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285章英雄遲暮鬢發老,落使征戰由兒孫
洪武元年春,漢天子劉罡頒布太上皇聖旨,派遣五路邊區外軍大都督各自迴歸軍分區,使兵屯田,修養生息。[]
荊州軍分區大都督許定、副都督甘寧,秦涼軍分區大都督徐晃、副都督臧霸,豫州軍分區大都督張遼、韓鉞,雍州軍分區薛戟、副都督張繡,交州軍分區大都督張任、副都督黃敘分別帶著親衛趕往軍區。
年近五旬太上皇劉騫和益王劉備在得知袁紹稱帝的消息之後,一夜間兄弟二人鬢發皆白。雖然百官欲推劉騫為帝,騫以其身為皇叔,焉能登帝位為由,推脫之。諸葛亮遂請擁公子劉罡為帝,百官順水推舟。
劉騫本意便是使自己悉心培養的的長子為帝,免得到最後子嗣爭權,最後爭權旁落。於是年方十八的劉罡登基,立國號洪武,尊父親劉騫為太上皇,冊封叔父劉備為益王。同時封王者乃是劉騫的六位義弟:關羽為秦王,兼領驃騎大將軍;許褚為雍王,兼領車騎大將軍;典韋為涼王,兼領前將軍;張飛為襄王,兼領左將軍;張頜為景王,兼領右將軍;趙雲為豫王,兼領後將軍。這便是史上的七王佐政的來源。雖然太上皇將大權全權交給了洪武皇帝,但是洪武皇帝還時不時的拿著一些難以定奪的大事前來請示太上皇劉騫。
劉騫為了使自己的江山不至於在死後過早的衰敗,立下詔書皇帝親任將軍府大元帥,每月於將軍府內演武場參加一次軍事演習。每年出巡外部軍分區一次。
洪武二年春,益王劉備閑來無事,入宮給兄長劉騫請安。
“吾皇萬歲萬萬歲,臣弟給太上皇請安!”劉備撩衣跪倒,給劉騫請安。
“玄德來啦!起來吧!看座!”劉騫麵帶愁容的說道。
“皇兄,臣弟看你好像有心事呀!”劉備見劉騫滿麵愁容,關切的問道。
劉騫從龍墩上站了起來,手摸著頜下的胡須,問道:“你隨為兄征戰了二十餘年,滅黃巾,入川蜀,討董卓,打袁術,征曹操。如此征戰到底是為了什麽?”
“自然是為了太祖打下來的這片江山!”劉備字正腔圓的說道。
“是呀!這便是一直支撐著你我東征西討的動力。當初為兄早就看出天子暗弱,天下遲早必亂!本想以此積蓄力量,救出天子。哪知曹操奸賊竟然如此狠毒!謀害天子,更是舉那短謀袁紹為帝!”劉騫恨恨的說道。
“皇兄莫要動怒。我軍尚且再修養一兩年,便可盡發天兵征討這等逆賊!”劉備勸慰道。
“哎!今天下勢力集中在袁紹、孫策之手。若是二人合力相抗,我軍豈能輕易消滅之?然而你我兄弟尚有幾個二十年可以度過呀?”劉騫慘淡的一笑,無奈的說道。
“皇兄奈何如此?你我兄弟尚不及五旬,又何必如此自我菲薄?想那袁公路和曹孟德亦年長於你我,何故不靜看此二人如何相爭?弟以為此二人皆為當世梟雄,然一山難容二虎,二虎鬥,必有一傷。待二虎有傷之時,便是皇兄擒獲其之時機!”劉備進言道。
忽聞宮外傳來一聲:“區區袁公路和曹孟德,皇兄何必如此傷神?待來日國庫充裕,糧草豐盛之時,弟等為皇兄再征之,豈不天下太平?”
