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僅用了一天,誌願軍就合圍了開城,讓停戰談判變得毫無意義。
雖然在二十八日,聯軍發動了代號“赫克托爾”的全麵轟炸行動,投入近兩千架戰術戰鬥機與上百架轟炸機,分批次進行了十多輪轟炸,僅投下的jdam炸彈就超過兩萬枚,此外還消耗了上千枚空射巡航導彈。但是這種高強度的打擊,並沒遏製誌願軍的攻勢,因為誌願軍本來就沒有完全依靠後勤保障。
可以說,聯軍的投入非常巨大。
當時,為了增強轟炸力度,博茨曼不僅調動了部署在關島與衝繩的十六架b2a,還從本土調來了兩個聯隊的b52h與b1b。為了避免占用前線機場,這些重型轟炸機都是長途奔襲,投射了經過特殊改進、采用慣性與地型匹配製導的巡航導彈之後,再經過兩次空中加油返迴本土空軍基地。
別的不說,一百零四架轟炸機就投下了近三千噸彈藥。
毋庸置疑,聯軍的空中打擊能力異常強大。
要知道,如果換成h6的話,飛三百架次也投不了這麽多炸彈,而且使用空射巡航導彈的話,h6的載彈量不到六噸,僅為b52h的五分之一。
相對而言,聯軍的戰術空中力量更加強大。
雖然在電磁武器的威脅下,聯軍的戰術飛機不敢深入朝鮮領空,隻能在安全區域投擲防區外彈藥。但是在動員了兩千架戰術戰鬥機,而且沒有必要擔心遭到誌願軍防空戰鬥機攔截的情況下,這股打擊力量絕對不可小覷。
按照美軍公布的作戰結果,在開城戰役中,戰術航空兵承擔了百分之八十的打擊任務。
僅在二十八日白天,聯軍的戰術戰鬥機就出動了將近五千架次,向朝鮮境內投擲了超過兩萬五千噸的彈藥。
這是個什麽概念!?
二戰中,美軍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當量僅為一點五萬噸,而聯軍的空中力量在一天之內就投下了相當於兩枚原子彈的炸彈。
如此高強度的轟炸,效果卻不夠理想。
雖然聯軍宣稱,在二十八日的轟炸中,任務完成率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遠超過第二次戰役中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但是這個戰果沒有得到誌願軍確認,而按照誌願軍公布的損失數據,二十八日僅有三百多台運輸車輛被炸毀,損失的作戰物資不到五千噸,而且從鴨綠江到開城的後勤保障線沒有中斷。
很快,誌願軍就用行動做出了答複。
二十九日淩晨,部署在東線戰場上的第六十五集團軍發起了進攻,天亮前就讓偵察部隊越過了三八線。
這次進攻,算不上重點,是名副其實的佯攻。
雖然魏成龍並不打算唱配角,在開城戰役打響後,沒有立即發起進攻,而是讓第六十五集團軍在戰線上全麵展開,但是在僅剩下一個步兵師與一個**裝甲旅的情況下,第六十五集團軍再怎麽展開,也無法在長達兩百公裏的戰線上取得全麵突破,能在部分地區越過韓軍的防線就很了不起了。
從軍事價值來看,第六十五集團軍的進攻算是火上澆油。
雖然在東線戰場上,韓軍有足夠的防禦縱深,不用像在西線那樣,必須為了首都頂住誌願軍的進攻,但是對聯軍高度依賴的空中力量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麽好消息,因為聯軍的前沿機場中,有六成在東線。
如果讓誌願軍在東線取得突破,聯軍就得撤消這些前沿機場。
對於正在執行高強度空中打擊任務的聯軍來說,把作戰飛機往後撤退,除了延長作戰飛機的往返航程、多燒一些燃料,浪費更多的時間之外,最大的問題是,韓國後方的機場容納不了所有戰術飛機。
戰鬥機再多,沒有機場做支持,也是擺設。
如果撤走部分戰鬥機,聯軍的空中打擊強度必然大幅度降低,而且還得分出一部分力量對付第六十五集團軍。
可想而知,能夠用來打擊誌願軍西線部隊、以及後勤補給線的空中力量將大幅度縮水。
沒有了強大的空中打擊,聯軍別說守住開城,能在三八線上站穩腳跟就不錯了。
題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美軍的增援部隊還沒到,當時在韓國的隻有第七步兵師的一些殘餘部隊,以及大約四萬名非戰鬥人員。
讓這些美軍去對付第六十五集團軍,等於自尋死路。
韓軍更加靠不住,在開城打得那麽艱難,要是讓韓軍在整條戰線上分散作戰,後果難以想像。
這個時候,博茨曼首次感到束手無策。
隻是,他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根據戰後解密的文件,在二十九日上午,博茨曼曾經向五角大樓與白宮提出建議,在戰場上使用戰術核武器。
雖然在這個建議中,博茨曼明確提到,隻在誌願軍突破了三八線,在韓國境內集結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才使用戰術核武器,而且投擲地點在韓國境內,打擊對象也是在野外集結的作戰部隊,但是別說國防部長覺得博茨曼瘋了,連林德伯格都認為,博茨曼不是要打贏戰爭,而是要挑起一場世界大戰。
美國有核武器,中國也有核武器!
