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耶律重元的貴族,聽聞這個消息,紛紛罵起了大宋。
在他們眼裏,大宋軟弱可欺,就算打了勝仗,都會主動求和,和他們豢養的綿羊沒有什麽不同。
如今大宋竟然敢主動增兵,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冒犯。
甚至有人叫囂著幹脆和耶律乙辛聯合,先滅了大宋算了。
耶律重元雖然憤怒,卻沒有失去理智。
他不知道那個提出這種愚蠢建議的人,是單純的蠢還是別有用心。
耶律重元說道:“如何應對本王需要好好考慮考慮,你們都先迴去吧。”
把所有人都打發走,耶律重元派人把李戈找了過來。
他能夠下毒成功,多虧了香水秘方。
而香水秘方就是李戈帶迴來的。
耶律重元也沒虧待他,讓李戈專門替自己打理王府封地的所有生意。
這次出兵,他讓李戈替他籌措糧草。
李戈為了表忠心,籌措到足夠的糧草,親自押送過來。
昨天剛剛到的軍營,如今還未離開。
得到傳召,李戈很快就來到了中軍大帳。
“小的拜見大王!”李戈行禮道。
“嗯。”耶律重元點了點頭,說道:“本王叫你來,是想讓你去一趟大宋。”
李戈聞言一愣,問道:“不知大王讓小的去大宋做些什麽?”
耶律重元把大宋往北方增兵的事說了一遍,說道:“你見了大宋太子後告訴他,若是大宋願意退兵,等本王掌權後,願意將到雁門關這一線還給大宋!”
大宋北方並不是一直無險可守,之前還有雁門關這座險關在。
雖然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丟失,雁門關一線並不能完全防禦住遼軍南下,但卻能夠極大的緩解大宋防守的壓力。
太宗皇帝北伐失利後,雁門關也丟失了,讓宋遼邊境南移了許多。
檀淵之盟後,才正式定下以白溝河為兩國邊界。
然而雁門關的丟失,不僅丟失了大片土地,也讓大宋徹底失去了北方最後一座險關。
認真算起來,遼國現在占領的可不止是燕雲十六州了。
耶律重元說將雁門關沿線歸還大宋,其實就是恢複兩國在太宗皇帝沒有北伐之前的邊界。
如此一來,大宋不僅能夠得到一座險關,還能收複丟失的數百裏故土。
“大王,小的覺得不必如此,以小的對大宋的了解,大宋此番增兵更多的是威懾,沒有膽子真敢出兵犯邊的。而且即便出兵,大宋也攻不破我遼國的邊防,反而能牽製住邊境的兵馬。”李戈說道。
李戈一直想往謀臣方麵轉變,隻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在遼國的地位。
在他看來,這次無疑是個好機會。
以他多年和大宋那邊商賈通商,對大宋的了解,並不覺得大宋具備出兵的能力。
就算大宋真的出兵,遼國邊境的駐軍都是遼皇的人。
如今耶律乙辛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些人都聽耶律乙辛。
大宋出兵在他看來反而是好事。
“本王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不是在和你商量,懂麽?”耶律重元淡淡的看著李戈說道。
李戈說的那些他難道想不到?
隻是他不能,也不敢去賭。
就算大宋不會出兵,真要把耶律乙辛逼急了,他和大宋聯合起來怎麽辦?
他能以許諾歸還雁門關一線給大宋,耶律乙辛難道就不能許諾歸還燕雲十六州給大宋?
對他來說,大宋退兵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樣哪怕耶律乙辛向大宋求援,大宋在邊境的兵力不足,也沒法出兵。
至於調兵,他並不擔心。
兵馬不是說調動就調動的,這次大宋增兵十萬,人力物力花費可不小。
一旦退兵,下次調動花費的代價就更大了。
以大宋的情況,能不能承擔的起還不一定。
即便大宋真的有意出兵,那時候他也占據了上風,也能夠應付。
至於承諾的雁門關沿線,他根本沒打算給。
“是!小的這就去!”李戈急忙道。
“希望你別讓本王失望,隻要你完成了本王的吩咐,本王自然不會虧待你的。”耶律重元淡淡道。
“是!”李戈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李戈離開後,耶律重元仔細想了想自己的謀劃,並沒有發現什麽疏漏,放下心來。
“報!”
這時一個將領走了進來,行禮道:“稟大王,城內派人送出來一封信,說是讓大王親自過目!”
耶律重元上前接過信,展開看了起來。
“哈哈,耶律乙辛真當本王蠢麽!”
