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荷並不知曉卞七郎在想些什麽,若是她知道也無法給他承諾,因為和人界的差不多一樣,她若是執著的和一個凡人成婚,她也是要受刑罰的。
“如今,國力緩緩而上,消前朝戰亂後之不足,四麵受敵,敢問,何為用人之道?”站起來問問題的男子,二十五六的模樣,俊美又有幾分嬌氣和溫和。站在對麵五公主的身後,顯得鶴立雞群,他的美貌比起十一王爺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人看著熟悉,想了想,就聞一側的卞七郎解釋道:“此人乃是少師北貞,其父不詳,其母香氏出身低微乃是青樓出身,瘋瘋癲癲,庸俗無比;但是卻養出了這個清華高傲的兒子。他母親在懷了他之後就被趕出了青樓,自己看了一間客棧,明著是如此,但是還是接客為生,等到了七歲,客人死在她床上,客棧也開不了了,那人的妻子告上了衙門,被關了兩年,隻餘下他一個人自己生活,受盡了世人的淩辱,拜了名士虞感為師,他母親出來後就瘋了,沒人知道為什麽。不過她確實愛著男人的,所以,在他十三歲被虞感舉薦為少師時,就養了幾個男人。如此不甘的母親,本就被世人唾棄的,他反而沒有一絲嫌棄的意思。這人真真的奇怪了。”
聽他這麽一講,淡荷也想起來了,她見過他不少次麵,就是沒有見過他笑的模樣。
“骨肉之情是無法分割的,七郎,於世人而言,北貞的母親確實是不甘的,但對於他而言,母親在他心裏麵的位置是無法代替的。你不是也在奢望著你父親的疼愛嗎?”
聽她這樣講,卞七郎黯淡了目光,“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兒受這等的委屈。”卻瞧見她黯淡的目光。
“孟伯父和孟伯母也是疼愛你至極的,荷兒,我雖不知你為何每次總含著苦澀和落寞,但,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對我敞開心扉,讓我分擔你的苦澀,分擔你的落寞好嗎?”
淡荷一頓,怔怔的看著他。
手邊的溫度如舊。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此為用人之道。”站起來的是一位樣貌端正,看起來很儒雅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高岑,乃是瓊州鹹和城人,在當地是一位出了名的才子,高祖帝在位年間,曾是一位進士,因為相貌不得高祖帝喜愛,便編到了?州隍城當了當地的一位九品縣官;高祖皇帝退位後,因為政績卓然,由隍城的知府舉薦給了蒼帝,蒼帝提拔為正七品的南陽城的縣令。”
“做了十幾年的官了,他也不過是給了一點施舍罷了!”
卞七郎卻搖搖頭,笑道:“此言差矣,荷兒,這就是蒼帝的不俗之處。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大涼的官不是哪一個都是如令尊一樣兩袖清風為民請命的好官的,貪汙的官很多,從高層往底層,無一沒有貪的。蒼帝將他放到南陽那個地方就是為了將南陽的帳算好。南陽雖然不是富庶之地,但是也不可小覷的一個地方,地勢獨特,人傑地靈,從大晉王朝開始,出過兩位狀元,一百多位進士,戰亂的時候,北方的人逃到了南陽,人也就複雜了,官商勾結又勾結了山賊,當地的百姓敢怒不敢言。這幾年放了高岑去哪裏治理收集一些證據,就是一個好的。”
淡荷聽罷,訝異。她因為這件事情變得不了解蕭昊華了。是了!他是天定的真龍天子,這些他又怎麽會不知曉?
“善哉!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處高位者,用人當辨善惡,明賞罰,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非不分、善惡不分、賞罰不分,社稷當亂,不為百姓之福。”北貞點點頭又看向人群,想要看看還有什麽不同。
“吾當認為: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說這句話的青年男子大概是二十六七歲的模樣,麵目還算俊美的,還蓄了胡,雙目炯炯有神。一襲的蒼青色的袍子顯得他的高大和清秀。
沈然想,他說的倒也是有幾分的道理,這等權謀的道理也隻有這些常年處在那些環境的人,城府才是最深的。這用人之道,不管是善惡分明還是賞罰分明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小人奸佞之徒親近不得,否則,真的是社稷亂了。
不過郎君也說得有理,這水至清則無魚,用人也不可能說一輩子就用哪種忠得不能再忠的人。就像清朝的大貪官和?一樣,他不是個大貪官嗎?但不可否認的和?他確實是一個能臣,皇帝選一個臣子的時候,總不能選擇一個忠心但卻沒有能力的人吧?不過她也覺得,若是像乾隆那樣沒有一絲的壓抑住和?的話,也就不會有後麵的空殼子。為君之道,是一門講究,勢力之間要製衡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下老百姓的感受。畢竟得民心者的天下,若是失去了民心,那麽一個王朝也存在不了多久。看多了那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戲碼,不就是因為統治者沒有完完全全的體會到百姓的苦嗎?因此,那些上位者驕奢淫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淡荷看著那人有些熟悉,但也想不出是誰。
又聞,座上的一位老者笑道:“邊家郎君說的也是,奸佞小人者不用,實乃社稷之福。”轉看卞七郎,笑問:“七郎,可有意見?”言罷,他笑眯眯地捋了捋他那花白的飄飄長須。聽他這樣轉問,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投注到卞七郎的身上。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而邊家郎君和高岑先生所言也是極是,所以,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亦是必不可少,白夫子何不就此總結起來,就此而用!”卞七郎淺淡地笑道。
白夫子,嗬嗬一笑,又捋了捋他那飄飄的長須,道:“七郎所言甚是!用人之道當如是也!”
