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夏日,晉陽城溫度漸漸升高,同時帶著暑氣的熱風幹燥地拂過,伴著不斷的蟬鳴,難免令人心頭升起煩躁與不安的感覺。
日當正午,正式人們昏昏欲睡之時,城門口的兩名守衛頭盔掩著麵部,卻在一點一點打著瞌睡。忽然由遠及近一陣輕快的馬蹄聲響起,守衛被驚醒,抬頭看去,隻見地平線上出現一人一馬。雖不辨麵容,但看那周身的氣度,便是一位驕矜華貴的世家公子才有的氣派,而晉陽城中能有如此氣派的,也就唯有一人而已。
果然,正是這晉陽太守獨子韓貅是也。隻見韓貅一襲淺碧輕薄的夏裝,頭戴一蛇皮小帽,手持折扇,從城外踏馬而迴,□□駿馬通體潔白,四蹄騰風,雙目如電,不過片刻就至眼前,果真神駿非凡。
鮮衣怒馬,少年豪氣。待疾馳至五丈之外,隻聽一聲輕籲,駿馬長嘶人立而起,韓貅被帶著身體後傾,帽簷微側,發絲稍亂,拂過精致如玉的麵頰,更顯豐神俊朗。
正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那被馬蹄升起的塵土,剛好在那守兵站崗之地前勢老,待塵土平靜落下,韓貅方才輕動韁繩,控馬踱步入城。
兩個守衛默默看著那青衣白馬遠去的背影,立時心下感歎:“側帽風流,當真舉世無匹。”
“可不是,更難得是韓公子年少風流之時,卻嚴守規矩,你看他之前縱馬疾馳,分明是有要事在身,入城之後卻仍舊放緩腳步。”
“用韓公子的話來說,韓家人的規矩若是連韓家人都不遵守,便猶如廢紙一張。”
“不錯,這是不是就叫做……那個作則以身?”
“呸,笨蛋,是以身作則才對!再者你可看到,方才韓公子停馬於你我五丈之外,卻是正好讓塵土不掃到我們,此等體貼細心,你可曾見過第二個?”
“嘿,我說你個王小二,不要仗著念過幾年學堂,說話就這樣文縐縐的,你說話不累,我聽著還覺得發酸!不過話說迴來,當然沒有!哎,我也算是見多識廣,這些貴胄世家出身的公子小姐個個眼高於頂,哪一個會將你我這等小吏放在眼中?韓公子看著冷若冰霜,但其實卻是難得溫柔之人。”
“可以啊,冷若冰霜這個詞都會用了……”
這兩個守衛感念韓貅以身作則嚴守規矩,更關懷他二人的細心之舉,便也索性你來我往地拌嘴打發時間,讓自己維持清醒,繼續守城之責。
而另一邊,韓貅的確有急事。原本今日他與座師、同窗相邀去郊外寒山寺拜訪,共賞蓮花,想不到忽然受到父親派人傳來的消息,這才匆匆趕迴。路上他已經猜測過種種可能性,有了上一世的經驗,再加上這一世觀察得的蛛絲馬跡,等他入城之後,已然心中有了底。
到了韓府門口,他翻身下馬,解下那蛇皮小帽,隨手與韁繩一塊兒遞到了來迎他的小廝手中,輕撫這愛馬玉獅子:“照雪,跟著從白去吃草。”
玉獅子照雪打了個響鼻,通靈性地在他身上蹭了蹭,方才跟著小廝去了後邊馬棚。
韓貅看向管家,兩人邊走邊說:“林叔,父親這麽急招我迴來,可是出了什麽大事?”
韓林道:“好教少爺知道,韓林也不清楚個中關竅,隻是老爺今日原本沐休在家,接到一份信後便神色大變,請了客卿西席進書房商量到現在。”
韓貅歎了口氣:“二叔呢?”
“二老爺自然也已經派人去請了,隻是二老爺今天不在衙門裏,去城外的軍營裏巡視去了,想來約莫再有一刻時間,也該到了。”
一刻,也是足夠了。
兩人走得急,雖然韓貅風雅之姿不減,但腳步卻絲毫不慢,片刻已然到了書房門口。韓貅手剛碰到門,便聽見裏頭傳來激烈的爭論聲,原本走得那般急速,這時他卻反而不急。
靜靜在門口聽了片刻,然後敲了一下門道:“父親,貅來了。”一邊說,一邊手上已是不客氣地推開房門。
步入室內,隻覺一陣冰涼之氣竄入體內,這盛夏之時,裏頭卻放著幾列冰盆。冀北的消暑之冰向來難尋,也唯有韓家這樣財大氣粗的世家高門能夠如此手筆。
韓貅微微皺眉,抬眉看去,卻發現在這令他都有些受不了的“冰室”之內,眾人或站或立,額上具是沁出汗珠。
爭論被他這個不速之客打斷,場麵一時靜謐,眾人的注意力一時都聚焦到他身上。
“公子可是在學堂中出了什麽事?”
