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54章董卓造孽燒洛陽,群雄異心初顯露


    上文書講到董卓問計李儒。李儒說出一個驚天大計,惹得李傕、張濟等人驚在當場。但聽李儒說道:“引兵迴洛陽,遷帝於長安。”[bsp;“文才,長安早已成為廢墟多年。汝怎有如此想法?”樊稠、張濟等人問道。


    “汝等沒有聽到近日街市之上童謠唱道‘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李儒駁斥樊稠和張濟二人,轉身對董卓說道,“小婿深思此言中‘西頭一個漢’,乃是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是應光武帝於東都洛陽,至今亦傳一十二帝。故,天運合迴。丞相遷都迴歸長安,以應童謠,方可無虞。”


    董卓聞言大喜,讚賞的說道:“非賢婿之言,為父實不悟也!”


    樊稠、張濟等武將本受董卓甚多恩惠,見董卓同意,心中即便有何異議,也都保留不說。再加上跟隨董卓多年,也知道董卓為人,幾人馬上改變嘴臉,奉承董卓說道:“丞相明斷!某願隨丞相西去!”


    是故,董卓交代樊稠、張濟、李傕、郭汜等四人嚴守汜水關、虎牢關,便帶著呂布、李儒星夜趕往洛陽。


    次日,董卓於朝堂之上,聚眾文武相議:“大漢都城久設洛陽,稱為東都。年二百餘,氣數已衰。吾觀風水,見旺氣實存於長安。故,吾欲奉駕西幸。汝等各宜促裝。”言辭淩厲,逼迫百官立刻隨行。


    司徒楊彪、太尉黃琬皆乃常時董卓親近之人。但此番讓他們前往長安那個瓦礫之地,心中皆有不甘。


    楊彪出列進言說道:“關中殘破零落多年。如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天下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則難矣!還望丞相三思。”


    董卓可沒有想到首先站出來反對自己的會是平日裏最為親近的三公之一。他頓時拉下臉色,叱喝道:“汝敢阻國家大計耶?”


    黃琬見狀,急忙出來,勸解:“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聞言,十分不屑:“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再休亂言。”此番話語還算溫順,看來是給了黃琬很大的麵子。


    司徒荀爽沒有看出眉眼高低,依然進諫:“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


    董卓的神情剛剛有些緩解,聞聽此言,他又勃然大怒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又見黃琬、楊彪二人似乎還有言語,便令侍衛將三人趕將出去,貶三人為庶民。


    遂下令遷都,遣眾官員歸府整裝,並限來日便行;董卓亦帶著呂布、李儒從朝堂之上出來,登車欲走,發現有二人在遠處望車而揖。


    董卓使人驅車過去,放眼觀看,乃是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


    董卓問二人可有事耶?


    周毖上前進言,說道:“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諫耳。”他們以為當初董卓看重二人,此番進諫會得到董卓的賞識。哪裏想到,董卓為人殘暴,此番到送了二人的性命。


    董卓聞聽二人來意,氣不打一處來,厲聲喝道:“當初我聽信你二人,保用那袁紹;如今袁紹造反,汝等定與袁紹一黨。”遂令武士推出都門斬首。


    周毖二人高唿“冤枉”。可惜董卓此時已經瘋狂,哪裏會饒恕他們。


    迴到府中,李儒又進言道:“今錢糧缺少,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但是袁紹等門下,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


    董卓即差鐵騎五千、遍行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貲。


    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迫害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於路殺人。


    董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又差呂布發掘先皇及後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塚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餘車,劫了天子並後妃等,竟望長安去了。


    卻說卓將趙岑,見董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了汜水關,投降了孫堅。孫堅驅兵先入。劉騫、劉備、典韋和張飛引兵殺入虎牢關,眾諸侯亦各自引軍隊進入洛陽。


    洛陽城內火光衝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之內,更無雞犬人煙;孫堅先發兵救火,又請眾諸侯各自領兵於荒地之上屯住兵馬。


    廖化派出信報迴稟,董卓引軍西去。劉騫心中知道眾諸侯並無進取之心,更無報效之意。迴頭吩咐劉備、典韋和張飛三人:“子滿、翼德,你二人引十五營槍步兵頭前追擊董賊;玄德,你引五千弓兵殿後,若敵無伏兵,不得上前。宣高、文遠與眾將隨我引十五營刀盾兵居中策應。董賊逃遁定是想應童謠之說,其與李儒都是有謀之人,半路之上定有伏兵。”


    眾人正要開拔,隻見曹操趕來。


    “將軍大人!”曹操喊道。


    “孟德可是前來請某家出兵追擊董賊?”劉騫問道。


    “正是!”