耶律乙辛在信中說,隻要他願意退兵,耶律乙辛就會奏請皇帝,既往不咎,同時再劃分兩府給他做封地。
耶律重元也不傻,此時若是退兵,就給了耶律乙辛喘氣的時間。
那些忠於遼皇的人,在遼皇死後,有一些人還在觀望。
一旦給了耶律乙辛時間,把那些人收服,必然實力大增,到時候就是耶律乙辛派兵圍剿他了。
“你派人去城裏告訴耶律乙辛,這件事本王要考慮考慮。”耶律重元說道。
耶律乙辛最後在信裏說,如今大宋已經增兵了,在旁虎視眈眈,耶律重元若是繼續執迷不悟,說不定就要將遼國基業毀於一旦,讓耶律重元好好思量。
話中的威脅之意,一目了然。
耶律重元此時也不想太過刺激耶律乙辛。
“是!”報信的將領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
汴京
醜時過半,宮門外就停了大量的馬車。
這些都是參加早朝的官員。
如今才剛剛二月,天氣依舊寒冷。
此時還是深夜,就更加寒冷了。
官員到了宮門外,也沒人下車和別人寒暄,都在馬車裏考著炭火,等待宮門打開。
過了一會,宮門兩旁的側門打開,得到隨從通知,馬車裏的官員才下了馬車,進了宮門。
來到等候的偏殿內,官員們才相互攀談,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或者聊聊家常,再或者談一談政務,互相通個氣……
等到內侍通知上朝的時候,百官才排好隊列,往大慶殿而去。
等百官進入大殿站好,沒多久,內侍高喝道:“陛下、太子殿下到!”
殿內的百官聞言除了少數幾人,俱是一愣。
這段時間,官家因為身體的原因,早朝都未參加。
是趙興這個太子坐朝聽政。
官家身體好了上朝也正常,但是他們在這之前可是一點風聲沒有聽到。
不過這些官員很快迴過神來,躬身齊唿:“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趙興攙扶著父皇從大殿後麵走出,登臨禦台之上。
趙興扶著父皇在龍椅上坐下,自己則在左側邊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眾位愛卿平身!”官家說道。
“謝陛下!”百官謝恩後站了起來。
一時間大殿十分安靜。
“朕這些日子一直在養身體,感觸良多。”
官家目光有些出神道:“朕十三歲登基,二十四歲親政。如今在位已有四十過年,自古以來比朕在位長的皇帝,怕是不多了吧?”
“朕自知愚鈍,無法和曆代先皇相比。繼位後,殫精竭慮,隻求不給祖宗丟臉。”
“然而朕在位數十年,如今迴想起來,卻幾乎沒有什麽建樹,愧對祖宗。”
“如今朕年事已高,身體虛弱,需要靜養,準備禪位於太子。太子年歲尚輕,望諸卿能夠盡心輔佐。”
其實在官家講述過往的時候,百官就大致猜出了官家的想法,皆震驚不已。
自古以來,皇帝活著時禪位於太子的例子屈指可數。
最重要的是趙興如今才十七歲而已。
一般來說這個年紀登基的,都會安排幾個輔政大臣。
也就是俗稱的顧命大臣。
可是官家還在世,也沒有指派顧命大臣的意思。
不管大臣們心裏怎麽想,官家親口說要禪位,他們也無法阻止。
“臣等定當盡心輔佐太子殿下!”百官躬身齊唿道。
“福兒!”官家看向趙興。
“父皇!”
趙興起身行禮,站在父皇邊上,轉過身來,麵對百官。
“諸位愛卿,可瞻仰儲君英姿!”官家說道。
“臣等遵旨!”
百官應了一聲,抬頭看向了趙興。
古代禮教森嚴,臣子不得直視皇帝。
雖然沒有大清律“仰麵視君,有意刺王殺駕,斬立決”那樣嚴苛,可直視皇帝也是失禮之舉。
從今日起,哪怕趙興沒有登基,也是君了。
官家讓百官瞻仰趙興英姿,簡單點說就是看清楚趙興的長相。
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可以直視趙興的機會了。
官家有些混濁的眼神此時恢複了光亮,沉聲道:“太子乃是朕唯一的子嗣,誠孝仁德,天資粹美!朕今日下旨,昭告天下,禪位於太子。”
“司天監監正何在?”
“臣在!”
“為太子擇登基之良辰吉日。”
“臣遵旨!”
“禮部尚書何在!”
“臣在!”
“由禮部準備一應登基事宜!”
“臣遵旨!”
