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氏給林兆出的招很簡單,簡單到林兆都不想去了。因為陳林氏讓他跑去和林海直說!他聽了之後憂鬱了一會,陳林氏就告訴他,林海早就看出他的意向了,直接說比兜圈子耍心眼更能讓林海稍微高興一點點。


    林兆被陳林氏一陣打氣,一衝動並看天色並不算很晚就直接往林海屋裏去了。


    他去的時候,林海正在看衙門的公文,批批改改的,也就抬頭看了一眼林兆,就繼續忙自己的事去了。


    林兆看他這愛答不理的樣,本來八成的信心給降到了了五成。他走到林海麵前默默的行禮說道:“父親,我不想考狀元了,我想去從軍。”


    林海聽了也沒什麽過激反應,隻是淡淡的“哦”了一聲。林兆被這一聲“哦”的信心又降了兩層。就這樣,倆人誰也不說話,林海看完了一本公文。抬起頭看見林兆還是在那,一會動下左腳一會動下右腳的,笑著說道:“站的疼了?”林兆慌忙站好,使勁搖頭。林海指了指旁邊的凳子,讓林兆過去坐著,他也放下公文坐到了對麵。


    林海到了杯茶水,看林兆規規矩矩的坐在那一個手指頭都不敢動,反省了下自己是不是管教的太嚴厲了,從林兆會爬起就到處亂竄到大點上樹摘花在倒現在大致想了一遍,發現自己做的很好,就笑著問道:“你幹嘛這麽規矩,我還沒說不同意呢。”林兆一下子跳起來,說:“那麽父親就是同意了?”林海讓他坐下,同他講:“你雖然聰慧,可是也做不到文成武就的,今天你放棄了文舉,那有一天後悔要撿起來可是不容易了,你要是選武舉這條路,沒個十年的功夫你去都是丟我的臉。”林兆笑嘻嘻的說:“現在武狀元也是先兵法策略要先過關,才比身手的,那用練個十年?”林海用手點點桌子,說:“就算不用,朝廷開武舉並不規律,萬一二十年後才開一次,你難道要在家讀二十年的兵書?”林兆誌氣滿滿,對林海說:“那樣我就去從小兵當起!”林海一巴掌拍在林兆後腦勺,林兆看林海被氣得都動手,也不敢在說下去。林海歎了口氣說:“你姑姑同我說你要走武官這條路意誌堅決,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我是勸不了你打消這年頭。與其讓你文不成武不就的,還不如讓你去拚一拚。”


    林兆一聽這話,心想這事成了,嘴角裂開了花,衝上去抱住林海,差點沒克製住叫出“爸爸我愛你!”林海從來沒和他這麽親近過,忙把他推開說道:“你高興的活迴去了是不,多大的人了,快給我起來。”林兆也從善如流的放開了自己的小手,規規矩矩的坐迴去聽林海訓話。“你要感謝就感謝你姑姑,她和我談了好久,連老師都替你想好了。我想她說的有道理,你比那滿城的紈絝強多了,早熟的我都懷疑自己怎麽教出來的。我還在這,你既然喜歡就試試吧。”林兆忙在一旁恭維道:“都是父親英明神武,我都是隨父親的。”林海聽了撮了撮他腦袋“那是誰教的這麽貧嘴。”


    林兆聽了正在想怎麽迴答,就聽見林海迅速的說:“你可要想好了,如果你真去和老爺子學習,可就不是想放棄就放棄的。”林兆搖頭語氣堅決:“我肯定不會放棄的!”林海卻笑著說:“也是,我擔心這個太早了,現在該擔心老侯爺能不能看中你。”林兆聽他這麽說不依了,還沒湊到近前撒嬌反駁幾句就聽林海繼續說:“我可不想別人說我林某的兒子連個功名都沒有,你過了會試就愛幹嘛幹嘛去吧。”他也不聽林兆還要在說什麽,直接就打發他迴去休息了。


    林海看著林兆蹦蹦跳跳的走出去,想起了他剛出生的時候。


    他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很強壯的,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不哭不鬧。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賈敏叫他說話也不願意開口,嚇得賈敏以為這是個傻孩子,哭了好幾場。後來他大病一場,醒來後看到賈敏坐在床邊上擦眼淚,才慢慢變得像小孩子一點。雖然最後變得活潑過頭了,賈敏也不再約束他。在等著這個孩子在大點,他才發現這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一般的書隻講一遍就能記了個大概,他欣喜若狂,對著祖先的排位說林家後繼有人了。後來黛玉出世,他不用教就是個好哥哥,尊敬長輩,疼愛幼妹,林海感謝上蒼,給了他這麽一個孩子。可是後來他發現,對張三教的東西他學的要遠比宋先生教的認真,也從不喊苦不喊累。他那時候就想:會不會這個孩子更喜歡當將軍而不是文官。後來賈敏去世,這個事也就被他忘記了,直到他發現林兆喜歡纏著陳林氏,喜歡看她帶來的兵書,才又想了起來。


