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迴神,叫了貼身丫鬟金縷,金縷拿了張折子出來,給霍氏過目,二太太道:“這是我差人去打聽來的,我一一看了,都是人品不錯的公子,家世也清白,拿給大嫂您過目,可幫我瞧瞧,哪家要好些?”
霍氏臉色一肅,是為景月婚事而來!
她低頭揚手翻看了幾頁,一邊笑道:“你為景月下了不少心思,看這楊家的二公子,你可把人家大公子娶的媳婦娘家都調查清楚了。”
二太太神色訕訕然:“那家大公子是庶出的,有些才氣,我看看他娶的媳婦是個什麽樣的,若是景月嫁過去,這妯娌間的,倘或不好相與,省得景月去了受氣。後來一打聽,大公子家的媳婦是個懦弱的人,也不愛爭口舌。他們楊家人口簡單,景月嫁去就可直接管理一府的中饋,覺得楊家是不錯的。”
“可是楊家卻是個六品的通判,更何況還是老爺的下屬。我是聽說過的,這楊通判為人老實,隻納了一個妾室,還有懼內的傳聞,你可想想他家那位太太的厲害,景月嫁過去是要服侍嚴厲的婆婆,她可受得住?”
二太太道:“今年滁州鬧雪災,楊太太一直在病中,請了好些大夫都說怕是不行了,隻是尚撐著幾口氣,就是等著他親生兒子娶妻。二公子今年有十七歲,年初就臥榻在楊太太床邊侍疾,一直到今日都不曾斷,孝名在外。趁現在來給大嫂過目,也是怕耽擱不起。說句不中聽的話,萬一那楊太太哪天撒了手,二公子就得守孝三年……”
霍氏神色一凜,合上折子,遞給二太太正色道:“景月這些年養在我跟前,可以坦實地說,從沒虧待過她,照樣如嫡親的女兒般。這孩子懂事,從小對我也孝順,你雖是她生母,但我們妯娌間,也不說那生母養母的見外話,都是她的母親。她的婚事不是全由你一句話說了算,這麽多年的母女情,我總要為她覓得個好姻緣。”
這話語氣就重了點,二太太臉色有幾分難看,想插嘴說幾句,隻聽霍氏繼續道:“我知道你的擔心,景沫還未出閣,你是怕我把景月耽擱了,才尋了楊家這門親,又跟我說擔心楊太太不行了,若想結楊家的親,這門親事就得趕緊置辦,無非是想讓景月早點出嫁。我們都是母親,女兒的婚事是著急,可也不是你這樣的急法,那楊家真就那麽好嗎?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楊家二公子能一直侍疾,是孝心可憫。但做出這樣一副高姿態,鬧得人盡皆知是什麽意思,想說他們楊家出了位大孝子?可楊家二公子有十七了,這孝順的人多半早就傳出孝名,這不孝順的人生怕人家知道他不孝順。你怎麽就不想想,怕是楊家為了讓他家二公子尋個好姑娘家,才弄出這樣的事……”
霍氏一通分析下來,二太太漲紅了臉,霍氏還在道:“嫁女就要高嫁,那樣女兒才嫁得矜貴。若是嫁到小門小戶裏,公婆不好服侍也傳不出什麽話來,相反那高門望族裏,外頭的百姓都盯緊著,一點動靜都能傳出事來,這樣婆家才不會亂欺負新媳婦。怎麽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二太太臉色越來越難看,倒不是被霍氏這連消帶打的話譏諷,而是覺得自己想事太簡單了,遠沒有霍氏老辣和深遠。當初她的私心是怕霍氏為景沫的婚事,耽擱了景月,才想到楊家這門親,以楊太太病急,萬一她去了,楊家二公子就得守孝三年,景月不好耽擱,這樣也有理由讓景月趕緊出閣。沒有想到她相中楊家的心思一眼被霍氏看穿了。
再則霍氏說得方方麵麵俱全,是她未經深思熟慮,楊家二公子雖沒見過,但以前的確沒傳出孝名來,是近來才有的,莫非是那位楊太太為了讓兒子娶個好媳婦,有意稱病重讓兒子孝名在身不成?
