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95章太史單槍救北海,陳宮半路攻東郡
上文書講到曹豹前往濮陽找呂布求救,糜竺前往北海求救於孔融,陳登前往青州求救於田楷。呂布盡起大軍,亦暗自謀徐州也。[]
卻說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聰明,孔融七歲時,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台之上,孔母使孔融分之。孔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孔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孔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孔父大喜,滿座皆奇之。年十歲時,至河南拜見河南尹李膺,守門人難之,孔融言道:“我乃李相通家。”於是乎入內覲見,李膺問之:“汝祖與吾祖何親?”孔融慢言思語的說道:“昔日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李膺聞聽大為驚奇。少頃,太中大夫陳煒到。李膺指孔融說道:“此子奇童也!”陳煒不以為然的說道:“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孔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陳煒等人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自此孔融之名頗為遠揚。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為人頗為疏財仗義,極好賓客常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當日正與客坐,人報徐州糜竺至。
孔融便請糜竺入城相見,問其來意。糜竺取出陶謙書信呈上,言道:“曹操攻圍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自與陶謙有舊,但又怕解怨曹操,心下捉摸,忽生一計,言道:“吾與恭祖交厚,子仲又親到此,如何不去?隻是曹孟德與我無仇,當先遣人送書解和。如其不從,然後起兵前去救援。”
糜竺自知如此無奈,隻好答應。
孔融一麵使人點兵,一麵差人送書。正在準備之時,忽聞城守士兵前來稟報黃巾餘黨黃龍部數萬黃巾餘孽殺奔前來。
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迎敵。
黃龍策馬而出,高聲喊喝:“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叱責:“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黃龍大怒,拍馬提槍直取孔融。孔融部將宗保挺槍出馬,救下孔融。然黃龍力大藝高,戰不數合,一槍將宗保挑於馬下。孔融兵大亂,奔入城內。
黃龍攻城不入,遂分兵四麵團團把城圍住。
一見城池被圍,孔融心中鬱悶;糜竺心中焦急,更不可言。
次日,孔融、糜竺等人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幾分憂愁與煩惱。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對城上高聲喊到“開門”。孔融不識此人,哪裏敢貿然開門。見孔融不開門,賊眾趕到壕邊,緊逼此人。隻見那人也不慌張,撥馬迴身,連連挑殺,刺死十數人,賊眾見不能建功,紛紛倒退。見此情節,孔融急忙命人開門引其進入。
其人入城,下馬棄槍,徑往城上,拜見孔融。孔融問其姓名。其對曰:“某東萊黃縣人也,複姓太史,單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府君恩顧。昨日某自遼東迴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言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孔融大喜。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麵,卻知道他是個英雄。因太史慈遠出在外,有老母住在城外二十裏處。孔融常使人送些粟帛;慈母感於孔融平日之恩德,故特使太史慈來救。
當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贈與衣甲鞍馬。太史慈亦不推辭,當下穿戴整齊,上前請令:“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敵。取敵主將首級,此賊可破!”
孔融怕其勢孤,勸解道:“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
太史慈再三要求:“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慈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再言之,敵首折服,賊眾焉有不降者?”
孔融本欲使太史慈前往青州求救田楷,又怕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謙,遂允其計。是夜,太史慈前往兵營點起精兵一千,人罩墨衣甲,馬兒裹蹄上嚼,悄然打開城門,便徑往黃龍大營。
太史慈一馬當先,殺入黃龍大營,所過之處,盡燃其帳,所見賊兵盡皆斬殺,直奔黃龍主帳。
黃龍早已得知有人闖營,倉惶之間,擎了長槍,胡亂中拽了一匹馬兒,徑往直來。正好碰見太史慈率兵趕來,黃龍挺槍策馬,遙指太史慈:“汝是何人?竟敢夜襲我大營!”