剛剛爭論得最是氣勢洶洶、義正言辭的清客蘇岩生有些不悅,話中雖然畢恭畢敬稱韓貅為“公子”,但語氣中卻透著不以為然之意。看他特意點出此時的韓貅應當在“學堂”,便可知他甚至還有些著惱,這個黃口小兒居然隨便闖入他們要緊嚴肅的會談之中,而且更如此失禮。
韓貅輕哼一聲,卻並不答話,在眾人的視線中徑直走向韓昫,從袖中掏出一塊絹帕,替父親擦去額頭汗跡,口中對外頭的韓林道:“林叔,將一半冰盆拿走。”
“是。”韓林知道書房重地,索性自己親力親為。
而以他毫不遲疑的遵從之舉為背景,韓貅雙目平靜地看著麵前這些麵上露出不以為然之色的客卿,道:
“諸位先生勿怪貅自作主張,諸位在屋內或許不覺,貅猛然入室,卻頓感遍體生寒,父親體弱,在此低溫之下卻仍舊汗漫額頭,難免令貅憂心。”
這一番話盡顯孝子誠心,聽得韓昫感動之情溢於言表,抓住韓貅的手都有些顫抖。韓貅安撫地看了他一眼。
韓昫如此作態,即使是蘇岩生都不能說什麽,眾人順勢附和一番,具是誇獎韓貅孝心可嘉,韓昫生有此子,乃是令人豔羨的福氣。旁的萬千奉承,卻都不及這話來的順耳,即使方才還滿腹憂慮,但此時韓昫還是忍不住笑彎了眉眼,心下稍鬆。
此時韓貅瞥了那蘇岩生一眼,心中冷笑:“如此溫良恭謙才好,方才我在外頭,險些誤以為自己到的不是我韓家省心書屋,而是晉陽大營的演武場。心靜自然涼,各位先生何不坐下來,有什麽事慢慢商量。”
這話有些尖酸過分,方才爭吵紛紛的客卿憶起自己方才的失態,一時麵上都有些掛不住,然而韓貅話語的意思又語焉不詳,嘲諷與調侃兼有,令他們連羞窘都不好意思做出。但經過韓貅這一鬧,方才劍拔弩張、熱火朝天又焦躁非凡的氣氛已然消弭於無形。
見眾人冷靜下來,韓貅才道:“那麽父親,你招我迴來這麽急,究竟是出了什麽事?”
韓昫忙道:“師兒聞說……”說著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原來韓昫,不,應該說韓家遇上了一個難題。前不久陛下在春狩途中路經各地,自然也順勢擄了不少官僚下馬,這也算是皇帝出巡的例行公事,大晉如今正由打江山逐步切換到守江山的狀態中,權利的更迭、事物的交接種種,都需要進一步的厘清。
曾經的世家政治中,有韓昫這等牧守一方、端方持正的中庸者,有德高望重、深謀遠慮的大能者,自然亦有屍位素餐、貪享祖業的碩鼠者。
所以,被擼下去的人中,恰好就有一位世家族長。
這位姑蘇南氏恰好祖上與韓家乃係老親,因兩家各處天南地北,無利益交割,卻可遙遙相對,互為犄角,關係悠長,最近一代,韓貅祖奶奶便是出自南家。
南家地處姑蘇,乃是天下糧倉,魚米之鄉,雖非權利漩渦中心,但畢竟是要害之地。此前的門閥割據之中,南家礙於地勢,不得不站隊,之後又沒有及時抽身,最終為保全家族,家主墜入空門,表達立場。南家中二十年頹靡,生生養廢一代,偏偏待老家主病重,陷入權利鬥爭,最終上位的乃是老家主的一位族弟,南家便開始走上歪路。韓家雖說是老親,親的也是南家嫡支,與現在這位沒什麽交情,兩家便漸行漸遠。
這次的事情,南家抄家,然而韓氏一族中身上流著南家人血的也已經稀薄,本沒有多少關隘。即使韓昫,也不過想起自己奶奶的溫柔慈和而歎息了一聲世事無常罷了。然而萬萬想不到,這南家當家人當真是半路出家,連世家中最基本的默契都沒有。明知自己大限將至,不但沒有找尋相熟老親世家庇下一星火種,反而主動以告密揭發世家陰私來換取一線生機!
哪個世家沒有一點不可言說的陰私?這些可以作為世家之間利益交換的把柄手腕,卻怎能明詔大號於光天化日之下?!
這也就罷了,韓家近些年與南家走動日少,按理有什麽把柄,也已然是往事如煙了,然而南家家主卻生怕自己供出來的那些分量不夠,開始胡亂攀咬。什麽勾結外族,什麽暗中資助偽朝餘孽,什麽草菅人命為禍鄉裏,什麽隱匿人口私設府衙等等,有些乃是抄家大罪,有些則是滿身髒水,一時間世家人人自危,噤若寒蟬。
概因他在這種事情上倒是十分機警,說的事情裏七分假,三分真,這時候就端看上頭對世家是怎麽想的了!