那位楊太太是出了名的悍妻,又多主意,難道自己真是著了道?
這樣一想,二太太打了一個寒戰。
霍氏看她像是開竅了,斂了神色,慢吞吞地道:“景月是你們二房的嫡女,你可想到三丫頭景薇嫁的人家?”
二太太腦中一轟。
當初是她看大房的景顏出閣了,立即就給景薇說了媒,雖然霍氏沒說什麽,但明白這事是存了芥蒂的,傅家的大小姐還未出閣,兩個庶出的小姐倒都嫁了,心裏能不有疙瘩嗎?可她實在容不下景薇那丫頭在自己跟前晃,要不是她,自己能把景月送到大房去,能給霍氏撫養嗎?所以她做主把景薇嫁給了和老爺交情不錯的魏知縣的庶子魏明。庶女配庶子,景薇這門親事談不上好壞,隻是景薇去了縣裏,終究不如這滁州府。
也不知是不是景薇命好,嫁過去後,魏知縣的嫡長子和長媳出了意外,雙雙死了,魏知縣隻有魏明一個庶子,就開始重視起魏明,內院的事也交給了景薇打理,她婆婆不大管事,夫婿又肯拚,半年的時間就在縣裏開了兩間米糧鋪子,現在景薇還有了身孕,兩口子過得十分恩愛。二太太說的這門婚事,二老爺曾經不斷指責她,要不是有了這樣的轉變,她和二老爺的關係也不會有所緩和。
想到這裏,二太太真不知是該怨還是該笑……
陳豐家的把二太太送出門,迴到屋,聽霍氏吩咐道:“你派人把二太太說的話傳到景月那裏。”
清風閣裏,景秀和白蘇說完話,要白蘇下去做事,她則拿起描紅冊子,臨炕邊坐著描紅,一筆一畫寫得十分認真,約莫半盞茶時間,手腕有些酸痛,她休息了會,巧娘端了藥來,一聞到藥味,她撫了撫額頭,小聲嘟囔道:“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啊!”
巧娘已是笑道:“今日的藥不同,是徐大夫研究的藥膳,不苦,你快來試試。”
景秀精神一振,嘴角綻放出柔和的笑容,走到方桌旁拿起湯匙嚐了口,入口有一股清甜,待咽下才感覺到苦味,她皺起眉頭道:“原來還是苦的!”
巧娘擰著她腮幫:“虧你還抱怨,徐大夫知道你怕苦,才想了這法子,把藥放進膳湯裏,人家可是為你的病費盡了心思。”
景秀哪有真抱怨,不免垂下臉無助地歎口氣。
巧娘催促景秀全都喝完。
喝完了藥,外麵傳話說四小姐來了。
巧娘本來想讓景秀歇息,聽說她來了,倒是詫異:“剛才碰到孔媽媽,她從後罩房的大廚房過來,聽她說起二太太來了,和太太說了會話就走了。怎麽這個時候四小姐來了,要我說就推了不見!”說著,就要往外麵去。
景秀攔住道:“讓她去西暖閣坐著吧,我馬上過去。”
在西暖閣接待了景月,景月穿了件棗紅色彩繡花紋交織綾長襖,領口袖口籠了圈灰鼠毛皮,遍地用銀絲勾了玫瑰花卉,下頭穿著牙白色挑線裙子,裙邊點了流蘇珍珠,襯著她眉心的那粒美人痣,別致中透著美豔。
