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齊玄素、張月鹿、林元妙、齊小殷、甲寅靈官、龍小白的公告很快就發出了,老殷先生和何羅神雖然也是當事人,但情況特殊,隻能深藏功與名了。
對於大部分道門之人來說,齊玄素去掉那個“代”字是遲早的事情,現在不過是提前了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再就是齊玄素和張月鹿各自記了一個“天字功”,也沒什麽太大意義。
畢竟到了他們這般地位,都是奔著大掌教、副掌教大真人去的,“天字功”隻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薑大真人作為道門的救火隊長,這麽多年積攢的“天字功”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也沒什麽大用,畢竟薑大真人無論品級還是職務都升無可升,仙物更是用不過來,什麽都不缺。
這要是朝廷中人,還能加散階和勳官,甚至是授予爵位。如“光祿大夫”、“特進光祿大夫”便是散階,如“上柱國”便是勳官,爵位就不必說了,除此之外還有三公等榮譽職位。可道門沒有這些,除了職務就是品級。
現在齊玄素和張月鹿都到了一個瓶頸期,想再往上一步,稍顯不足,僅僅是記功嘉獎,又顯得低了,隻能變相提拔他們身邊的人,以此表達一個態度,多少有點蔭庇家人的意思。
所以齊玄素和張月鹿的這次通報嘉獎顯得有點波瀾不驚,甲寅靈官同樣如此,一品靈官已經到頂了,頂多是給予一些物質和榮譽方麵的獎勵。
反而是齊小殷和龍小白異軍突起引發熱議,眾人紛紛討論——齊小殷和龍小白是誰?
很快便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了有關信息:齊小殷是齊玄素和張月鹿的義女,如今是齊大真人的秘書,不過來曆神秘,應該不是人,所以升得再高也沒什麽意義,當不了大掌教,也當不了副掌教大真人。還有龍小白,同樣不是人,算是野生的,不像齊小殷是道門家養的,所以連道士都不是,隻是同道士出身。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道門有了四位齊真人:齊吾、齊教正、齊玄素、齊小殷。
齊吾比較容易區分,齊大真人嘛,其他三個都少了個“大”字。剩下三個怎麽區分?於是有了個說法,老齊真人齊教正,小齊真人齊小殷,齊真人齊玄素。
當然了,當麵的時候稱唿道號就行了,萬妙真人和太微真人,齊小殷沒有道號,屬於白板真人。
當小殷得知自己晉升了二品太乙道士的時候,又跑去問齊玄素:“老齊,老齊,我這次跟老張平起平坐了嗎?”
齊玄素反問道:“你覺得我和七娘平起平坐嗎?”
小殷想了想,說道:“你要聽七娘的話,我可以找七娘告你的狀。”
齊玄素道:“我已經是參知真人了,七娘隻是四品祭酒道士,可我還得聽七娘的話,這叫倫常,你覺得你能和老張平起平坐嗎?”
小殷大失所望:“這個二品太乙道士也沒什麽意思嘛。”
齊玄素摸了摸她的後腦勺。
小殷也跟著伸手去摸,疑惑道:“幹嘛?”
齊玄素道:“你的腦後也沒有反骨,怎麽整天想著倒反天罡?”
