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走得輕鬆,將難題留給了四阿哥。他沒有心思揣摩李衛的用意,全副心思都用在私兵之上。太子想要動手,他何時動手,在哪裏動手?李衛發現了這些私兵,可還有別人發現,皇阿瑪可知道?他要躲了這件事,還是迎上去,求個護駕之功?
四阿哥又一次在屋中困獸一般遊走,想了兩日,也想不出頭緒,隻能放下。工部派人來請他,說是皇上批複了圖紙一事。四阿哥打開折子,看到上麵簡單的“知道了”三個字,心中又翻湧。作為高高在上的皇上,皇阿瑪到底知道多少?
折子批複了,碧雲寺那邊便可以動工,四阿哥卻完全沒有心思在上麵,將事情全權交給了李衛。李衛也知道自己讓四阿哥為難死了,在碧雲寺這事上,不敢有絲毫馬虎,大事小事親自盯著,務求不讓四阿哥操一點心。
四阿哥自己想不出頭緒,倒是想到了在府中一直像個教書先生一樣的戴鐸。他讓蘇培盛將戴鐸請來。
“學生給四阿哥請安。”戴鐸拱手彎腰行禮。他還自稱學生,顯然並未成為四阿哥家奴,也一直未得四阿哥看重。
四阿哥客氣道:“先生請起。先生大才,卻給小兒授課,甚是委屈。今日有一樁事要找先生參詳,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能給府中阿哥授課,是戴某的榮幸。能為四阿哥解憂,戴某更是求之不得。”
“這揚州有一大鹽商,知天命之年,膝下兒孫眾多,都覬覦鹽商手中鹽引,隻是這鹽商卻並不想將產業現在交給兒孫。隻是他有一嫡長子,去等不得父親仙去,便想奪得那鹽引,為此不惜鋌而走險,若是這嫡長子一異母兄弟知大哥近日必有舉動,這兄弟可是要阻了大哥?”
戴鐸聽得冷汗直流卻又不敢擦,四阿哥既是假托這鹽商家事,他必不能揭穿。雖心中滔天巨浪,但是戴鐸目光卻堅定,一直當個教書先生自然不是他所求,今日這天賜良機,他若是說出金玉之言,以後定能得四阿哥信重。思慮片刻,戴鐸便朗聲道:“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兄弟自該躲得遠遠的。”
四阿哥又道:“照先生意思,不就白白浪費了這先機?”
“也未必,可為後事先做準備。父子爭鬥,必不能善了,若是這兄弟能為善後提前做些準備,說不得能漁翁得利。”
聽了這話,四阿哥不免讚歎看了戴鐸一眼,這倒是個有謀算的。他拱著手道:“先生高見。”
“當不得四阿哥誇讚,不過是直敘心中所言,還請四阿哥原諒小人失言。”戴鐸謙遜道。他心中興奮,從今以後,四阿哥會將他當謀士重用了吧?
然四阿哥看了他眼裏暗藏的得意,覺漢人甚是虛偽,又滿肚子算計,用上一用道可,還須多加防備,免得被反咬一口。他客氣將戴鐸送走,坐下沉吟半晌,決定按戴鐸所言,不直麵危險,隻好生謀劃後事。
四十七年康熙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
四阿哥一心撲在碧雲寺重建之上。
九月,聖駕迴京,昭告天下,廢皇太子胤礽,並將其幽禁於上駟院,命皇長子和十三子看守。四阿哥前往探望,未受阻攔。
“四弟,過來看你的好兄長呢?”大阿哥手裏拿著鞭子,似笑非笑道。
四阿哥並不迴答,隻拱手道:“給大哥請安。”
“真是兄弟情深啊。”大阿哥將鞭子甩得啪啪直響,然後甩頭走了。
四阿哥被太監領著一路前行,穿過層層兵防,終於見到了太子,見他身穿白色中衣,披發,赤腳,好在並未上刑,四阿哥心中驚懼,卻神色恭敬,“弟弟給二哥請安。”
太子淡然一笑,似乎並不在囚籠之中,“四弟過來了。快坐。可惜沒人給你上茶。不過過兩日你可來喝我的斷頭茶。”
四阿哥滿麵露出淒然,“二哥放心,弟弟一定去求皇阿瑪將二哥放出。”
太子淡淡道:“四弟雖然冷麵,倒是兄弟中難得熱心之人。二哥在這裏謝謝你了。不過二哥犯了十惡不赦之罪,死不足惜,四弟就不必白費口舌了。”