淡荷聽著也覺得,這道理極是。她並不是什麽曠世之才,也非聰明絕頂,就算有著前世幾十年汲汲營營的經曆,但也不過是後宅內的爭鬥罷了!到最後還不是死得很慘?
用人之道,對於現在的她來說實在很重要。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
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明遠,就將此記下來,編冊成書,廣而教之。如此,口德相傳,世人無意不會以此書為鑒,用人於事。小人奸佞之徒久之沒落,雖不能消除,但也為政消除一些障礙。三位的名字,也記錄其中。”
“是,老師!”那叫明遠的少年,五官端正,全身彌漫著浩然正氣。他快速的提筆記下幾人所說的話,以及白夫子的解說等等。
沈然突然有一種到了春秋戰國的感覺,百家爭鳴之下,樅橫百家。有了這些活躍的思想才能夠創新,才能更加的進步。而在前世那些唐以後的朝代,她反而沒有什麽感覺,因為一些壓迫,那些創新沒有了,直到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打開中國的大門,她的心裏麵就有怒氣。若是中央集權不是那麽的嚴重,後來的中國就不會遭到那樣的磨難。
“如今,國力緩緩而上,消前朝戰亂後之不足,四麵受敵,敢問,何為用人之道?”站起來問問題的男子,二十五六的模樣,俊美又有幾分嬌氣和溫和。站在對麵五公主的身後,顯得鶴立雞群,他的美貌比起十一王爺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人看著熟悉,想了想,就聞一側的卞七郎解釋道:“此人乃是少師北貞,其父不詳,其母香氏出身低微乃是青樓出身,瘋瘋癲癲,庸俗無比;但是卻養出了這個清華高傲的兒子。他母親在懷了他之後就被趕出了青樓,自己看了一間客棧,明著是如此,但是還是接客為生,等到了七歲,客人死在她床上,客棧也開不了了,那人的妻子告上了衙門,被關了兩年,隻餘下他一個人自己生活,受盡了世人的淩辱,拜了名士虞感為師,他母親出來後就瘋了,沒人知道為什麽。不過她確實愛著男人的,所以,在他十三歲被虞感舉薦為少師時,就養了幾個男人。如此不甘的母親,本就被世人唾棄的,他反而沒有一絲嫌棄的意思。這人真真的奇怪了。”
聽他這麽一講,淡荷也想起來了,她見過他不少次麵,就是沒有見過他笑的模樣。
“骨肉之情是無法分割的,七郎,於世人而言,北貞的母親確實是不甘的,但對於他而言,母親在他心裏麵的位置是無法代替的。你不是也在奢望著你父親的疼愛嗎?”
聽她這樣講,卞七郎黯淡了目光,“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兒受這等的委屈。”卻瞧見她黯淡的目光。
“孟伯父和孟伯母也是疼愛你至極的,荷兒,我雖不知你為何每次總含著苦澀和落寞,但,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對我敞開心扉,讓我分擔你的苦澀,分擔你的落寞好嗎?”
淡荷一頓,怔怔的看著他。
手邊的溫度如舊。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此為用人之道。”站起來的是一位樣貌端正,看起來很儒雅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高岑,乃是瓊州鹹和城人,在當地是一位出了名的才子,高祖帝在位年間,曾是一位進士,因為相貌不得高祖帝喜愛,便編到了?州隍城當了當地的一位九品縣官;高祖皇帝退位後,因為政績卓然,由隍城的知府舉薦給了蒼帝,蒼帝提拔為正七品的南陽城的縣令。”
“做了十幾年的官了,他也不過是給了一點施舍罷了!”
