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刻璽北方
“孫策臨終前將討逆將軍與會稽太守的印綬掛在了其弟孫權的脖子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兩陣之前,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將孫權托付給張昭,不過孫策留下一句頗為耐人尋味的話給張昭: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孫策死後,張昭帶著孫權前往軍營,並且親自扶孫權上馬,巡視三軍,孫權在短時之內暫時穩住了江東局勢。”[.]
龐統說完之後,自己也陷入了深思。
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以為是好事。
但是,一個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能夠這麽短的時間裏穩定江東六郡的大局,既沒有政變,也沒有不攻自破,這一份能力與魄力,孫權恐怕並不是一個能夠小看的人。
“孫家的人啊,永遠不知道他們留給了後人什麽。”
郭嘉莫名一歎。
他也佩服孫策,因為江東的基業,是孫策一手打拚出來的。
跟孫堅有關係嗎?有,利弊兩麵都有。
孫堅沒有給孫策留下寸土之地,僅僅是幾個舊將與數千兵馬,這是孫策得益孫堅之處,而弊端呢,孫堅在江東結怨結仇,這些債,孫策還不完,孫權也還不完,曆史上直到東吳滅亡才算正式煙消雲散。
恰如孫堅到死都不知道他給孫策留下了什麽,孫策到死也不知道他給張昭的一句話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仗打不贏,就向西歸去,不用有顧慮,西歸,歸去哪裏?自然就是許昌朝廷。
有了孫策這句遺言,也就不怪江東在危難之時,總有為數不少的投降派。
孫策死的時候,孫權才十八歲,孫策看不出孫權有打仗的才能,生怕在戰爭來襲之時,孫家在孫權帶領下會有覆亡的危機,也許是出於這個考慮,他才給張昭囑咐了這樣一句話。
可是孫策錯了,孫權打仗的才能不在衝鋒陷陣之驍勇,而在運籌帷幄之智謀。
江東驚變,郭嘉算是心中早有準備。
“派人去江東吊唁伯符,另外再幫我帶句話給孫仲謀,江東有難之時,我若能援手必義不容辭。”
論輩分,郭嘉是與孫堅平輩論交,算年紀,郭嘉也比孫權年長十年有餘,從這兩方麵來看,郭嘉對孫權是長輩對小輩。
不過彼此的地位都是諸侯,在同一個層次上,又應該是平等而論。
龐統按照郭嘉的吩咐離去。
官渡之戰的形勢在這個月急轉直下。
曹操不斷騷擾袁紹後方糧道,這讓袁紹頭疼不已,於是袁紹便派了大將淳於瓊去迎糧,將糧草囤聚在烏巢鎮。
這場戰役對決的雙方是袁紹與曹操,可真正給勝負帶來決定性變化的人,卻是一個文人。
許攸家人犯事下獄,許攸說情遭拒,於是便叛離袁紹投往曹營,順便將袁紹屯糧的地點透露給了曹操。(!贏話費)
曹操大喜過望,親率虎豹騎偷襲烏巢,樂進一馬當先將淳於瓊斬落馬下。
烏巢大火衝天,數十萬大軍所需糧草被焚燒。
曹操精銳盡出,夏侯淵,樂進,於禁,李典,曹仁,徐晃等等大將在曹操手下都發揮出了難以估量的能力。
糧草被燒,卻也不是一時能被燒盡。
袁紹得知此事後,帳前大將張頜請命率軍去救烏巢。
可是袁紹卻自以為曹操偷襲烏巢,官渡大營必定疏於防範,於是派張頜與高覽率軍直襲官渡。
“主公!烏巢大火不滅,糧草殆盡,這數十萬大軍將不攻自破!曹操用兵如神,他偷襲烏巢以快取勝,而他的大營,定有重兵把守!”
張頜麵帶焦急,苦口婆心地勸告袁紹。
但是袁紹卻怒意盎然地反問道:“曹操有重兵!難道你等就是酒囊飯袋嗎?難道我麾下的將士都打不過曹操的兵嗎?”
張頜勸諫袁紹無果,隻好硬著頭皮與高覽率軍去攻打官渡。
久攻不下,張頜麵對曹操官渡大營重重壁壘與時刻戒備的守軍仰天長歎:“庸主叫我如何輔佐啊!”
袁紹一如既往地在關鍵時刻犯了錯誤,烏巢起火,他若率軍去援,至少能保全幾分糧草,哪怕撤軍,也有保障。
可不顧糧草被焚毀殆盡,鋌而走險攻打官渡,不能說這樣不行,而是這樣的做法,後果,袁紹承擔的起嗎?官渡打不下來,糧草又全部焚毀的局麵,不知袁紹想到了沒有。
翻身下馬,摘下頭盔,張頜卸下兵器後向著曹操的大營走去。
“雋乂!”
