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多羅,梁刹,梁多羅。
一如此前的諸多政權一般,大晉國祚未久,至今也不過傳了兩代,這還是因為上一代開國君主梁祈於不惑之年便中道崩殂。因此,也當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大晉與之前的那些國運短暫的臨時政權有什麽不同——有,當然還是有,大概就是大晉在時隔百年之後,終於像之前的北周一般統一了八方四域,難得建立起又一個大一統帝國。
梁祈出身草莽,據說當年還曾因為吃不上飯去出家當了一陣和尚,因外出化緣對當時隱於山野的大儒秦汝聞之女秦素問驚鴻一麵,動了凡心,才毅然還俗求取秦家女。難得秦汝聞不嫌棄他出身低微、大字不識,不但將獨女下嫁,還親力親為教導他成材。梁秦二人伉儷情深,所謂患難真情,後來梁祈會揭竿而起,各種不少緣由便是因這秦素問被當地土豪鄉紳相中欲強納為妾,這才憤而起義。想不到這梁祈當真還是承天景命,有大才華之人,先有嶽山秦汝聞為師盡心教導,妻素問坐鎮後方調度內務,後又有諸多仁人誌士前來投靠,期間仿佛因為他那前佛家子弟的緣故,還頗有幾番神跡,一路乘風破浪、勢如破竹,各地望風皆靡,納頭便拜,短短五年竟登基稱帝了!事已至此,誰還能不對秦汝聞的慧眼識人而大寫一個服字?當日秦汝聞的“輕率”之舉,自然成了又一典範。
秦素問生得眉目如畫,氣質溫柔嫻雅,又腹有詩書,出身更是不凡,更與丈夫識於微末,一路同甘共苦,莫說梁祈對她用情甚深,即便縱觀曆史,也難見有帝王登基之後,棄糟糠之妻於不顧的,便是感念多年陪伴,都能處出一份親情來。更別提當初梁祈甚至為了她努力諸多——即使後來梁祈為了平衡籠絡人心,納了不少妃子充塞掖庭,秦素問這皇後之位,依舊坐得穩穩當當。
這份穩當不體現在別處,卻體現在她生下的兒子梁刹的身上。梁刹生而不凡,從小便表達出極為不凡的——佛性。對一切身外之物都寡淡視之,仿佛真是天生佛子,文武兩道他明明可以信手拈來,卻絲毫不感興趣,隻是因著那一個“儲君”身份而被動學習,跟著父皇處理國事,全程安靜如雞,漠然如物……這世上能夠引起他注意的,似乎隻有佛學。
這樣一個癡迷佛學的儲君,當真是深居簡出,對世事都看得通透淡漠。饒是如此,他居然還是能夠穩穩當當坐在那個儲君之位上,並且最終順利登基,朝臣也沒有多少反對之情,這樣的狀況,被不少圍觀眾都隻能理解為——秦皇後乃是真絕色。
——非真國色,如何能令梁祈毫不擔憂地將一國交諸梁刹之手?
——非真國色,如何能令一心出家的梁刹老老實實處理國事?
當然,這些種種猜測,到底也不過是旁觀者的心中腹誹。說到底,梁刹雖然沉迷佛典,但他境界通達,並不像從前某些庸碌君主那樣,因為沉迷佛、道,於是被妖僧、妖道所蔽,大興土木,興建廟宇道館,或者大費周章,砌金身佛像之類。反而恰恰因為他研究甚深,那些想要趁機擴大規模的佛寺絲毫不能帶歪路線,被他限製得“偷雞不成蝕把米”,一時間隻能老實修行。
是以,雖然梁刹深居簡出、信佛的聲名在外,但一沒有耽誤國事,二沒妨礙民生,隻是一點無傷大雅的小“愛好”,倒是沒人有什麽意見——
啊呸!
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沒意見,韓貅不能!
當然,他不是因為梁刹是自己的愛人,事涉自己未來的幸(性)福健康(bushi)。具體原因日後再議,且說眼下,麵對韓貅無奈苦笑的承認,梁刹的笑容越發真切——真切到仿佛從原本金身玉雕的羅漢法相,變成了血肉真實的活人:“你倒是坦率,我還以為,你會再裝傻掙紮些時日,再承認呢!”他似乎的確不常出聲,話語既慢且頓,吐字的方式很有些特殊的生澀笨拙,但那眉目生動,神采飛揚的模樣,不像一個莊靜嚴肅的一國之君,更不像是沉迷佛學的得道之士。
韓貅看著他的笑容,幽幽道:“既然你能夠輕易看穿,我又何必再笨拙做戲,反而成了供你取笑的小猴兒。”
他語氣中很有些失落,梁刹聞言一怔,心中猛然忐忑失落,連忙伸手欲將韓貅那瘦削的肩膀攬入懷中安慰,然而動作半途,卻忽然驚覺自己在做什麽,隻能不自然地半路改道,做出是將桌上湯藥取來飲用的模樣,又忍不住認真解釋:“我沒有半分取笑你的意思……”話至一半,便看到韓貅唇角的弧度,驚覺自己被戲耍,無奈皺眉,“好罷,現在我成了供你取笑的小猴兒了。”
韓貅一本正經:“我如何會取笑你?你可是大晉之主,八荒*,莫不以你為尊,我便是有天大的膽子,又如何敢取笑陛下。”
“還說不會麽,旁人對我畢恭畢敬,唯獨你,分明早早知道我是誰,卻還假作不知,恍若未覺,一口一個郎君叫得踏實。便是現在,這聲陛下裏又喊著多少調笑,當我不知?”
