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士卒,大多數當兵都不是本意。


    除了少數是犯罪被充軍的,大多數都是流民,被強行充入軍中的。


    這些士卒家中無田無地,隻能靠著軍餉養活一家人。


    趙興沒有繼位前,軍中拖欠軍餉不說,還隻發半餉,連養活家人都困難,因此經常出現逃兵。


    如今趙興要裁掉軍中老幼,還給田地安置,誰還願意當兵?


    “這點不用擔心,安置那些裁掉士卒的田地,隻有耕種權,依舊屬於朝廷,且需要和普通百姓一樣交賦稅。而士卒若是立功,會賞賜田地,還可以免稅!如此就不用擔心士卒想要卸甲歸田。”趙興說道。


    這些問題他早就考慮過了,士卒不願意當兵,軍中逃兵成風,本質上還是朝廷的問題。


    軍餉養活一家人還是夠用的,朝廷拖欠軍餉,還隻發半餉,士卒自然不樂意了。


    他繼位後,一直沒有拖欠軍餉,足額發放,立功還直接賞賜田地,士卒怎麽會不幹。


    農耕社會,百姓十分渴望擁有田地。


    有了田地,才能傳給子孫,讓子孫有安身立命之資。


    很多百姓甚至病死餓死,都不願意賣土地。


    裁軍雖然有安置的土地,可終究沒有所有權。


    “陛下,這麽做軍中兵力銳減,如今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不如等事情平息後,再裁軍?”曾公亮說道。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要這麽做。士卒減少,那就抽調地方廂軍補充。這次朕準備調集一部分禁軍和一部分地方廂軍前往北方!”趙興說道。


    “地方廂軍戰力終究不如禁軍,陛下是否再…”


    趙興擺手打斷了曾公亮的話,說道:“朕卻覺得地方廂軍不比禁軍差,去年江州平叛,調去的那些地方廂軍,表現就很不錯。曾愛卿和兵部三衙盡快商量商量,拿出個章程來。”


    地方廂軍戰力、裝備都比不上禁軍,可有一點是禁軍比不上的,那就是將領。


    禁軍之中的將領,大多都是靠著蔭封的勳爵將門子弟。


    這些人雖然出身名門,可真正有能力的沒有幾個。


    地方廂軍的將領,基本都已經升遷無望了,有了立功的機會,這些人可比禁軍那些隻知道混日子的將領強多了。


    “是。”曾公亮見趙興堅持,也沒有再勸。


    軍中老幼過多,不僅影響戰力,還需要朝廷養著,確實是一大問題。


    裁軍他也是認可的,隻是有著各種顧慮,既然趙興考慮清楚了,也有著應對辦法,他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對了,武舉不是結束了麽,把他們安排進軍中,這次也隨軍出征。”趙興淡淡道。


    武舉前兩天就結束了,趙興為了體現對武舉的重視,準備過幾日設宴款待他們一下,再讓他們進入講武堂學習。


    如今看來也沒必要了,直接把這些人丟到軍中。


    不管最後打不打的起來,總歸是個曆練。


    “是。”曾公亮應道。


    …………


    大宋整軍備戰的時候,遼國那邊,耶律乙辛也正式登基了。


    這段時間,耶律乙辛一直在清理那些忠於皇室的官員。


    當然了,他清理的隻是那些明麵上的,一些他不信任的,隻能通過明升暗降的方式來處理。


    要是他真的大肆清理,鬧的人心惶惶,也不利於遼國安定。


    不管怎麽樣,經過一番清理後,明麵上他已經徹底掌控住了局勢,登基時也沒發生任何意外。


    封賞群臣,大宴三天,耶律乙辛忙著收拾爛攤子的時候,西夏的使臣來了。


    得知西夏邀他一起對付大宋,耶律乙辛心裏冷笑不已。


    雖然不清楚西夏打的什麽算盤,可他知道西夏絕對沒有那麽好心。


    不過這對他來說,也算是好事,熱情的款待了西夏使臣後,命人把這個消息給散播了出去。


    大宋在遼國肯定有探子,散布消息讓大宋知道,也算是給大宋施壓了。


    雖然遼國表麵上還算平靜,可草原那邊卻不安穩。


    他滅掉耶律重元後,派人前去見草原各個部落的首領,邀請他們前來參加登基大典。


    那些契丹部落的首領都來了,但是那些不是契丹族的部落首領並沒有來,以各種理由推脫了。


    耶律乙辛清楚,這些部落擔心他秋後算賬。


    可這些部落始終是個不安定因素,在沒有解決前,始終是個隱患。


    而且遼國內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存著異心。


    沒有徹底消除各種隱患前,他並不想和大宋開戰。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大宋願意交人。