……
官家把趙興登基的事安排下去,說道:“朕乏了,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太子殿下!”百官行禮道。
趙興則攙扶父皇,離開了大殿。
迴到寢宮,官家說道:“天色還早,就在朕著睡會吧。”
在他們眼裏,大宋軟弱可欺,就算打了勝仗,都會主動求和,和他們豢養的綿羊沒有什麽不同。
如今大宋竟然敢主動增兵,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冒犯。
甚至有人叫囂著幹脆和耶律乙辛聯合,先滅了大宋算了。
耶律重元雖然憤怒,卻沒有失去理智。
他不知道那個提出這種愚蠢建議的人,是單純的蠢還是別有用心。
耶律重元說道:“如何應對本王需要好好考慮考慮,你們都先迴去吧。”
把所有人都打發走,耶律重元派人把李戈找了過來。
他能夠下毒成功,多虧了香水秘方。
而香水秘方就是李戈帶迴來的。
耶律重元也沒虧待他,讓李戈專門替自己打理王府封地的所有生意。
這次出兵,他讓李戈替他籌措糧草。
李戈為了表忠心,籌措到足夠的糧草,親自押送過來。
昨天剛剛到的軍營,如今還未離開。
得到傳召,李戈很快就來到了中軍大帳。
“小的拜見大王!”李戈行禮道。
“嗯。”耶律重元點了點頭,說道:“本王叫你來,是想讓你去一趟大宋。”
李戈聞言一愣,問道:“不知大王讓小的去大宋做些什麽?”
耶律重元把大宋往北方增兵的事說了一遍,說道:“你見了大宋太子後告訴他,若是大宋願意退兵,等本王掌權後,願意將到雁門關這一線還給大宋!”
大宋北方並不是一直無險可守,之前還有雁門關這座險關在。
雖然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丟失,雁門關一線並不能完全防禦住遼軍南下,但卻能夠極大的緩解大宋防守的壓力。
太宗皇帝北伐失利後,雁門關也丟失了,讓宋遼邊境南移了許多。
檀淵之盟後,才正式定下以白溝河為兩國邊界。
然而雁門關的丟失,不僅丟失了大片土地,也讓大宋徹底失去了北方最後一座險關。
認真算起來,遼國現在占領的可不止是燕雲十六州了。
耶律重元說將雁門關沿線歸還大宋,其實就是恢複兩國在太宗皇帝沒有北伐之前的邊界。
如此一來,大宋不僅能夠得到一座險關,還能收複丟失的數百裏故土。
“大王,小的覺得不必如此,以小的對大宋的了解,大宋此番增兵更多的是威懾,沒有膽子真敢出兵犯邊的。而且即便出兵,大宋也攻不破我遼國的邊防,反而能牽製住邊境的兵馬。”李戈說道。
李戈一直想往謀臣方麵轉變,隻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在遼國的地位。
在他看來,這次無疑是個好機會。
以他多年和大宋那邊商賈通商,對大宋的了解,並不覺得大宋具備出兵的能力。
就算大宋真的出兵,遼國邊境的駐軍都是遼皇的人。
如今耶律乙辛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些人都聽耶律乙辛。
大宋出兵在他看來反而是好事。
“本王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不是在和你商量,懂麽?”耶律重元淡淡的看著李戈說道。
李戈說的那些他難道想不到?
隻是他不能,也不敢去賭。
就算大宋不會出兵,真要把耶律乙辛逼急了,他和大宋聯合起來怎麽辦?
他能以許諾歸還雁門關一線給大宋,耶律乙辛難道就不能許諾歸還燕雲十六州給大宋?
對他來說,大宋退兵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樣哪怕耶律乙辛向大宋求援,大宋在邊境的兵力不足,也沒法出兵。
至於調兵,他並不擔心。
兵馬不是說調動就調動的,這次大宋增兵十萬,人力物力花費可不小。
一旦退兵,下次調動花費的代價就更大了。
以大宋的情況,能不能承擔的起還不一定。
即便大宋真的有意出兵,那時候他也占據了上風,也能夠應付。
至於承諾的雁門關沿線,他根本沒打算給。
“是!小的這就去!”李戈急忙道。
“希望你別讓本王失望,隻要你完成了本王的吩咐,本王自然不會虧待你的。”耶律重元淡淡道。
“是!”李戈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李戈離開後,耶律重元仔細想了想自己的謀劃,並沒有發現什麽疏漏,放下心來。
“報!”
這時一個將領走了進來,行禮道:“稟大王,城內派人送出來一封信,說是讓大王親自過目!”
耶律重元上前接過信,展開看了起來。
“哈哈,耶律乙辛真當本王蠢麽!”
