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包子?”剩餘幾人被這名稱驚了一下,都齊刷刷問道。
陳瞎子卻沒理會我們,自己一個人用手指掐了半天:“今兒是十四,月盛,沒錯兒,明天晚上子時,你們去十裏堡村的青石橋下,找那個賣包子的!”
我感到十分詫異,不知道這鬼包子是何物。
“此人姓端,人稱端老頭子,他做的包子,可是人間極品呀……”陳瞎子說著,似乎哈喇子已經出來了,“每逢陰曆十五月極盛之夜,他就會在十裏堡青石橋下擺攤賣包子。”
這端老頭子是個怪人,別人開包子鋪都有門臉,可他就挑著一個挑子,別人一月做三十天,可他一月隻做一晚。
而這個端老頭子的包子鋪,所賣的包子幾乎是定量版,一人僅限一籠屜,多了不賣,少了也不賣。
“他家的包子麽,還有三不賣,第一不賣無情之人,第二不賣多話之人,第三,不賣年過天命之人!”陳瞎子繼續介紹道。
所謂年過天命之人,乃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多話之人,是買包子時多嘴的人,據說這端老頭子賣包子隻管賣,不搭話,誰多嘴了他就不賣誰,陳瞎子說的後兩條我都能理解,但這第一條,不賣無情之人,著實讓我有些詫異。
這種事,光一個賣包子的,能知道誰無情,誰有情?
眼下夜已深沉,陳三娘本想和珞小溪一起迴秀水村的,但我們都覺得時間太晚怕不安全,隻好和珞小溪一起擠在偏屋,我和陳瞎子就待在堂屋裏,對付一晚便是。
而魏大哥擔心媳婦,早早便進裏屋照顧去了。
我見眼下沒其他人,便尋了個機會找陳瞎子嘮嗑,想再了解一下陰匠家族的事,尤其是令牌的掌故。
但陳瞎子第一句話便說的是:“你爹叫葉天啟,你爺爺叫葉廣德,是不是?”
同樣的問話在我和高小林對話時也發生過,我也不奇怪了,便點點頭說是,想來我爺爺和老爹似乎都是這一道上頗有名號的人,為什麽我一點都不知道,也是有些詫異。
是夜,陳瞎子絮絮叨叨和我說了很多關於陰匠家族的事,但對我葉家的事情卻不甚知曉,隻說每家的令牌除了標識身份以外,還是個煉魂之器。
陰匠,顧名思義,以陰物作為自己行法的工具,而陰物不是那麽好得的,但凡高深的陰匠,手裏都有守子作陪,所謂守子,便是生魂煉就的、魂智清晰的大靈。
中國古時對守子有不少描述,所謂龍生九子,各個均為守子,可唿風喚雨,高人亦可以守子之力撒豆成兵,決勝千裏。
就如同我令牌中的骨女青蓮,生卒年不祥,卻是一個魂智清晰的大靈,隻是現在沒有行煉化之術,我也不懂其中的道道兒,所以空有守子之名,卻無法行守子之力。
而馴化守子之術,主要記載在《卜陰逆法考》一書中,陳瞎子早年因緣際會,索性能得一見,但此書也是殘卷,時間久遠了也就在動蕩年代中遺失了。
所謂一人一鬼,行走天下,這是陰匠立世的規矩,誰也不能改變。
這簡直顛覆了我對陰匠和厭勝術的既往認知,往日我隻知道厭勝可以助人害人,卻不知還有守子這麽高級的東西,難怪以前聽人說過,有高人能役使鬼仆,難不成也是陰匠家族裏嫡傳的手法?
我想到之前高小林說過,骨女一旦收服,以後便能為我所用。想到這裏,忽然覺得此人似乎知道很多陰匠的事,但卻對我諱莫如深,其中的原因便不得而知了。
後來,陳瞎子講著講著,唿嚕聲就起來了,我搖搖頭,隻好無奈地看著撒在地上的月光,現在已快清晨,已是農曆十五,月極盛之時。
第二天,陳三娘帶著珞小溪與陳瞎子先行迴村了,臨行時,陳瞎子從荷包裏掏了半天,摸出幾枚銅板遞給我:“當家的,這鬼包子尋常人可以用鈔票購買,而你今晚要買的,用尋常鈔票買不到,就用這個錢吧。”
我接過來一看,隻見幾枚銅錢上沾著銅鏽,看上去略顯古樸,但卻不是任何年代的通寶,上書元貞亨利四個篆字,但卻寫法詭異。
“沒見過聻錢吧?”陳瞎子詭異地一笑,“這種銅錢,乃是人鬼交易使用的!”