韓貅掩唇:“今日的郎君,到比此前多日的更加真實可感,更加鮮活有味呢!那……你是願意貅尊稱您為陛下,還是想聽貅喚你郎君?”
他這一句看似隨意的感歎,卻仿佛有重重一擊敲響了梁刹心中的大石,他幾乎已經聽到了那塊石頭哢嚓崩裂的聲音。然而,這塊巨石究竟是什麽?
梁刹抬眼看去,之間韓貅眉目流轉,裏頭透著些許莫名的意味。他心頭一動,驀然在這聲聽了多日的“郎君”中品出一分旖旎溫柔來。手腕的那處仿佛又猶如實質地燒了起來,而且這一次,燒得轟轟烈烈,仿佛過電一般竄入心房。
“自然是……郎君。”
說這句話的時候,梁刹的表情十分複雜。他眉眼釋然而歡欣,嘴角卻微微下撇,帶著一絲憂傷。
半麵愉悅,半麵傷懷。
“哦?”然而韓貅從來敢膽大包天地直視梁刹的眼睛,此刻他凝視著梁刹的黑瞳,隻問,“這是為何?”
隻見那雙黑瞳深處是濃鬱得仿佛能滲出墨的深色,這層深濃仿佛擠壓的岩漿,那黑瞳深處驀然湧現出一點亮光,接著便仿佛熔岩破土而出,猛烈地向外翻騰席卷:“……我既然是白龍魚服至此,又如何會希望你處處行君臣大禮相待,自然是隱姓埋名更好。”
等等,你那激烈得仿佛海船觸礁、岩漿滔天的眼神,似乎和你話裏的意思不搭啊!
然而韓貅忽然輕笑,吐字輕柔道:“郎君……當真是成竹在胸,既然我拙劣演技在你眼中形同無物,想必對其他諸事,恐怕也是早有預料?”
梁刹眉頭一跳:“此話怎講?”
“哎,這倒真是奇怪,郎君可以輕易看穿貅心中所想,看透貅故意對昭仁王爺處處挑釁,難道卻不曾想過,貅是為何要如此麽?”
——因為,隻是你才能夠讓我花費心思去推敲猜度。
奇怪的是,聽到韓貅的問題,梁刹第一時間想到的卻不是他話語中暗示的蹊蹺之處,反而突兀地想到了這句話。隻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縱然聰明入梁刹,身處局中也不知道自己這樣的心思代表著什麽。他並不曾感覺到自己如此想法有什麽不妥之處,甚至還會因為韓貅在話語中提到梁刈時那聲含著淡漠的“昭仁王爺”而心中安安歡喜。
在梁刹的沉默凝視中,韓貅站起身,轉身走向窗外,語氣輕緩:“貅當日迴府,順手還遣下仆帶了那匹惹禍的馬來,郎君可知,貅發現了什麽?”