“東萊太史慈是也!”太史慈答應一聲,策馬前來,長槍飛速刺出。黃龍急忙格擋,倉惶之中,顯得手忙腳亂。二人戰不數合,黃龍心中便生恐懼,虛晃一招便撥馬而逃。太史慈亦不追趕,橫槍摘弓搭箭,一番動作甚是熟練。一支羽箭猶如流星趕月一般,正中黃龍後心。黃巾軍最後一個將領,就這樣消亡在了北海大地之上。
再說城上觀敵的孔融等人見敵營火光大起,知太史慈真得殺進敵營。孔融便下令糜芳、張瀾二人各領兵五千,出城協戰。
黃龍一死,再加上受到夜襲。黃巾餘孽,本是烏合之眾,受此打擊,逃的逃、散的散,唯獨剩下的還有氣得那些無奈著投降了孔融。
此役結束,孔融並沒有損失所多少兵力,倒是平白得了兩萬餘俘虜。孔融見太史慈勇猛,欲留其重用。太史慈推脫,言道:“本受府君大恩,當留此報效府君。慈奉母命前來相助,今幸無虞。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有書來喚,不敢不去。容圖再見。”
孔融本是賢士,自然不會強人所難。遂擺宴相待,席間引薦糜竺,具言張闓殺曹嵩之事:“今曹操縱兵大掠,圍住徐州,特來求救。”
太史慈言道:“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無辜之冤。”
孔融言道:“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然某麾下又無大將可用,何不與融同往救之?”太史慈顧念恩情,遂答應:“如此,便同府君前往;待事畢,再尋劉使君亦不晚!”
孔融遂起北海之兵,趕往徐州救援。
再說這一日,呂布引大軍路過兗州東郡。陳宮在一旁進言道:“某有一計,可使曹操退卻徐州之兵,解救徐州之圍!”
“先生,何計?”呂布在一旁問道。
“我軍暫不前往救援徐州之危。轉到攻擊東郡。如今曹操引大軍圍攻徐州,其守城之勢必虧。我使探馬查明,東郡僅有荀攸不足萬餘兵馬鎮守,大將以不過於禁、毛玠之流。主公可使曹性引兵攻擊山陽,再使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引兵伏於路旁。山陽守軍不過三千人,東郡焉有不出兵救援的道理?待援兵趕至,伏軍盡起。定可破東郡守兵。如此,先奪山陽再取東郡。便可威脅曹操,若是許都危險。曹操焉有不迴師救援的道理?如此一來,徐州之危必解!”陳宮將計謀言說一遍。
呂布大喜,允之。遂使曹性為先鋒,自領中軍,兵進山陽;又使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各引三千精兵伏於東郡通往山陽的必經之路。
山陽縣令得探馬來報,有大股敵人出現在地境之上,朝著縣城而來。當時可是嚇得跌坐在地上動喚不得,半響才想起給東郡送信。
信報送出不久,那大隊兵馬就來到縣城之外。隻見一名將軍,身著黑盔黑甲,外罩黑色戰袍,手中一柄月牙畫戟,坐下一匹烏黑良駒戰馬,馬鞍橋上懸弓掛箭;身後引精兵數千,整齊列陣,更有鼓手擂鼓助威,聲威氣勢豪邁衝天。
老縣令哪裏見過如此氣勢,雙腿打著顫抖,迴頭看了身邊的兵將都尉和縣衙巡捕房的捕頭,問了一聲:“你…你…你們說這如何是好呀?”
那都尉看了看那捕頭,便知此番自己需要出頭了,說道:“救援已經發出。我等暫據守此城,以待援軍便是。”
言罷,遂使人將快要崩潰的老縣令引下了城牆。
曹性見城上眾人並不理會自己,遂取弓搭箭,朝著城上那都尉射去。那都尉剛剛目送老縣令下去,還沒有轉過頭來,哪裏看到背後有隻箭來取自己的性命。就在他轉過頭的瞬間,這一箭正中了他的眉心。可憐他還想保護城中百姓,竟然先失了性命。
捕頭見都尉被射殺身亡,哪裏還敢在城上盯防,早已哈腰躲在了城牆隘口之下。曹性見城上眾兵將皆躲在隘口下,不敢出來,心中大笑。遂使人返迴營中來見呂布、陳宮,倍說此事。陳宮聞言大笑,遂作書一封,使人傳給曹性,令曹性將書信射進城中。
再說荀攸收到山陽信報,亦得知呂布引大軍來襲山陽,便使於禁領兵救援。於禁兵過叢林,見林內鳥雀盛開就不下落,便疑林中有人,遂兵分兩部,使副將引前部入林。
果不其然,前部兵馬入林之後,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引伏兵盡出。於禁見敵勢眾,前部盡被斬殺,知難取勝,遂引兵返歸東郡。
高順四人取勝之後,亦未追趕於禁,乃引兵趕往山陽。
第195章太史單槍救北海,陳宮半路攻東郡
上文書講到曹豹前往濮陽找呂布求救,糜竺前往北海求救於孔融,陳登前往青州求救於田楷。呂布盡起大軍,亦暗自謀徐州也。[]
