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2-09-10


    第319章隔江劃界據東吳,丞相迴都請遷都


    話說周瑜得知剛剛征伐占領的桂陽、零陵二郡竟然全部得漢軍收複,方知自己算漏了諸葛亮已經收複蠻方、攻下了交州。為了保存實力,他果斷下令使大軍迴防長沙。


    周瑜乃是謹慎之人,害怕諸葛亮半路設伏攔截,使十萬大軍以前後、左右、中五部齊發之魚麗陣型向長沙進發。


    然而諸葛亮知道周瑜此人極為聰慧,早已斷定其迴防必然嚴謹。遂使大軍在其迴防路的必經之路相距四裏之遙的竹木山上潛伏,隻等周瑜大軍路過……


    果不其然,周瑜大軍自此經過,咋見路旁山上旌旗飄擺,呐喊如雷,周瑜急忙使大軍停止前進,遣探馬前去打探。


    那探馬向前打探,竟遇一人相待。其言道:“江東的朋友,汝休要再往前行。前方乃是我漢朝秦王之子、征西將軍關平麾下十萬大軍在此送周都督一程而已。此有書信一封,乃是我朝左丞相諸葛先生送與你家都督的。請拿好!”


    言畢,將一封書信送給那東吳探馬。


    東吳探馬接過信,竟欲前行。卻見其人身後又出數人,攔住去路,言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汝休要使吾等難做!快快退去!”


    東吳探馬隻得撥馬迴去。


    周瑜接過探馬呈上的書信。隻見信中如此寫道:“周公瑾,汝不思王化,擁立孫策為吳王。豈不與袁公路、袁本初同罪?今略施小計,以示薄懲。汝可舉目四望,竹木山上盡布我漢朝十萬大軍為汝送行。汝返歸江東,切記說服汝主孫策早遞降書,歸順天朝,尚有汝等歸途!切記、切記!漢左丞相諸葛亮手書。”


    周公瑾讀罷,連聲怒斥:“諸葛村夫,欺人太甚!氣煞我也!氣煞我也!”言畢,狂噴數口鮮血,染紅白馬頸部,昏昏然欲倒馬下。多虧身旁諸將相救,亦是過了好半天,方才救醒。


    周瑜緩緩醒來,已經無法乘馬。諸將遂使車駕前來,送周瑜入內。


    周瑜知道,此時自己尚不能昏迷,遂強大精神,使老將軍程普暫領軍馬大權,火速前進。程普領命,遂驅使大軍加速前進。


    軍馬欲過竹木山,但聽前方一陣炮響,一哨兵馬從岔道口駛出,攔住大軍去路。為首一員青年將官,頭戴翻天獅蠻盔,身穿赭綠袍,外罩亮銀镔鐵連環甲,掌中一柄虎頭斷金槍,稍顯稚嫩的臉上透露出一絲絲成熟,一鬥青綠色的披風在身後隨風唿啦啦的抖動。


    東吳前軍統帥黃蓋看到敵軍乍現,急忙勒住戰馬,將一雙鐵鞭一擺,使大軍停下。老將軍策馬來到陣前,高聲喝道:“來將何人?”


    “漢秦王世子、征西將軍關平是也!”來見把大槍一擺,言道:“黃公覆,江東隻餘你等老將,尚能戰乎?”


    黃蓋聞言大怒,“黃口小兒,便是汝父關羽到此,老夫亦可一戰!”


    黃蓋乃是昔日孫堅麾下四大戰將之一,文韜武略為孫堅多有建功。以其年紀尚長於關羽,現年已近六十,依舊在孫策駕前為將,他聽到關平如此言說,豈能罷休!


    老將軍拽出雙鞭,便欲邀關平一戰。


    其實關平引兵相攔,乃是為了印證一下周瑜是否有恙!諸葛亮深知周瑜自視甚高,此番先是丟掉桂陽、零陵二郡,又使書信羞辱於他,定然使其暗火自傷。故遣關平引精兵一部前來試探。


    關平正欲交戰,江東軍中有人前來,攔住黃蓋。


    黃蓋迴身觀看,乃是程普前來。


    但聽程普言道:“關將軍莫非欲與某等一絕雌雄乎?”


    “非也!”關平笑著說道,“某前來欲見汝家都督周公瑾,有一物相送。”


    程普聞言,臉色大變,稍後又恢複原狀,遂言道:“周都督目下有事,難以脫身。不知老夫可否代勞。”


    關平早得諸葛亮叮囑,遂言道:“周都督不便,交由程老都督又有何妨?”言畢,遂將一個包裹使小校送上。


    見程普接過包裹,關平向著黃蓋一笑:“黃老將軍,若是日後吳主歸漢,吾父定然樂意與汝一試高下!告辭,後會有期!”言畢,他帶著一眾兵馬隱於山間。


    程普見關平等失去蹤影,遂使大軍繼續趕路。他則提著包裹迴到中軍。


    有人要問,如此時機為何不盡起伏軍將東吳這支大軍殲滅呢?其實數十萬的大軍交鋒,豈能夠那樣輕易取勝?殺敵上千,自損八百。諸葛亮心中明白,此時尚不是沒絕周瑜的時機。而周瑜氣短之人,又豈是自己的對手?


