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朱尤簡坐在上首。
他的下首兩側各坐著一個人。
左邊是個老者,已經年逾六旬。
右邊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這二人就是朱尤簡急切想見的兩個人。
那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啟。
徐光啟,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他不僅在天文學、數學、農學上頗有研究,而且在軍事領域上也有建樹,特別注重武器製造,尤其是火炮的製造。
天啟四年,徐光啟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等職,當時魏忠賢專權,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讒劾去職。
退隱之後,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訂、批改以前所輯《農書》上,經過勤奮鑽研,日夜筆耕,終於在天啟七年完成了《農政全書》的初稿。
這次,蒙新君召見,心情激動,恰好他和自己的弟子孫元化在一起,於是二人星夜兼程,趕赴京師。
到了京師,顧不上休息,就進見皇上。
右邊那中年人便是他的得意門生孫元化。
孫元化師從徐光啟,是西洋火炮專家,由孫承宗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邊築台製炮。
他協同袁崇煥駐守寧遠,對袁崇煥等幫助極大,袁崇煥譽為識慧兩精。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猛攻寧遠,明軍城頭共布置有十一門大炮,威力驚人,努爾哈赤身受重傷,七個月後病死,史稱寧遠大捷。事實證明築台製炮是抗金最佳方略。
由於魏忠賢專權,袁崇煥被迫引退,孫元化也被罷官迴鄉。
恰好之前他去探望師父,結果與師父一起奉旨進京。
對於二人的才能,朱尤簡自然很清楚。
強國必須強兵,強兵必須強火器!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明代的火器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已經落後於歐洲,當然差距不是太大。
現在整個世界都是冷兵器和熱兵器共用,正是一個過渡階段。
因為火器才開始嶄露頭角,威力還不顯著,所以,它在軍隊中的位置還偏弱。在明軍的編製中,火器隻占了10%的比例。
當然,神機營是個例外,它是全火器部隊。
明軍的火器很雜,主要分為步兵使用的火槍,也就是鳥銃、火銃、三眼銃之類的,還有就是炮兵使用的火炮。
就火槍很言,有些明顯的缺陷,一是,射程太短,最多能打到一百米,在一百米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麽殺傷力。
在五十米的時候效果很好,在三十米能擊穿後金的騎兵鎧甲。
二是,操作複雜,射速低。
火槍都是前置裝彈,還要點燃火繩,如果一個人操作,差不多一分鍾隻能擊發一次。而麵對後金騎兵,從敵人衝鋒到衝到跟前,火槍兵也就能擊發一次。
三是,受天氣影響嚴重。
刮風天,下雨天,火槍就沒法使用。
鑒於以上三個原因,在遼東與裝備精良的後金騎兵相比,明軍的火器都沒有什麽優勢。
說實話,一qun火槍兵還不如一qun弓箭手。
再說火炮。
火炮的種類也很雜,有士兵可以手持的虎蹲炮,也有重達幾百幾千斤的重炮。
火炮的威力自然超過火槍,最遠可以打到五百米。
但那時的炮彈是實心彈,威力可比不了後世的炮彈。
另外,由於技術問題,火槍和火炮都容易炸膛,精度也很差。
加上火炮笨重,所以,火炮隻能守城,沒法野戰。
在明軍的火炮中,最先進的還是從西洋買來的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優點,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三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兩噸以上。
在寧錦之戰中,紅夷大炮發揮巨大威力,重創了後金。
而紅夷大炮正是由徐光啟引薦的,由孫元化指揮的。
問了一下二人目前的狀況之後,朱尤簡話題一轉,就提到了火器。
“朕聽聞二位對西洋火器很有研究,朕這次讓你們進京,就是希望能發揮這方麵的作用,改進火器,增加軍力。二位以為如何?”
因為商城的東西都比較貴,特別是火器類,所以,靠國運值兌換不現實,朱尤簡隻能兌換圖紙和樣本,讓工匠生產。
徐光啟有一種見到知音的感覺,馬上站起來說道:“皇上如此重視火器,正是臣之所望,臣一定盡心盡力。”
孫元化站起來說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朕恕你無罪!”
