不到三十公裏,高度下降到四十五公裏,而且飛行線路出現明顯偏移。
兩枚hq-20都擊中了目標,結束了反導作戰。
所幸的是,“烈火1”第一次被擊中時,彈道已經失穩,偏離了彈道,因此墜落地點在艦隊西麵二十多公裏外。
警報解除,艦隊裏的官兵都鬆了口氣,牧浩洋也鬆了口氣。
雖然攔截效率不高,總共用了十枚hq-20才擊落兩枚三十年前的彈道導彈,但是結果還算理想,艦隊沒有遭受損失。
隻是,為了安全起見,艦員還得呆在艙內。
等到核生化防護小組確認艦體表麵沒有受到汙染,並且進行衝洗處理後,艦隊官兵才能離開內艙。
也就是說,要到這個時候,航母才能恢複航空作業。
打擊行動並沒停止,為了阻止印度軍隊再次發射彈道導彈,必須摧毀導彈發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