梁刹抬頭看他,俊朗的眉眼一點點皺起:“想來必然是一些有趣的東西。”
“不錯,的確有趣。”韓貅在窗邊站定,“春風散,乃是給公馬配種時常用的藥物,正巧是這個時節該有的東西。郎君出門之前,看來家中用馬很是緊張,竟然這種馬匹都不得不上陣了。”
梁刹眉頭一鬆,恍然間迴複了雲淡風輕、光風霽月。他走到韓貅身邊,率先打開了另一扇窗。伴隨著窗楹緩緩推開的動作,窗外和暖的春光慢慢照進屋內,兩人並排籠於日光之下,相視一眼,隻見對方整個人被柔和的白光虛化了輪廓,盡皆仿佛下一刻要融化在日光中。
“你看窗外風物秀美,然而,所謂與光同塵,又有多少東西藏在這美景之下,看不見的陰暗之處。”韓貅輕道。
“很多時候,陰暗的角落並不是看不見,而隻是懶得去看。”梁刹將視線從韓貅端秀清麗的臉龐上移開,靜靜地看著窗外,“當那些事情、那些人不重要,那麽他們再多的謀算,也不過是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你看窗外的曲水流觴,清淺至此,所以稍有動靜便能不斷流淌漣漪。”
所以反之,靜水流深。
這話倒不是梁刹自視甚高,他天生佛性,佛門講究善知識,追求自覺、覺他、最終覺行圓滿。通達徹悟首先要建基在智慧、知識的基礎之上,梁刹在此前天生自然修至緣覺一路,於現在身中,不稟佛教,無師獨悟,性樂寂靜而不事說法教化。十二因緣中,無明、行、識、色、六入、觸、受,此七因遍及過去與現世,已然盡皆明晰。
是以,對世間種種,他明達通曉,聞一知百,隻是從前無愛無執,不曾在意,自然懶得去看。如今韓貅不過略略提起,梁刹心中便已經有了幾番計較。
換而言之,是韓貅讓他想要去看,想要猜測,想要了解。因為韓貅,他初初體會到原來紅塵紫陌,尚且不能完全割舍。而又因為不欲出世,是故凡塵俗事也入得耳中,不過轉瞬,旁人的種種謀劃便炳若觀火,須臾即可洞察秋毫。
然而……這又有何不好呢?
活了二十多年,他還是第一次這麽真切地感覺到什麽是歡欣雀躍,什麽是哭笑不得。韓貅說他今日格外“真實可敢,鮮活有味”,然而他自己分明清楚,不僅僅隻是“今天”,而是自從見到韓貅,他的內心深處便有一處受到觸動,步步鬆動,寸寸消融。自從睜眼看到眼前這人,不過幾日光陰,他卻覺得仿佛是自降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活著的滋味。
和這種真切可感的美好比起來,此前那種沉迷於佛典的日子,曾經那種能夠讓他輕易滿足的充實、圓滿,就仿佛一個虛浮的幻夢。
他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麽,自己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什麽。這似乎是他第一次對生命產生這麽多的疑問,但心中卻反而一片晴朗,沒有半點迷茫掙紮。
佛家說要通達曉悟,明心見性,然而不知為何,此時此刻他心中驀然跳出一個聲音,用一種更加親切、肯定的聲音告訴自己:順心而為。
奇怪的是,他分明不追求通達明徹,但心中反而一片澄靜。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即使不明白,卻也能夠感到滿足,沒有佛門刨根問底、剝皮支骨後的明晰又如何,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不求徹悟,但求通達。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難得糊塗”?
或許是因為這種感受本身就能夠讓他處於這樣一種舒服的澄靜中吧!就像剛剛,隻是靜靜地看著韓貅如同頑童般的嬉戲,笑意就不知不覺爬上了他的嘴角;近距離地觀察韓貅斂眉專注,為自己把脈看診的神情,他就能感覺到一種真切的滿足。
“對了!說起來,郎君為何會出現在晉陽呢?聖駕出巡,好像不經過此處,而應該取道冀州城前往鹹陽,卻不知為何此時應該乖乖呆在冀州的郎君,為何出現在了千裏之外的晉陽?”
韓貅忽然出聲,驚醒了正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梁刹,然而這也太晚了,直到韓貅走近,梁刹才從那種奇妙的心緒中迴到現世,然而眼底還未完全消減的情意卻尚存。若是換做另一個正常人進來,恐怕都會輕易發現,這個癡迷佛典的青年恐怕是動了凡心。
這樣的眼神帶著熟悉的溫柔情意,韓貅又怎麽會覺得陌生?
他當然不會。
默不動聲地將梁刹的神情收入眼底,韓貅並不點破。
梁刹也並未察覺不妥之處,道:“此前聽聞晉陽城郊寒山寺中今日有蜀中無相大師掛帖,無相大師雲遊四方,難得能在此處遇見,是以才一時興起,來了此地拜訪,隻是恐怕如今已是錯過了。”話雖如此,但梁刹的語氣中卻並沒有多少遺憾和憤怒。
雖說這場禍事的確是有心人利用來引他入套,但命裏有時終須有,或許是命中早定有這一劫。最後他安然無恙不說,還能夠有幸結識韓貅,填滿了生命中的空缺,已然是此行最大的收獲。
至於那位原本的目標無相大師,他倒反而並沒有多少在意。
——畢竟他從前修緣覺一路,無師獨悟,天生佛性。即使拜訪無相,也不過是在枯燥政務的對比之下的選擇罷了。
梁刹自己並不覺得有多少遺憾,然而韓貅卻笑著提議道:“來早不如趕巧,再過幾日便是佛誕之日,聞說那日無相大師會出席佛誕法會,替百姓祈福布施,你若是為了無相大師而來,倒是來得不晚。”
這倒真是巧了!早一天晚一天,恐怕對於冀州那裏來說,都是沒差,但這確實一個很好的能夠繼續呆在晉陽的理由。梁刹並沒有多做遲疑,便欣然允諾。
於是韓貅便開始興致勃勃地籌劃起來:“寒山的日出可是晉陽一景,你現在大病初愈身體不宜勞累,但到那時候,卻也是要勞逸結合的時候,正好可以爬山賞心。寒山寺裏的齋菜嘛,也就那樣,還不若我做的好吃,你若當真想要嚐試我冀北之地的素齋,我親自做給你嚐嚐?不過這事得偷著來,君子遠庖廚,若是被父親大人知道了,我可就麻煩了!初八那天晚上還有燈會……”韓貅說一句,梁刹便點一下頭,一雙眼睛裏透著自己都不曾發現的溫存與柔軟。
正是流年正好,歲月安穩,美人如玉,君子如風。
“……哦對了,冀北之地春天退的格外晚,四月初八那時候,寒山上說不得還能看到桃花開,我少年時候在寒山寺裏埋了兩壇桃花酒,你若是不嫌棄,我們那時同飲?”