雖然博茨曼有所顧慮,比如沒有建議在朝鮮境內使用核武器,避開了城市與平民密集的西部地區,但是誰都知道,核武器絕對不是隨便可以用的,如果用核武器對付誌願軍,中國就有足夠的理由用更多的核武器對付聯軍。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核武器就不再是“武器”。
在五個核大國,以及隨後加入核俱樂部的以色列、南非、印度與巴基斯坦等國的核戰略中,核武器隻是一種以威脅為主的象征性裝備,隻有到了國家生死存亡攸關的時刻,才有機會用到。問題是,隻要擁有了核武器,國家的戰略安全就有了保證。數十年來,即便在美國擁有絕對的戰略優勢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都是一個非常忌諱的話題,而且美國也從來沒有在二戰後使用過核武器。
毋庸置疑,博茨曼絕對是個戰爭狂人。
真要按照他的意思,恐怕第二次朝鮮戰爭將成為世界毀滅的導火索。
萬幸的是,決策權不在他手上,而有資格決定使用核武器的美國總統並不是瘋子,也不是戰爭狂人。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場局麵出現轉折。
先是第六十五集團軍在試探性的打過三八線之後,沒有繼續推進,而是退迴到軍事隔離區北麵。雖然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就此罷手,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直在向南派遣偵察部隊,而且不時炮擊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韓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甚至導致一個韓軍步兵營在沒有正麵接觸的情況下被炮火擊潰,但是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發動像樣的進攻,也沒有對三八線南麵的聯軍前沿機場構成嚴重威脅。
重要的是,在西線戰場上,誌願軍攻打開城的戰鬥進行得並不順利。
雖然從二十九日上午開始,開城守軍就陸續向誌願軍投降,一些初上戰場的韓軍連隊甚至在初次交火之後,就向誌願軍交出了武器裝備,僅僅在二十九日白天,就有超過一百個連的韓軍投降,韓軍戰俘塞滿了數百輛卡車,但是誌願軍沒能攻占整個開城,甚至沒能控製至關重要的火車站。
按照聯軍司令部的評估,以誌願軍的進度,最快能在十一月一日攻占開城。如果聯軍的空中打擊沒有受到影響,那麽誌願軍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三日才能攻占開城。如此一來,誌願軍最快也要到十一月上旬底才有能力向南推進。
這下,博茨曼終於鬆了口氣。
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的官兵已經到達韓國,一些輕型裝備也通過空運送了過來,隻有無法空運的重型裝備要到十一月六日才能送到,而兩個主力師最快能在十一月七日完成整編,隨即開赴戰場。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聯軍能在十一月八日投入兩個美軍主力師。
與之相比,就算誌願軍打下了開城,也不可能在十一月八日完全恢複戰鬥力,也就無法對美軍構成威脅。
按照博茨曼的設想,聯軍最遲於十一月九日發起反擊。
如果像他預料的那樣,聯軍不但能夠收複開城,還能從開城北上,咬住向北退卻的誌願軍,一路打到平壤。
要知道,六十多年前,聯合**就是這麽打過去的。當時,要不是誌願軍在三八線上組織了金城反擊戰,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後擋住了聯合**,恐怕簽署停戰協議的地方就不是板門店了。
博茨曼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聯軍能夠挽迴敗局,至少在局部戰場上取得勝利。
隻是,這個美好的夢想很快就破滅了。
二十九日夜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誌願軍的突擊部隊攻占了板門店,並且立即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韓國境內。
這次殺來的不是偵察部隊,而是規模不亞於一個師的裝甲部隊。
博茨曼收到消息的時候,誌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汶山北郊,與守衛該地的一個韓軍步兵旅幹上了。
這絕對不是小事。
汶山是首爾的北大門,離首爾主城區不到三十公裏,如果誌願軍長驅直入,能在數個小時後打到首爾。
開城還沒打下來,就向首爾進軍,誌願軍到底想幹什麽!?