劉騫和劉備抬頭觀看,見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張頜、趙雲六人從外麵進來。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四人亦是年近五旬;雖然張頜稍微年輕,亦是過了四旬;隻有趙雲正值當打之年,三十七八歲而已。
“看看你們,除了儁乂、子龍,哪一個不是年近五旬之人?”劉騫看著自己這幾個結義的兄弟,更是感慨萬分。
“皇兄,吾等雖然年近五旬,然儁乂則剛過四旬,而子龍尚未過四旬。那袁公路麾下的顏良、文醜亦不過與儁乂相差無幾,比之子龍尚年長數歲;而孫伯符亦是與子龍相差不多。況且,當今陛下勇武無敵,已非我等兄弟可比之!那善兒、平兒、儀兒、滿兒皆不弱於我等之能為,又豈是齊、吳之將可比?”關羽上前安慰劉騫,說道。
“是呀!皇兄,征討叛逆,平定天下之事,還是交給當今陛下!而臣弟與子龍尚可征戰沙場,再擴疆土。”張頜也在一旁說道。
正在他們談論這些的時候,黃門官從外麵跑進來:“給太上皇請安,給各位王爺請安!陛下有旨,請太上皇和各位王爺移駕金鑾殿。”
怎麽?自己和眾位兄弟一向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時不時的讓趙雲和張頜二人到殿上旁聽旁聽,為其把把關。今日竟然派黃門官來請,定然是有大事發生。
劉騫想罷,說道:“你頭前帶路!”遂帶著七位王爺朝著金鑾殿而去。
果不其然,金鑾殿之上文武百官全都到了。小皇帝劉罡端坐在正中高台上的龍床大椅之上。高台左麵亦是有一個平台上麵放著一個比龍椅高出半尺的椅榻。椅榻下麵連續擺著七個龍墩。
劉騫在黃門官帶領下來到那個平台之上,在椅榻之上坐下。
劉罡急忙帶著文武百官過來給他行禮,口中高唿:“參見太上皇。太上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劉騫一揮手,使眾人平身。
這時劉備、關羽七人在平台之上朝著龍椅上的小皇帝鞠躬參拜:“參加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眾位皇叔平身!”
“皇兒,有何事請為父和你皇叔前來?”劉騫待眾人見過禮之後,問道。
“迴父皇,南方又起戰亂!”劉罡迴答道。
“什麽?南方又起戰亂?難道是南方蠻夷部落和交州士燮一同發動的不成?”劉騫立刻就想到了這一方麵,遂問道。
左丞相諸葛亮見劉騫提問,遂上前一步,迴答道:“迴稟太上皇,自兩年前士燮屯兵邊境,被交州軍分區副都督黃敘說服撤兵!個中緣故乃是黃敘將軍利用蠻夷部落與士燮之間的矛盾,使士燮不敢攻打我邊境。而如今士燮遣謀士入蠻夷部落,使得蠻王孟獲統一了大部分蠻夷部落。因此他們得到了統一。這次叛亂乃建寧太守雍凱結連士燮與孟獲一同造反。”
“如今戰況如何?”劉騫問道。
“我軍驍騎將軍董刀統兵於沙口截擊蠻軍第二洞元帥董荼那,正處於膠著狀態。蠻兵作戰悍勇,兵器之上盡是荼毒之物。我軍雖有戰陣相輔,亦是損失慘重。故張都督請求援兵!”諸葛亮說道。
雍凱,本是漢獻帝時期冊封的什邡侯雍齒之子。
“沒想到雍凱還是背叛了孤!交州軍區兵力十萬之眾,若是單獨一個士燮倒也無妨!隻是多了那蠻夷部落!蠻夷八番七十二洞九十三甸勢力非同小可呀!而且奇兵異士甚多!不得小窺呀!”太上皇劉騫點點頭,看著天子劉罡問道:“皇兒可有打算?”
“南蠻不服,終究我漢室之禍也。故兒臣請父皇前來,便是欲請父皇主持朝政,待兒臣親統大軍禦駕出征!一則孩兒前去恩威並施,使皇威懾服蠻夷之眾;二則鼓舞我軍士兵征戰之士氣。”劉罡說道。
“皇兒有心播撒皇恩,為父十分讚賞。不知皇兒欲使哪位給你參讚軍師,又欲使哪些大將相隨?”劉騫點點頭,滿眼中都是讚許的問道。
“欲使諸葛丞相為軍師,使典滿為前鋒,使劉善、關平、許洋、許儀等為副將。統兵十萬,明日便啟程趕往盧津關!”劉罡說道。
果然,這小皇帝還是全部啟用了他學院的同窗。劉騫知道是時候讓這些人在鍛煉鍛煉了!遂言道:“你等曾在你二叔麾下征戰虎牢關、濟陰等地,都有過不錯的戰績!此番出征,汝等務必多多聽從諸葛丞相的意見,萬萬不得以聖上之尊壓製丞相之言!”