    如何操縱?孔明心中早有算計。


    在程普等人的護送下,周瑜迴到長沙,臥床不起。程普沒有將關平所送包裹呈遞給周瑜,而是和黃蓋、韓當一起,打開包裹觀看,竟是朱治的首級。旁邊還有一封信,同樣盡是滿侮辱詆毀之意。


    三人知周瑜氣短,遂使士兵將首級與朱治的屍身合並共葬,隱瞞了周瑜。亦是間接的救了周瑜的性命。


    再說漢左丞相諸葛亮放歸了江東大軍,遂入帳向景王張頜請罪。


    張頜笑言:“丞相何罪之有?不戰便屈人之兵,是為上謀。如今荊州盡入我手,本王當為丞相向陛下請功才是。”


    “千歲言重!此乃臣之本分也!”諸葛亮說道。


    張頜遂使人召來許定、甘寧、張任、黃敘四人。張頜言道:“今荊州諸郡盡複歸我朝,餘下諸事尚需四位。張任、黃敘,汝二人將大軍屯於桂陽,向南兼顧交州,向北與荊州相應;伯陽兄、甘寧,汝二人將大軍屯於江陵,北顧襄陽與豫州張遼、韓鉞相應,向南與張任、黃敘相應,若有戰事,諸軍不得懈怠。”


    “喏!”四將領命。


    張頜遂班師迴朝。


    成都金鑾大殿之上,張頜向天子呈遞了此番征戰的功勞簿。洪武皇帝封賞眾將,順從張頜之意,冊封降將文欽為驍騎將軍。


    待天子封賞完畢,左丞相諸葛亮出班表奏:“啟稟陛下、太上,臣有本要奏。”


    天子聞言,看了看太上皇,見太上皇劉騫微微頜首,遂問道:“不知愛卿有何本奏?”


    “陛下,今我朝複國大半。而吳、齊二國,暫敗。乃使我國還朝兩都,以安中原百姓之心。”諸葛亮稟奏道。


    因為張頜統軍歸來,太上皇劉騫臨朝聽政,益王劉備、秦王關羽、雍王許褚、涼王典韋、襄王張飛和豫王趙雲亦是從朝。


    劉騫聞聽諸葛亮提出還都之事,心中愕然。自己剛剛有所考慮,諸葛亮班師迴京便首奏此事。他便問道:“諸葛愛卿,孤且問你,是遷都長安還是遷都洛陽?”


    “臣觀星象,紫微星照亮長安,乃是我朝還都長安之所兆也!”諸葛亮迴稟太上皇。


    劉騫十分欣賞諸葛亮動不動就提及星象所示,如此說法在這個年代很是受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皆都信服,遂言道:“天命所歸,吾等豈可違背?傳孤諭旨,除左丞相諸葛亮為遷都總監辦,除左光祿卿田豐、右光祿卿fa正為遷都副監辦,成立遷都署,明年秋之前完成長安城內的複建工作,明年冬舉行遷都。”


    “臣等遵旨!”諸葛亮、田豐、fa正皆磕頭領旨。


    朝會之後,諸葛亮受詔入宮來見太上皇。


    一入乾寧宮,便有黃門在門口等候。諸葛亮隨同黃門一路行來,竟見七王府中執事數人在宮內相侯,知道七王也在太上皇宮中。


    “孔明辛苦了!”


    一入大殿,竟聽見太上皇問候,諸葛亮慌忙磕頭行禮:“參見太上皇,吾皇萬歲萬萬歲!”


    “孔明莫要多禮!免禮!免禮!”劉騫笑著說道。


    抬頭又見太後張氏在側,又跪下行禮:“參見太後千歲千千歲!”


    張太後言道:“左丞相免禮!”


    孔明起身見七王皆在,又欲行禮。張飛言道:“老道,皇兄召汝前來尚有正事相商。汝拜來拜去,拜到何時?”


    太上皇與劉備諸王皆大笑。


    孔明自是尷尬一笑言道:“禮不可廢!禮不可廢!亮給諸位千歲見禮!”


    劉騫遂一笑,使內侍為諸葛亮備座,問道:“孔明,遷都之事乃舉國大事。故詔汝前來。”


    孔明在末端坐下,遂言道:“迴稟太上,長安久為都城,雖被郭李所禍,然尚有宮闕。今時歲末將至,臣欲往長安使秦涼兵馬先行整理舊宮闕。等到開春之際,再重修天子宮鑾,十萬大軍一同施工,不出數月便可完工。明歲秋至定可為太上遷都之日!”


    “看來孔明已經胸有成竹矣!孤再許汝中央兵馬二十萬,來年春為汝所使。汝以為何?”劉騫言道。


    “太上恩典!”諸葛亮遂拜謝太上皇。


    “汝暫且在家中休息些許時日吧!待汝出發之際,向天子申要便可!”劉騫囑咐道。


    “臣明白!”諸葛亮遂向太上皇、太後及諸王告退。


    ———


    在此希望能夠得到各位的繼續支持。另外,咖啡在此要感謝hellozss、丶襙蛋de愛情、修羅滅世、闞虓、鬥氣刃、看書曉仔、刀削黃瓜等諸位書友的支持。眾多書友給咖啡的留言,咖啡時常欣賞。咖啡感謝大家能夠提出令咖啡茅塞頓開的建議;但是咖啡希望個別書友能夠理解咖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代魏成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杯清茶苦咖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杯清茶苦咖啡並收藏三國之代魏成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