.僅用了一天,誌願軍就合圍了開城,讓停戰談判變得毫無意義。
雖然在二十八日,聯軍發動了代號“赫克托爾”的全麵轟炸行動,投入近兩千架戰術戰鬥機與上百架轟炸機,分批次進行了十多輪轟炸,僅投下的jdam炸彈就超過兩萬枚,此外還消耗了上千枚空射巡航導彈。但是這種高強度的打擊,並沒遏製誌願軍的攻勢,因為誌願軍本來就沒有完全依靠後勤保障。
可以說,聯軍的投入非常巨大。
當時,為了增強轟炸力度,博茨曼不僅調動了部署在關島與衝繩的十六架b2a,還從本土調來了兩個聯隊的b52h與b1b。為了避免占用前線機場,這些重型轟炸機都是長途奔襲,投射了經過特殊改進、采用慣性與地型匹配製導的巡航導彈之後,再經過兩次空中加油返迴本土空軍基地。
別的不說,一百零四架轟炸機就投下了近三千噸彈藥。
毋庸置疑,聯軍的空中打擊能力異常強大。
要知道,如果換成h6的話,飛三百架次也投不了這麽多炸彈,而且使用空射巡航導彈的話,h6的載彈量不到六噸,僅為b52h的五分之一。
相對而言,聯軍的戰術空中力量更加強大。
雖然在電磁武器的威脅下,聯軍的戰術飛機不敢深入朝鮮領空,隻能在安全區域投擲防區外彈藥。但是在動員了兩千架戰術戰鬥機,而且沒有必要擔心遭到誌願軍防空戰鬥機攔截的情況下,這股打擊力量絕對不可小覷。
按照美軍公布的作戰結果,在開城戰役中,戰術航空兵承擔了百分之八十的打擊任務。
僅在二十八日白天,聯軍的戰術戰鬥機就出動了將近五千架次,向朝鮮境內投擲了超過兩萬五千噸的彈藥。
這是個什麽概念!?
二戰中,美軍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當量僅為一點五萬噸,而聯軍的空中力量在一天之內就投下了相當於兩枚原子彈的炸彈。
如此高強度的轟炸,效果卻不夠理想。
雖然聯軍宣稱,在二十八日的轟炸中,任務完成率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遠超過第二次戰役中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但是這個戰果沒有得到誌願軍確認,而按照誌願軍公布的損失數據,二十八日僅有三百多台運輸車輛被炸毀,損失的作戰物資不到五千噸,而且從鴨綠江到開城的後勤保障線沒有中斷。
很快,誌願軍就用行動做出了答複。
二十九日淩晨,部署在東線戰場上的第六十五集團軍發起了進攻,天亮前就讓偵察部隊越過了三八線。
這次進攻,算不上重點,是名副其實的佯攻。
雖然魏成龍並不打算唱配角,在開城戰役打響後,沒有立即發起進攻,而是讓第六十五集團軍在戰線上全麵展開,但是在僅剩下一個步兵師與一個**裝甲旅的情況下,第六十五集團軍再怎麽展開,也無法在長達兩百公裏的戰線上取得全麵突破,能在部分地區越過韓軍的防線就很了不起了。
從軍事價值來看,第六十五集團軍的進攻算是火上澆油。
雖然在東線戰場上,韓軍有足夠的防禦縱深,不用像在西線那樣,必須為了首都頂住誌願軍的進攻,但是對聯軍高度依賴的空中力量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麽好消息,因為聯軍的前沿機場中,有六成在東線。
如果讓誌願軍在東線取得突破,聯軍就得撤消這些前沿機場。
對於正在執行高強度空中打擊任務的聯軍來說,把作戰飛機往後撤退,除了延長作戰飛機的往返航程、多燒一些燃料,浪費更多的時間之外,最大的問題是,韓國後方的機場容納不了所有戰術飛機。
戰鬥機再多,沒有機場做支持,也是擺設。
如果撤走部分戰鬥機,聯軍的空中打擊強度必然大幅度降低,而且還得分出一部分力量對付第六十五集團軍。
可想而知,能夠用來打擊誌願軍西線部隊、以及後勤補給線的空中力量將大幅度縮水。
沒有了強大的空中打擊,聯軍別說守住開城,能在三八線上站穩腳跟就不錯了。
題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美軍的增援部隊還沒到,當時在韓國的隻有第七步兵師的一些殘餘部隊,以及大約四萬名非戰鬥人員。
讓這些美軍去對付第六十五集團軍,等於自尋死路。
韓軍更加靠不住,在開城打得那麽艱難,要是讓韓軍在整條戰線上分散作戰,後果難以想像。
這個時候,博茨曼首次感到束手無策。
隻是,他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根據戰後解密的文件,在二十九日上午,博茨曼曾經向五角大樓與白宮提出建議,在戰場上使用戰術核武器。
雖然在這個建議中,博茨曼明確提到,隻在誌願軍突破了三八線,在韓國境內集結準備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才使用戰術核武器,而且投擲地點在韓國境內,打擊對象也是在野外集結的作戰部隊,但是別說國防部長覺得博茨曼瘋了,連林德伯格都認為,博茨曼不是要打贏戰爭,而是要挑起一場世界大戰。
美國有核武器,中國也有核武器!