“兒臣明白!”小皇帝應聲答應下來。
次日,小皇帝在太上皇劉騫和七位王爺的陪同下,帶著劉善、關平等人前往中央軍區提調大軍。
小皇帝頭戴吞天紫金盔,身穿百葉黃金甲,背後披著杏黃色的九龍披風,站在點將台上,手執雞毛令箭,高聲宣讀著出征詔書,動員台下十萬大軍。
之後,使典滿為前部正印先鋒官,徐宏為副先鋒,統領騎兵兩個團,合計一萬人,先行開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典滿、徐宏二人領命下去,點起騎兵萬人。三通鼓後,典滿、徐宏二人帶著一萬騎兵紛紛下馬,朝點將台上行跪拜之禮,口唿三聲萬歲,然後翻身上馬,絕塵而去。
——————
最後一卷了,這一卷將都是小皇帝征戰的片段了……
從今天起,咖啡隻能說對不住大家,每天又要減少到一更了。因為咖啡每天有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要做,晚上迴來連續更新兩更,感覺到十分吃力,而且思路頗為混亂。為了保證每天的更新,咖啡決定還是改迴原來的一更。不過,還請各位能夠用票票、收藏和點擊來支持咖啡。雖然咖啡一直以來沒有像那些大神一樣催票、要票,或者催收,但是咖啡一直持續碼字的動力都是你們無聲的支持。
在此希望能夠得到各位的繼續支持。另外,咖啡在此要感謝hellozss、丶襙蛋de愛情、修羅滅世、闞虓、鬥氣刃、看書曉仔、刀削黃瓜等諸位書友的支持。眾多書友給咖啡的留言,咖啡時常欣賞。咖啡感謝大家能夠提出令咖啡茅塞頓開的建議;但是咖啡希望個別書友能夠理解咖啡……
第285章英雄遲暮鬢發老,落使征戰由兒孫
洪武元年春,漢天子劉罡頒布太上皇聖旨,派遣五路邊區外軍大都督各自迴歸軍分區,使兵屯田,修養生息。[]
荊州軍分區大都督許定、副都督甘寧,秦涼軍分區大都督徐晃、副都督臧霸,豫州軍分區大都督張遼、韓鉞,雍州軍分區薛戟、副都督張繡,交州軍分區大都督張任、副都督黃敘分別帶著親衛趕往軍區。
年近五旬太上皇劉騫和益王劉備在得知袁紹稱帝的消息之後,一夜間兄弟二人鬢發皆白。雖然百官欲推劉騫為帝,騫以其身為皇叔,焉能登帝位為由,推脫之。諸葛亮遂請擁公子劉罡為帝,百官順水推舟。
劉騫本意便是使自己悉心培養的的長子為帝,免得到最後子嗣爭權,最後爭權旁落。於是年方十八的劉罡登基,立國號洪武,尊父親劉騫為太上皇,冊封叔父劉備為益王。同時封王者乃是劉騫的六位義弟:關羽為秦王,兼領驃騎大將軍;許褚為雍王,兼領車騎大將軍;典韋為涼王,兼領前將軍;張飛為襄王,兼領左將軍;張頜為景王,兼領右將軍;趙雲為豫王,兼領後將軍。這便是史上的七王佐政的來源。雖然太上皇將大權全權交給了洪武皇帝,但是洪武皇帝還時不時的拿著一些難以定奪的大事前來請示太上皇劉騫。
劉騫為了使自己的江山不至於在死後過早的衰敗,立下詔書皇帝親任將軍府大元帥,每月於將軍府內演武場參加一次軍事演習。每年出巡外部軍分區一次。
洪武二年春,益王劉備閑來無事,入宮給兄長劉騫請安。
“吾皇萬歲萬萬歲,臣弟給太上皇請安!”劉備撩衣跪倒,給劉騫請安。
“玄德來啦!起來吧!看座!”劉騫麵帶愁容的說道。
“皇兄,臣弟看你好像有心事呀!”劉備見劉騫滿麵愁容,關切的問道。
劉騫從龍墩上站了起來,手摸著頜下的胡須,問道:“你隨為兄征戰了二十餘年,滅黃巾,入川蜀,討董卓,打袁術,征曹操。如此征戰到底是為了什麽?”