“二哥。”四阿哥大喊一聲,已是滿麵淚水,過了一會兒又道,“二哥放心,弟弟便是棄了這條命,也要求皇阿瑪饒過二哥性命。二哥見諒,弟弟先行告退。”
又穿過層層布防,才到達門口,十三阿哥等在那裏,見了四阿哥,行禮之後,又帶了些羞赫道:“弟弟好些天沒換衣裳,四阿哥可隨身帶了衣裳?”他衣裳上都是泥與草,看著甚是醃漬。
四阿哥便道:“倒是有一件在太監那裏,卻不知合不合你身,我與你前去換上,若不合身,四哥想辦法給你送兩件衣裳過來。”
“多謝四哥。”說完,十三阿哥帶路,領著四阿哥去了自己所住的帳篷,又將左右摒退,人一走,十三阿哥立刻跌在地上,“四哥,弟弟這迴怕是性命也難保了,看在往日弟弟還算恭敬的份上,求弟弟看護我幾個孩子一二。”
四阿哥將十三阿哥扶起,“十三弟不妨將當時情形一一道來,讓四哥看看可有轉圜餘地。”
十三阿哥滿麵淒惶道:“當時天色漸暗,兵甲搭了帳篷,我在太子帳篷之內。從出發開始,皇阿瑪就將我派到太子身邊。突然,有上千人突然從林中跑出來,他們手裏拿著弓箭,騎了馬,直接衝向皇阿瑪的帳篷。我當時都嚇呆了,站著不敢動。負責護駕的禁衛軍攔在前麵,死了好多人,突然另一邊林中又跑出一營軍士,與先出來的人纏鬥在一起,廝殺了大半個時辰才停止。死了好多人,皇阿瑪卻不在帳中,梁九功出來下令,讓在場之人不得泄露此事,否則被當做亂臣賊子判處。
後來我才知道,先衝出的是太子的人,我當時沒有護聖駕,隻怕被當做太子一夥。所以求求四阿哥,幫我看著我兒子,好歹給我留個後。”
沒有親曆,四阿哥光聽十三阿哥所言,也隻其中驚險,不由慶幸自己並未隨扈。他看著十三阿哥毫無形狀,歎了口氣道,這個弟弟曾想投靠他,現在也不怕責難將情況一五一十都告諸於他,也算是對他忠心,四阿哥也受觸動。他安慰道:“既然皇阿瑪沒將你抓起來,可見並不疑你,你莫自己嚇自己,你家中我一定會好生看顧。你快些起來,換上衣裳,若是拖得久了,隻怕有心之人便要上前查看了。”
十三阿哥不敢耽擱,換上四阿哥的衣裳,他比四阿哥身量矮一點兒,換上四阿哥的衣服勉強尚可,他們一起出得屋子,說了兩句無關緊要之話,四阿哥便拱手告辭。他先去了趟十三阿哥府,十三福晉進了他就要下跪,太子被廢,十三阿哥一直不歸家,十三福晉早已嚇破了膽,就怕內務府通知她給十三阿哥收屍。如今見了四阿哥,她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想要問清情況。
四阿哥讓太監將十三福晉扶起,“弟妹快起。十三弟還好,勞煩弟妹收拾幾件衣裳出來,我帶過去給他。”
十三福晉還想再問,可是看著四阿哥的冷臉,卻不敢問出口,免得惹了他厭煩,對十三阿哥不好。倒是四阿哥見她一臉擔憂,開口道:“弟妹在家中將幾個孩子照顧好,十三弟那裏不必憂心。”
出了十三阿哥府,四阿哥並沒有去皇宮,而是找來戴鐸商量對策,戴鐸還是那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言論,勸四阿哥遠離是非,四阿哥對此言論不甚感冒。富貴險中求,太子弑君殺父,卻未被上刑,隻怕皇阿瑪心中還有幾分情,他上前替太子求情,既符合他一貫做法,又能得皇阿瑪高看一眼,為何不做?他若是躲得遠遠的,不受牽連,卻也得不到絲毫好處,四阿哥權衡利弊之後,決定不再沉默。
他在書房躊躇半天,擬了折子,又撕了,最後決定直麵聖麵,親口陳述。第二日一大早他便進了宮,沒等多少時間便被宣進。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被親兒揮刀相向,康熙雖然早有防備,但是真正經曆,卻受了巨大打擊,麵色蒼老了十歲,不過他眼中卻沒有屈服。他用鷹一樣銳利的眼神盯著四阿哥,道:“你來做什麽?讓朕殺了胤礽,還是放了他?”
四阿哥跪地磕頭,“兒臣求皇阿瑪饒過二哥。”
“你可知他做了什麽?”