絮絮叨叨中,忽然一段清朗的少年音,猝不及防撞入耳中。梁刹一怔。
——明州春天退的晚,山上尤甚,四月初八那時候,說不得還能看到桃花開。可惜妙相你不能飲酒,否則我們到時候把酒臨風,豈不快哉?
——倘若是花兄親自釀造,以這鍾靈桃花為引,這般盛情,妙相又如何敢卻?
——恩?這酒可是你佛門五戒之一,我花半緣何德何能,能夠令你妙相*師為我破戒!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既是為了花兄,想來佛祖亦能體諒。
——哈哈哈!好,那邊說定了,我這就去埋上兩壇桃花釀,我們那時同飲,不但明年,歲歲年年,皆是如此!
……
——當初說好的四月初八,共賞桃花,歲歲年年,把臂同飲。然而年年歲歲,卻唯獨我一人!
兩個陌生又透著熟悉的聲音,忽然在梁刹心中響起,就像是從遙遠而亙古的靈魂深處埋藏許久,然後破土而出,一瞬間宛如春芽萌生,勢不可擋,繁榮滋長,搖曳風中。
溫潤戲謔的青年男聲金相玉質,即使梁刹確信自己從未聽到過這個人的聲音,卻還是不由自主地對他升起一種溫柔;而那狂放瀟灑的男人卻從當初的落拓不羈,轉變成最後的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梁刹的眼前,幾乎能夠想起這麽一幅畫麵:
晚春時節,山下已是繁花褪盡,濃綠妝點,唯獨山上春寒未消,漫山桃花開遍,山上山下,仿佛兩個世界。便是在這一處桃源之內,黑袍的男人不遠千裏化光而來,卻隻能孤獨地收著一地空蕩,縱然用無上法力留住了一日複一日的桃花又如何,那遠處的深山古刹,早已經因為歲月流轉變遷,而荒廢成了斷壁殘桓,而當初那個驚才絕豔的佛子,也早以身證道,不入輪迴!
……等等,為何是,想起?
他曾經見過,還是曾經聽過?
此時,一股無法言說的酸澀忽然湧上眼角鼻尖,明明是兩個不知來處的聲音,卻宛如一道驚雷般在梁刹腦中炸響,驚得他神魂亂顫,肝膽俱裂,識海空茫一片,怔怔然不知歸處。眼前的婆娑世界,腦中的亦幻亦真,竟讓他分不清哪一個是現世人間!
“郎君?郎君?!梁刹!”
被那猛然加重的一聲名字拉迴了現世,梁刹抬頭,看著麵帶憂色的世家公子,他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被連名帶姓地稱唿時,是這樣一種奇怪的特殊的感覺。他有些艱澀地開口:“韓貅,當日,你為何要救我?”
“……”韓貅似乎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而驚得一愣,他斟酌一番,開口道,“我乃是晉陽韓家嫡子,難道路見不平,還不能略施綿薄之力麽。”
“若是想要幫我,卻不僅僅是綿薄之力這麽簡單吧,即使是以你晉陽韓家的赫赫威名,一旦卷入這皇位鬥爭當中,恐怕想要全身而退都是不易,特別你韓家明哲保身多年,退居晉陽一地,多年來甘守家業。你這樣輕率之舉,卻似乎配不上你韓家嫡子的身份。”此時此刻,梁刹的思路無比的清晰,當真是思如泉湧,任韓貅巧舌如簧,麵對他澄靜通透的眼神,竟都無法出言反駁。
“……那你說,我是為了什麽?”