“自然是為了太祖打下來的這片江山!”劉備字正腔圓的說道。
“是呀!這便是一直支撐著你我東征西討的動力。當初為兄早就看出天子暗弱,天下遲早必亂!本想以此積蓄力量,救出天子。哪知曹操奸賊竟然如此狠毒!謀害天子,更是舉那短謀袁紹為帝!”劉騫恨恨的說道。
“皇兄莫要動怒。我軍尚且再修養一兩年,便可盡發天兵征討這等逆賊!”劉備勸慰道。
“哎!今天下勢力集中在袁紹、孫策之手。若是二人合力相抗,我軍豈能輕易消滅之?然而你我兄弟尚有幾個二十年可以度過呀?”劉騫慘淡的一笑,無奈的說道。
“皇兄奈何如此?你我兄弟尚不及五旬,又何必如此自我菲薄?想那袁公路和曹孟德亦年長於你我,何故不靜看此二人如何相爭?弟以為此二人皆為當世梟雄,然一山難容二虎,二虎鬥,必有一傷。待二虎有傷之時,便是皇兄擒獲其之時機!”劉備進言道。
忽聞宮外傳來一聲:“區區袁公路和曹孟德,皇兄何必如此傷神?待來日國庫充裕,糧草豐盛之時,弟等為皇兄再征之,豈不天下太平?”
劉騫和劉備抬頭觀看,見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張頜、趙雲六人從外麵進來。關羽、許褚、典韋、張飛四人亦是年近五旬;雖然張頜稍微年輕,亦是過了四旬;隻有趙雲正值當打之年,三十七八歲而已。
“看看你們,除了儁乂、子龍,哪一個不是年近五旬之人?”劉騫看著自己這幾個結義的兄弟,更是感慨萬分。
“皇兄,吾等雖然年近五旬,然儁乂則剛過四旬,而子龍尚未過四旬。那袁公路麾下的顏良、文醜亦不過與儁乂相差無幾,比之子龍尚年長數歲;而孫伯符亦是與子龍相差不多。況且,當今陛下勇武無敵,已非我等兄弟可比之!那善兒、平兒、儀兒、滿兒皆不弱於我等之能為,又豈是齊、吳之將可比?”關羽上前安慰劉騫,說道。
“是呀!皇兄,征討叛逆,平定天下之事,還是交給當今陛下!而臣弟與子龍尚可征戰沙場,再擴疆土。”張頜也在一旁說道。
正在他們談論這些的時候,黃門官從外麵跑進來:“給太上皇請安,給各位王爺請安!陛下有旨,請太上皇和各位王爺移駕金鑾殿。”
怎麽?自己和眾位兄弟一向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時不時的讓趙雲和張頜二人到殿上旁聽旁聽,為其把把關。今日竟然派黃門官來請,定然是有大事發生。
劉騫想罷,說道:“你頭前帶路!”遂帶著七位王爺朝著金鑾殿而去。
果不其然,金鑾殿之上文武百官全都到了。小皇帝劉罡端坐在正中高台上的龍床大椅之上。高台左麵亦是有一個平台上麵放著一個比龍椅高出半尺的椅榻。椅榻下麵連續擺著七個龍墩。
劉騫在黃門官帶領下來到那個平台之上,在椅榻之上坐下。
劉罡急忙帶著文武百官過來給他行禮,口中高唿:“參見太上皇。太上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劉騫一揮手,使眾人平身。
這時劉備、關羽七人在平台之上朝著龍椅上的小皇帝鞠躬參拜:“參加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眾位皇叔平身!”