小殷翻了個白眼。
齊玄素道:“其實還是有好處的,二品太乙道士的待遇更好,例銀更多。”
小殷頓時雙眼一亮。
接下來還有個儀式,主要是給小殷頒發二品太乙道士的經籙。
齊玄素也不急著立刻迴去。
除了天罡堂已經派出第三批援軍,大玄朝廷也配合出兵。
佛門八位仙人,看上去挺嚇人。可空王已經多年不曾現身,到底在不在人間還是個疑問,就算還在人間,能不能降臨人前也是兩說。蕭和尚和蕭菩薩基本不在人前出現,屬於佛門的隱秘力量。擺在明麵上的也就是五位仙人。
如果佛門要傾巢而動,不算空王,把蕭和尚、蕭菩薩、血衣菩薩、白衣佛陀全部算上,九位仙人,的確實力強勁,西道門算上未曾內亂的塔萬廷古神也就這個數目了,古神們還無法降臨人間,的確不如佛門。
可不要忘了,大玄朝廷素有下道門之稱,其前身是北道門,大玄皇帝被尊稱為第二道士,是唯二的超品道士之一,僅次於大掌教這個第一道士。
當年玄聖為什麽要分權大玄朝廷?明麵上的主要原因是玄聖認為還不到廢除皇帝的時候。
什麽叫不到廢除皇帝的時候?說白了就是保皇派的存在,儒門是最大的保皇派,所以玄聖決定建立大玄朝廷,主要用來團結儒門。你們儒門不是講究忠君嗎?不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嗎?現在朝廷和皇帝就在這裏,忠吧,賣吧。
這個舉措還是很有用的,在經曆了初期的混亂,隨著老一代儒門之人離世,別管是老死坐化飛升,還是被道門鎮壓,反正是離世了,新一代的儒門之人紛紛出仕,大玄皇帝事實上成為了半個儒門素王,同時又是道門的超品道士,完美連接起道門和儒門,也使得儒門間接成為道門的附庸。
這裏麵也涉及到讓出利益,儒門之人肯做這個老二,當然是因為道門讓出了利益,雖然道門體係鐵桶一般,不允許別人插手半分,甚至西道門和北道門也不行,可獨立於道門體係之外的朝廷體係卻是不忌諱這個,畢竟這個朝廷體係本就是儒門自己設計的,道門隻是將其延續而已。
儒門還是掌握了相當多的朝廷權力。雖然無法與過去相比,但不要忘了,比起儒門當權的時代,道門幾乎將版圖擴大了一倍還多,餅也大了。
故而道門的二元體係本質上是兩套班子,道門決策,朝廷執行,道門為主,朝廷為輔。無論是西域戰事,還是鳳麟洲戰事,大玄朝廷都曾派兵參戰,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正因為儒門也成為這個龐大版圖的得利者,所以儒門同樣會維護這個體係。自己人搞內鬥爭奪首領之位是一迴事,外來者想要推翻這個體係則是另外一迴事。
佛門也開不出更高的價格,難道推翻道門讓儒門做老大?那不是給別人做嫁衣嗎?就算佛門願意,儒門也不敢相信。
亦或是兩者平分天下?其實包括所謂的讓儒門做老大,都是假命題,如果道門崩塌了,不會給佛門接收道門遺產的機會,西道門、道門殘餘勢力、南洋勢力、天門、聖廷勢力,以及原本隸屬於道門的清平會、“天庭”等各路隱秘結社,會一擁而上,紛紛割據自立,立時就是“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局麵。
到那時候,儒門能拿到的,未必會比現在更多,說不定反而更少。
所以道門的全部實力並非隻是玉京,還要算上帝京,從皇帝到儒門的三位大祭酒,擺在明麵上的就是四位仙人,佛門的仙人看似不少,實際上完全無法與道門相提並論。
這還不算朝廷的中堅力量,上次五行山之戰,朝廷出動的偽仙、天人並不遜色道門多少,最後也隻是棋差半招而已,而且朝廷屢屢有些大動作,諸如煉製“心猿”,尋找“蒼天”等等。
就算南洋佛門和鳳麟洲佛門跟隨一起下場,還是不夠看的。
如今的道門並沒有進入全麵動員的戰時體係,還是處於一種十分“慵懶”的過日子狀態。
不過興一利必生一弊,弊端現在已經顯現了,隨著三道內鬥加劇,大玄朝廷逐漸開始反向影響道門。
不少道門之人都憂心忡忡,不過李家倒是很自信。
話歸正題,這次天罡堂派出的第三批援軍以甲辰靈官為首,這位靈官也是齊玄素的老熟人了,而且還是齊玄素認識的第一個一品靈官,曾共同執行“定心猿”任務,兩人後來在鳳麟洲戰場也有合作,這次把他調了過來。