在韓貅前世之時,梁刹癡迷佛學,掌權的梁刈急需做出一番大事業來鞏固自己的話語權,他憑著南家這隻亂咬人的狗,或者謀求支持,拒絕支持者則打壓,最後還能用倒下的一大片世家來宣告皇權威嚴。當真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盤。
曾經的韓家就是如此,被掃到了台風尾潑了勾結北狄的髒水。韓昫拒絕踏上賊船,而韓昭順勢出現,梁刈便索性畫風一轉,說是韓昫一力促成韓家與北狄的“來往”。為了保全家族,最終在家族的盈盈期盼下,韓昫一家受下了這個罪。
跟著又因為韓昫在晉陽深得人心,韓昭便以“此事一出,韓家在晉陽大失人心”為由,鼓動一支族人遷往洛陽,自此兩地韓家相互支援,自己則倚仗聲名鵲起的韓亦秋平步青雲。
此時正是相熟的世家林家被潑了髒水,暗中傳遞消息而來,尋求結盟以守望相助。韓昫推己及人,難免物傷其類,然而這人救與不救,怎麽救,都是問題,這才引得這番商討。
“……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如此,師兒,你可有什麽看法?”
麵對父親憂慮的雙眼,韓貅悠然一笑,轉向蘇岩生:“蘇先生似乎有什麽話想說?”
曾經這場辯駁,韓貅不曾到來,最終就是以主張作壁上觀的蘇岩生大獲全勝而告終。而其後韓昭到來,同樣支持之下,最終令韓昫答應此事。
正是如此,韓家不聞不問,最終讓火燒眉毛的林家倒向梁刈不說,在之後韓家受牽連之時,還痛踩落水狗以報複。而其他一些老親,更因為之前韓家的薄涼之舉而冷眼旁觀。
曆經大變,韓貅早已知道,巧言善辯者中,或許確有大智慧者,可憑一己之力牽動國事興頹,但大部分,卻都是一些偏門左道之輩。比如麵前這個道貌岸然的蘇岩生,看似義正言辭,實則卻是早已暗投韓昭,受其指使故意引韓昫走上末路!這一切,都是韓昭與梁刈的默契。
看著蘇岩生在那裏高談闊論,說什麽“不與不忠不臣為伍,林氏魚肉鄉裏,乃是自取其敗……”雲雲,薄涼自私乃是此人天性。難怪最後韓昫一家敗亡,他利欲熏心,第一個卷了韓家種種財物潛逃迴鄉。
哈,然而此人不過是跳梁小醜,那隻手碰了“韓昭和韓亦秋的東西”,權傾朝野的昭仁王爺有怎麽能忍受自己的心頭肉被人欺負,他有命拿沒命花,半路就被山賊流寇給劫了,之後這夥兒山賊,又被昭仁派人剿滅,贓物追繳。
想到此人道貌岸然的種種,韓貅看向他的眼神沉冷,待蘇岩生最後一句落下,滿室鴉雀無聲,針落可聞,方才發覺氣氛不對。
看他有些尷尬的立在堂中,韓貅一陣掌聲緩緩響起,打破了這種尷尬,隻聽他含笑道:
“蘇先生的真知灼見,果然令貅大開眼見。”在蘇岩生欣然的眼神中,韓貅笑眯眯地吐出後半句話,“世上僅有如此愚笨淺薄的蠢物,貅真乃生平僅見。”
======================
洛陽皇宮的飛霜殿中,正有一個人輾轉反側,冥思苦想。
“一切盡在不言中……哎,這到底是對我無話可說,還是有什麽別的意思?”
“韓貅啊韓貅,你這隻奸猾如狐的小師子,當真是名不副實,這樣摧磨我,教人心焦!”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再派人去直接問你,可是這樣……卻也太過丟臉。你定是想要和我玩什麽機巧,我自詡也是聰明人,聰明人說話,都說開了就沒意思了,罷罷罷,還是得繼續想。”
度過最初“五頁對一句話”的驚愕與失落之後,梁刹用強大堅韌的心性告訴自己,一定沒有那麽簡單,韓貅如此妙人,又怎麽會這般戲弄他?其中定有深意!這麽一想,頓時便興致勃□□來,雖然韓貅隻是把他當做單純的知己(bushi),但梁刹是何等心(chou)性(bu)堅(yao)韌(lian)的本性?權當作這是兩人之間的風(qing)雅(qu)了。
然而縱然他試著研究紙張、細探這句話中的一筆一劃等等,卻都一無所獲,枯坐中日,苦思冥想,卻毫無思緒。
“總不能,還真是別後緣盡的狠心人吧!師兒啊師兒,你當真是磨煞人,恨不能化作一條蛔蟲,鑽進你心裏去,好好看看你那顆心到底是怎麽長的!若是下次再見,我定要好好教訓你一頓,讓你再玩這樣的把戲。”
等等,所以到底什麽時候,你對他的稱唿就從韓貅變成師兒這麽甜膩膩的了?
