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試試,君實又如何知道必然會失敗?”王安石反問道。
“介甫,你為何如此固執呢?即便你成功了又能如何?”
司馬光苦口婆心道:“商公變法讓秦國富而民窮,雖然秦國最終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但是也給秦二世而亡埋下禍根!”
司馬光喜歡研究曆史,對於各個朝代都有很深的研究。
和別人把秦朝二世而亡,歸於秦始皇和胡亥的暴政不同,司馬光認為秦朝的滅亡其實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富國窮民。
而且為了變法快速見成效,實行了高壓政策,執法十分嚴酷。
史書上說秦始皇是暴君,豈不知秦國嚴苛的律法本身對於秦國君主就有很大影響。
都說始皇崩,天下亂。
但是司馬光仔細研究秦朝的曆史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便秦始皇不死,秦朝一樣會亂。
秦國對百姓的剝削太嚴重了,已經讓秦國不堪重負。
但是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靠的就是壓榨百姓、嚴苛的律法和軍功製度。
秦始皇嚐過了甜頭,即便發現問題,也不會去調整,隻會用更嚴苛的手段去鎮壓。
即便秦始皇多活個一二十年,百姓隻會被剝削的更狠,那個時候秦始皇也未必能鎮壓的住。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假設,但是秦朝的滅亡,和商鞅變法有一定的關係那是肯定的。
算不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秦朝的滅亡,商鞅變法隻能算是一部分原因。
秦國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占據的功勞非常大,但是司馬光並不是很認同。
之所以一直稱商鞅為商公,隻是對先賢的尊重罷了。
司馬光堅決不讚同王安石變法,甚至不惜何其斷絕聯係,並不單單隻是變法。
曆史上司馬光和王安石對相互的評價是‘趨向雖殊,大歸則同’。
意思是兩人雖然主張不同,但是大的方向卻是一致的。
但是在反對王安石變法上,司馬光卻十分堅決。
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司馬光就曾經上書阻止。
神宗沒有采納,為了安撫司馬光,任命其為樞密院副使。
可是司馬光卻拒而不受,自請離京。大有不和王安石同殿為臣的意思。
他之所以如此堅決的反對,更多的是王安石的變法主張。
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是,民不加賦而國足用。
意思是不需要百姓增加賦稅,而國家所用之錢很充足。
簡單來說,王安石主張的是開源,而司馬光主張的是節流。
兩人主張雖說有所區別,卻也不是不能共存。
但是王安石開源的目標,幾乎都是百姓。
在司馬光看來,大宋弊端雖多,最嚴重的卻是三冗問題。
應當通過吏治來解決三冗問題,緩解財政壓力。
吏治清明,朝廷百姓自然都能富起來。
開源可以,卻不應在百姓身上動腦筋。
司馬光深知民間疾苦,知道百姓已不堪重負,這一點從各地時常發生叛亂就能體現出來。
王安石變法的策略看似對百姓無害,反而會惠及百姓。
但是在司馬光看來,吏治不清,再好的政策實行下去,也會出問題。
可是王安石不這麽想,在王安石看來,三冗問題固然要解決。
卻應該先想辦法緩解朝廷財政壓力。
三冗問題歸根結底,其實可以看成二冗。
冗官、冗兵,才導致冗費,要想解決就得對文武官員下手,觸動他們的利益,反對阻力太大。
當初範大相公的新政,就是想解決冗官、冗兵的問題,遭遇了極大的阻力。
而朝廷財政壓力非常大,新政遲遲不見成效,反而引起朝堂動蕩,最終導致新政失敗。
吸取了範大相公的教訓,他變法的策略一開始並不想對三冗問題下手,而是想著開源。
一方麵是為了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其次就是為了給官家一點甜頭。
如此一來,才能堅定官家變法之心。
這一點也不能算全錯,神宗為何那麽堅定的支持王安石變法?
