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尤簡在研究了大明的國情之後,開始了他的革新之路。
翌日下午,他的步輦又抬進了工部大院。
工部尚書吳淳夫帶著一眾官員趕緊跪伏迎駕。
因為工部奉旨去陝西修建維護水利工程,所以,有些人也已經離京。
這少年天子真是精力旺盛啊!
登基以來,差不多有半個月了,每天開早會,下午就在閱讀書籍,晚上讀書之外,還要召見大臣,除了前天狩獵,他一直都在操心國家事務。
從魏廠督那裏傳來消息,這少年天子晚上還能折騰呢!
魏廠督先後送了十來個美女,都被皇上留下侍寢了。
敢情皇上的身子骨是鐵打的啊?
當真是真龍天子,這身子是真龍之身,精力源源不絕!
臣子們對皇上的敬畏那是一日勝過一日!
接駕之後,朱尤簡步入工部議事大廳。
這次他來工部,是為了統一度量衡。
明朝社會,度量衡其實也很混亂。
比如一石米(石通擔,同音),兩個不同的地方,因為載具的差異,重量就有所不一樣。
史料考證,明朝一石米相當於後世的94.4公斤,所以,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也就二石左右,差不多一天吃一斤米。
放在後世,恐怕沒人能吃完,但這裏的米吃不完可以換成銀子或其它食物。因此,之前,朱尤簡發給陝西災民一年的口糧就是二石。
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而鬥和升的載具也因為有差異,而導致重量有所不同。
這是重量方麵的混亂。
長度方麵同樣存在混亂,比如明朝一步是多少?
後世考證,古人說的步是指左右腳各邁一次。所以古代的一步相當於現代的兩步。
明朝一步等於五尺,但因為每個人的步伐有差異,如果用步來量地,同樣導致長度出現差錯。
這裏要注意的是,明朝已經不實行十六位進製,計量單位由以前的“兩、銖、累、黍”非十進位製,改為“兩、錢、分、厘、毫”十進位製。
比如說,1兩銀子=10錢=100分=1000厘=10000毫,而1兩銀子=1000文,1文=10毫。
一般來說,民間錢幣流通的最小單位是文。
因此,朱尤簡造紙鈔,最小的麵額是半文,也就是5毫錢。
宋朝主管皇家貢品庫藏的官員劉承矽,經過潛心研製,首先創造發明了我國第一枚戥秤,非常小巧,可以把稱量精度精確到‘克’。
但在明朝,戥秤還不流行,其它的秤就缺乏精度,導致重量混亂。
而明代1斤並不是現在的500克,而是596.82克。
大廳裏,官員們在兩側站定。
朱尤簡說道:“朕今天來,是為了重新製定度量衡,一個國家度量衡混亂,那會嚴重妨礙經濟的發展,與民與國都不利。”
吳淳夫拱手道:“皇上說的極是,不知皇上要如何重新製定?”
實際上,他們已經知道昨天皇上去了戶部,要求重新啟用紙鈔,顯然皇上開始革新了。
度量衡的混亂的確也讓官員們傷腦筋,主要不是數值上的混亂,而是載具和測量工具的混亂。
尤其是對那些收稅的部門來說,更是惱火。
當然也有官員趁機占百姓便宜。
比如一鬥米,就算一個標準的鬥,裏麵裝的米重量也不一樣,把頂部壘成金字塔形,那豈不重了許多?
朱尤簡一招手,門外走進幾個內臣,抬著箱子進來了。
箱子裏的物品是朱尤簡花了4000點國運值兌換出來的。
打開其中一個箱子,朱尤簡從裏麵取出一杆秤,這秤就是一般的秤,以金屬杆為主體,並配有砣、砣繩和秤盤。
雖然後世有許多秤,但鑒於明朝的工藝,大都製造不出來,能造出來的隻有戥秤、一般的秤,以及機械台秤三種。
這三種秤剛好可以滿足需求,當然精度比後世要差點。
“各位,我們首先要確定一斤米的重量!”
朱尤簡說著,示意旁邊的內侍從箱子裏舀出米,放在稱盤上。
“行了!”他說道。
“各位,這就是我現在規定的一斤米的重量,它比我們之前規定的要輕一點!這杆稱就是新的稱,以後工部重新生產這種稱。這種稱最小可以稱1兩米,最大可以稱20斤米。”
“喏!”