    …………


    遼國發生的事情趙興並不知道,這段時間有些冷落後宮妃嬪,他正忙著雨露均沾呢。


    曾公亮那邊效率非常快,用了幾天時間,便把裁軍和補充兵員的章程給定下了,送來給趙興過目。


    趙興看完後,很是滿意,讓曾公亮在早朝之上提出。


    原本以為多少會有些阻力,卻沒有想到,阻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武將對於這個決定,自然不願意答應。


    他們不比文官,有地方官員孝敬。


    武將想撈錢,隻能靠著吃空餉和販賣軍中器械糧草克扣士卒軍餉等手段。


    大宋多年不打仗,武將想做手腳本身就不方便。


    一旦裁軍,就需要重新核對人數,吃空餉的事情就瞞不住了。


    可是武將在朝中相對弱勢,文官見趙興對軍隊動刀,非常支持,武將的反對就顯的無足輕重了。


    雖說大宋重文輕武,可這指的是上層,文官並不能直接掌管軍隊,吃空餉那些,他們也得不到好處,樂的看武將吃癟。


    武將們吃了虧,自然不甘心,可也無可奈何。


    大宋重文輕武,本身就是為了防備武將,那些武勳將門相互之間,來往也不敢過密。


    此時被文官針對,他們卻一盤散沙,想要聯合反擊,都不敢。


    生怕被文官誣陷想要謀反。


    即便他們想要給文官添堵都沒辦法,因為禦史台和諫院這兩個言官機構,都是文官。


    甚至就連樞密院和兵部的主官都是文官擔任的,他們能怎麽辦?


    這些武將心裏鬱悶,隻能在別的地方給文官們添堵了。


    但凡朝堂之上,有文官遭遇彈劾,這些武將非常有默契的都要踩一腳。


    原本隻是一些小事,被他們這麽一弄,都成了大事。


    趙興心裏暗笑,借機處理掉一些官員。


    他這麽做,未必沒有激發文武對立的意思。


    因為重文輕武的原因,那些武勳將門輕易不敢得罪文官,在朝堂之上幾乎成了文官的應聲蟲。


    趙興就是讓他們知道,他們這麽做,那些文官還是看不起他們,該打壓的時候一樣會踩他們一腳。


    “陛下何事這麽高興?”


    小沈氏坐在趙興懷中,喂了他一顆葡萄,好奇道。


    “陽光明媚,美人在懷,朕豈能不高興。”


    趙興在她臉上親了一口,也沒忘記另一邊的如蘭,轉頭親了一口。


    “陛下要是如此想,也不會這麽久都不來看臣妾了。”如蘭嘟著嘴,語氣帶著幾分怨念。


    明蘭生了,餘嫣然也懷了身孕,就她還沒有動靜。


    前段時間,趙興一直寵幸蕭太後,好不容易蕭太後出宮,趙興有時間來後宮了,先去的都是那些有子嗣或者有身孕的妃嬪宮裏。


    今天總算想到她了,召她來禦花園伴駕,沒想到還有個小沈氏。


    “朕哪裏會忘了愛妃。”


    趙興好笑的捏了捏如蘭的臉,笑道:“今天朕隻陪兩位愛妃,哪都不去。”


    如蘭雖然吃醋,語氣帶著些怨念,可她心思簡單,並沒有陰陽怪氣的,趙興自然不反感。


    “陛下,臣妾聽說要打仗了?”


    小沈氏話一出口,擔心趙興多想,連忙道:“臣妾隻是擔心兄長,這才詢問。”


    “打不打的起來還不一定呢,你兄長既然是武將,肯定是要上戰場的。”趙興淡淡道。


    “臣妾明白,就是有些擔心。”小沈氏有些失落道。


    “朕聽聞,最近經常有人入宮來看你?”趙興問道。


    小沈氏眼中閃過一絲慌亂道:“那是臣妾嫂嫂的妹妹,和臣妾關係不錯,這次到汴京來玩,不日就要迴禹州,這才經常入宮陪臣妾說說話。”