朝廷方麵則是照例派出了西庭都護府,由西庭大都護親自領軍。朝廷的四位大都護也不是等閑之輩,不遜於一品靈官。
如此一來,道門雖然在仙人層麵並沒有占據優勢,但在偽仙層次已經形成較大的優勢。等到齊玄素騰出手來,林元妙、甲寅靈官養好了傷,再選出新的甲申靈官,也許還要再加上一個張月鹿,偽仙層次甚至會變成壓倒性優勢。
隨著這些援軍陸續抵達,前線局勢將會迎來一些大的改變,道門意圖三管齊下,分別從道義、心理、正麵戰場三個層麵打擊佛門,加快戰事進程。
齊玄素在參加了小殷的授籙儀式之後,準備返迴大雪山行宮,處理趙教吾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由東華真人親自主持儀式,也許是愛屋及烏,東華真人給小殷準備了一件可以自主適配體形的鶴氅,小殷也是佩慧劍了,讓齊玄素好生感歎,他當年最大的願望就是佩慧劍,小殷簡簡單單就實現了。
隻是沒有合適的蓮花冠,小殷隻能戴著正常大小的蓮花冠,道冠快趕上腦袋大小了,顯得不倫不類,
授籙儀式之後,齊玄素一家三口踏上返迴大雪山行宮的歸途。
對於大部分道門之人來說,齊玄素去掉那個“代”字是遲早的事情,現在不過是提前了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再就是齊玄素和張月鹿各自記了一個“天字功”,也沒什麽太大意義。
畢竟到了他們這般地位,都是奔著大掌教、副掌教大真人去的,“天字功”隻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薑大真人作為道門的救火隊長,這麽多年積攢的“天字功”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也沒什麽大用,畢竟薑大真人無論品級還是職務都升無可升,仙物更是用不過來,什麽都不缺。
這要是朝廷中人,還能加散階和勳官,甚至是授予爵位。如“光祿大夫”、“特進光祿大夫”便是散階,如“上柱國”便是勳官,爵位就不必說了,除此之外還有三公等榮譽職位。可道門沒有這些,除了職務就是品級。
現在齊玄素和張月鹿都到了一個瓶頸期,想再往上一步,稍顯不足,僅僅是記功嘉獎,又顯得低了,隻能變相提拔他們身邊的人,以此表達一個態度,多少有點蔭庇家人的意思。
所以齊玄素和張月鹿的這次通報嘉獎顯得有點波瀾不驚,甲寅靈官同樣如此,一品靈官已經到頂了,頂多是給予一些物質和榮譽方麵的獎勵。
反而是齊小殷和龍小白異軍突起引發熱議,眾人紛紛討論——齊小殷和龍小白是誰?
很快便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了有關信息:齊小殷是齊玄素和張月鹿的義女,如今是齊大真人的秘書,不過來曆神秘,應該不是人,所以升得再高也沒什麽意義,當不了大掌教,也當不了副掌教大真人。還有龍小白,同樣不是人,算是野生的,不像齊小殷是道門家養的,所以連道士都不是,隻是同道士出身。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道門有了四位齊真人:齊吾、齊教正、齊玄素、齊小殷。
齊吾比較容易區分,齊大真人嘛,其他三個都少了個“大”字。剩下三個怎麽區分?於是有了個說法,老齊真人齊教正,小齊真人齊小殷,齊真人齊玄素。
當然了,當麵的時候稱唿道號就行了,萬妙真人和太微真人,齊小殷沒有道號,屬於白板真人。
當小殷得知自己晉升了二品太乙道士的時候,又跑去問齊玄素:“老齊,老齊,我這次跟老張平起平坐了嗎?”
齊玄素反問道:“你覺得我和七娘平起平坐嗎?”
小殷想了想,說道:“你要聽七娘的話,我可以找七娘告你的狀。”
齊玄素道:“我已經是參知真人了,七娘隻是四品祭酒道士,可我還得聽七娘的話,這叫倫常,你覺得你能和老張平起平坐嗎?”
小殷大失所望:“這個二品太乙道士也沒什麽意思嘛。”
齊玄素摸了摸她的後腦勺。
小殷也跟著伸手去摸,疑惑道:“幹嘛?”
齊玄素道:“你的腦後也沒有反骨,怎麽整天想著倒反天罡?”