“兒臣不知。”
“不知你也有膽替他求情?他做的事,殺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可惜。”
四阿哥仍然道:“兒臣求皇阿瑪饒過二哥一條性命。”
“你下去吧,朕不想見到你。”康熙心灰意懶地說道。
“皇阿瑪惱怒兒臣,兒臣卻還有一言。”四阿哥連連磕頭。
“你說吧。”
“十三弟打小便敬愛皇阿瑪,絕無不臣不子之心,請皇阿瑪明鑒。”
“朕知道了。”康熙淡淡道。
四阿哥磕頭告退。皇阿瑪惱了他,可是必然相信他是友愛兄弟的吧?
他離開後,康熙呆坐了一會兒,又翻開奏折。翻開一封,看到請封八阿哥胤禩為太子,他冷笑一聲,一個兒子倒下了,一個又上來了。就這折子丟在一旁,他又打開一本,“八阿哥胤禩甚賢,可堪大任”。康熙突然暴起,將桌子上的奏折掃到地上,“我還沒死呢,一個個就要謀求我屁.股底下的位置。”
十月,胤禩被削爵位,然他在戶部的職位並未罷免。
十一月,三阿哥胤祉告大阿哥胤禔咒魘太子,胤禔被罷王爵。
康熙四十七年的後半年,朝廷一片腥風血雨,宜綿幾乎不敢再打聽外麵的消息。康熙一個個溜著他的兒子,有野心的跑出來攪風攪雨,宜綿很怕四阿哥腦筋秀逗提前暴漏心思,被奪爵幽禁,四阿哥府也被禁衛軍看住,隻進不出什麽的。不過顯然四阿哥老謀深算,這場風波裏他躲在了後頭,沒受波折。
時間滑過四十七年,四十八年的開春,官員們一上朝第一本還是上的立太子事宜,“太子乃國之副君,立太子正朝綱,十萬火急。”
康熙譏笑著扔了這本折子,又拿起一本,大同小異的言辭,甚至了太子人選。
複立二子胤礽為太子,還是立這在群臣的甚賢的八子胤禩?康熙皺著眉頭思慮。胤礽已經聲名狼藉,再立之後,想要廢去甚是容易,他做下大逆不道之事,若是複立,更顯他是仁君慈父。再者,四子擁護二子,將他提拔起來,掣肘二子,更是保險。至於八子胤禩,不過辛者庫之子,妄圖覬覦國之重器,其心可誅,決不能輕饒。
三月,複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天下。
七月京中選秀,賜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年氏於四阿哥,封為側福晉。
四阿哥又一次在屋中困獸一般遊走,想了兩日,也想不出頭緒,隻能放下。工部派人來請他,說是皇上批複了圖紙一事。四阿哥打開折子,看到上麵簡單的“知道了”三個字,心中又翻湧。作為高高在上的皇上,皇阿瑪到底知道多少?
折子批複了,碧雲寺那邊便可以動工,四阿哥卻完全沒有心思在上麵,將事情全權交給了李衛。李衛也知道自己讓四阿哥為難死了,在碧雲寺這事上,不敢有絲毫馬虎,大事小事親自盯著,務求不讓四阿哥操一點心。
四阿哥自己想不出頭緒,倒是想到了在府中一直像個教書先生一樣的戴鐸。他讓蘇培盛將戴鐸請來。
“學生給四阿哥請安。”戴鐸拱手彎腰行禮。他還自稱學生,顯然並未成為四阿哥家奴,也一直未得四阿哥看重。
四阿哥客氣道:“先生請起。先生大才,卻給小兒授課,甚是委屈。今日有一樁事要找先生參詳,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能給府中阿哥授課,是戴某的榮幸。能為四阿哥解憂,戴某更是求之不得。”
“這揚州有一大鹽商,知天命之年,膝下兒孫眾多,都覬覦鹽商手中鹽引,隻是這鹽商卻並不想將產業現在交給兒孫。隻是他有一嫡長子,去等不得父親仙去,便想奪得那鹽引,為此不惜鋌而走險,若是這嫡長子一異母兄弟知大哥近日必有舉動,這兄弟可是要阻了大哥?”
戴鐸聽得冷汗直流卻又不敢擦,四阿哥既是假托這鹽商家事,他必不能揭穿。雖心中滔天巨浪,但是戴鐸目光卻堅定,一直當個教書先生自然不是他所求,今日這天賜良機,他若是說出金玉之言,以後定能得四阿哥信重。思慮片刻,戴鐸便朗聲道:“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兄弟自該躲得遠遠的。”
四阿哥又道:“照先生意思,不就白白浪費了這先機?”