“皇兒,有何事請為父和你皇叔前來?”劉騫待眾人見過禮之後,問道。
“迴父皇,南方又起戰亂!”劉罡迴答道。
“什麽?南方又起戰亂?難道是南方蠻夷部落和交州士燮一同發動的不成?”劉騫立刻就想到了這一方麵,遂問道。
左丞相諸葛亮見劉騫提問,遂上前一步,迴答道:“迴稟太上皇,自兩年前士燮屯兵邊境,被交州軍分區副都督黃敘說服撤兵!個中緣故乃是黃敘將軍利用蠻夷部落與士燮之間的矛盾,使士燮不敢攻打我邊境。而如今士燮遣謀士入蠻夷部落,使得蠻王孟獲統一了大部分蠻夷部落。因此他們得到了統一。這次叛亂乃建寧太守雍凱結連士燮與孟獲一同造反。”
“如今戰況如何?”劉騫問道。
“我軍驍騎將軍董刀統兵於沙口截擊蠻軍第二洞元帥董荼那,正處於膠著狀態。蠻兵作戰悍勇,兵器之上盡是荼毒之物。我軍雖有戰陣相輔,亦是損失慘重。故張都督請求援兵!”諸葛亮說道。
雍凱,本是漢獻帝時期冊封的什邡侯雍齒之子。
“沒想到雍凱還是背叛了孤!交州軍區兵力十萬之眾,若是單獨一個士燮倒也無妨!隻是多了那蠻夷部落!蠻夷八番七十二洞九十三甸勢力非同小可呀!而且奇兵異士甚多!不得小窺呀!”太上皇劉騫點點頭,看著天子劉罡問道:“皇兒可有打算?”
“南蠻不服,終究我漢室之禍也。故兒臣請父皇前來,便是欲請父皇主持朝政,待兒臣親統大軍禦駕出征!一則孩兒前去恩威並施,使皇威懾服蠻夷之眾;二則鼓舞我軍士兵征戰之士氣。”劉罡說道。
“皇兒有心播撒皇恩,為父十分讚賞。不知皇兒欲使哪位給你參讚軍師,又欲使哪些大將相隨?”劉騫點點頭,滿眼中都是讚許的問道。
“欲使諸葛丞相為軍師,使典滿為前鋒,使劉善、關平、許洋、許儀等為副將。統兵十萬,明日便啟程趕往盧津關!”劉罡說道。
果然,這小皇帝還是全部啟用了他學院的同窗。劉騫知道是時候讓這些人在鍛煉鍛煉了!遂言道:“你等曾在你二叔麾下征戰虎牢關、濟陰等地,都有過不錯的戰績!此番出征,汝等務必多多聽從諸葛丞相的意見,萬萬不得以聖上之尊壓製丞相之言!”
“兒臣明白!”小皇帝應聲答應下來。
次日,小皇帝在太上皇劉騫和七位王爺的陪同下,帶著劉善、關平等人前往中央軍區提調大軍。
小皇帝頭戴吞天紫金盔,身穿百葉黃金甲,背後披著杏黃色的九龍披風,站在點將台上,手執雞毛令箭,高聲宣讀著出征詔書,動員台下十萬大軍。
之後,使典滿為前部正印先鋒官,徐宏為副先鋒,統領騎兵兩個團,合計一萬人,先行開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典滿、徐宏二人領命下去,點起騎兵萬人。三通鼓後,典滿、徐宏二人帶著一萬騎兵紛紛下馬,朝點將台上行跪拜之禮,口唿三聲萬歲,然後翻身上馬,絕塵而去。
——————
最後一卷了,這一卷將都是小皇帝征戰的片段了……
從今天起,咖啡隻能說對不住大家,每天又要減少到一更了。因為咖啡每天有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要做,晚上迴來連續更新兩更,感覺到十分吃力,而且思路頗為混亂。為了保證每天的更新,咖啡決定還是改迴原來的一更。不過,還請各位能夠用票票、收藏和點擊來支持咖啡。雖然咖啡一直以來沒有像那些大神一樣催票、要票,或者催收,但是咖啡一直持續碼字的動力都是你們無聲的支持。
在此希望能夠得到各位的繼續支持。另外,咖啡在此要感謝hellozss、丶襙蛋de愛情、修羅滅世、闞虓、鬥氣刃、看書曉仔、刀削黃瓜等諸位書友的支持。眾多書友給咖啡的留言,咖啡時常欣賞。咖啡感謝大家能夠提出令咖啡茅塞頓開的建議;但是咖啡希望個別書友能夠理解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