未語先笑道:“還記得以前冬日裏最愛纏著祖母,我怕冷,一定要在外祖母的大暖閣裏才睡得著。可是如今隻要一來了,就會想起祖母來。”笑聲漸漸變得低沉,麵有憂色。
景秀聽了這話,微微一笑不動聲色,一進來就說起自己和這大暖閣的淵源,話中又解釋了為什麽不來看她,這個四姐姐說話很有一套。
“四姐姐請坐。”景秀也不過分熱情。
景月大大方方地坐到了景秀旁邊,兩人挨著坐在炕床上,看到紫檀繡架繃上繡的紫玉蘭,瞅過去一看,道:“六妹妹原來還是繡花高手!”有點震驚的樣子,像是想不到景秀懂刺繡。
景秀聽她這一句,那一句,摸不清來意,也就笑著附和道:“跟著巧娘學了點,繡了很久才剛剛成形。”
“我們幾個姊妹當中刺繡最好的是七妹妹,她姨娘出身江南繡戶,一手繡花絕技,七妹妹師承安姨娘,在我們剛學刺繡的時候,她就會描花樣子了,後來不管繡什麽都是她最好,繡娘也把好的教給她。”跟著就歎口氣,“我就沒往裏頭鑽研,了不得繡些不打眼的小玩意。”很是悵然。
跟她說這些什麽意思,景秀費解地琢磨著,低低地“哦”了一聲。
景月看到景秀在窗外光線的照射下,露出一寸秀美雪白的脖頸,恬靜溫馴,尖尖的下顎,唇角未笑抿出一對小菱角,雪白的臉,襯得黛眉如山,在這寒光冬日裏竟有燦霞般的豔麗。
這一細致打量,現這位六妹妹漂亮得不似凡人,她不由得微蹙起眉頭。
景秀見她神色異常地直盯著她臉麵,有些不解,而景月也意識到失儀,指著繡架上的紫玉蘭花樣子,大咧咧地笑道:“你快指導指導我,這花都怎麽繡的?我最怕繡這種繁複的花樣子。”一副大感興趣地向景秀討教繡花樣。
景秀見她十分熱絡,不好婉拒,隻好指著繡棚上的刺繡娓娓道來:“……巧娘說要繡得出彩,就要把絲線搭配好,遠遠地看著就像真的花似的……你看這裏,是月白色裏夾著豆綠色絲線,這裏有紅黃綠金四色,還有這塊就要用紫棠色和藕荷色,花心就用黛紫和赤金色……”
霍氏臉色一肅,是為景月婚事而來!
她低頭揚手翻看了幾頁,一邊笑道:“你為景月下了不少心思,看這楊家的二公子,你可把人家大公子娶的媳婦娘家都調查清楚了。”
二太太神色訕訕然:“那家大公子是庶出的,有些才氣,我看看他娶的媳婦是個什麽樣的,若是景月嫁過去,這妯娌間的,倘或不好相與,省得景月去了受氣。後來一打聽,大公子家的媳婦是個懦弱的人,也不愛爭口舌。他們楊家人口簡單,景月嫁去就可直接管理一府的中饋,覺得楊家是不錯的。”
“可是楊家卻是個六品的通判,更何況還是老爺的下屬。我是聽說過的,這楊通判為人老實,隻納了一個妾室,還有懼內的傳聞,你可想想他家那位太太的厲害,景月嫁過去是要服侍嚴厲的婆婆,她可受得住?”