麵對韓貅的反問,梁刹反倒閉口不答,
一如此前的諸多政權一般,大晉國祚未久,至今也不過傳了兩代,這還是因為上一代開國君主梁祈於不惑之年便中道崩殂。因此,也當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大晉與之前的那些國運短暫的臨時政權有什麽不同——有,當然還是有,大概就是大晉在時隔百年之後,終於像之前的北周一般統一了八方四域,難得建立起又一個大一統帝國。
梁祈出身草莽,據說當年還曾因為吃不上飯去出家當了一陣和尚,因外出化緣對當時隱於山野的大儒秦汝聞之女秦素問驚鴻一麵,動了凡心,才毅然還俗求取秦家女。難得秦汝聞不嫌棄他出身低微、大字不識,不但將獨女下嫁,還親力親為教導他成材。梁秦二人伉儷情深,所謂患難真情,後來梁祈會揭竿而起,各種不少緣由便是因這秦素問被當地土豪鄉紳相中欲強納為妾,這才憤而起義。想不到這梁祈當真還是承天景命,有大才華之人,先有嶽山秦汝聞為師盡心教導,妻素問坐鎮後方調度內務,後又有諸多仁人誌士前來投靠,期間仿佛因為他那前佛家子弟的緣故,還頗有幾番神跡,一路乘風破浪、勢如破竹,各地望風皆靡,納頭便拜,短短五年竟登基稱帝了!事已至此,誰還能不對秦汝聞的慧眼識人而大寫一個服字?當日秦汝聞的“輕率”之舉,自然成了又一典範。
秦素問生得眉目如畫,氣質溫柔嫻雅,又腹有詩書,出身更是不凡,更與丈夫識於微末,一路同甘共苦,莫說梁祈對她用情甚深,即便縱觀曆史,也難見有帝王登基之後,棄糟糠之妻於不顧的,便是感念多年陪伴,都能處出一份親情來。更別提當初梁祈甚至為了她努力諸多——即使後來梁祈為了平衡籠絡人心,納了不少妃子充塞掖庭,秦素問這皇後之位,依舊坐得穩穩當當。
這份穩當不體現在別處,卻體現在她生下的兒子梁刹的身上。梁刹生而不凡,從小便表達出極為不凡的——佛性。對一切身外之物都寡淡視之,仿佛真是天生佛子,文武兩道他明明可以信手拈來,卻絲毫不感興趣,隻是因著那一個“儲君”身份而被動學習,跟著父皇處理國事,全程安靜如雞,漠然如物……這世上能夠引起他注意的,似乎隻有佛學。
這樣一個癡迷佛學的儲君,當真是深居簡出,對世事都看得通透淡漠。饒是如此,他居然還是能夠穩穩當當坐在那個儲君之位上,並且最終順利登基,朝臣也沒有多少反對之情,這樣的狀況,被不少圍觀眾都隻能理解為——秦皇後乃是真絕色。
——非真國色,如何能令梁祈毫不擔憂地將一國交諸梁刹之手?
——非真國色,如何能令一心出家的梁刹老老實實處理國事?
當然,這些種種猜測,到底也不過是旁觀者的心中腹誹。說到底,梁刹雖然沉迷佛典,但他境界通達,並不像從前某些庸碌君主那樣,因為沉迷佛、道,於是被妖僧、妖道所蔽,大興土木,興建廟宇道館,或者大費周章,砌金身佛像之類。反而恰恰因為他研究甚深,那些想要趁機擴大規模的佛寺絲毫不能帶歪路線,被他限製得“偷雞不成蝕把米”,一時間隻能老實修行。
是以,雖然梁刹深居簡出、信佛的聲名在外,但一沒有耽誤國事,二沒妨礙民生,隻是一點無傷大雅的小“愛好”,倒是沒人有什麽意見——
啊呸!
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沒意見,韓貅不能!
當然,他不是因為梁刹是自己的愛人,事涉自己未來的幸(性)福健康(bushi)。具體原因日後再議,且說眼下,麵對韓貅無奈苦笑的承認,梁刹的笑容越發真切——真切到仿佛從原本金身玉雕的羅漢法相,變成了血肉真實的活人:“你倒是坦率,我還以為,你會再裝傻掙紮些時日,再承認呢!”他似乎的確不常出聲,話語既慢且頓,吐字的方式很有些特殊的生澀笨拙,但那眉目生動,神采飛揚的模樣,不像一個莊靜嚴肅的一國之君,更不像是沉迷佛學的得道之士。
韓貅看著他的笑容,幽幽道:“既然你能夠輕易看穿,我又何必再笨拙做戲,反而成了供你取笑的小猴兒。”
他語氣中很有些失落,梁刹聞言一怔,心中猛然忐忑失落,連忙伸手欲將韓貅那瘦削的肩膀攬入懷中安慰,然而動作半途,卻忽然驚覺自己在做什麽,隻能不自然地半路改道,做出是將桌上湯藥取來飲用的模樣,又忍不住認真解釋:“我沒有半分取笑你的意思……”話至一半,便看到韓貅唇角的弧度,驚覺自己被戲耍,無奈皺眉,“好罷,現在我成了供你取笑的小猴兒了。”
韓貅一本正經:“我如何會取笑你?你可是大晉之主,八荒*,莫不以你為尊,我便是有天大的膽子,又如何敢取笑陛下。”
“還說不會麽,旁人對我畢恭畢敬,唯獨你,分明早早知道我是誰,卻還假作不知,恍若未覺,一口一個郎君叫得踏實。便是現在,這聲陛下裏又喊著多少調笑,當我不知?”