下一刻,梁刹又自打巴掌:“算啦算啦,你皺皺眉我都會難受,屆時肯定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還是舍不得,舍不得。”
梁刹在這裏自(zi)言(wo)自(yi)語(yin),宛若癡怔,隔著一道屏風在外頭侍立的貼身太監當真是連尷尬症都要犯了,隻恨自己出身隼林軍,這耳力太好,總是聽到些不該聽到的東西。
哎,以前的陛下是話太少,現在的陛下卻是話太多,這麽自言自語對著貅公子犯癡的模樣,真是令“聞者耳熱,見者臉紅”,說好的五字瘋裝逼一輩子呢?陛下你人設崩了真的不要緊麽?
若是梁刹聽到了他的心聲,大概還會一臉清(tian)聖(bu)端(zhi)華(chi)道:“人設這種身外之物,哪裏比得上追老婆來的重要?”
恩……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有哪裏不對?
——人設是身外之物,言下之意,所以老婆是身♂內?
咳咳><,話歸正題。苦思冥想而不得,梁刹心煩意亂,索性起身在屋中來迴踱步,聽見動靜的太監覺得是時候給自己刷一波存在感:“陛下,今年暑氣炙熱,可是夏日燥烈,需要送點冰來?”
“不……”梁刹剛想下意識地拒絕,畢竟以前他可是一位“心靜自然涼”,自帶清聖佛氣降溫特效的男子,即使是酷暑,這冰塊亦是可有可無的“身外之物”,然而話至一般,他卻忽然沒有了動靜。
不,當然不是因為他改主意了,而是剛剛,他正好踱步書桌旁邊,聽到動靜下意識的改變了站立方向,然後正好站在書桌側麵,麵對桌上的一頁書稿。
“……陛下?”聽到話音突兀消失,貼身太監一時驚異轉來一探究竟。這一看……
隻見梁刹雙目發光,手下翻飛,將那五頁手稿排列幾次,卻因為太過激動,雙手顫抖,幾下都不能順手。聽見動靜,梁刹看也不看,衝著那名林隼喊到:“你出去!別打擾我!”
情急之下,竟是連朕都不稱唿了。
梁刹將手稿反複排列,取每張紙上每一列盡頭一字,每張紙上各不相同,或是列首,或是列尾,當真含蓄。然而梁刹興致勃勃,不厭其煩。
最終謄抄在紙上的乃是四十個字:
吾寄相思與明月,心隨君至洛陽東。
慕君歸去複相別,卿赴蓬山又幾重。
此生有幸識菩提,生淨琉璃死不空。
不負紅塵明珠贈,移將青鳥為情濃。
既見此書,當知我心,無須多言。
梁刹一字一頓,反複吟誦,臉上的笑容無法抑製,果然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果然,“無需多言”。哈哈,師兒果然冰雪聰明,竟都料到了自己會讓人一字不差地拓印他的手稿。
梁刹絲毫不為自己的癡漢行徑被“好友”揭穿而羞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大方方地接受著好友的這番訴衷情,還搖頭歎息:“師兒還是太過羞澀,若非我執著,又如何能發現你如此相思之情?”
轉而又忽然有些憂愁,“哎,想不到我在師兒眼中竟是如此清聖,‘此生有幸識菩提,生淨琉璃死不空’,可惜我並非淨琉璃菩薩,更非菩提佛子,而不過是紅塵俗客……若是如此,我要如何才能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呢?”
思量間,忽聽得林隼期期艾艾、小心謹慎地一句話:“陛下,可要用膳了?”
原來不知不覺間天色又晚。哎呀,隻要是關於韓貅,他便絲毫不覺時光流逝,真是栽了栽了……
雖然如此說著,但是看他嘴角的笑意,卻分明不是這麽說的。
情之一字,當真令人不是人,佛不是佛,卻又甘之如飴。
不過是一首簡單的思別詩,還被含(jiao)蓄(qing)藏頭露尾埋在他的手稿中,就能令見慣人間殊色的梁刹心花怒放,真是可憐(xi)可歎(he)。
林隼帶人擺飯完畢,進來請梁刹用膳,忽然看到梁刹寫在白紙上的這首詩,和最後那行字,他心思一轉,便機巧地笑著向梁刹祝賀。
“何喜之有?”梁刹莫名其妙。
“喜在貅公子與陛下心存一念,兩情相悅啊。”
梁刹被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卻絲毫來不及分神去關注,他全付心神,都分給了林隼話中的另一層意思:“這話是從何說起?我怎麽看不出來?”