“也未必,可為後事先做準備。父子爭鬥,必不能善了,若是這兄弟能為善後提前做些準備,說不得能漁翁得利。”
聽了這話,四阿哥不免讚歎看了戴鐸一眼,這倒是個有謀算的。他拱著手道:“先生高見。”
“當不得四阿哥誇讚,不過是直敘心中所言,還請四阿哥原諒小人失言。”戴鐸謙遜道。他心中興奮,從今以後,四阿哥會將他當謀士重用了吧?
然四阿哥看了他眼裏暗藏的得意,覺漢人甚是虛偽,又滿肚子算計,用上一用道可,還須多加防備,免得被反咬一口。他客氣將戴鐸送走,坐下沉吟半晌,決定按戴鐸所言,不直麵危險,隻好生謀劃後事。
四十七年康熙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
四阿哥一心撲在碧雲寺重建之上。
九月,聖駕迴京,昭告天下,廢皇太子胤礽,並將其幽禁於上駟院,命皇長子和十三子看守。四阿哥前往探望,未受阻攔。
“四弟,過來看你的好兄長呢?”大阿哥手裏拿著鞭子,似笑非笑道。
四阿哥並不迴答,隻拱手道:“給大哥請安。”
“真是兄弟情深啊。”大阿哥將鞭子甩得啪啪直響,然後甩頭走了。
四阿哥被太監領著一路前行,穿過層層兵防,終於見到了太子,見他身穿白色中衣,披發,赤腳,好在並未上刑,四阿哥心中驚懼,卻神色恭敬,“弟弟給二哥請安。”
太子淡然一笑,似乎並不在囚籠之中,“四弟過來了。快坐。可惜沒人給你上茶。不過過兩日你可來喝我的斷頭茶。”
四阿哥滿麵露出淒然,“二哥放心,弟弟一定去求皇阿瑪將二哥放出。”
太子淡淡道:“四弟雖然冷麵,倒是兄弟中難得熱心之人。二哥在這裏謝謝你了。不過二哥犯了十惡不赦之罪,死不足惜,四弟就不必白費口舌了。”
“二哥。”四阿哥大喊一聲,已是滿麵淚水,過了一會兒又道,“二哥放心,弟弟便是棄了這條命,也要求皇阿瑪饒過二哥性命。二哥見諒,弟弟先行告退。”
又穿過層層布防,才到達門口,十三阿哥等在那裏,見了四阿哥,行禮之後,又帶了些羞赫道:“弟弟好些天沒換衣裳,四阿哥可隨身帶了衣裳?”他衣裳上都是泥與草,看著甚是醃漬。
四阿哥便道:“倒是有一件在太監那裏,卻不知合不合你身,我與你前去換上,若不合身,四哥想辦法給你送兩件衣裳過來。”
“多謝四哥。”說完,十三阿哥帶路,領著四阿哥去了自己所住的帳篷,又將左右摒退,人一走,十三阿哥立刻跌在地上,“四哥,弟弟這迴怕是性命也難保了,看在往日弟弟還算恭敬的份上,求弟弟看護我幾個孩子一二。”
四阿哥將十三阿哥扶起,“十三弟不妨將當時情形一一道來,讓四哥看看可有轉圜餘地。”
十三阿哥滿麵淒惶道:“當時天色漸暗,兵甲搭了帳篷,我在太子帳篷之內。從出發開始,皇阿瑪就將我派到太子身邊。突然,有上千人突然從林中跑出來,他們手裏拿著弓箭,騎了馬,直接衝向皇阿瑪的帳篷。我當時都嚇呆了,站著不敢動。負責護駕的禁衛軍攔在前麵,死了好多人,突然另一邊林中又跑出一營軍士,與先出來的人纏鬥在一起,廝殺了大半個時辰才停止。死了好多人,皇阿瑪卻不在帳中,梁九功出來下令,讓在場之人不得泄露此事,否則被當做亂臣賊子判處。
後來我才知道,先衝出的是太子的人,我當時沒有護聖駕,隻怕被當做太子一夥。所以求求四阿哥,幫我看著我兒子,好歹給我留個後。”
沒有親曆,四阿哥光聽十三阿哥所言,也隻其中驚險,不由慶幸自己並未隨扈。他看著十三阿哥毫無形狀,歎了口氣道,這個弟弟曾想投靠他,現在也不怕責難將情況一五一十都告諸於他,也算是對他忠心,四阿哥也受觸動。他安慰道:“既然皇阿瑪沒將你抓起來,可見並不疑你,你莫自己嚇自己,你家中我一定會好生看顧。你快些起來,換上衣裳,若是拖得久了,隻怕有心之人便要上前查看了。”
十三阿哥不敢耽擱,換上四阿哥的衣裳,他比四阿哥身量矮一點兒,換上四阿哥的衣服勉強尚可,他們一起出得屋子,說了兩句無關緊要之話,四阿哥便拱手告辭。他先去了趟十三阿哥府,十三福晉進了他就要下跪,太子被廢,十三阿哥一直不歸家,十三福晉早已嚇破了膽,就怕內務府通知她給十三阿哥收屍。如今見了四阿哥,她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想要問清情況。