韓貅掩唇:“今日的郎君,到比此前多日的更加真實可感,更加鮮活有味呢!那……你是願意貅尊稱您為陛下,還是想聽貅喚你郎君?”
他這一句看似隨意的感歎,卻仿佛有重重一擊敲響了梁刹心中的大石,他幾乎已經聽到了那塊石頭哢嚓崩裂的聲音。然而,這塊巨石究竟是什麽?
梁刹抬眼看去,之間韓貅眉目流轉,裏頭透著些許莫名的意味。他心頭一動,驀然在這聲聽了多日的“郎君”中品出一分旖旎溫柔來。手腕的那處仿佛又猶如實質地燒了起來,而且這一次,燒得轟轟烈烈,仿佛過電一般竄入心房。
“自然是……郎君。”
說這句話的時候,梁刹的表情十分複雜。他眉眼釋然而歡欣,嘴角卻微微下撇,帶著一絲憂傷。
半麵愉悅,半麵傷懷。
“哦?”然而韓貅從來敢膽大包天地直視梁刹的眼睛,此刻他凝視著梁刹的黑瞳,隻問,“這是為何?”
隻見那雙黑瞳深處是濃鬱得仿佛能滲出墨的深色,這層深濃仿佛擠壓的岩漿,那黑瞳深處驀然湧現出一點亮光,接著便仿佛熔岩破土而出,猛烈地向外翻騰席卷:“……我既然是白龍魚服至此,又如何會希望你處處行君臣大禮相待,自然是隱姓埋名更好。”
等等,你那激烈得仿佛海船觸礁、岩漿滔天的眼神,似乎和你話裏的意思不搭啊!
然而韓貅忽然輕笑,吐字輕柔道:“郎君……當真是成竹在胸,既然我拙劣演技在你眼中形同無物,想必對其他諸事,恐怕也是早有預料?”
梁刹眉頭一跳:“此話怎講?”
“哎,這倒真是奇怪,郎君可以輕易看穿貅心中所想,看透貅故意對昭仁王爺處處挑釁,難道卻不曾想過,貅是為何要如此麽?”
——因為,隻是你才能夠讓我花費心思去推敲猜度。
奇怪的是,聽到韓貅的問題,梁刹第一時間想到的卻不是他話語中暗示的蹊蹺之處,反而突兀地想到了這句話。隻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縱然聰明入梁刹,身處局中也不知道自己這樣的心思代表著什麽。他並不曾感覺到自己如此想法有什麽不妥之處,甚至還會因為韓貅在話語中提到梁刈時那聲含著淡漠的“昭仁王爺”而心中安安歡喜。
在梁刹的沉默凝視中,韓貅站起身,轉身走向窗外,語氣輕緩:“貅當日迴府,順手還遣下仆帶了那匹惹禍的馬來,郎君可知,貅發現了什麽?”