除了大宋積弊確實很嚴重外,最重要的是王安石讓他看到了好處。
王安石變法雖然加劇了百姓的負擔,但是變法之初,朝廷的財政收入增加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神宗皇帝又不傻,民間一片罵聲,又見不到好處,還有一堆人反對,他還堅持變法。
除了麵子外,還不是因為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君實,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是窮則思變。你想求穩,不想手段過於激烈,動搖國本。然朝廷積弊太深,一味的求穩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見司馬光想要說話,王安石說道:“君實,你聽我說完。”
“青苗法實行後,地主鄉紳派了大量佃戶前來借錢,為的就是阻止青苗法的實行。那時候我去向殿下詢問對策,殿下說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句話令我茅塞頓開!”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司馬光喃喃自語,細細品味。
王安石見司馬光麵露思索,頓了頓繼續說道:“我一味的想要通過變法解決問題,而你卻想要解決製造問題的人。我們誰都說服不了對方。我聽了殿下這句話後,一開始想著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樣。
可是我後來仔細想想,若是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樣,為何要讓我推行青苗法?
我苦思許久,總算明白了過來,其實我們都錯了。”
司馬光迴過神來,看著王安石說道:“何解?”
“我想要解決問題,卻忽略了問題本身就是因人而產生的。就像這次青苗法實行,地主鄉紳想要阻止,而開封府各縣官員也有不少人與之勾結。
即便推行別的新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害民之策。
而你想通過吏治解決問題,但是得治到什麽時候去?哪些人需要治?你又如何能保證你的吏治政策能夠順利實行,能夠起到效果?
我原本以為殿下是想要變法,後來才品過味來,對於殿下而言,變法與否並不是關鍵。殿下是想通過變法,篩選出哪些人是有問題的人,然後把這些人解決掉,如此一來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王安石說道。
王安石做出這樣的推斷,並不是無故放矢,而是有一定依據的。
趙興準許他推行青苗法,在那些地主鄉紳為難的時候,趙興卻十分克製,隻動了一小部分殺雞儆猴,並沒有牽扯太多。
朝堂這邊反對阻力大,趙興也做了一些準備,卻偏偏在朝堂上服軟了,承諾不會把青苗法在全國推廣,就連開封府,也隻會實行一兩年就會停止。
事後也沒有那些人有任何動作。
趙興表現的好像對變法並不是很熱衷,既然如此,那趙興折騰這些的目的是什麽呢?
王安石思索許久,結合趙興之前的話,得出了一個結論,趙興根本不是很在意變法不變法,他的目的一直是人。
之所以不動,隻是因為他現在還是太子,不方便動罷了。
“不是所有反對變法的都有私心!”司馬光皺眉道。
王安石說趙興故意做出一副要變法的姿態,為的是篩選出有問題的人,把這些人解決掉。
所謂的有問題的人,就是帶著私心反對變法。
解決掉並不是全殺了,而是用一些手段或貶或外放,讓這些人不能成為阻礙。
但不是所有反對變法的都有私心,他就不讚同變法,卻沒有任何私心。
“真到那個時候,這些重要麽?”王安石反問道。
司馬光聞言沉默了,或許有人是會冤枉,但有時候必要的犧牲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分不清是不是阻礙,全部清理掉是最好的辦法。
雖然殘酷,但慈不掌兵,義不管財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那麽多人,殿下如何處理?而且殿下想通過這種方式震懾所有人,真的能行得通嗎?”司馬光沉默許久說道。
就算把這些人都清理掉,空缺的位置也需要從地方上抽調官員補上。
這些人就能比之前的更聽話了?
之所以用聽話來形容,是因為王安石說的若是真的,趙興就是想清理一部分不聽話的官員,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震懾,讓其餘官員都變的聽話。
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地位極高,聯合起來甚至能夠和皇權抗爭。
若是把大宋看成一個公司,官家就是董事長,而士大夫都是公司高層,而且還是有股份的那種。
士大夫不需要全部聯合起來,隻需要其中地位比較高的一部分聯合起來,就能左右朝堂的局勢。
時間久了,官家威信大減,官員對於官家也缺乏了真正的敬畏。
趙興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重新樹立皇室權威,讓皇室再次淩駕於士大夫之上。
讓所謂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空談。
何為共治?就是有商有量。
在司馬光看來,想做到這一點很不現實。
“能不能做到那是以後的事,但是君實,我們沒得選,隻有輔佐殿下,才能實現我們的抱負。”王安石說道。
感謝洋哥123的打賞。
“介甫,你為何如此固執呢?即便你成功了又能如何?”