耶律乙辛在信中說,隻要他願意退兵,耶律乙辛就會奏請皇帝,既往不咎,同時再劃分兩府給他做封地。
耶律重元也不傻,此時若是退兵,就給了耶律乙辛喘氣的時間。
那些忠於遼皇的人,在遼皇死後,有一些人還在觀望。
一旦給了耶律乙辛時間,把那些人收服,必然實力大增,到時候就是耶律乙辛派兵圍剿他了。
“你派人去城裏告訴耶律乙辛,這件事本王要考慮考慮。”耶律重元說道。
耶律乙辛最後在信裏說,如今大宋已經增兵了,在旁虎視眈眈,耶律重元若是繼續執迷不悟,說不定就要將遼國基業毀於一旦,讓耶律重元好好思量。
話中的威脅之意,一目了然。
耶律重元此時也不想太過刺激耶律乙辛。
“是!”報信的將領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
汴京
醜時過半,宮門外就停了大量的馬車。
這些都是參加早朝的官員。
如今才剛剛二月,天氣依舊寒冷。
此時還是深夜,就更加寒冷了。
官員到了宮門外,也沒人下車和別人寒暄,都在馬車裏考著炭火,等待宮門打開。
過了一會,宮門兩旁的側門打開,得到隨從通知,馬車裏的官員才下了馬車,進了宮門。
來到等候的偏殿內,官員們才相互攀談,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或者聊聊家常,再或者談一談政務,互相通個氣……
等到內侍通知上朝的時候,百官才排好隊列,往大慶殿而去。
等百官進入大殿站好,沒多久,內侍高喝道:“陛下、太子殿下到!”
殿內的百官聞言除了少數幾人,俱是一愣。
這段時間,官家因為身體的原因,早朝都未參加。
是趙興這個太子坐朝聽政。
官家身體好了上朝也正常,但是他們在這之前可是一點風聲沒有聽到。
不過這些官員很快迴過神來,躬身齊唿:“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趙興攙扶著父皇從大殿後麵走出,登臨禦台之上。
趙興扶著父皇在龍椅上坐下,自己則在左側邊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眾位愛卿平身!”官家說道。
“謝陛下!”百官謝恩後站了起來。
一時間大殿十分安靜。
“朕這些日子一直在養身體,感觸良多。”
官家目光有些出神道:“朕十三歲登基,二十四歲親政。如今在位已有四十過年,自古以來比朕在位長的皇帝,怕是不多了吧?”
“朕自知愚鈍,無法和曆代先皇相比。繼位後,殫精竭慮,隻求不給祖宗丟臉。”
“然而朕在位數十年,如今迴想起來,卻幾乎沒有什麽建樹,愧對祖宗。”
“如今朕年事已高,身體虛弱,需要靜養,準備禪位於太子。太子年歲尚輕,望諸卿能夠盡心輔佐。”
其實在官家講述過往的時候,百官就大致猜出了官家的想法,皆震驚不已。
自古以來,皇帝活著時禪位於太子的例子屈指可數。
最重要的是趙興如今才十七歲而已。
一般來說這個年紀登基的,都會安排幾個輔政大臣。
也就是俗稱的顧命大臣。
可是官家還在世,也沒有指派顧命大臣的意思。
不管大臣們心裏怎麽想,官家親口說要禪位,他們也無法阻止。
“臣等定當盡心輔佐太子殿下!”百官躬身齊唿道。
“福兒!”官家看向趙興。
“父皇!”
趙興起身行禮,站在父皇邊上,轉過身來,麵對百官。
“諸位愛卿,可瞻仰儲君英姿!”官家說道。
“臣等遵旨!”
百官應了一聲,抬頭看向了趙興。
古代禮教森嚴,臣子不得直視皇帝。
雖然沒有大清律“仰麵視君,有意刺王殺駕,斬立決”那樣嚴苛,可直視皇帝也是失禮之舉。
從今日起,哪怕趙興沒有登基,也是君了。
官家讓百官瞻仰趙興英姿,簡單點說就是看清楚趙興的長相。
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可以直視趙興的機會了。
官家有些混濁的眼神此時恢複了光亮,沉聲道:“太子乃是朕唯一的子嗣,誠孝仁德,天資粹美!朕今日下旨,昭告天下,禪位於太子。”
“司天監監正何在?”
“臣在!”
“為太子擇登基之良辰吉日。”
“臣遵旨!”
“禮部尚書何在!”
“臣在!”
“由禮部準備一應登基事宜!”
“臣遵旨!”
……
官家把趙興登基的事安排下去,說道:“朕乏了,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太子殿下!”百官行禮道。
趙興則攙扶父皇,離開了大殿。
迴到寢宮,官家說道:“天色還早,就在朕著睡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