林隼用手指著紙上每句詩的開頭:
日當正午,正式人們昏昏欲睡之時,城門口的兩名守衛頭盔掩著麵部,卻在一點一點打著瞌睡。忽然由遠及近一陣輕快的馬蹄聲響起,守衛被驚醒,抬頭看去,隻見地平線上出現一人一馬。雖不辨麵容,但看那周身的氣度,便是一位驕矜華貴的世家公子才有的氣派,而晉陽城中能有如此氣派的,也就唯有一人而已。
果然,正是這晉陽太守獨子韓貅是也。隻見韓貅一襲淺碧輕薄的夏裝,頭戴一蛇皮小帽,手持折扇,從城外踏馬而迴,□□駿馬通體潔白,四蹄騰風,雙目如電,不過片刻就至眼前,果真神駿非凡。
鮮衣怒馬,少年豪氣。待疾馳至五丈之外,隻聽一聲輕籲,駿馬長嘶人立而起,韓貅被帶著身體後傾,帽簷微側,發絲稍亂,拂過精致如玉的麵頰,更顯豐神俊朗。
正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那被馬蹄升起的塵土,剛好在那守兵站崗之地前勢老,待塵土平靜落下,韓貅方才輕動韁繩,控馬踱步入城。
兩個守衛默默看著那青衣白馬遠去的背影,立時心下感歎:“側帽風流,當真舉世無匹。”
“可不是,更難得是韓公子年少風流之時,卻嚴守規矩,你看他之前縱馬疾馳,分明是有要事在身,入城之後卻仍舊放緩腳步。”
“用韓公子的話來說,韓家人的規矩若是連韓家人都不遵守,便猶如廢紙一張。”
“不錯,這是不是就叫做……那個作則以身?”
“呸,笨蛋,是以身作則才對!再者你可看到,方才韓公子停馬於你我五丈之外,卻是正好讓塵土不掃到我們,此等體貼細心,你可曾見過第二個?”
“嘿,我說你個王小二,不要仗著念過幾年學堂,說話就這樣文縐縐的,你說話不累,我聽著還覺得發酸!不過話說迴來,當然沒有!哎,我也算是見多識廣,這些貴胄世家出身的公子小姐個個眼高於頂,哪一個會將你我這等小吏放在眼中?韓公子看著冷若冰霜,但其實卻是難得溫柔之人。”
“可以啊,冷若冰霜這個詞都會用了……”
這兩個守衛感念韓貅以身作則嚴守規矩,更關懷他二人的細心之舉,便也索性你來我往地拌嘴打發時間,讓自己維持清醒,繼續守城之責。
而另一邊,韓貅的確有急事。原本今日他與座師、同窗相邀去郊外寒山寺拜訪,共賞蓮花,想不到忽然受到父親派人傳來的消息,這才匆匆趕迴。路上他已經猜測過種種可能性,有了上一世的經驗,再加上這一世觀察得的蛛絲馬跡,等他入城之後,已然心中有了底。
到了韓府門口,他翻身下馬,解下那蛇皮小帽,隨手與韁繩一塊兒遞到了來迎他的小廝手中,輕撫這愛馬玉獅子:“照雪,跟著從白去吃草。”
玉獅子照雪打了個響鼻,通靈性地在他身上蹭了蹭,方才跟著小廝去了後邊馬棚。
韓貅看向管家,兩人邊走邊說:“林叔,父親這麽急招我迴來,可是出了什麽大事?”
韓林道:“好教少爺知道,韓林也不清楚個中關竅,隻是老爺今日原本沐休在家,接到一份信後便神色大變,請了客卿西席進書房商量到現在。”
韓貅歎了口氣:“二叔呢?”
“二老爺自然也已經派人去請了,隻是二老爺今天不在衙門裏,去城外的軍營裏巡視去了,想來約莫再有一刻時間,也該到了。”
一刻,也是足夠了。
兩人走得急,雖然韓貅風雅之姿不減,但腳步卻絲毫不慢,片刻已然到了書房門口。韓貅手剛碰到門,便聽見裏頭傳來激烈的爭論聲,原本走得那般急速,這時他卻反而不急。
靜靜在門口聽了片刻,然後敲了一下門道:“父親,貅來了。”一邊說,一邊手上已是不客氣地推開房門。
步入室內,隻覺一陣冰涼之氣竄入體內,這盛夏之時,裏頭卻放著幾列冰盆。冀北的消暑之冰向來難尋,也唯有韓家這樣財大氣粗的世家高門能夠如此手筆。
韓貅微微皺眉,抬眉看去,卻發現在這令他都有些受不了的“冰室”之內,眾人或站或立,額上具是沁出汗珠。
爭論被他這個不速之客打斷,場麵一時靜謐,眾人的注意力一時都聚焦到他身上。
“公子可是在學堂中出了什麽事?”