卻說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聰明,孔融七歲時,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台之上,孔母使孔融分之。孔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孔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孔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孔父大喜,滿座皆奇之。年十歲時,至河南拜見河南尹李膺,守門人難之,孔融言道:“我乃李相通家。”於是乎入內覲見,李膺問之:“汝祖與吾祖何親?”孔融慢言思語的說道:“昔日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李膺聞聽大為驚奇。少頃,太中大夫陳煒到。李膺指孔融說道:“此子奇童也!”陳煒不以為然的說道:“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孔融即應聲曰:“如君所言,幼時必聰明者。”陳煒等人皆笑曰:“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自此孔融之名頗為遠揚。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為人頗為疏財仗義,極好賓客常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當日正與客坐,人報徐州糜竺至。
孔融便請糜竺入城相見,問其來意。糜竺取出陶謙書信呈上,言道:“曹操攻圍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自與陶謙有舊,但又怕解怨曹操,心下捉摸,忽生一計,言道:“吾與恭祖交厚,子仲又親到此,如何不去?隻是曹孟德與我無仇,當先遣人送書解和。如其不從,然後起兵前去救援。”
糜竺自知如此無奈,隻好答應。
孔融一麵使人點兵,一麵差人送書。正在準備之時,忽聞城守士兵前來稟報黃巾餘黨黃龍部數萬黃巾餘孽殺奔前來。
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迎敵。
黃龍策馬而出,高聲喊喝:“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叱責:“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黃龍大怒,拍馬提槍直取孔融。孔融部將宗保挺槍出馬,救下孔融。然黃龍力大藝高,戰不數合,一槍將宗保挑於馬下。孔融兵大亂,奔入城內。
黃龍攻城不入,遂分兵四麵團團把城圍住。
一見城池被圍,孔融心中鬱悶;糜竺心中焦急,更不可言。
次日,孔融、糜竺等人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幾分憂愁與煩惱。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對城上高聲喊到“開門”。孔融不識此人,哪裏敢貿然開門。見孔融不開門,賊眾趕到壕邊,緊逼此人。隻見那人也不慌張,撥馬迴身,連連挑殺,刺死十數人,賊眾見不能建功,紛紛倒退。見此情節,孔融急忙命人開門引其進入。
其人入城,下馬棄槍,徑往城上,拜見孔融。孔融問其姓名。其對曰:“某東萊黃縣人也,複姓太史,單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府君恩顧。昨日某自遼東迴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言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孔融大喜。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麵,卻知道他是個英雄。因太史慈遠出在外,有老母住在城外二十裏處。孔融常使人送些粟帛;慈母感於孔融平日之恩德,故特使太史慈來救。
當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贈與衣甲鞍馬。太史慈亦不推辭,當下穿戴整齊,上前請令:“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敵。取敵主將首級,此賊可破!”
孔融怕其勢孤,勸解道:“君雖英勇,然賊勢甚盛,不可輕出。”
太史慈再三要求:“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如不能解圍,慈亦無顏見母矣。願決一死戰!再言之,敵首折服,賊眾焉有不降者?”
孔融本欲使太史慈前往青州求救田楷,又怕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謙,遂允其計。是夜,太史慈前往兵營點起精兵一千,人罩墨衣甲,馬兒裹蹄上嚼,悄然打開城門,便徑往黃龍大營。
太史慈一馬當先,殺入黃龍大營,所過之處,盡燃其帳,所見賊兵盡皆斬殺,直奔黃龍主帳。
黃龍早已得知有人闖營,倉惶之間,擎了長槍,胡亂中拽了一匹馬兒,徑往直來。正好碰見太史慈率兵趕來,黃龍挺槍策馬,遙指太史慈:“汝是何人?竟敢夜襲我大營!”