司馬光苦口婆心道:“商公變法讓秦國富而民窮,雖然秦國最終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但是也給秦二世而亡埋下禍根!”
司馬光喜歡研究曆史,對於各個朝代都有很深的研究。
和別人把秦朝二世而亡,歸於秦始皇和胡亥的暴政不同,司馬光認為秦朝的滅亡其實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富國窮民。
而且為了變法快速見成效,實行了高壓政策,執法十分嚴酷。
史書上說秦始皇是暴君,豈不知秦國嚴苛的律法本身對於秦國君主就有很大影響。
都說始皇崩,天下亂。
但是司馬光仔細研究秦朝的曆史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便秦始皇不死,秦朝一樣會亂。
秦國對百姓的剝削太嚴重了,已經讓秦國不堪重負。
但是秦國能夠一統天下靠的就是壓榨百姓、嚴苛的律法和軍功製度。
秦始皇嚐過了甜頭,即便發現問題,也不會去調整,隻會用更嚴苛的手段去鎮壓。
即便秦始皇多活個一二十年,百姓隻會被剝削的更狠,那個時候秦始皇也未必能鎮壓的住。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假設,但是秦朝的滅亡,和商鞅變法有一定的關係那是肯定的。
算不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秦朝的滅亡,商鞅變法隻能算是一部分原因。
秦國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占據的功勞非常大,但是司馬光並不是很認同。
之所以一直稱商鞅為商公,隻是對先賢的尊重罷了。
司馬光堅決不讚同王安石變法,甚至不惜何其斷絕聯係,並不單單隻是變法。
曆史上司馬光和王安石對相互的評價是‘趨向雖殊,大歸則同’。
意思是兩人雖然主張不同,但是大的方向卻是一致的。
但是在反對王安石變法上,司馬光卻十分堅決。
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司馬光就曾經上書阻止。
神宗沒有采納,為了安撫司馬光,任命其為樞密院副使。
可是司馬光卻拒而不受,自請離京。大有不和王安石同殿為臣的意思。
他之所以如此堅決的反對,更多的是王安石的變法主張。
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是,民不加賦而國足用。
意思是不需要百姓增加賦稅,而國家所用之錢很充足。
簡單來說,王安石主張的是開源,而司馬光主張的是節流。
兩人主張雖說有所區別,卻也不是不能共存。
但是王安石開源的目標,幾乎都是百姓。
在司馬光看來,大宋弊端雖多,最嚴重的卻是三冗問題。
應當通過吏治來解決三冗問題,緩解財政壓力。
吏治清明,朝廷百姓自然都能富起來。
開源可以,卻不應在百姓身上動腦筋。
司馬光深知民間疾苦,知道百姓已不堪重負,這一點從各地時常發生叛亂就能體現出來。
王安石變法的策略看似對百姓無害,反而會惠及百姓。
但是在司馬光看來,吏治不清,再好的政策實行下去,也會出問題。
可是王安石不這麽想,在王安石看來,三冗問題固然要解決。
卻應該先想辦法緩解朝廷財政壓力。
三冗問題歸根結底,其實可以看成二冗。
冗官、冗兵,才導致冗費,要想解決就得對文武官員下手,觸動他們的利益,反對阻力太大。
當初範大相公的新政,就是想解決冗官、冗兵的問題,遭遇了極大的阻力。
而朝廷財政壓力非常大,新政遲遲不見成效,反而引起朝堂動蕩,最終導致新政失敗。
吸取了範大相公的教訓,他變法的策略一開始並不想對三冗問題下手,而是想著開源。
一方麵是為了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其次就是為了給官家一點甜頭。
如此一來,才能堅定官家變法之心。
這一點也不能算全錯,神宗為何那麽堅定的支持王安石變法?