高覽目瞪口呆,夏末的天空忽然有些陰沉,仿佛即將迎來一場暴雨。
張頜轉身望向仍舊騎在馬上的高覽,淡淡道:“我意已決,兄不必勸我。百萬雄師揮軍南下,袁紹卻能走到這個地步,如今他還罔顧將士們的性命,糧草乃軍隊命脈,他竟不管不顧,如此昏庸之主,我已然無心效勞,曹公若肯用我,我此生還有用武之地,若曹公殺我,那也是我命該如此。”
高覽咬牙切齒猶豫半晌,突然也翻身下馬,追上張頜,一同向著曹營而去。
糧草被燒,陣前兩員大將投敵,袁紹的軍隊心理上陷入恐慌,搖擺不定,沒有人知道還打不打仗了,也不知道下一頓有沒有飯吃。
烏巢起火的消息,郭嘉在函穀關很快便得知。
他立即號令三軍,整裝待發。
函穀關東麵關城大門大開,郭嘉跨騎戰馬之上,身穿鎧甲,身後幾員戰將雄姿勃發。
剛揮起佩劍要下令全軍急行軍時,一匹快馬從城中趕來。
“主公,成都急報!”
全副武裝的軍隊讓開道路,快馬馳騁,風馳電掣而來,一份急報送至郭嘉手上。
在伸手接過那份文書時,郭嘉便已有了不祥預感。
果然,他打開一看,眼神綻出前所未有的暴戾之色。
南蠻孟獲集結十萬大軍攻打成都!
雍闓響應,帶領南部七郡豪族私兵共計五萬!
越雋夷王高定響應,揮軍五萬!
三路大軍二十萬直逼成都!
郭嘉捧著那份急報的雙手微微發顫,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憤怒!
見到郭嘉異常的神情,賈詡湊了過去,看了眼信報中的內容。
“主公,這二十萬大軍不足為慮……”
賈詡剛說完,郭嘉轉頭逼視著他,冰冷如刀。
的確,這二十萬大軍,有多少糧草?兵器鎧甲又是什麽檔次?更何況統軍的人物又有幾分智謀?
郭嘉懼怕這二十萬的軍隊嗎?
不!絕不會!
但是,要消滅這二十萬的敵人,卻也不可能在眨眼之間。
益州能調動的隻有張燕所率的四萬兵馬。
十萬水師本是震懾劉表,可現在,成都有淪陷的危機,劉表假如反客為主來趁火打劫,益州的形勢會有怎樣的發展,誰也說不準。
賈詡的話隻說了一個頭,郭嘉就猜到了他接下來要說什麽。
張燕能擋住這二十萬大軍,攻未必能殲滅所有敵人,可守,總能保證成都不失。
繼續揮軍東征嗎?
郭嘉轉頭望向東南,盡管是在穀中,有高山阻隔視線,但是他仍舊望著那個方向。
仿佛看見了烏巢大火染紅的天際,看到了狼狽奔逃的袁紹,看到了意氣風發正踏著鮮血走上巔峰的曹操。
“撤軍。”
郭嘉雙眼閉上,清冷地吐出兩個字。
益州是他的根基,不能有失,成都是他政權的標誌,不能有變。
後方有敵人,前方再去樹立新的敵人,從來就沒有這樣打仗的。
賈詡不再進言,袁曹之戰恰如郭嘉所料那般,烏巢的大火一起,袁紹哪怕不是敗亡,撤軍也是必然的,而郭嘉這個時候出關東征,兵疲馬乏的曹操根本擋不住。
但是,益州突然麵臨南部二十萬大軍來襲,即便是從郭嘉到主將等人對張燕有信心,能夠力保敵人不越邊境半步,但普通的士兵呢?他們的家人都在蜀郡周邊,成都裏的人或許能安枕無憂,普通縣城的百姓又怎麽辦?將士心中會牽掛家人,心有牽掛之下,打仗的戰力就可想而知會降低不少。
郭嘉無論從任何角度考慮,都已經失去了東征的必要條件。
馬超見郭嘉下令撤軍,正要上前質問一番,龐德卻也神情大變地來到他身邊,低聲切齒道:“韓遂率軍東進,已經進入了主公的屬地。”
“這個狗賊!”