卞七郎卻搖搖頭,笑道:“此言差矣,荷兒,這就是蒼帝的不俗之處。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大涼的官不是哪一個都是如令尊一樣兩袖清風為民請命的好官的,貪汙的官很多,從高層往底層,無一沒有貪的。蒼帝將他放到南陽那個地方就是為了將南陽的帳算好。南陽雖然不是富庶之地,但是也不可小覷的一個地方,地勢獨特,人傑地靈,從大晉王朝開始,出過兩位狀元,一百多位進士,戰亂的時候,北方的人逃到了南陽,人也就複雜了,官商勾結又勾結了山賊,當地的百姓敢怒不敢言。這幾年放了高岑去哪裏治理收集一些證據,就是一個好的。”
淡荷聽罷,訝異。她因為這件事情變得不了解蕭昊華了。是了!他是天定的真龍天子,這些他又怎麽會不知曉?
“善哉!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處高位者,用人當辨善惡,明賞罰,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非不分、善惡不分、賞罰不分,社稷當亂,不為百姓之福。”北貞點點頭又看向人群,想要看看還有什麽不同。
“吾當認為: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說這句話的青年男子大概是二十六七歲的模樣,麵目還算俊美的,還蓄了胡,雙目炯炯有神。一襲的蒼青色的袍子顯得他的高大和清秀。
沈然想,他說的倒也是有幾分的道理,這等權謀的道理也隻有這些常年處在那些環境的人,城府才是最深的。這用人之道,不管是善惡分明還是賞罰分明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小人奸佞之徒親近不得,否則,真的是社稷亂了。
不過郎君也說得有理,這水至清則無魚,用人也不可能說一輩子就用哪種忠得不能再忠的人。就像清朝的大貪官和?一樣,他不是個大貪官嗎?但不可否認的和?他確實是一個能臣,皇帝選一個臣子的時候,總不能選擇一個忠心但卻沒有能力的人吧?不過她也覺得,若是像乾隆那樣沒有一絲的壓抑住和?的話,也就不會有後麵的空殼子。為君之道,是一門講究,勢力之間要製衡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下老百姓的感受。畢竟得民心者的天下,若是失去了民心,那麽一個王朝也存在不了多久。看多了那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王朝戲碼,不就是因為統治者沒有完完全全的體會到百姓的苦嗎?因此,那些上位者驕奢淫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淡荷看著那人有些熟悉,但也想不出是誰。
又聞,座上的一位老者笑道:“邊家郎君說的也是,奸佞小人者不用,實乃社稷之福。”轉看卞七郎,笑問:“七郎,可有意見?”言罷,他笑眯眯地捋了捋他那花白的飄飄長須。聽他這樣轉問,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投注到卞七郎的身上。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而邊家郎君和高岑先生所言也是極是,所以,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亦是必不可少,白夫子何不就此總結起來,就此而用!”卞七郎淺淡地笑道。
白夫子,嗬嗬一笑,又捋了捋他那飄飄的長須,道:“七郎所言甚是!用人之道當如是也!”
淡荷聽著也覺得,這道理極是。她並不是什麽曠世之才,也非聰明絕頂,就算有著前世幾十年汲汲營營的經曆,但也不過是後宅內的爭鬥罷了!到最後還不是死得很慘?
用人之道,對於現在的她來說實在很重要。
“為政之道,在於辨善惡,明賞罰。倘法明而令審,不卜而吉;勞養功貴,不祝而福。
賢者立而國興;小人立而邦危。有國者宜詳審之。故小人宜務去,而君子宜務進。
大德容下,大道容眾。蓋趨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與其為淵驅魚,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誘之以賞,策之以罰,感之以恩。取大節,宥小過,而士無不肯用命矣。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賞以興德,罰以禁奸。使下畏罰而利賞,下也;好德而恩進,上也。天下無不可用之材,唯在於所用。
明遠,就將此記下來,編冊成書,廣而教之。如此,口德相傳,世人無意不會以此書為鑒,用人於事。小人奸佞之徒久之沒落,雖不能消除,但也為政消除一些障礙。三位的名字,也記錄其中。”
“是,老師!”那叫明遠的少年,五官端正,全身彌漫著浩然正氣。他快速的提筆記下幾人所說的話,以及白夫子的解說等等。
沈然突然有一種到了春秋戰國的感覺,百家爭鳴之下,樅橫百家。有了這些活躍的思想才能夠創新,才能更加的進步。而在前世那些唐以後的朝代,她反而沒有什麽感覺,因為一些壓迫,那些創新沒有了,直到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打開中國的大門,她的心裏麵就有怒氣。若是中央集權不是那麽的嚴重,後來的中國就不會遭到那樣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