“東萊太史慈是也!”太史慈答應一聲,策馬前來,長槍飛速刺出。黃龍急忙格擋,倉惶之中,顯得手忙腳亂。二人戰不數合,黃龍心中便生恐懼,虛晃一招便撥馬而逃。太史慈亦不追趕,橫槍摘弓搭箭,一番動作甚是熟練。一支羽箭猶如流星趕月一般,正中黃龍後心。黃巾軍最後一個將領,就這樣消亡在了北海大地之上。
再說城上觀敵的孔融等人見敵營火光大起,知太史慈真得殺進敵營。孔融便下令糜芳、張瀾二人各領兵五千,出城協戰。
黃龍一死,再加上受到夜襲。黃巾餘孽,本是烏合之眾,受此打擊,逃的逃、散的散,唯獨剩下的還有氣得那些無奈著投降了孔融。
此役結束,孔融並沒有損失所多少兵力,倒是平白得了兩萬餘俘虜。孔融見太史慈勇猛,欲留其重用。太史慈推脫,言道:“本受府君大恩,當留此報效府君。慈奉母命前來相助,今幸無虞。有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有書來喚,不敢不去。容圖再見。”
孔融本是賢士,自然不會強人所難。遂擺宴相待,席間引薦糜竺,具言張闓殺曹嵩之事:“今曹操縱兵大掠,圍住徐州,特來求救。”
太史慈言道:“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無辜之冤。”
孔融言道:“今曹操殘害百姓,倚強欺弱。然某麾下又無大將可用,何不與融同往救之?”太史慈顧念恩情,遂答應:“如此,便同府君前往;待事畢,再尋劉使君亦不晚!”
孔融遂起北海之兵,趕往徐州救援。
再說這一日,呂布引大軍路過兗州東郡。陳宮在一旁進言道:“某有一計,可使曹操退卻徐州之兵,解救徐州之圍!”
“先生,何計?”呂布在一旁問道。
“我軍暫不前往救援徐州之危。轉到攻擊東郡。如今曹操引大軍圍攻徐州,其守城之勢必虧。我使探馬查明,東郡僅有荀攸不足萬餘兵馬鎮守,大將以不過於禁、毛玠之流。主公可使曹性引兵攻擊山陽,再使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引兵伏於路旁。山陽守軍不過三千人,東郡焉有不出兵救援的道理?待援兵趕至,伏軍盡起。定可破東郡守兵。如此,先奪山陽再取東郡。便可威脅曹操,若是許都危險。曹操焉有不迴師救援的道理?如此一來,徐州之危必解!”陳宮將計謀言說一遍。
呂布大喜,允之。遂使曹性為先鋒,自領中軍,兵進山陽;又使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各引三千精兵伏於東郡通往山陽的必經之路。
山陽縣令得探馬來報,有大股敵人出現在地境之上,朝著縣城而來。當時可是嚇得跌坐在地上動喚不得,半響才想起給東郡送信。
信報送出不久,那大隊兵馬就來到縣城之外。隻見一名將軍,身著黑盔黑甲,外罩黑色戰袍,手中一柄月牙畫戟,坐下一匹烏黑良駒戰馬,馬鞍橋上懸弓掛箭;身後引精兵數千,整齊列陣,更有鼓手擂鼓助威,聲威氣勢豪邁衝天。
老縣令哪裏見過如此氣勢,雙腿打著顫抖,迴頭看了身邊的兵將都尉和縣衙巡捕房的捕頭,問了一聲:“你…你…你們說這如何是好呀?”
那都尉看了看那捕頭,便知此番自己需要出頭了,說道:“救援已經發出。我等暫據守此城,以待援軍便是。”
言罷,遂使人將快要崩潰的老縣令引下了城牆。
曹性見城上眾人並不理會自己,遂取弓搭箭,朝著城上那都尉射去。那都尉剛剛目送老縣令下去,還沒有轉過頭來,哪裏看到背後有隻箭來取自己的性命。就在他轉過頭的瞬間,這一箭正中了他的眉心。可憐他還想保護城中百姓,竟然先失了性命。
捕頭見都尉被射殺身亡,哪裏還敢在城上盯防,早已哈腰躲在了城牆隘口之下。曹性見城上眾兵將皆躲在隘口下,不敢出來,心中大笑。遂使人返迴營中來見呂布、陳宮,倍說此事。陳宮聞言大笑,遂作書一封,使人傳給曹性,令曹性將書信射進城中。
再說荀攸收到山陽信報,亦得知呂布引大軍來襲山陽,便使於禁領兵救援。於禁兵過叢林,見林內鳥雀盛開就不下落,便疑林中有人,遂兵分兩部,使副將引前部入林。
果不其然,前部兵馬入林之後,高順、薛蘭、李封、宋果引伏兵盡出。於禁見敵勢眾,前部盡被斬殺,知難取勝,遂引兵返歸東郡。
高順四人取勝之後,亦未追趕於禁,乃引兵趕往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