剛剛爭論得最是氣勢洶洶、義正言辭的清客蘇岩生有些不悅,話中雖然畢恭畢敬稱韓貅為“公子”,但語氣中卻透著不以為然之意。看他特意點出此時的韓貅應當在“學堂”,便可知他甚至還有些著惱,這個黃口小兒居然隨便闖入他們要緊嚴肅的會談之中,而且更如此失禮。
韓貅輕哼一聲,卻並不答話,在眾人的視線中徑直走向韓昫,從袖中掏出一塊絹帕,替父親擦去額頭汗跡,口中對外頭的韓林道:“林叔,將一半冰盆拿走。”
“是。”韓林知道書房重地,索性自己親力親為。
而以他毫不遲疑的遵從之舉為背景,韓貅雙目平靜地看著麵前這些麵上露出不以為然之色的客卿,道:
“諸位先生勿怪貅自作主張,諸位在屋內或許不覺,貅猛然入室,卻頓感遍體生寒,父親體弱,在此低溫之下卻仍舊汗漫額頭,難免令貅憂心。”
這一番話盡顯孝子誠心,聽得韓昫感動之情溢於言表,抓住韓貅的手都有些顫抖。韓貅安撫地看了他一眼。
韓昫如此作態,即使是蘇岩生都不能說什麽,眾人順勢附和一番,具是誇獎韓貅孝心可嘉,韓昫生有此子,乃是令人豔羨的福氣。旁的萬千奉承,卻都不及這話來的順耳,即使方才還滿腹憂慮,但此時韓昫還是忍不住笑彎了眉眼,心下稍鬆。
此時韓貅瞥了那蘇岩生一眼,心中冷笑:“如此溫良恭謙才好,方才我在外頭,險些誤以為自己到的不是我韓家省心書屋,而是晉陽大營的演武場。心靜自然涼,各位先生何不坐下來,有什麽事慢慢商量。”
這話有些尖酸過分,方才爭吵紛紛的客卿憶起自己方才的失態,一時麵上都有些掛不住,然而韓貅話語的意思又語焉不詳,嘲諷與調侃兼有,令他們連羞窘都不好意思做出。但經過韓貅這一鬧,方才劍拔弩張、熱火朝天又焦躁非凡的氣氛已然消弭於無形。
見眾人冷靜下來,韓貅才道:“那麽父親,你招我迴來這麽急,究竟是出了什麽事?”
韓昫忙道:“師兒聞說……”說著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原來韓昫,不,應該說韓家遇上了一個難題。前不久陛下在春狩途中路經各地,自然也順勢擄了不少官僚下馬,這也算是皇帝出巡的例行公事,大晉如今正由打江山逐步切換到守江山的狀態中,權利的更迭、事物的交接種種,都需要進一步的厘清。
曾經的世家政治中,有韓昫這等牧守一方、端方持正的中庸者,有德高望重、深謀遠慮的大能者,自然亦有屍位素餐、貪享祖業的碩鼠者。
所以,被擼下去的人中,恰好就有一位世家族長。
這位姑蘇南氏恰好祖上與韓家乃係老親,因兩家各處天南地北,無利益交割,卻可遙遙相對,互為犄角,關係悠長,最近一代,韓貅祖奶奶便是出自南家。
南家地處姑蘇,乃是天下糧倉,魚米之鄉,雖非權利漩渦中心,但畢竟是要害之地。此前的門閥割據之中,南家礙於地勢,不得不站隊,之後又沒有及時抽身,最終為保全家族,家主墜入空門,表達立場。南家中二十年頹靡,生生養廢一代,偏偏待老家主病重,陷入權利鬥爭,最終上位的乃是老家主的一位族弟,南家便開始走上歪路。韓家雖說是老親,親的也是南家嫡支,與現在這位沒什麽交情,兩家便漸行漸遠。
這次的事情,南家抄家,然而韓氏一族中身上流著南家人血的也已經稀薄,本沒有多少關隘。即使韓昫,也不過想起自己奶奶的溫柔慈和而歎息了一聲世事無常罷了。然而萬萬想不到,這南家當家人當真是半路出家,連世家中最基本的默契都沒有。明知自己大限將至,不但沒有找尋相熟老親世家庇下一星火種,反而主動以告密揭發世家陰私來換取一線生機!
哪個世家沒有一點不可言說的陰私?這些可以作為世家之間利益交換的把柄手腕,卻怎能明詔大號於光天化日之下?!
這也就罷了,韓家近些年與南家走動日少,按理有什麽把柄,也已然是往事如煙了,然而南家家主卻生怕自己供出來的那些分量不夠,開始胡亂攀咬。什麽勾結外族,什麽暗中資助偽朝餘孽,什麽草菅人命為禍鄉裏,什麽隱匿人口私設府衙等等,有些乃是抄家大罪,有些則是滿身髒水,一時間世家人人自危,噤若寒蟬。
概因他在這種事情上倒是十分機警,說的事情裏七分假,三分真,這時候就端看上頭對世家是怎麽想的了!