“皇上,臣與老師當初是受到朝臣排擠才罷官迴鄉,臣擔心——”
朱尤簡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們倆個是受到魏忠賢的排擠才辭了官,現在魏忠賢還在,他們有所顧忌。
他直接說道:“你指的是魏忠賢吧?放心,朕可不是先皇,魏忠賢在朕的眼裏也並無特殊,他要是敢壞朕的大事,朕讓他人頭不保!
朕會授你們特權,專心研究火器,不用擔心任何問題。明天你們隨大臣上朝,朕有交待。”
孫元化感激涕零的說道:“皇上如此器重我們,我們唯肝腦塗地,以死相報!”
孫光啟說道:“皇上,說起火器,臣想起一人,此人擅長火槍,也可以讓他發揮所長!”
“誰?”
“畢懋康。”
朱尤簡愣了一下,馬上想到了此人。
畢懋康可是明末的武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在裏麵首次介紹了‘自生火統’,也就是西洋人稱的‘燧發槍’。
燧發槍將鳥槍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為用燧石作發火裝置,從而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燧發槍在發火裝置上安置燧石發射時,由射手扣動扳機,安置於扳機上的龍頭下擊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
這種槍隻要連續扣動槍機,摩擊燧石,便可發射,因而簡化了發射手續,提高了射速。燧發槍的製成是單兵槍的一大改進。
可以說,畢懋康的創新跟歐洲是同一時期,具體時間是1635年,也就是幾年後而已。
隻可惜在另個時空,明朝並沒有及時推廣。
“哈哈,你提醒朕了,朕差點忘了此人。”
朱尤簡興奮的說道。
對他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尤其是與西方技術接軌的人才。
“朕會召他進宮,你倆負責研究火炮,他負責研究火槍。”
“聖上英明!”
“你們旅途勞累,先迴去休息,明日上朝。”
“喏!”
二人離開沒多久,內臣來傳。
魏忠賢求見。
(求收藏求花!)
朱尤簡坐在上首。
他的下首兩側各坐著一個人。
左邊是個老者,已經年逾六旬。
右邊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這二人就是朱尤簡急切想見的兩個人。
那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啟。
徐光啟,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他不僅在天文學、數學、農學上頗有研究,而且在軍事領域上也有建樹,特別注重武器製造,尤其是火炮的製造。
天啟四年,徐光啟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等職,當時魏忠賢專權,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讒劾去職。
退隱之後,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訂、批改以前所輯《農書》上,經過勤奮鑽研,日夜筆耕,終於在天啟七年完成了《農政全書》的初稿。
這次,蒙新君召見,心情激動,恰好他和自己的弟子孫元化在一起,於是二人星夜兼程,趕赴京師。
到了京師,顧不上休息,就進見皇上。
右邊那中年人便是他的得意門生孫元化。
孫元化師從徐光啟,是西洋火炮專家,由孫承宗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邊築台製炮。
他協同袁崇煥駐守寧遠,對袁崇煥等幫助極大,袁崇煥譽為識慧兩精。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猛攻寧遠,明軍城頭共布置有十一門大炮,威力驚人,努爾哈赤身受重傷,七個月後病死,史稱寧遠大捷。事實證明築台製炮是抗金最佳方略。
由於魏忠賢專權,袁崇煥被迫引退,孫元化也被罷官迴鄉。
恰好之前他去探望師父,結果與師父一起奉旨進京。
對於二人的才能,朱尤簡自然很清楚。
強國必須強兵,強兵必須強火器!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明代的火器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已經落後於歐洲,當然差距不是太大。