馬超暴怒,以前,他還可以拋棄一切為父報仇,但是做了些日子的君主,權力與屬地,他都很難割舍,跟著郭嘉去打曹操,他自信勝券在握,可現在,郭嘉要撤軍,他的屬地即將被韓遂占領,他該何去何從?
還能拋下身家性命去和曹操拚命嗎?
“孟起若執意去討伐曹賊,糧草我依舊會負擔。”
郭嘉調轉馬頭路過馬超時,輕描淡寫地說完便擦肩而過。
馬超極不甘心地也調轉馬頭,率軍返迴屬地要與韓遂討個說法,這個盟友,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在背後捅刀子?
官渡
張頜與高覽陣前變節,曹操得知後出營接待,不但沒有怪罪二人先前與他為敵,還隆重對待。
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已然胸有成竹,先故作聲勢一番,袁紹果然嚇得六神無主,不顧一切向河北逃迴,曹操便傾巢而出追擊袁紹,一路追到了黃河邊上渡口。
袁軍潰不成軍,或逃或降,曹操止步黃河邊,俘虜袁軍八萬,全部坑殺!
一來是曹操養不起這些俘虜,也不能放他們迴去河北。二來,曹操要用這樣殘暴的方式震懾河北!
“主公,渡河追擊將袁紹趕盡殺絕!”
鎧甲染血的曹仁興奮不已,向曹操提議道。
曹操遙望河北,卻輕輕一笑:“追?為什麽要追?撤軍!”
他的糧草不足以支撐他打去河北,但這不是主要的原因。
“主公,這?”
曹仁,徐晃,夏侯淵,樂進等等大將都不理解曹操這時下令撤軍的意圖。
騎在馬上一副輕鬆姿態的曹操淡淡道:“袁本初這一次跌倒,恐怕沒有命再爬起來了。”
如果袁紹年輕十歲,二十歲,或許曹操不會如同現在這般輕鬆,可袁紹畢竟已經年過五旬,今日的打擊,已經不是他能夠承受的了。
縱馬南歸,曹操異常平靜,這一路屍骨累累,殘肢斷臂隨處可見,血染的大地在馬蹄下一步一個蹄印。
落日餘暉璀璨,初秋的傷悲在今日一反常態。
曹操迎著西斜的光照一副悠然姿態,跨坐馬上輕搖慢晃出口吟詩: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帝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第三卷:虎視中原
終
下一卷:縱橫捭闔
cente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刻璽北方
“孫策臨終前將討逆將軍與會稽太守的印綬掛在了其弟孫權的脖子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兩陣之前,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將孫權托付給張昭,不過孫策留下一句頗為耐人尋味的話給張昭: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孫策死後,張昭帶著孫權前往軍營,並且親自扶孫權上馬,巡視三軍,孫權在短時之內暫時穩住了江東局勢。”[.]
龐統說完之後,自己也陷入了深思。
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以為是好事。
但是,一個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能夠這麽短的時間裏穩定江東六郡的大局,既沒有政變,也沒有不攻自破,這一份能力與魄力,孫權恐怕並不是一個能夠小看的人。
“孫家的人啊,永遠不知道他們留給了後人什麽。”
郭嘉莫名一歎。
他也佩服孫策,因為江東的基業,是孫策一手打拚出來的。
跟孫堅有關係嗎?有,利弊兩麵都有。
孫堅沒有給孫策留下寸土之地,僅僅是幾個舊將與數千兵馬,這是孫策得益孫堅之處,而弊端呢,孫堅在江東結怨結仇,這些債,孫策還不完,孫權也還不完,曆史上直到東吳滅亡才算正式煙消雲散。
恰如孫堅到死都不知道他給孫策留下了什麽,孫策到死也不知道他給張昭的一句話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仗打不贏,就向西歸去,不用有顧慮,西歸,歸去哪裏?自然就是許昌朝廷。