雖然博茨曼有所顧慮,比如沒有建議在朝鮮境內使用核武器,避開了城市與平民密集的西部地區,但是誰都知道,核武器絕對不是隨便可以用的,如果用核武器對付誌願軍,中國就有足夠的理由用更多的核武器對付聯軍。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核武器就不再是“武器”。
在五個核大國,以及隨後加入核俱樂部的以色列、南非、印度與巴基斯坦等國的核戰略中,核武器隻是一種以威脅為主的象征性裝備,隻有到了國家生死存亡攸關的時刻,才有機會用到。問題是,隻要擁有了核武器,國家的戰略安全就有了保證。數十年來,即便在美國擁有絕對的戰略優勢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都是一個非常忌諱的話題,而且美國也從來沒有在二戰後使用過核武器。
毋庸置疑,博茨曼絕對是個戰爭狂人。
真要按照他的意思,恐怕第二次朝鮮戰爭將成為世界毀滅的導火索。
萬幸的是,決策權不在他手上,而有資格決定使用核武器的美國總統並不是瘋子,也不是戰爭狂人。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場局麵出現轉折。
先是第六十五集團軍在試探性的打過三八線之後,沒有繼續推進,而是退迴到軍事隔離區北麵。雖然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就此罷手,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一直在向南派遣偵察部隊,而且不時炮擊駐紮在三八線附近的韓軍,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甚至導致一個韓軍步兵營在沒有正麵接觸的情況下被炮火擊潰,但是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發動像樣的進攻,也沒有對三八線南麵的聯軍前沿機場構成嚴重威脅。
重要的是,在西線戰場上,誌願軍攻打開城的戰鬥進行得並不順利。
雖然從二十九日上午開始,開城守軍就陸續向誌願軍投降,一些初上戰場的韓軍連隊甚至在初次交火之後,就向誌願軍交出了武器裝備,僅僅在二十九日白天,就有超過一百個連的韓軍投降,韓軍戰俘塞滿了數百輛卡車,但是誌願軍沒能攻占整個開城,甚至沒能控製至關重要的火車站。
按照聯軍司令部的評估,以誌願軍的進度,最快能在十一月一日攻占開城。如果聯軍的空中打擊沒有受到影響,那麽誌願軍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三日才能攻占開城。如此一來,誌願軍最快也要到十一月上旬底才有能力向南推進。
這下,博茨曼終於鬆了口氣。
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的官兵已經到達韓國,一些輕型裝備也通過空運送了過來,隻有無法空運的重型裝備要到十一月六日才能送到,而兩個主力師最快能在十一月七日完成整編,隨即開赴戰場。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聯軍能在十一月八日投入兩個美軍主力師。
與之相比,就算誌願軍打下了開城,也不可能在十一月八日完全恢複戰鬥力,也就無法對美軍構成威脅。
按照博茨曼的設想,聯軍最遲於十一月九日發起反擊。
如果像他預料的那樣,聯軍不但能夠收複開城,還能從開城北上,咬住向北退卻的誌願軍,一路打到平壤。
要知道,六十多年前,聯合**就是這麽打過去的。當時,要不是誌願軍在三八線上組織了金城反擊戰,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後擋住了聯合**,恐怕簽署停戰協議的地方就不是板門店了。
博茨曼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聯軍能夠挽迴敗局,至少在局部戰場上取得勝利。
隻是,這個美好的夢想很快就破滅了。
二十九日夜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誌願軍的突擊部隊攻占了板門店,並且立即越過軍事分界線,進入韓國境內。
這次殺來的不是偵察部隊,而是規模不亞於一個師的裝甲部隊。
博茨曼收到消息的時候,誌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汶山北郊,與守衛該地的一個韓軍步兵旅幹上了。
這絕對不是小事。
汶山是首爾的北大門,離首爾主城區不到三十公裏,如果誌願軍長驅直入,能在數個小時後打到首爾。
開城還沒打下來,就向首爾進軍,誌願軍到底想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