    “你且去找袁盟主商議此事,某這就引本部前去追擊!不過,汝此去恐怕難進其功也!”劉騫言語之中帶著一種玩味的笑容。


    言畢,不待曹操答言,劉騫一聲喝令,三萬大軍驟然出動,


    但說曹操得知董卓西去,本以為眾諸侯會馬上追趕,趁勢消滅董卓勢力。沒想到,眾諸侯皆屯兵關內,盡做休整。


    他心懷疑慮,半路碰上劉騫,又被劉騫一句“汝此去恐怕難進其功也!”搞得更較迷茫。等到策馬趕至袁紹營中,他走進袁紹大帳,隻見袁紹與眾諸侯正在飲茶品茗,心中不由得升起一團怒火。


    “今番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汝等卻在此飲茶品茗,按兵不動,所為何也?”曹操質問道。


    袁紹一臉不屑的說道:“孟德何須如此氣盛?汝不看諸侯眾兵皆疲憊困倦,如此進兵恐無益也!”


    曹操據理而爭:“董賊焚燒宮廷,劫遷天子,海內震驚,不知所歸。此乃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遲而不進所慮何事?”


    眾諸侯一旁答言:“兵力垂疲,不可冒進。”這些人中袁氏門第出身的占據了多數,更有陶謙、孔釉之輩從中斡旋。


    曹操見狀大怒,叱道:“豎子不足與謀!”言畢,怒氣衝衝的返迴自己軍中。


    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人見曹操歸來皆上前問詢。曹操擺擺手說道:“這些人都以袁紹馬首是瞻,看來此次討伐董卓,到造就了袁紹的勢力。不過,征西已經統兵追趕,我等現在就引兵前去,以助征西,若救得天子,我等亦是一件大功勞!”


    原來曹操依然想的是爭功。夏侯敦等六人聞言,立刻集合兵馬。


    曹操點齊麾下一萬餘軍兵,在六將的跟隨下,星夜朝著董卓逃跑的方向追趕而去。


    按下劉騫、曹操兩部追趕董卓不說。單說眾諸侯分別屯軍洛陽,各使軍兵入城搜尋寶物。孫堅首先入城,占得優勢,引軍屯兵於建章殿,更設帳於倒塌的建章殿基之上。吩咐其麾下士兵逐一打掃宮殿瓦礫,但凡董卓所掘皇室陵寢,盡皆掩蔽。


    又於太廟基上,匆忙蓋起殿屋三間,使人請眾諸侯立前朝諸帝之神位,宰太牢而祭祀之。


    祭祀完畢,眾諸侯皆散。


    張揚、袁遺、鮑信、孔釉、袁術、韓馥等人皆隨袁紹來到袁紹的中軍大帳,共同商議當前之事。


    “本初,今番曹操和那征西劉聖舉統兵前去追趕董卓,若真的迎迴天子,那我等豈不功虧一簣?”鮑信待眾人坐定後說道。


    “董卓尚未露敗績,徑自燒了洛陽,往長安而去。其麾下尚有近二十餘萬軍馬,豈是三五萬軍馬能夠相抗者乎?”袁紹身邊一個謀士不屑的說道。此人是張飛、典韋戰呂布時才同顏良、文醜一起引兵而來,姓沮名授字公與,乃是袁紹的第一謀士。此番不讓進兵便是他出的主意。


    “若是征西此番遭敗,迴來遷怒於我等,該如何是好?”袁遺問道。


    “征西此番是否會敗,那倒不用猜測!肯定會敗。他乃皇親國戚,天子受劫,豈能作勢不管?此番若是失敗,他必將迴蜀提兵,再戰董卓。焉有時間來找我等!”沮授迴答著,又說道,“此番倒是一個好的機會。天子受劫,天下無主,公等諸侯豈不快哉?”


    眾諸侯聞言,紛紛大笑。


    公孫瓚在一旁說道:“我等暫且在此等候曹孟德和征西的消息,順便在此搜尋一下可有什麽貴重的東西,當作戰利品帶迴去,也不枉出兵一次。”


    眾人皆點頭同意。


    一眾諸侯至此,各自迴帳,指使麾下士兵四處搜尋,以撈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代魏成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杯清茶苦咖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杯清茶苦咖啡並收藏三國之代魏成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