在韓貅前世之時,梁刹癡迷佛學,掌權的梁刈急需做出一番大事業來鞏固自己的話語權,他憑著南家這隻亂咬人的狗,或者謀求支持,拒絕支持者則打壓,最後還能用倒下的一大片世家來宣告皇權威嚴。當真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盤。
曾經的韓家就是如此,被掃到了台風尾潑了勾結北狄的髒水。韓昫拒絕踏上賊船,而韓昭順勢出現,梁刈便索性畫風一轉,說是韓昫一力促成韓家與北狄的“來往”。為了保全家族,最終在家族的盈盈期盼下,韓昫一家受下了這個罪。
跟著又因為韓昫在晉陽深得人心,韓昭便以“此事一出,韓家在晉陽大失人心”為由,鼓動一支族人遷往洛陽,自此兩地韓家相互支援,自己則倚仗聲名鵲起的韓亦秋平步青雲。
此時正是相熟的世家林家被潑了髒水,暗中傳遞消息而來,尋求結盟以守望相助。韓昫推己及人,難免物傷其類,然而這人救與不救,怎麽救,都是問題,這才引得這番商討。
“……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是如此,師兒,你可有什麽看法?”
麵對父親憂慮的雙眼,韓貅悠然一笑,轉向蘇岩生:“蘇先生似乎有什麽話想說?”
曾經這場辯駁,韓貅不曾到來,最終就是以主張作壁上觀的蘇岩生大獲全勝而告終。而其後韓昭到來,同樣支持之下,最終令韓昫答應此事。
正是如此,韓家不聞不問,最終讓火燒眉毛的林家倒向梁刈不說,在之後韓家受牽連之時,還痛踩落水狗以報複。而其他一些老親,更因為之前韓家的薄涼之舉而冷眼旁觀。
曆經大變,韓貅早已知道,巧言善辯者中,或許確有大智慧者,可憑一己之力牽動國事興頹,但大部分,卻都是一些偏門左道之輩。比如麵前這個道貌岸然的蘇岩生,看似義正言辭,實則卻是早已暗投韓昭,受其指使故意引韓昫走上末路!這一切,都是韓昭與梁刈的默契。
看著蘇岩生在那裏高談闊論,說什麽“不與不忠不臣為伍,林氏魚肉鄉裏,乃是自取其敗……”雲雲,薄涼自私乃是此人天性。難怪最後韓昫一家敗亡,他利欲熏心,第一個卷了韓家種種財物潛逃迴鄉。
哈,然而此人不過是跳梁小醜,那隻手碰了“韓昭和韓亦秋的東西”,權傾朝野的昭仁王爺有怎麽能忍受自己的心頭肉被人欺負,他有命拿沒命花,半路就被山賊流寇給劫了,之後這夥兒山賊,又被昭仁派人剿滅,贓物追繳。
想到此人道貌岸然的種種,韓貅看向他的眼神沉冷,待蘇岩生最後一句落下,滿室鴉雀無聲,針落可聞,方才發覺氣氛不對。
看他有些尷尬的立在堂中,韓貅一陣掌聲緩緩響起,打破了這種尷尬,隻聽他含笑道:
“蘇先生的真知灼見,果然令貅大開眼見。”在蘇岩生欣然的眼神中,韓貅笑眯眯地吐出後半句話,“世上僅有如此愚笨淺薄的蠢物,貅真乃生平僅見。”
======================
洛陽皇宮的飛霜殿中,正有一個人輾轉反側,冥思苦想。
“一切盡在不言中……哎,這到底是對我無話可說,還是有什麽別的意思?”
“韓貅啊韓貅,你這隻奸猾如狐的小師子,當真是名不副實,這樣摧磨我,教人心焦!”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再派人去直接問你,可是這樣……卻也太過丟臉。你定是想要和我玩什麽機巧,我自詡也是聰明人,聰明人說話,都說開了就沒意思了,罷罷罷,還是得繼續想。”
度過最初“五頁對一句話”的驚愕與失落之後,梁刹用強大堅韌的心性告訴自己,一定沒有那麽簡單,韓貅如此妙人,又怎麽會這般戲弄他?其中定有深意!這麽一想,頓時便興致勃□□來,雖然韓貅隻是把他當做單純的知己(bushi),但梁刹是何等心(chou)性(bu)堅(yao)韌(lian)的本性?權當作這是兩人之間的風(qing)雅(qu)了。
然而縱然他試著研究紙張、細探這句話中的一筆一劃等等,卻都一無所獲,枯坐中日,苦思冥想,卻毫無思緒。
“總不能,還真是別後緣盡的狠心人吧!師兒啊師兒,你當真是磨煞人,恨不能化作一條蛔蟲,鑽進你心裏去,好好看看你那顆心到底是怎麽長的!若是下次再見,我定要好好教訓你一頓,讓你再玩這樣的把戲。”
等等,所以到底什麽時候,你對他的稱唿就從韓貅變成師兒這麽甜膩膩的了?
