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講的天花亂墜,下麵聽課的聽的如癡如醉。


    最後全經串了一遍大致內容後老和尚還來了一段總體的講解。


    “金剛經的基本脈絡就是這四句偈,和一個看事物的公式。


    哪四句呢: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有為法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公式是什麽呢?如來說xxx,即非xxx,是名xxx。


    你們要抓住一個要點,金剛經是般若部的,主要論述如何進行智慧的觀察。而上麵這四句偈就是如何智慧觀察的要點。


    先說前麵這四句的脈絡。首先是一個“相”的概念。六入所成皆是‘相’。白話來講就是你們所能感知到的和所能思考的都是‘相’。如果把你比作一個國家,那麽眼耳鼻舌身意就是維持國家運轉的官僚和大臣。眼耳鼻舌身這些基層官僚將各地的情況上報上來,再由意識這個中樞大臣整理出來上報到國王這裏。這個國王就是你這顆妙明真心。


    事實情況就是,基層官僚會根據國王的喜好和自己的利益扭曲瞞報實際情況為自己謀奪好處。比如某些喜歡減肥卻管不住嘴的女居士就是這種情況,口腹為了舒服會放大你的饑餓感。而中樞這個意識更會對這些上報上來的信息進行篩選。最後你見到的就是一個一個的奏折。這些就是相。比如見到美食意識會篩選出你過往對他的美好記憶以迎合你的欲望。凡夫都是在被這些‘相’牽著鼻子走。


    那麽這個第一句中的‘身相’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自我。而‘自我’這種意指,其實所指的皆是虛妄,所以事實上沒有一個實際存在的'自我'這個意指。他人'這種意指、'眾人'這種意指、'長久'這種意指,所指皆是虛妄,所以事實上沒有實際存在的這些意指。這就是‘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麽呢?能不被一切意指所迷惑,則可稱為如來的境界。


    這裏有個非常重要的詞“非相”。我想很多學佛的人都聽過‘無相’而事實上無相指的也是‘非相’。就好比國王不可能不用大臣治理國家一樣,人也不能不用相來認識世界。這就是智慧認識世界的基本原則:認識到你觀察世界的方式是片麵的是有局限性的。這樣才能不被這些虛妄的相牽著鼻子走,這樣心才能被降服。


    那麽怎麽降伏其心呢?佛接著說‘應無所住生其心。在坐的許多居士都練過坐禪,我想其中很多人一定以為‘無所住’就是要'保持在無所住的狀態。就是你們打坐入定時的那種清靜的狀態。你們以為坐在那裏發呆就是'無所住'了?那是‘住在'發呆上,不是'無所住。


    ‘無所住'是通常所說的‘定力’,它是一種能力,‘生其心'後的那個'心'是心態、狀態。金剛經是文言文,這句話用古文說簡潔明快,用白話文來表述的話,就是‘用無所住的能力去組合出合適的心態。記住了‘無所住'是能力,有此能力,故而不被一切‘心態'所拖累,能夠根據現實情況選取或重組出適合的心態。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的能力'很難直接描述,我這裏可以給你們講一下什麽是'有所住。”


    坐在前排的一個壞處就是領導講話時舉例子喜歡指著你說,老方丈指著前排的一位居士說:“比如這位居士最近因為諸多不順的災難總與老婆吵架,那麽你現在冷靜下來,完完全全冷靜下來,然後仔細的思考一下:第一,這些不可控力的災難與你和老婆鬧別扭有關係嗎?


    第二,你把她沒好氣的嗬斥一頓,對你改變當前的生活窘態有幫助嗎?反之,你把她嗬斥一頓,對你和老婆的關係家庭的和睦有好處嗎?


    第三,如果你要保持家庭和睦美滿,是否有別的更合適的方法?”


    那位被舉例子的居士站起身雙手合十恭敬的答道:“那是兩件事兒。嗬斥她嘛~~對改變現狀沒有任何幫助,對我維持家庭和諧也沒有任何好處。如果要和她保持良好關係,自然不能像那樣吵架。其實和她花點兒時間講清楚現在是困難時期,生活質量下降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她是會理解的。”


    說到這裏,他旁邊的老婆還不好意思的向他行禮認錯。


    見此,方丈便繼續說道:“既然你都知道嗬斥老婆對你改變狀況沒任何幫助,甚至反過來會壞了你的家庭和睦,讓整體情況變得更糟。那你為何還做如此不智的事情呢?”