四阿哥讓太監將十三福晉扶起,“弟妹快起。十三弟還好,勞煩弟妹收拾幾件衣裳出來,我帶過去給他。”
十三福晉還想再問,可是看著四阿哥的冷臉,卻不敢問出口,免得惹了他厭煩,對十三阿哥不好。倒是四阿哥見她一臉擔憂,開口道:“弟妹在家中將幾個孩子照顧好,十三弟那裏不必憂心。”
出了十三阿哥府,四阿哥並沒有去皇宮,而是找來戴鐸商量對策,戴鐸還是那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言論,勸四阿哥遠離是非,四阿哥對此言論不甚感冒。富貴險中求,太子弑君殺父,卻未被上刑,隻怕皇阿瑪心中還有幾分情,他上前替太子求情,既符合他一貫做法,又能得皇阿瑪高看一眼,為何不做?他若是躲得遠遠的,不受牽連,卻也得不到絲毫好處,四阿哥權衡利弊之後,決定不再沉默。
他在書房躊躇半天,擬了折子,又撕了,最後決定直麵聖麵,親口陳述。第二日一大早他便進了宮,沒等多少時間便被宣進。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被親兒揮刀相向,康熙雖然早有防備,但是真正經曆,卻受了巨大打擊,麵色蒼老了十歲,不過他眼中卻沒有屈服。他用鷹一樣銳利的眼神盯著四阿哥,道:“你來做什麽?讓朕殺了胤礽,還是放了他?”
四阿哥跪地磕頭,“兒臣求皇阿瑪饒過二哥。”
“你可知他做了什麽?”
“兒臣不知。”
“不知你也有膽替他求情?他做的事,殺一千次一萬次都不可惜。”
四阿哥仍然道:“兒臣求皇阿瑪饒過二哥一條性命。”
“你下去吧,朕不想見到你。”康熙心灰意懶地說道。
“皇阿瑪惱怒兒臣,兒臣卻還有一言。”四阿哥連連磕頭。
“你說吧。”
“十三弟打小便敬愛皇阿瑪,絕無不臣不子之心,請皇阿瑪明鑒。”
“朕知道了。”康熙淡淡道。
四阿哥磕頭告退。皇阿瑪惱了他,可是必然相信他是友愛兄弟的吧?
他離開後,康熙呆坐了一會兒,又翻開奏折。翻開一封,看到請封八阿哥胤禩為太子,他冷笑一聲,一個兒子倒下了,一個又上來了。就這折子丟在一旁,他又打開一本,“八阿哥胤禩甚賢,可堪大任”。康熙突然暴起,將桌子上的奏折掃到地上,“我還沒死呢,一個個就要謀求我屁.股底下的位置。”
十月,胤禩被削爵位,然他在戶部的職位並未罷免。
十一月,三阿哥胤祉告大阿哥胤禔咒魘太子,胤禔被罷王爵。
康熙四十七年的後半年,朝廷一片腥風血雨,宜綿幾乎不敢再打聽外麵的消息。康熙一個個溜著他的兒子,有野心的跑出來攪風攪雨,宜綿很怕四阿哥腦筋秀逗提前暴漏心思,被奪爵幽禁,四阿哥府也被禁衛軍看住,隻進不出什麽的。不過顯然四阿哥老謀深算,這場風波裏他躲在了後頭,沒受波折。
時間滑過四十七年,四十八年的開春,官員們一上朝第一本還是上的立太子事宜,“太子乃國之副君,立太子正朝綱,十萬火急。”
康熙譏笑著扔了這本折子,又拿起一本,大同小異的言辭,甚至了太子人選。
複立二子胤礽為太子,還是立這在群臣的甚賢的八子胤禩?康熙皺著眉頭思慮。胤礽已經聲名狼藉,再立之後,想要廢去甚是容易,他做下大逆不道之事,若是複立,更顯他是仁君慈父。再者,四子擁護二子,將他提拔起來,掣肘二子,更是保險。至於八子胤禩,不過辛者庫之子,妄圖覬覦國之重器,其心可誅,決不能輕饒。
三月,複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天下。
七月京中選秀,賜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年氏於四阿哥,封為側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