我猛然察覺,這錢上所有的篆字,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收筆,應該是傳說中的殮文,就是寫給鬼看的文字。
我不由得一哆嗦:難道那端老頭子不是人?
大約是覺出了我的驚駭,陳瞎子哈哈一笑道:“莫怕,端老頭子是尋常活人,隻是你今晚的包子有些用料得向鬼買,這錢是幫他求鬼的!”
於是陳瞎子交代我,到了包子鋪,不說別的,隻說一句話:“陽起石肉包子,一籠屜。陰起石素包子,一籠屜。”
“那老頭子脾氣怪,千萬莫多語,要你幹什麽你隻管聽話就是。正好你們二人,一人一籠屜!”陳瞎子對我擺擺手,詭譎地翻翻白眼,“事主被借命不超七日,吃下這兩籠屜包子,當能痊愈!”
魏大哥一聽能痊愈,當下喜出望外,急忙塞給老瞎子一個厚厚的信封,陳瞎子接過一捏,笑開了花,但嘴上卻說:“客氣了,客氣了,老夫拿這些散碎銀子也沒啥用。”
我看他開心地裝進荷包裏,心裏不免說,還裝,我看你臉都快笑爛了。
是夜,我和魏大哥早早來到十裏堡村門口的青石橋旁,這十裏堡位於趙縣以北幾公裏的地方,幾乎深入北邊的秦嶺,入夜後氣溫美麗凍人。
我們到的時候差不多晚上十點半,隻見青石橋旁,已經站了不少人,穿什麽的都有,大家都垂著頭等著,互相也不說話,偶爾會有一兩個人交頭接耳。
我和魏大哥排在隊尾,也是不敢多說話。
“來了!”過了大約一個多時辰,我聽見隊伍裏有人悄聲說道。
循聲一看,隻見青石橋那邊,一個佝僂著腰身的人影,挑著一頭冒煙的擔子,晃晃悠悠朝石橋邊走來。
陳瞎子卻沒理會我們,自己一個人用手指掐了半天:“今兒是十四,月盛,沒錯兒,明天晚上子時,你們去十裏堡村的青石橋下,找那個賣包子的!”
我感到十分詫異,不知道這鬼包子是何物。
“此人姓端,人稱端老頭子,他做的包子,可是人間極品呀……”陳瞎子說著,似乎哈喇子已經出來了,“每逢陰曆十五月極盛之夜,他就會在十裏堡青石橋下擺攤賣包子。”
這端老頭子是個怪人,別人開包子鋪都有門臉,可他就挑著一個挑子,別人一月做三十天,可他一月隻做一晚。
而這個端老頭子的包子鋪,所賣的包子幾乎是定量版,一人僅限一籠屜,多了不賣,少了也不賣。
“他家的包子麽,還有三不賣,第一不賣無情之人,第二不賣多話之人,第三,不賣年過天命之人!”陳瞎子繼續介紹道。
所謂年過天命之人,乃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多話之人,是買包子時多嘴的人,據說這端老頭子賣包子隻管賣,不搭話,誰多嘴了他就不賣誰,陳瞎子說的後兩條我都能理解,但這第一條,不賣無情之人,著實讓我有些詫異。
這種事,光一個賣包子的,能知道誰無情,誰有情?
眼下夜已深沉,陳三娘本想和珞小溪一起迴秀水村的,但我們都覺得時間太晚怕不安全,隻好和珞小溪一起擠在偏屋,我和陳瞎子就待在堂屋裏,對付一晚便是。
而魏大哥擔心媳婦,早早便進裏屋照顧去了。
我見眼下沒其他人,便尋了個機會找陳瞎子嘮嗑,想再了解一下陰匠家族的事,尤其是令牌的掌故。
但陳瞎子第一句話便說的是:“你爹叫葉天啟,你爺爺叫葉廣德,是不是?”