    林海總是想,孩子還小,興趣和誌向分不清。自己慢慢教導他總還是會和自己一樣,成為進士、探花。可是陳林氏那天同他說:哥哥這輩子有什麽想幹的事,是入閣為相還是名垂青史。


    他竟然答不出來,他這些年隻是做著皇上給的官職,一切做到最好。頂多計算下自己要怎麽保住烏紗帽,保住性命然後步步高升。做的都是坐在他這個位子上應該幹的事。


    陳林氏後麵還說了一句話:妹妹也是這樣,沒有什麽特別想幹的事。以前隻是一天天的混日子,現在希望兆哥兒幾個順順利利的長大、成家、生子。這麽看來,我這一輩子沒希望過自己要幹什麽。


    林兆有這樣個願望也是好事,他想了想也就釋然了。自己精打細算,還撐得起林兆成長起來的時間。


    林兆第二天把這事和宋老先生一說,把他給氣的不行,差點摔桌子走人。林兆忙打滾賣萌撒嬌給攔住了,勸了又勸,就連林海也從衙門迴來給他賠禮。


    宋老先生在那一邊吹胡子一邊拍桌子,罵道:“我當時答應你們來就是看這孩子是個可塑之才,狀元估計不行但也能學他父親做個探花,哪想到你學了一半就不學了,你這不是要氣死我這把老骨頭嗎!”林兆抱著宋先生的大腿,讓他別走心裏卻有苦說不出,他總不能和他說自己以前的聰明全賴與上輩子的知識儲存,這麽年都快用光忘光了。老先生要是在教個幾年就會感慨“傷仲永”了。


    但是現在林兆不能讓宋先生走啊,他的未來還全靠這個老人家來拯救。他把宋先生的大腿抱得更緊一些,哭道:“先生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怎麽辦,你剛教完我四書五經,還有那麽多的書沒看呢。我還要考舉人呢。”他不說還好,說了宋先生更生氣,奈何年歲大了掙脫不開,隻能拖著林兆口頭放狠話:“你快給我放開,不然我一腳把你踢大門外去。考舉人?就你這三心二意的樣還想考舉人,我教你那都是壞了我的一世名聲。”林兆聽了做出大為傷心的表情來,對宋老先生說:“先生你以前都說我聰慧的,下場一定沒問題,今天怎麽又改口了。”宋老先生不知道他是真傻還是假傻,使出渾身的勁就要把林兆甩開。林兆忙使勁抱得更緊些,祭出終極武器:“先生你是知道我弟弟的,他看起來就愛讀書。你就當留下教他順便教教我吧。”林海也在一旁勸著,在加上宋先生想到自己兒孫都在外地,離開林家這就是一個人了,也沒有什麽意思,看了看被抱來的林翟,也就應了下來。


    所有人都皆大歡喜,隻有林兆感慨:可憐的林翟,恐怕會說的第一句話是“子曰”了。


    如此搞定了兩尊大佛,林兆的生活分了看聖賢書,看兵書,同張三習武三部分。


    若說教兵書,宋先生是不行的。可是現在林家還在孝中,也不好請師父或送林兆去求學。也隻能林兆拿著姑父留下的書自己鑽琢磨,不懂的去問宋先生,宋先生有的可能明白點,就給他講解一番,但大部分他修書去請教昔日的同僚。


    所幸梅花書院文武全抓,正經有幾個懂兵法的好師傅。其中有位姓年名庭字飲溪的先生還和林兆還成了很好的筆友。年庭有時候也來見他一麵給他講解下不懂的地方。兩人越聊越投機,差點結成忘年交。林兆是想的,可是年庭說他孫子都和林兆差不多大,以後還要讓倆孩子一塊玩就死活不答應。


    宋先生得了大部分的空閑時間,常常把還在學說話的林翟帶在身邊,從小培養。今天讀讀論語,明天讀讀大學,天天之乎者也的,把陳林氏給心疼的夠嗆。總是和林海說這樣教孩子有點矯枉過正了,林海去看了幾次發現宋先生也隻是和林翟說話並未教他讀書,也就不管了。這樣一個小娃滿足不了宋老先生好為人師的個性,他有時候把黛玉叫去,指導下她的學問。


    事後水霖聽說他是這麽學出來的感歎說“這樣不僅長歪,還多出了很多鬼點子,也算是個人才了。”


    作者有話要說:  拚了半天,總算是過了3000字!!


    “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


    但明代的軍事職位多半由世蔭承襲,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來的,武舉選將隻是個補充形式。初期的筆試考三題,試策兩題,另一題論考四書。後來四書的題目改為默寫武經。武試則最少要求騎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


    武狀元是這麽考出來的,宋時不怎麽開場,因為軍官大多世襲,明朝也不怎麽開場,因為軍隊不強(以上來自於度娘)


    關於從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幾年前讀《昆侖》裏麵引用的兵車行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隻要有戰爭,都是殘酷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林家兆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雙葉豆芽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雙葉豆芽菜並收藏[紅樓]林家兆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