    對麵的居士立刻著急的反說道:“但我那個時候真的很鬱悶啊!又煩的很,她又對吃喝挑三揀四的,我就更煩了。根本忍不住嘛!”


    老方丈又把剛才的話扔了迴來。既然你都知道嗬斥老婆對你改變狀況沒任何幫助,甚至反過來會壞了你的家庭和睦,讓整體情況變得更糟。那你為何還做如此不智的事情呢?”


    對麵的居士一臉慚愧的道:“但是那股子情緒一上來根本忍不住嘛!”


    方丈嗬嗬笑道:“這就是最最典型的‘有所住而生其心。而金剛經講的就是要在生活中通過如實的觀察做到無所住生其心。那麽怎樣做才能無所住生其心呢?你在心裏想著‘應無所住生其心’就能做到嗎?顯然不行。那樣就是把心住在了‘無所住生其心’這句話上。於是佛陀就給了一個公式:如來說xxx,即非xxx,是名xxx。


    我們看看這個句子的模式。說什麽什麽就是給一個事物標識一個相的標簽。既非什麽什麽是讓你知道這不能如實的反應事物的真實狀態。是名什麽什麽就是再次強調這隻是事物的標簽,不是事物本身。而真實實相本身包含著許多方麵。


    那麽我們平時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時應該保持一個什麽心態和原則呢?那就是接下來的這兩句偈說的了。第一個是講時間上的流變性認識方式。過去的過去了,不要執著不要糾結。現在的正在體會,不要將心思駐留其上,未來的還未到來,坐好了計劃就不要花費太多的思慮。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這就是現在你們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個詞語‘活在當下’。


    緊接著佛又總結概括了一個全麵的觀察方案,佛陀把它上升到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佛陀今天所講上了。那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了。諸法空相,所有你能想到的感覺到的理解的不理解的都是有為法。而他們就像閃電和泡影一樣生滅相續。


    這就像那光影變幻的‘世界軸心’一樣,而降服他隻能靠無為法。這就是之前佛說的那句: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是個道家的名詞,而我佛門也是無為法傳承。感謝東合道友將世界軸心送歸我寺,看來此災難後合該我宗大興。”慈行方丈之前還是講經,講到收尾的時候突然畫風一轉,說起了世界軸心。而當他看向東合子時,東合子葫蘆中的摩尼珠居然穿透葫蘆表麵自行飛出。


    東合子會心一笑,以李嬸教的禦器之法解開了摩尼珠的封印,卍字符化為泡影頃刻消失。然後,什麽都沒有出現,什麽都沒有發生。世界軸心不可見不可得不可感。你以為他是什麽他就會呈現出什麽樣子,但是無論你如何求索都不可能得到你看到的這個請形象。世界軸心就是世界軸心,能夠影響他的是隻有精純的定心。


    慈行老和尚雙手合十,口念彌陀閉目入定。東合子的神識感應中,有一物包含了整個世界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的法則。隻來得及感應了一下這些玄奧規則的奧妙,那不可名狀之物就飛入了老僧泥丸宮消失不見。


    此時整個大慈悲寺的地氣靈樞與老僧連為一體。天空中的迷霧以大慈悲寺為中心向著世界各地推動。久違的晴朗天空出現在一個個絕望的人的頭頂。


    哪些已經變鬼的在失去鬼氣支持後都選擇了極陰極暗之處蟄伏,而那些沒有來得及蟄伏的都在久違的陽光中消散。


    世界的創傷已經不可恢複,但是這個世界正在向著他原有的軌跡發展。


    巴德貝一聲慘叫從東合子身體中飛出,在這股力量的作用下,隻差一個尾巴就變成九命貓妖的它被打迴了原形。空間中傳來幽冥鬼帝的不甘咆哮!


    東合子呆了一呆,然後向著慈行老僧打了個稽首以示感謝。


    世界軸心歸位,地點卻不是西藏。東合子相信,如果在西藏重新解開它,很可能再次放出幽冥鬼帝,當然這個猜測已經不可考證。原來此行老和尚的目標一直都是‘世界軸心’,他隻是不能打開摩尼珠的封印而已。


    世界在複蘇,可以預見,在這個鬼怪橫行的世界,那些幸存的人們會很快就會找到繼續生存的方法的。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老僧念出這句偈子後就圓寂而去。就在他圓寂的一瞬間,世界軸心以他的肉身為中心與整座寺廟的氣機連成了一體。


    主線任務:二、阻止幽冥鬼帝脫離封印。完成。30秒後全員迴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界求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成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成子並收藏萬界求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