二太太道:“今年滁州鬧雪災,楊太太一直在病中,請了好些大夫都說怕是不行了,隻是尚撐著幾口氣,就是等著他親生兒子娶妻。二公子今年有十七歲,年初就臥榻在楊太太床邊侍疾,一直到今日都不曾斷,孝名在外。趁現在來給大嫂過目,也是怕耽擱不起。說句不中聽的話,萬一那楊太太哪天撒了手,二公子就得守孝三年……”
霍氏神色一凜,合上折子,遞給二太太正色道:“景月這些年養在我跟前,可以坦實地說,從沒虧待過她,照樣如嫡親的女兒般。這孩子懂事,從小對我也孝順,你雖是她生母,但我們妯娌間,也不說那生母養母的見外話,都是她的母親。她的婚事不是全由你一句話說了算,這麽多年的母女情,我總要為她覓得個好姻緣。”
這話語氣就重了點,二太太臉色有幾分難看,想插嘴說幾句,隻聽霍氏繼續道:“我知道你的擔心,景沫還未出閣,你是怕我把景月耽擱了,才尋了楊家這門親,又跟我說擔心楊太太不行了,若想結楊家的親,這門親事就得趕緊置辦,無非是想讓景月早點出嫁。我們都是母親,女兒的婚事是著急,可也不是你這樣的急法,那楊家真就那麽好嗎?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楊家二公子能一直侍疾,是孝心可憫。但做出這樣一副高姿態,鬧得人盡皆知是什麽意思,想說他們楊家出了位大孝子?可楊家二公子有十七了,這孝順的人多半早就傳出孝名,這不孝順的人生怕人家知道他不孝順。你怎麽就不想想,怕是楊家為了讓他家二公子尋個好姑娘家,才弄出這樣的事……”
霍氏一通分析下來,二太太漲紅了臉,霍氏還在道:“嫁女就要高嫁,那樣女兒才嫁得矜貴。若是嫁到小門小戶裏,公婆不好服侍也傳不出什麽話來,相反那高門望族裏,外頭的百姓都盯緊著,一點動靜都能傳出事來,這樣婆家才不會亂欺負新媳婦。怎麽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二太太臉色越來越難看,倒不是被霍氏這連消帶打的話譏諷,而是覺得自己想事太簡單了,遠沒有霍氏老辣和深遠。當初她的私心是怕霍氏為景沫的婚事,耽擱了景月,才想到楊家這門親,以楊太太病急,萬一她去了,楊家二公子就得守孝三年,景月不好耽擱,這樣也有理由讓景月趕緊出閣。沒有想到她相中楊家的心思一眼被霍氏看穿了。
再則霍氏說得方方麵麵俱全,是她未經深思熟慮,楊家二公子雖沒見過,但以前的確沒傳出孝名來,是近來才有的,莫非是那位楊太太為了讓兒子娶個好媳婦,有意稱病重讓兒子孝名在身不成?
那位楊太太是出了名的悍妻,又多主意,難道自己真是著了道?
這樣一想,二太太打了一個寒戰。
霍氏看她像是開竅了,斂了神色,慢吞吞地道:“景月是你們二房的嫡女,你可想到三丫頭景薇嫁的人家?”
二太太腦中一轟。
當初是她看大房的景顏出閣了,立即就給景薇說了媒,雖然霍氏沒說什麽,但明白這事是存了芥蒂的,傅家的大小姐還未出閣,兩個庶出的小姐倒都嫁了,心裏能不有疙瘩嗎?可她實在容不下景薇那丫頭在自己跟前晃,要不是她,自己能把景月送到大房去,能給霍氏撫養嗎?所以她做主把景薇嫁給了和老爺交情不錯的魏知縣的庶子魏明。庶女配庶子,景薇這門親事談不上好壞,隻是景薇去了縣裏,終究不如這滁州府。
也不知是不是景薇命好,嫁過去後,魏知縣的嫡長子和長媳出了意外,雙雙死了,魏知縣隻有魏明一個庶子,就開始重視起魏明,內院的事也交給了景薇打理,她婆婆不大管事,夫婿又肯拚,半年的時間就在縣裏開了兩間米糧鋪子,現在景薇還有了身孕,兩口子過得十分恩愛。二太太說的這門婚事,二老爺曾經不斷指責她,要不是有了這樣的轉變,她和二老爺的關係也不會有所緩和。
想到這裏,二太太真不知是該怨還是該笑……
陳豐家的把二太太送出門,迴到屋,聽霍氏吩咐道:“你派人把二太太說的話傳到景月那裏。”
清風閣裏,景秀和白蘇說完話,要白蘇下去做事,她則拿起描紅冊子,臨炕邊坐著描紅,一筆一畫寫得十分認真,約莫半盞茶時間,手腕有些酸痛,她休息了會,巧娘端了藥來,一聞到藥味,她撫了撫額頭,小聲嘟囔道:“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啊!”