現在整個世界都是冷兵器和熱兵器共用,正是一個過渡階段。
因為火器才開始嶄露頭角,威力還不顯著,所以,它在軍隊中的位置還偏弱。在明軍的編製中,火器隻占了10%的比例。
當然,神機營是個例外,它是全火器部隊。
明軍的火器很雜,主要分為步兵使用的火槍,也就是鳥銃、火銃、三眼銃之類的,還有就是炮兵使用的火炮。
就火槍很言,有些明顯的缺陷,一是,射程太短,最多能打到一百米,在一百米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麽殺傷力。
在五十米的時候效果很好,在三十米能擊穿後金的騎兵鎧甲。
二是,操作複雜,射速低。
火槍都是前置裝彈,還要點燃火繩,如果一個人操作,差不多一分鍾隻能擊發一次。而麵對後金騎兵,從敵人衝鋒到衝到跟前,火槍兵也就能擊發一次。
三是,受天氣影響嚴重。
刮風天,下雨天,火槍就沒法使用。
鑒於以上三個原因,在遼東與裝備精良的後金騎兵相比,明軍的火器都沒有什麽優勢。
說實話,一qun火槍兵還不如一qun弓箭手。
再說火炮。
火炮的種類也很雜,有士兵可以手持的虎蹲炮,也有重達幾百幾千斤的重炮。
火炮的威力自然超過火槍,最遠可以打到五百米。
但那時的炮彈是實心彈,威力可比不了後世的炮彈。
另外,由於技術問題,火槍和火炮都容易炸膛,精度也很差。
加上火炮笨重,所以,火炮隻能守城,沒法野戰。
在明軍的火炮中,最先進的還是從西洋買來的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優點,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三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兩噸以上。
在寧錦之戰中,紅夷大炮發揮巨大威力,重創了後金。
而紅夷大炮正是由徐光啟引薦的,由孫元化指揮的。
問了一下二人目前的狀況之後,朱尤簡話題一轉,就提到了火器。
“朕聽聞二位對西洋火器很有研究,朕這次讓你們進京,就是希望能發揮這方麵的作用,改進火器,增加軍力。二位以為如何?”
因為商城的東西都比較貴,特別是火器類,所以,靠國運值兌換不現實,朱尤簡隻能兌換圖紙和樣本,讓工匠生產。
徐光啟有一種見到知音的感覺,馬上站起來說道:“皇上如此重視火器,正是臣之所望,臣一定盡心盡力。”
孫元化站起來說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朕恕你無罪!”
“皇上,臣與老師當初是受到朝臣排擠才罷官迴鄉,臣擔心——”
朱尤簡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們倆個是受到魏忠賢的排擠才辭了官,現在魏忠賢還在,他們有所顧忌。
他直接說道:“你指的是魏忠賢吧?放心,朕可不是先皇,魏忠賢在朕的眼裏也並無特殊,他要是敢壞朕的大事,朕讓他人頭不保!
朕會授你們特權,專心研究火器,不用擔心任何問題。明天你們隨大臣上朝,朕有交待。”
孫元化感激涕零的說道:“皇上如此器重我們,我們唯肝腦塗地,以死相報!”
孫光啟說道:“皇上,說起火器,臣想起一人,此人擅長火槍,也可以讓他發揮所長!”
“誰?”
“畢懋康。”
朱尤簡愣了一下,馬上想到了此人。
畢懋康可是明末的武器專家,著有《軍器圖說》,在裏麵首次介紹了‘自生火統’,也就是西洋人稱的‘燧發槍’。
燧發槍將鳥槍用火繩點火的裝置改進為用燧石作發火裝置,從而克服了火繩點火怕風雨的弱點。
燧發槍在發火裝置上安置燧石發射時,由射手扣動扳機,安置於扳機上的龍頭下擊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裝藥室中,使火藥燃燒,產生氣體推力,將彈丸射出。
這種槍隻要連續扣動槍機,摩擊燧石,便可發射,因而簡化了發射手續,提高了射速。燧發槍的製成是單兵槍的一大改進。
可以說,畢懋康的創新跟歐洲是同一時期,具體時間是1635年,也就是幾年後而已。
隻可惜在另個時空,明朝並沒有及時推廣。
“哈哈,你提醒朕了,朕差點忘了此人。”
朱尤簡興奮的說道。
對他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尤其是與西方技術接軌的人才。
“朕會召他進宮,你倆負責研究火炮,他負責研究火槍。”
“聖上英明!”
“你們旅途勞累,先迴去休息,明日上朝。”
“喏!”
二人離開沒多久,內臣來傳。
魏忠賢求見。
(求收藏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