吳淳夫點頭。
他和其它官員很震驚,皇上如何製造這新稱,還有,皇上居在連這種事都親力親米啊!
“那麽1兩米是多重呢?它和我們現在的1兩米也是不一樣的。”
朱尤簡說道,“現在規定1斤米等於10兩,1兩等於10克。1石米等於200斤米。”
吳淳夫趕緊讓人記下。
朱尤簡又拿出一杆更小的秤,這就是戥秤。
然後,他用它稱了50克米。
“諸位,這就是50克米,等於1兩米!這種戥秤最小可以稱1克,最大稱50克。
吳淳夫趕緊點頭。
朱尤簡又示意從一個大箱子裏抬出一個機械台秤,就是那種承重裝置為矩形台麵,通常在地麵使用的小型衡器。
“這種大稱最小可以稱10斤,最大可以稱200斤,也就是1石。”
眾人無比驚訝。
皇上究竟是從找來的這種秤?
但皇上不說,他們也不敢貿然問啊!
朱尤簡說著,一邊給大家示範如何使用。
然後,他才說道:“這些新秤是朕從洋人那裏弄來的。”
他直接把鍋甩給洋人。
現在大明境內就有不少做生意的洋人,大家也沒法去深究。
不過,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認識,那就是洋人喜歡製造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比如西洋鍾,會轉動的小人等等。
“以後工部就製造這三類稱,售於民間,取締鬥、升這些工具。”
“皇上英明!”
吳淳夫恭維道。
如此一來,重量方麵的標準算是統一了。
然後,朱尤簡又從箱子裏拿出一些稀奇的玩意。
後世人看來,就是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而已。
......
於是,朱尤簡又確定了長度單位。
1公裏=2裏
1裏=5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取消‘步、尺、丈’這些單位。
然後規定土地麵積單位。
1畝=10分
1畝=666.67平方米
1分=66.67平方米
1平方米=0.0015畝
1公頃=15畝
1平方公裏=1000000平方米=1500畝=100公頃
工部之人沒想到天子還如此精通算術,個個稱奇。
如此一來,度量衡也大體統一了,起碼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要。
為了生產新的工具,朱尤簡還從戶部撥銀五十萬兩。
【叮!恭喜宿主獲得10000點國運值!】
翌日下午,他的步輦又抬進了工部大院。
工部尚書吳淳夫帶著一眾官員趕緊跪伏迎駕。
因為工部奉旨去陝西修建維護水利工程,所以,有些人也已經離京。
這少年天子真是精力旺盛啊!
登基以來,差不多有半個月了,每天開早會,下午就在閱讀書籍,晚上讀書之外,還要召見大臣,除了前天狩獵,他一直都在操心國家事務。
從魏廠督那裏傳來消息,這少年天子晚上還能折騰呢!
魏廠督先後送了十來個美女,都被皇上留下侍寢了。
敢情皇上的身子骨是鐵打的啊?
當真是真龍天子,這身子是真龍之身,精力源源不絕!
臣子們對皇上的敬畏那是一日勝過一日!
接駕之後,朱尤簡步入工部議事大廳。
這次他來工部,是為了統一度量衡。
明朝社會,度量衡其實也很混亂。
比如一石米(石通擔,同音),兩個不同的地方,因為載具的差異,重量就有所不一樣。
史料考證,明朝一石米相當於後世的94.4公斤,所以,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也就二石左右,差不多一天吃一斤米。
放在後世,恐怕沒人能吃完,但這裏的米吃不完可以換成銀子或其它食物。因此,之前,朱尤簡發給陝西災民一年的口糧就是二石。
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而鬥和升的載具也因為有差異,而導致重量有所不同。
這是重量方麵的混亂。
長度方麵同樣存在混亂,比如明朝一步是多少?