    “你要是無聊,多和其她妃嬪走動走動,你嫂嫂那個妹妹,畢竟還未出閣,經常入宮也不合適。”趙興淡淡道。


    最近小鄒氏來了汴京,三天兩頭入宮來找小沈氏,一來就是半天。


    要說是因為兩人關係好,趙興根本不信。


    而且小鄒氏在宮裏的時候,小沈氏還讓人來請過他一次。


    打的什麽主意,趙興又豈能猜不到。


    隻是趙興對於那種女人,完全沒有興趣。


    “臣妾知道了。”


    小沈氏連忙點頭,不敢去看趙興。


    小鄒氏確實想入宮,還說什麽不僅能陪她說說話,還能和她一起伺候趙興。


    她一聽就心動了,畢竟在宮裏太無聊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且她入宮也有段時間了,也知道趙興很喜歡召幾個妃嬪一起侍寢。


    讓她和別人一起侍奉趙興,她總覺得有些難為情。


    可惜小鄒氏入宮幾次,趙興都沒去她那邊,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請趙興過去,趙興還沒去。


    敲打了一下,趙興也沒再說什麽,讓人準備釣具,領著兩女釣魚去了。


    玩到傍晚,帶著兩女直接去了如蘭的院子。


    ………


    次日早上,趙興醒來,本不想吵醒兩女,隻是兩女不僅緊緊摟著他,腿還搭在他腿上,隻能把兩女吵醒了。


    兩女昨晚雖然有著一起扛火槍的友誼,可醒來後,還是有些尷尬。


    趙興在兩女伺候下穿好衣服離去,留下了神色尷尬的兩女。


    “盛姐姐,我先迴去了。”小沈氏說道。


    “陛下鍛煉完會在這邊用飯,等用了飯再走吧。”如蘭說道。


    她留小沈氏,一方麵是擔心趙興多想,一方麵也是尋找戰友。


    明蘭那邊孩子還小,經常鬧夜,而餘嫣然有了身孕,淑蘭前些日子也查出又懷上了。


    趙興喜歡,她一個人也吃不消,和小沈氏已經一起伺候過了,總比和其她人一起強。


    因此她想和小沈氏搞好關係,這樣也能多被寵幸幾次。


    “哦。”小沈氏聞言尷尬的點了點頭。


    等趙興鍛煉完迴來,就看到如蘭和小沈氏正有說有笑,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尷尬。


    趙興隻是感歎女人之間交友確實快,也沒有多想。


    兩人關係好,伺候他的時候才能放的開。


    後宮妃嬪,不同的妃嬪搭配,也有不同的滋味。


    吃了早飯,趙興在兩女的相送下離開了。


    來到龍圖閣,內侍稟報說殷漢章求見,等待了好一會了。


    趙興來到書桌後落座,讓人把殷漢章傳了進來。


    “臣拜見陛下!”殷漢章行禮道。


    “說,什麽事?”趙興擺手道。


    “稟陛下,禁軍裁軍後,有一些都指揮使報上去的人數,和軍中實際人數不符。”殷漢章說著,從衣袖中掏出一道紮子。


    三水上前接過,送到了趙興手裏。


    “哼,真是不見棺材心不死!”趙興看完冷聲道。


    據他了解,軍中實際數量和在冊的數量,差距大概在兩三成左右。


    禁軍在冊人數,不算殿前司的禁軍,還有七十六萬。


    但是真是人數,隻有五十八萬多。


    少了的近十八萬人,就是空餉了。


    自古以來,吃空餉的情況在軍中很常見,大宋現在還算不上嚴重。


    像明末的時候,十萬人的軍隊,實際上可能隻有兩三萬,簡直觸目驚心。


    像大宋軍中,年紀大的士卒,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空餉。


    大宋多年沒有戰爭,戰死的少,但平常逃兵卻不少。


    那些將領卻不上報,這些士卒的軍餉和平常的糧食,就落入了將領的手裏。


    一些士卒逃走一二十年了,依舊在冊,朝廷還在發軍餉。


    從名冊來看,這些人就屬於老的那部分了。


    裁掉軍中老幼,是根據名冊登記的年齡來的。


    這次裁軍,必然要裁掉許多空餉名額。


    要單單如此還不算什麽,無非就是少吃一點空餉罷了,雖然肉疼,還不至於要命。


    但這其中有個問題,裁掉的那部分年老的士卒,朝廷是需要安置的。


    這些人早就是逃兵了,人都不知道哪去了,有一些甚至已經死了。


    人都沒有,拿什麽給朝廷安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否:我是皇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霜戀舞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霜戀舞曲並收藏知否:我是皇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