梁刹抬頭看他,俊朗的眉眼一點點皺起:“想來必然是一些有趣的東西。”
“不錯,的確有趣。”韓貅在窗邊站定,“春風散,乃是給公馬配種時常用的藥物,正巧是這個時節該有的東西。郎君出門之前,看來家中用馬很是緊張,竟然這種馬匹都不得不上陣了。”
梁刹眉頭一鬆,恍然間迴複了雲淡風輕、光風霽月。他走到韓貅身邊,率先打開了另一扇窗。伴隨著窗楹緩緩推開的動作,窗外和暖的春光慢慢照進屋內,兩人並排籠於日光之下,相視一眼,隻見對方整個人被柔和的白光虛化了輪廓,盡皆仿佛下一刻要融化在日光中。
“你看窗外風物秀美,然而,所謂與光同塵,又有多少東西藏在這美景之下,看不見的陰暗之處。”韓貅輕道。
“很多時候,陰暗的角落並不是看不見,而隻是懶得去看。”梁刹將視線從韓貅端秀清麗的臉龐上移開,靜靜地看著窗外,“當那些事情、那些人不重要,那麽他們再多的謀算,也不過是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你看窗外的曲水流觴,清淺至此,所以稍有動靜便能不斷流淌漣漪。”
所以反之,靜水流深。
這話倒不是梁刹自視甚高,他天生佛性,佛門講究善知識,追求自覺、覺他、最終覺行圓滿。通達徹悟首先要建基在智慧、知識的基礎之上,梁刹在此前天生自然修至緣覺一路,於現在身中,不稟佛教,無師獨悟,性樂寂靜而不事說法教化。十二因緣中,無明、行、識、色、六入、觸、受,此七因遍及過去與現世,已然盡皆明晰。
是以,對世間種種,他明達通曉,聞一知百,隻是從前無愛無執,不曾在意,自然懶得去看。如今韓貅不過略略提起,梁刹心中便已經有了幾番計較。
換而言之,是韓貅讓他想要去看,想要猜測,想要了解。因為韓貅,他初初體會到原來紅塵紫陌,尚且不能完全割舍。而又因為不欲出世,是故凡塵俗事也入得耳中,不過轉瞬,旁人的種種謀劃便炳若觀火,須臾即可洞察秋毫。
然而……這又有何不好呢?
活了二十多年,他還是第一次這麽真切地感覺到什麽是歡欣雀躍,什麽是哭笑不得。韓貅說他今日格外“真實可敢,鮮活有味”,然而他自己分明清楚,不僅僅隻是“今天”,而是自從見到韓貅,他的內心深處便有一處受到觸動,步步鬆動,寸寸消融。自從睜眼看到眼前這人,不過幾日光陰,他卻覺得仿佛是自降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活著的滋味。
和這種真切可感的美好比起來,此前那種沉迷於佛典的日子,曾經那種能夠讓他輕易滿足的充實、圓滿,就仿佛一個虛浮的幻夢。
他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麽,自己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什麽。這似乎是他第一次對生命產生這麽多的疑問,但心中卻反而一片晴朗,沒有半點迷茫掙紮。
佛家說要通達曉悟,明心見性,然而不知為何,此時此刻他心中驀然跳出一個聲音,用一種更加親切、肯定的聲音告訴自己:順心而為。
奇怪的是,他分明不追求通達明徹,但心中反而一片澄靜。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即使不明白,卻也能夠感到滿足,沒有佛門刨根問底、剝皮支骨後的明晰又如何,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不求徹悟,但求通達。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難得糊塗”?
或許是因為這種感受本身就能夠讓他處於這樣一種舒服的澄靜中吧!就像剛剛,隻是靜靜地看著韓貅如同頑童般的嬉戲,笑意就不知不覺爬上了他的嘴角;近距離地觀察韓貅斂眉專注,為自己把脈看診的神情,他就能感覺到一種真切的滿足。
“對了!說起來,郎君為何會出現在晉陽呢?聖駕出巡,好像不經過此處,而應該取道冀州城前往鹹陽,卻不知為何此時應該乖乖呆在冀州的郎君,為何出現在了千裏之外的晉陽?”
韓貅忽然出聲,驚醒了正沉浸在自己思緒中的梁刹,然而這也太晚了,直到韓貅走近,梁刹才從那種奇妙的心緒中迴到現世,然而眼底還未完全消減的情意卻尚存。若是換做另一個正常人進來,恐怕都會輕易發現,這個癡迷佛典的青年恐怕是動了凡心。
這樣的眼神帶著熟悉的溫柔情意,韓貅又怎麽會覺得陌生?
他當然不會。
默不動聲地將梁刹的神情收入眼底,韓貅並不點破。
梁刹也並未察覺不妥之處,道:“此前聽聞晉陽城郊寒山寺中今日有蜀中無相大師掛帖,無相大師雲遊四方,難得能在此處遇見,是以才一時興起,來了此地拜訪,隻是恐怕如今已是錯過了。”話雖如此,但梁刹的語氣中卻並沒有多少遺憾和憤怒。
雖說這場禍事的確是有心人利用來引他入套,但命裏有時終須有,或許是命中早定有這一劫。最後他安然無恙不說,還能夠有幸結識韓貅,填滿了生命中的空缺,已然是此行最大的收獲。
至於那位原本的目標無相大師,他倒反而並沒有多少在意。
——畢竟他從前修緣覺一路,無師獨悟,天生佛性。即使拜訪無相,也不過是在枯燥政務的對比之下的選擇罷了。
梁刹自己並不覺得有多少遺憾,然而韓貅卻笑著提議道:“來早不如趕巧,再過幾日便是佛誕之日,聞說那日無相大師會出席佛誕法會,替百姓祈福布施,你若是為了無相大師而來,倒是來得不晚。”
這倒真是巧了!早一天晚一天,恐怕對於冀州那裏來說,都是沒差,但這確實一個很好的能夠繼續呆在晉陽的理由。梁刹並沒有多做遲疑,便欣然允諾。
於是韓貅便開始興致勃勃地籌劃起來:“寒山的日出可是晉陽一景,你現在大病初愈身體不宜勞累,但到那時候,卻也是要勞逸結合的時候,正好可以爬山賞心。寒山寺裏的齋菜嘛,也就那樣,還不若我做的好吃,你若當真想要嚐試我冀北之地的素齋,我親自做給你嚐嚐?不過這事得偷著來,君子遠庖廚,若是被父親大人知道了,我可就麻煩了!初八那天晚上還有燈會……”韓貅說一句,梁刹便點一下頭,一雙眼睛裏透著自己都不曾發現的溫存與柔軟。
正是流年正好,歲月安穩,美人如玉,君子如風。
“……哦對了,冀北之地春天退的格外晚,四月初八那時候,寒山上說不得還能看到桃花開,我少年時候在寒山寺裏埋了兩壇桃花酒,你若是不嫌棄,我們那時同飲?”