有了孫策這句遺言,也就不怪江東在危難之時,總有為數不少的投降派。
孫策死的時候,孫權才十八歲,孫策看不出孫權有打仗的才能,生怕在戰爭來襲之時,孫家在孫權帶領下會有覆亡的危機,也許是出於這個考慮,他才給張昭囑咐了這樣一句話。
可是孫策錯了,孫權打仗的才能不在衝鋒陷陣之驍勇,而在運籌帷幄之智謀。
江東驚變,郭嘉算是心中早有準備。
“派人去江東吊唁伯符,另外再幫我帶句話給孫仲謀,江東有難之時,我若能援手必義不容辭。”
論輩分,郭嘉是與孫堅平輩論交,算年紀,郭嘉也比孫權年長十年有餘,從這兩方麵來看,郭嘉對孫權是長輩對小輩。
不過彼此的地位都是諸侯,在同一個層次上,又應該是平等而論。
龐統按照郭嘉的吩咐離去。
官渡之戰的形勢在這個月急轉直下。
曹操不斷騷擾袁紹後方糧道,這讓袁紹頭疼不已,於是袁紹便派了大將淳於瓊去迎糧,將糧草囤聚在烏巢鎮。
這場戰役對決的雙方是袁紹與曹操,可真正給勝負帶來決定性變化的人,卻是一個文人。
許攸家人犯事下獄,許攸說情遭拒,於是便叛離袁紹投往曹營,順便將袁紹屯糧的地點透露給了曹操。(!贏話費)
曹操大喜過望,親率虎豹騎偷襲烏巢,樂進一馬當先將淳於瓊斬落馬下。
烏巢大火衝天,數十萬大軍所需糧草被焚燒。
曹操精銳盡出,夏侯淵,樂進,於禁,李典,曹仁,徐晃等等大將在曹操手下都發揮出了難以估量的能力。
糧草被燒,卻也不是一時能被燒盡。
袁紹得知此事後,帳前大將張頜請命率軍去救烏巢。
可是袁紹卻自以為曹操偷襲烏巢,官渡大營必定疏於防範,於是派張頜與高覽率軍直襲官渡。
“主公!烏巢大火不滅,糧草殆盡,這數十萬大軍將不攻自破!曹操用兵如神,他偷襲烏巢以快取勝,而他的大營,定有重兵把守!”
張頜麵帶焦急,苦口婆心地勸告袁紹。
但是袁紹卻怒意盎然地反問道:“曹操有重兵!難道你等就是酒囊飯袋嗎?難道我麾下的將士都打不過曹操的兵嗎?”
張頜勸諫袁紹無果,隻好硬著頭皮與高覽率軍去攻打官渡。
久攻不下,張頜麵對曹操官渡大營重重壁壘與時刻戒備的守軍仰天長歎:“庸主叫我如何輔佐啊!”
袁紹一如既往地在關鍵時刻犯了錯誤,烏巢起火,他若率軍去援,至少能保全幾分糧草,哪怕撤軍,也有保障。
可不顧糧草被焚毀殆盡,鋌而走險攻打官渡,不能說這樣不行,而是這樣的做法,後果,袁紹承擔的起嗎?官渡打不下來,糧草又全部焚毀的局麵,不知袁紹想到了沒有。
翻身下馬,摘下頭盔,張頜卸下兵器後向著曹操的大營走去。
“雋乂!”
高覽目瞪口呆,夏末的天空忽然有些陰沉,仿佛即將迎來一場暴雨。
張頜轉身望向仍舊騎在馬上的高覽,淡淡道:“我意已決,兄不必勸我。百萬雄師揮軍南下,袁紹卻能走到這個地步,如今他還罔顧將士們的性命,糧草乃軍隊命脈,他竟不管不顧,如此昏庸之主,我已然無心效勞,曹公若肯用我,我此生還有用武之地,若曹公殺我,那也是我命該如此。”
高覽咬牙切齒猶豫半晌,突然也翻身下馬,追上張頜,一同向著曹營而去。
糧草被燒,陣前兩員大將投敵,袁紹的軍隊心理上陷入恐慌,搖擺不定,沒有人知道還打不打仗了,也不知道下一頓有沒有飯吃。
烏巢起火的消息,郭嘉在函穀關很快便得知。
他立即號令三軍,整裝待發。
函穀關東麵關城大門大開,郭嘉跨騎戰馬之上,身穿鎧甲,身後幾員戰將雄姿勃發。
剛揮起佩劍要下令全軍急行軍時,一匹快馬從城中趕來。
“主公,成都急報!”
全副武裝的軍隊讓開道路,快馬馳騁,風馳電掣而來,一份急報送至郭嘉手上。
在伸手接過那份文書時,郭嘉便已有了不祥預感。
果然,他打開一看,眼神綻出前所未有的暴戾之色。
南蠻孟獲集結十萬大軍攻打成都!
雍闓響應,帶領南部七郡豪族私兵共計五萬!
越雋夷王高定響應,揮軍五萬!
三路大軍二十萬直逼成都!
郭嘉捧著那份急報的雙手微微發顫,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憤怒!
見到郭嘉異常的神情,賈詡湊了過去,看了眼信報中的內容。
“主公,這二十萬大軍不足為慮……”
賈詡剛說完,郭嘉轉頭逼視著他,冰冷如刀。
的確,這二十萬大軍,有多少糧草?兵器鎧甲又是什麽檔次?更何況統軍的人物又有幾分智謀?