巧娘已是笑道:“今日的藥不同,是徐大夫研究的藥膳,不苦,你快來試試。”
景秀精神一振,嘴角綻放出柔和的笑容,走到方桌旁拿起湯匙嚐了口,入口有一股清甜,待咽下才感覺到苦味,她皺起眉頭道:“原來還是苦的!”
巧娘擰著她腮幫:“虧你還抱怨,徐大夫知道你怕苦,才想了這法子,把藥放進膳湯裏,人家可是為你的病費盡了心思。”
景秀哪有真抱怨,不免垂下臉無助地歎口氣。
巧娘催促景秀全都喝完。
喝完了藥,外麵傳話說四小姐來了。
巧娘本來想讓景秀歇息,聽說她來了,倒是詫異:“剛才碰到孔媽媽,她從後罩房的大廚房過來,聽她說起二太太來了,和太太說了會話就走了。怎麽這個時候四小姐來了,要我說就推了不見!”說著,就要往外麵去。
景秀攔住道:“讓她去西暖閣坐著吧,我馬上過去。”
在西暖閣接待了景月,景月穿了件棗紅色彩繡花紋交織綾長襖,領口袖口籠了圈灰鼠毛皮,遍地用銀絲勾了玫瑰花卉,下頭穿著牙白色挑線裙子,裙邊點了流蘇珍珠,襯著她眉心的那粒美人痣,別致中透著美豔。
未語先笑道:“還記得以前冬日裏最愛纏著祖母,我怕冷,一定要在外祖母的大暖閣裏才睡得著。可是如今隻要一來了,就會想起祖母來。”笑聲漸漸變得低沉,麵有憂色。
景秀聽了這話,微微一笑不動聲色,一進來就說起自己和這大暖閣的淵源,話中又解釋了為什麽不來看她,這個四姐姐說話很有一套。
“四姐姐請坐。”景秀也不過分熱情。
景月大大方方地坐到了景秀旁邊,兩人挨著坐在炕床上,看到紫檀繡架繃上繡的紫玉蘭,瞅過去一看,道:“六妹妹原來還是繡花高手!”有點震驚的樣子,像是想不到景秀懂刺繡。
景秀聽她這一句,那一句,摸不清來意,也就笑著附和道:“跟著巧娘學了點,繡了很久才剛剛成形。”
“我們幾個姊妹當中刺繡最好的是七妹妹,她姨娘出身江南繡戶,一手繡花絕技,七妹妹師承安姨娘,在我們剛學刺繡的時候,她就會描花樣子了,後來不管繡什麽都是她最好,繡娘也把好的教給她。”跟著就歎口氣,“我就沒往裏頭鑽研,了不得繡些不打眼的小玩意。”很是悵然。
跟她說這些什麽意思,景秀費解地琢磨著,低低地“哦”了一聲。
景月看到景秀在窗外光線的照射下,露出一寸秀美雪白的脖頸,恬靜溫馴,尖尖的下顎,唇角未笑抿出一對小菱角,雪白的臉,襯得黛眉如山,在這寒光冬日裏竟有燦霞般的豔麗。
這一細致打量,現這位六妹妹漂亮得不似凡人,她不由得微蹙起眉頭。
景秀見她神色異常地直盯著她臉麵,有些不解,而景月也意識到失儀,指著繡架上的紫玉蘭花樣子,大咧咧地笑道:“你快指導指導我,這花都怎麽繡的?我最怕繡這種繁複的花樣子。”一副大感興趣地向景秀討教繡花樣。
景秀見她十分熱絡,不好婉拒,隻好指著繡棚上的刺繡娓娓道來:“……巧娘說要繡得出彩,就要把絲線搭配好,遠遠地看著就像真的花似的……你看這裏,是月白色裏夾著豆綠色絲線,這裏有紅黃綠金四色,還有這塊就要用紫棠色和藕荷色,花心就用黛紫和赤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