後世考證,古人說的步是指左右腳各邁一次。所以古代的一步相當於現代的兩步。
明朝一步等於五尺,但因為每個人的步伐有差異,如果用步來量地,同樣導致長度出現差錯。
這裏要注意的是,明朝已經不實行十六位進製,計量單位由以前的“兩、銖、累、黍”非十進位製,改為“兩、錢、分、厘、毫”十進位製。
比如說,1兩銀子=10錢=100分=1000厘=10000毫,而1兩銀子=1000文,1文=10毫。
一般來說,民間錢幣流通的最小單位是文。
因此,朱尤簡造紙鈔,最小的麵額是半文,也就是5毫錢。
宋朝主管皇家貢品庫藏的官員劉承矽,經過潛心研製,首先創造發明了我國第一枚戥秤,非常小巧,可以把稱量精度精確到‘克’。
但在明朝,戥秤還不流行,其它的秤就缺乏精度,導致重量混亂。
而明代1斤並不是現在的500克,而是596.82克。
大廳裏,官員們在兩側站定。
朱尤簡說道:“朕今天來,是為了重新製定度量衡,一個國家度量衡混亂,那會嚴重妨礙經濟的發展,與民與國都不利。”
吳淳夫拱手道:“皇上說的極是,不知皇上要如何重新製定?”
實際上,他們已經知道昨天皇上去了戶部,要求重新啟用紙鈔,顯然皇上開始革新了。
度量衡的混亂的確也讓官員們傷腦筋,主要不是數值上的混亂,而是載具和測量工具的混亂。
尤其是對那些收稅的部門來說,更是惱火。
當然也有官員趁機占百姓便宜。
比如一鬥米,就算一個標準的鬥,裏麵裝的米重量也不一樣,把頂部壘成金字塔形,那豈不重了許多?
朱尤簡一招手,門外走進幾個內臣,抬著箱子進來了。
箱子裏的物品是朱尤簡花了4000點國運值兌換出來的。
打開其中一個箱子,朱尤簡從裏麵取出一杆秤,這秤就是一般的秤,以金屬杆為主體,並配有砣、砣繩和秤盤。
雖然後世有許多秤,但鑒於明朝的工藝,大都製造不出來,能造出來的隻有戥秤、一般的秤,以及機械台秤三種。
這三種秤剛好可以滿足需求,當然精度比後世要差點。
“各位,我們首先要確定一斤米的重量!”
朱尤簡說著,示意旁邊的內侍從箱子裏舀出米,放在稱盤上。
“行了!”他說道。
“各位,這就是我現在規定的一斤米的重量,它比我們之前規定的要輕一點!這杆稱就是新的稱,以後工部重新生產這種稱。這種稱最小可以稱1兩米,最大可以稱20斤米。”
“喏!”
吳淳夫點頭。
他和其它官員很震驚,皇上如何製造這新稱,還有,皇上居在連這種事都親力親米啊!
“那麽1兩米是多重呢?它和我們現在的1兩米也是不一樣的。”
朱尤簡說道,“現在規定1斤米等於10兩,1兩等於10克。1石米等於200斤米。”
吳淳夫趕緊讓人記下。
朱尤簡又拿出一杆更小的秤,這就是戥秤。
然後,他用它稱了50克米。
“諸位,這就是50克米,等於1兩米!這種戥秤最小可以稱1克,最大稱50克。
吳淳夫趕緊點頭。
朱尤簡又示意從一個大箱子裏抬出一個機械台秤,就是那種承重裝置為矩形台麵,通常在地麵使用的小型衡器。
“這種大稱最小可以稱10斤,最大可以稱200斤,也就是1石。”
眾人無比驚訝。
皇上究竟是從找來的這種秤?
但皇上不說,他們也不敢貿然問啊!
朱尤簡說著,一邊給大家示範如何使用。
然後,他才說道:“這些新秤是朕從洋人那裏弄來的。”
他直接把鍋甩給洋人。
現在大明境內就有不少做生意的洋人,大家也沒法去深究。
不過,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認識,那就是洋人喜歡製造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比如西洋鍾,會轉動的小人等等。
“以後工部就製造這三類稱,售於民間,取締鬥、升這些工具。”
“皇上英明!”
吳淳夫恭維道。
如此一來,重量方麵的標準算是統一了。
然後,朱尤簡又從箱子裏拿出一些稀奇的玩意。
後世人看來,就是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而已。
......
於是,朱尤簡又確定了長度單位。
1公裏=2裏
1裏=5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取消‘步、尺、丈’這些單位。
然後規定土地麵積單位。
1畝=10分
1畝=666.67平方米
1分=66.67平方米
1平方米=0.0015畝
1公頃=15畝
1平方公裏=1000000平方米=1500畝=100公頃
工部之人沒想到天子還如此精通算術,個個稱奇。
如此一來,度量衡也大體統一了,起碼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要。
為了生產新的工具,朱尤簡還從戶部撥銀五十萬兩。
【叮!恭喜宿主獲得10000點國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