郭嘉懼怕這二十萬的軍隊嗎?
不!絕不會!
但是,要消滅這二十萬的敵人,卻也不可能在眨眼之間。
益州能調動的隻有張燕所率的四萬兵馬。
十萬水師本是震懾劉表,可現在,成都有淪陷的危機,劉表假如反客為主來趁火打劫,益州的形勢會有怎樣的發展,誰也說不準。
賈詡的話隻說了一個頭,郭嘉就猜到了他接下來要說什麽。
張燕能擋住這二十萬大軍,攻未必能殲滅所有敵人,可守,總能保證成都不失。
繼續揮軍東征嗎?
郭嘉轉頭望向東南,盡管是在穀中,有高山阻隔視線,但是他仍舊望著那個方向。
仿佛看見了烏巢大火染紅的天際,看到了狼狽奔逃的袁紹,看到了意氣風發正踏著鮮血走上巔峰的曹操。
“撤軍。”
郭嘉雙眼閉上,清冷地吐出兩個字。
益州是他的根基,不能有失,成都是他政權的標誌,不能有變。
後方有敵人,前方再去樹立新的敵人,從來就沒有這樣打仗的。
賈詡不再進言,袁曹之戰恰如郭嘉所料那般,烏巢的大火一起,袁紹哪怕不是敗亡,撤軍也是必然的,而郭嘉這個時候出關東征,兵疲馬乏的曹操根本擋不住。
但是,益州突然麵臨南部二十萬大軍來襲,即便是從郭嘉到主將等人對張燕有信心,能夠力保敵人不越邊境半步,但普通的士兵呢?他們的家人都在蜀郡周邊,成都裏的人或許能安枕無憂,普通縣城的百姓又怎麽辦?將士心中會牽掛家人,心有牽掛之下,打仗的戰力就可想而知會降低不少。
郭嘉無論從任何角度考慮,都已經失去了東征的必要條件。
馬超見郭嘉下令撤軍,正要上前質問一番,龐德卻也神情大變地來到他身邊,低聲切齒道:“韓遂率軍東進,已經進入了主公的屬地。”
“這個狗賊!”
馬超暴怒,以前,他還可以拋棄一切為父報仇,但是做了些日子的君主,權力與屬地,他都很難割舍,跟著郭嘉去打曹操,他自信勝券在握,可現在,郭嘉要撤軍,他的屬地即將被韓遂占領,他該何去何從?
還能拋下身家性命去和曹操拚命嗎?
“孟起若執意去討伐曹賊,糧草我依舊會負擔。”
郭嘉調轉馬頭路過馬超時,輕描淡寫地說完便擦肩而過。
馬超極不甘心地也調轉馬頭,率軍返迴屬地要與韓遂討個說法,這個盟友,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在背後捅刀子?
官渡
張頜與高覽陣前變節,曹操得知後出營接待,不但沒有怪罪二人先前與他為敵,還隆重對待。
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已然胸有成竹,先故作聲勢一番,袁紹果然嚇得六神無主,不顧一切向河北逃迴,曹操便傾巢而出追擊袁紹,一路追到了黃河邊上渡口。
袁軍潰不成軍,或逃或降,曹操止步黃河邊,俘虜袁軍八萬,全部坑殺!
一來是曹操養不起這些俘虜,也不能放他們迴去河北。二來,曹操要用這樣殘暴的方式震懾河北!
“主公,渡河追擊將袁紹趕盡殺絕!”
鎧甲染血的曹仁興奮不已,向曹操提議道。
曹操遙望河北,卻輕輕一笑:“追?為什麽要追?撤軍!”
他的糧草不足以支撐他打去河北,但這不是主要的原因。
“主公,這?”
曹仁,徐晃,夏侯淵,樂進等等大將都不理解曹操這時下令撤軍的意圖。
騎在馬上一副輕鬆姿態的曹操淡淡道:“袁本初這一次跌倒,恐怕沒有命再爬起來了。”
如果袁紹年輕十歲,二十歲,或許曹操不會如同現在這般輕鬆,可袁紹畢竟已經年過五旬,今日的打擊,已經不是他能夠承受的了。
縱馬南歸,曹操異常平靜,這一路屍骨累累,殘肢斷臂隨處可見,血染的大地在馬蹄下一步一個蹄印。
落日餘暉璀璨,初秋的傷悲在今日一反常態。
曹操迎著西斜的光照一副悠然姿態,跨坐馬上輕搖慢晃出口吟詩: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帝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第三卷:虎視中原
終
下一卷:縱橫捭闔
c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