同樣的問話在我和高小林對話時也發生過,我也不奇怪了,便點點頭說是,想來我爺爺和老爹似乎都是這一道上頗有名號的人,為什麽我一點都不知道,也是有些詫異。
是夜,陳瞎子絮絮叨叨和我說了很多關於陰匠家族的事,但對我葉家的事情卻不甚知曉,隻說每家的令牌除了標識身份以外,還是個煉魂之器。
陰匠,顧名思義,以陰物作為自己行法的工具,而陰物不是那麽好得的,但凡高深的陰匠,手裏都有守子作陪,所謂守子,便是生魂煉就的、魂智清晰的大靈。
中國古時對守子有不少描述,所謂龍生九子,各個均為守子,可唿風喚雨,高人亦可以守子之力撒豆成兵,決勝千裏。
就如同我令牌中的骨女青蓮,生卒年不祥,卻是一個魂智清晰的大靈,隻是現在沒有行煉化之術,我也不懂其中的道道兒,所以空有守子之名,卻無法行守子之力。
而馴化守子之術,主要記載在《卜陰逆法考》一書中,陳瞎子早年因緣際會,索性能得一見,但此書也是殘卷,時間久遠了也就在動蕩年代中遺失了。
所謂一人一鬼,行走天下,這是陰匠立世的規矩,誰也不能改變。
這簡直顛覆了我對陰匠和厭勝術的既往認知,往日我隻知道厭勝可以助人害人,卻不知還有守子這麽高級的東西,難怪以前聽人說過,有高人能役使鬼仆,難不成也是陰匠家族裏嫡傳的手法?
我想到之前高小林說過,骨女一旦收服,以後便能為我所用。想到這裏,忽然覺得此人似乎知道很多陰匠的事,但卻對我諱莫如深,其中的原因便不得而知了。
後來,陳瞎子講著講著,唿嚕聲就起來了,我搖搖頭,隻好無奈地看著撒在地上的月光,現在已快清晨,已是農曆十五,月極盛之時。
第二天,陳三娘帶著珞小溪與陳瞎子先行迴村了,臨行時,陳瞎子從荷包裏掏了半天,摸出幾枚銅板遞給我:“當家的,這鬼包子尋常人可以用鈔票購買,而你今晚要買的,用尋常鈔票買不到,就用這個錢吧。”
我接過來一看,隻見幾枚銅錢上沾著銅鏽,看上去略顯古樸,但卻不是任何年代的通寶,上書元貞亨利四個篆字,但卻寫法詭異。
“沒見過聻錢吧?”陳瞎子詭異地一笑,“這種銅錢,乃是人鬼交易使用的!”
我猛然察覺,這錢上所有的篆字,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收筆,應該是傳說中的殮文,就是寫給鬼看的文字。
我不由得一哆嗦:難道那端老頭子不是人?
大約是覺出了我的驚駭,陳瞎子哈哈一笑道:“莫怕,端老頭子是尋常活人,隻是你今晚的包子有些用料得向鬼買,這錢是幫他求鬼的!”
於是陳瞎子交代我,到了包子鋪,不說別的,隻說一句話:“陽起石肉包子,一籠屜。陰起石素包子,一籠屜。”
“那老頭子脾氣怪,千萬莫多語,要你幹什麽你隻管聽話就是。正好你們二人,一人一籠屜!”陳瞎子對我擺擺手,詭譎地翻翻白眼,“事主被借命不超七日,吃下這兩籠屜包子,當能痊愈!”
魏大哥一聽能痊愈,當下喜出望外,急忙塞給老瞎子一個厚厚的信封,陳瞎子接過一捏,笑開了花,但嘴上卻說:“客氣了,客氣了,老夫拿這些散碎銀子也沒啥用。”
我看他開心地裝進荷包裏,心裏不免說,還裝,我看你臉都快笑爛了。
是夜,我和魏大哥早早來到十裏堡村門口的青石橋旁,這十裏堡位於趙縣以北幾公裏的地方,幾乎深入北邊的秦嶺,入夜後氣溫美麗凍人。
我們到的時候差不多晚上十點半,隻見青石橋旁,已經站了不少人,穿什麽的都有,大家都垂著頭等著,互相也不說話,偶爾會有一兩個人交頭接耳。
我和魏大哥排在隊尾,也是不敢多說話。
“來了!”過了大約一個多時辰,我聽見隊伍裏有人悄聲說道。
循聲一看,隻見青石橋那邊,一個佝僂著腰身的人影,挑著一頭冒煙的擔子,晃晃悠悠朝石橋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