絮絮叨叨中,忽然一段清朗的少年音,猝不及防撞入耳中。梁刹一怔。
——明州春天退的晚,山上尤甚,四月初八那時候,說不得還能看到桃花開。可惜妙相你不能飲酒,否則我們到時候把酒臨風,豈不快哉?
——倘若是花兄親自釀造,以這鍾靈桃花為引,這般盛情,妙相又如何敢卻?
——恩?這酒可是你佛門五戒之一,我花半緣何德何能,能夠令你妙相*師為我破戒!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既是為了花兄,想來佛祖亦能體諒。
——哈哈哈!好,那邊說定了,我這就去埋上兩壇桃花釀,我們那時同飲,不但明年,歲歲年年,皆是如此!
……
——當初說好的四月初八,共賞桃花,歲歲年年,把臂同飲。然而年年歲歲,卻唯獨我一人!
兩個陌生又透著熟悉的聲音,忽然在梁刹心中響起,就像是從遙遠而亙古的靈魂深處埋藏許久,然後破土而出,一瞬間宛如春芽萌生,勢不可擋,繁榮滋長,搖曳風中。
溫潤戲謔的青年男聲金相玉質,即使梁刹確信自己從未聽到過這個人的聲音,卻還是不由自主地對他升起一種溫柔;而那狂放瀟灑的男人卻從當初的落拓不羈,轉變成最後的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梁刹的眼前,幾乎能夠想起這麽一幅畫麵:
晚春時節,山下已是繁花褪盡,濃綠妝點,唯獨山上春寒未消,漫山桃花開遍,山上山下,仿佛兩個世界。便是在這一處桃源之內,黑袍的男人不遠千裏化光而來,卻隻能孤獨地收著一地空蕩,縱然用無上法力留住了一日複一日的桃花又如何,那遠處的深山古刹,早已經因為歲月流轉變遷,而荒廢成了斷壁殘桓,而當初那個驚才絕豔的佛子,也早以身證道,不入輪迴!
……等等,為何是,想起?
他曾經見過,還是曾經聽過?
此時,一股無法言說的酸澀忽然湧上眼角鼻尖,明明是兩個不知來處的聲音,卻宛如一道驚雷般在梁刹腦中炸響,驚得他神魂亂顫,肝膽俱裂,識海空茫一片,怔怔然不知歸處。眼前的婆娑世界,腦中的亦幻亦真,竟讓他分不清哪一個是現世人間!
“郎君?郎君?!梁刹!”
被那猛然加重的一聲名字拉迴了現世,梁刹抬頭,看著麵帶憂色的世家公子,他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被連名帶姓地稱唿時,是這樣一種奇怪的特殊的感覺。他有些艱澀地開口:“韓貅,當日,你為何要救我?”
“……”韓貅似乎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而驚得一愣,他斟酌一番,開口道,“我乃是晉陽韓家嫡子,難道路見不平,還不能略施綿薄之力麽。”
“若是想要幫我,卻不僅僅是綿薄之力這麽簡單吧,即使是以你晉陽韓家的赫赫威名,一旦卷入這皇位鬥爭當中,恐怕想要全身而退都是不易,特別你韓家明哲保身多年,退居晉陽一地,多年來甘守家業。你這樣輕率之舉,卻似乎配不上你韓家嫡子的身份。”此時此刻,梁刹的思路無比的清晰,當真是思如泉湧,任韓貅巧舌如簧,麵對他澄靜通透的眼神,竟都無法出言反駁。
“……那你說,我是為了什麽?”
麵對韓貅的反問,梁刹反倒閉口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