除了大宋積弊確實很嚴重外,最重要的是王安石讓他看到了好處。
王安石變法雖然加劇了百姓的負擔,但是變法之初,朝廷的財政收入增加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神宗皇帝又不傻,民間一片罵聲,又見不到好處,還有一堆人反對,他還堅持變法。
除了麵子外,還不是因為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君實,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是窮則思變。你想求穩,不想手段過於激烈,動搖國本。然朝廷積弊太深,一味的求穩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見司馬光想要說話,王安石說道:“君實,你聽我說完。”
“青苗法實行後,地主鄉紳派了大量佃戶前來借錢,為的就是阻止青苗法的實行。那時候我去向殿下詢問對策,殿下說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句話令我茅塞頓開!”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司馬光喃喃自語,細細品味。
王安石見司馬光麵露思索,頓了頓繼續說道:“我一味的想要通過變法解決問題,而你卻想要解決製造問題的人。我們誰都說服不了對方。我聽了殿下這句話後,一開始想著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樣。
可是我後來仔細想想,若是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樣,為何要讓我推行青苗法?
我苦思許久,總算明白了過來,其實我們都錯了。”
司馬光迴過神來,看著王安石說道:“何解?”
“我想要解決問題,卻忽略了問題本身就是因人而產生的。就像這次青苗法實行,地主鄉紳想要阻止,而開封府各縣官員也有不少人與之勾結。
即便推行別的新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成為害民之策。
而你想通過吏治解決問題,但是得治到什麽時候去?哪些人需要治?你又如何能保證你的吏治政策能夠順利實行,能夠起到效果?
我原本以為殿下是想要變法,後來才品過味來,對於殿下而言,變法與否並不是關鍵。殿下是想通過變法,篩選出哪些人是有問題的人,然後把這些人解決掉,如此一來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王安石說道。
王安石做出這樣的推斷,並不是無故放矢,而是有一定依據的。
趙興準許他推行青苗法,在那些地主鄉紳為難的時候,趙興卻十分克製,隻動了一小部分殺雞儆猴,並沒有牽扯太多。
朝堂這邊反對阻力大,趙興也做了一些準備,卻偏偏在朝堂上服軟了,承諾不會把青苗法在全國推廣,就連開封府,也隻會實行一兩年就會停止。
事後也沒有那些人有任何動作。
趙興表現的好像對變法並不是很熱衷,既然如此,那趙興折騰這些的目的是什麽呢?
王安石思索許久,結合趙興之前的話,得出了一個結論,趙興根本不是很在意變法不變法,他的目的一直是人。
之所以不動,隻是因為他現在還是太子,不方便動罷了。
“不是所有反對變法的都有私心!”司馬光皺眉道。
王安石說趙興故意做出一副要變法的姿態,為的是篩選出有問題的人,把這些人解決掉。
所謂的有問題的人,就是帶著私心反對變法。
解決掉並不是全殺了,而是用一些手段或貶或外放,讓這些人不能成為阻礙。
但不是所有反對變法的都有私心,他就不讚同變法,卻沒有任何私心。
“真到那個時候,這些重要麽?”王安石反問道。
司馬光聞言沉默了,或許有人是會冤枉,但有時候必要的犧牲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分不清是不是阻礙,全部清理掉是最好的辦法。
雖然殘酷,但慈不掌兵,義不管財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那麽多人,殿下如何處理?而且殿下想通過這種方式震懾所有人,真的能行得通嗎?”司馬光沉默許久說道。
就算把這些人都清理掉,空缺的位置也需要從地方上抽調官員補上。
這些人就能比之前的更聽話了?
之所以用聽話來形容,是因為王安石說的若是真的,趙興就是想清理一部分不聽話的官員,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震懾,讓其餘官員都變的聽話。
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地位極高,聯合起來甚至能夠和皇權抗爭。
若是把大宋看成一個公司,官家就是董事長,而士大夫都是公司高層,而且還是有股份的那種。
士大夫不需要全部聯合起來,隻需要其中地位比較高的一部分聯合起來,就能左右朝堂的局勢。
時間久了,官家威信大減,官員對於官家也缺乏了真正的敬畏。
趙興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重新樹立皇室權威,讓皇室再次淩駕於士大夫之上。
讓所謂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空談。
何為共治?就是有商有量。
在司馬光看來,想做到這一點很不現實。
“能不能做到那是以後的事,但是君實,我們沒得選,隻有輔佐殿下,才能實現我們的抱負。”王安石說道。
感謝洋哥123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