下一刻,梁刹又自打巴掌:“算啦算啦,你皺皺眉我都會難受,屆時肯定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還是舍不得,舍不得。”
梁刹在這裏自(zi)言(wo)自(yi)語(yin),宛若癡怔,隔著一道屏風在外頭侍立的貼身太監當真是連尷尬症都要犯了,隻恨自己出身隼林軍,這耳力太好,總是聽到些不該聽到的東西。
哎,以前的陛下是話太少,現在的陛下卻是話太多,這麽自言自語對著貅公子犯癡的模樣,真是令“聞者耳熱,見者臉紅”,說好的五字瘋裝逼一輩子呢?陛下你人設崩了真的不要緊麽?
若是梁刹聽到了他的心聲,大概還會一臉清(tian)聖(bu)端(zhi)華(chi)道:“人設這種身外之物,哪裏比得上追老婆來的重要?”
恩……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有哪裏不對?
——人設是身外之物,言下之意,所以老婆是身♂內?
咳咳><,話歸正題。苦思冥想而不得,梁刹心煩意亂,索性起身在屋中來迴踱步,聽見動靜的太監覺得是時候給自己刷一波存在感:“陛下,今年暑氣炙熱,可是夏日燥烈,需要送點冰來?”
“不……”梁刹剛想下意識地拒絕,畢竟以前他可是一位“心靜自然涼”,自帶清聖佛氣降溫特效的男子,即使是酷暑,這冰塊亦是可有可無的“身外之物”,然而話至一般,他卻忽然沒有了動靜。
不,當然不是因為他改主意了,而是剛剛,他正好踱步書桌旁邊,聽到動靜下意識的改變了站立方向,然後正好站在書桌側麵,麵對桌上的一頁書稿。
“……陛下?”聽到話音突兀消失,貼身太監一時驚異轉來一探究竟。這一看……
隻見梁刹雙目發光,手下翻飛,將那五頁手稿排列幾次,卻因為太過激動,雙手顫抖,幾下都不能順手。聽見動靜,梁刹看也不看,衝著那名林隼喊到:“你出去!別打擾我!”
情急之下,竟是連朕都不稱唿了。
梁刹將手稿反複排列,取每張紙上每一列盡頭一字,每張紙上各不相同,或是列首,或是列尾,當真含蓄。然而梁刹興致勃勃,不厭其煩。
最終謄抄在紙上的乃是四十個字:
吾寄相思與明月,心隨君至洛陽東。
慕君歸去複相別,卿赴蓬山又幾重。
此生有幸識菩提,生淨琉璃死不空。
不負紅塵明珠贈,移將青鳥為情濃。
既見此書,當知我心,無須多言。
梁刹一字一頓,反複吟誦,臉上的笑容無法抑製,果然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果然,“無需多言”。哈哈,師兒果然冰雪聰明,竟都料到了自己會讓人一字不差地拓印他的手稿。
梁刹絲毫不為自己的癡漢行徑被“好友”揭穿而羞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大方方地接受著好友的這番訴衷情,還搖頭歎息:“師兒還是太過羞澀,若非我執著,又如何能發現你如此相思之情?”
轉而又忽然有些憂愁,“哎,想不到我在師兒眼中竟是如此清聖,‘此生有幸識菩提,生淨琉璃死不空’,可惜我並非淨琉璃菩薩,更非菩提佛子,而不過是紅塵俗客……若是如此,我要如何才能如願以償,抱得美人歸呢?”
思量間,忽聽得林隼期期艾艾、小心謹慎地一句話:“陛下,可要用膳了?”
原來不知不覺間天色又晚。哎呀,隻要是關於韓貅,他便絲毫不覺時光流逝,真是栽了栽了……
雖然如此說著,但是看他嘴角的笑意,卻分明不是這麽說的。
情之一字,當真令人不是人,佛不是佛,卻又甘之如飴。
不過是一首簡單的思別詩,還被含(jiao)蓄(qing)藏頭露尾埋在他的手稿中,就能令見慣人間殊色的梁刹心花怒放,真是可憐(xi)可歎(he)。
林隼帶人擺飯完畢,進來請梁刹用膳,忽然看到梁刹寫在白紙上的這首詩,和最後那行字,他心思一轉,便機巧地笑著向梁刹祝賀。
“何喜之有?”梁刹莫名其妙。
“喜在貅公子與陛下心存一念,兩情相悅啊。”
梁刹被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卻絲毫來不及分神去關注,他全付心神,都分給了林隼話中的另一層意思:“這話是從何說起?我怎麽看不出來?”
林隼用手指著紙上每句詩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