小殷翻了個白眼。
齊玄素道:“其實還是有好處的,二品太乙道士的待遇更好,例銀更多。”
小殷頓時雙眼一亮。
接下來還有個儀式,主要是給小殷頒發二品太乙道士的經籙。
齊玄素也不急著立刻迴去。
除了天罡堂已經派出第三批援軍,大玄朝廷也配合出兵。
佛門八位仙人,看上去挺嚇人。可空王已經多年不曾現身,到底在不在人間還是個疑問,就算還在人間,能不能降臨人前也是兩說。蕭和尚和蕭菩薩基本不在人前出現,屬於佛門的隱秘力量。擺在明麵上的也就是五位仙人。
如果佛門要傾巢而動,不算空王,把蕭和尚、蕭菩薩、血衣菩薩、白衣佛陀全部算上,九位仙人,的確實力強勁,西道門算上未曾內亂的塔萬廷古神也就這個數目了,古神們還無法降臨人間,的確不如佛門。
可不要忘了,大玄朝廷素有下道門之稱,其前身是北道門,大玄皇帝被尊稱為第二道士,是唯二的超品道士之一,僅次於大掌教這個第一道士。
當年玄聖為什麽要分權大玄朝廷?明麵上的主要原因是玄聖認為還不到廢除皇帝的時候。
什麽叫不到廢除皇帝的時候?說白了就是保皇派的存在,儒門是最大的保皇派,所以玄聖決定建立大玄朝廷,主要用來團結儒門。你們儒門不是講究忠君嗎?不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嗎?現在朝廷和皇帝就在這裏,忠吧,賣吧。
這個舉措還是很有用的,在經曆了初期的混亂,隨著老一代儒門之人離世,別管是老死坐化飛升,還是被道門鎮壓,反正是離世了,新一代的儒門之人紛紛出仕,大玄皇帝事實上成為了半個儒門素王,同時又是道門的超品道士,完美連接起道門和儒門,也使得儒門間接成為道門的附庸。
這裏麵也涉及到讓出利益,儒門之人肯做這個老二,當然是因為道門讓出了利益,雖然道門體係鐵桶一般,不允許別人插手半分,甚至西道門和北道門也不行,可獨立於道門體係之外的朝廷體係卻是不忌諱這個,畢竟這個朝廷體係本就是儒門自己設計的,道門隻是將其延續而已。
儒門還是掌握了相當多的朝廷權力。雖然無法與過去相比,但不要忘了,比起儒門當權的時代,道門幾乎將版圖擴大了一倍還多,餅也大了。
故而道門的二元體係本質上是兩套班子,道門決策,朝廷執行,道門為主,朝廷為輔。無論是西域戰事,還是鳳麟洲戰事,大玄朝廷都曾派兵參戰,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正因為儒門也成為這個龐大版圖的得利者,所以儒門同樣會維護這個體係。自己人搞內鬥爭奪首領之位是一迴事,外來者想要推翻這個體係則是另外一迴事。
佛門也開不出更高的價格,難道推翻道門讓儒門做老大?那不是給別人做嫁衣嗎?就算佛門願意,儒門也不敢相信。
亦或是兩者平分天下?其實包括所謂的讓儒門做老大,都是假命題,如果道門崩塌了,不會給佛門接收道門遺產的機會,西道門、道門殘餘勢力、南洋勢力、天門、聖廷勢力,以及原本隸屬於道門的清平會、“天庭”等各路隱秘結社,會一擁而上,紛紛割據自立,立時就是“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局麵。
到那時候,儒門能拿到的,未必會比現在更多,說不定反而更少。
所以道門的全部實力並非隻是玉京,還要算上帝京,從皇帝到儒門的三位大祭酒,擺在明麵上的就是四位仙人,佛門的仙人看似不少,實際上完全無法與道門相提並論。
這還不算朝廷的中堅力量,上次五行山之戰,朝廷出動的偽仙、天人並不遜色道門多少,最後也隻是棋差半招而已,而且朝廷屢屢有些大動作,諸如煉製“心猿”,尋找“蒼天”等等。
就算南洋佛門和鳳麟洲佛門跟隨一起下場,還是不夠看的。
如今的道門並沒有進入全麵動員的戰時體係,還是處於一種十分“慵懶”的過日子狀態。
不過興一利必生一弊,弊端現在已經顯現了,隨著三道內鬥加劇,大玄朝廷逐漸開始反向影響道門。
不少道門之人都憂心忡忡,不過李家倒是很自信。
話歸正題,這次天罡堂派出的第三批援軍以甲辰靈官為首,這位靈官也是齊玄素的老熟人了,而且還是齊玄素認識的第一個一品靈官,曾共同執行“定心猿”任務,兩人後來在鳳麟洲戰場也有合作,這次把他調了過來。
朝廷方麵則是照例派出了西庭都護府,由西庭大都護親自領軍。朝廷的四位大都護也不是等閑之輩,不遜於一品靈官。
如此一來,道門雖然在仙人層麵並沒有占據優勢,但在偽仙層次已經形成較大的優勢。等到齊玄素騰出手來,林元妙、甲寅靈官養好了傷,再選出新的甲申靈官,也許還要再加上一個張月鹿,偽仙層次甚至會變成壓倒性優勢。
隨著這些援軍陸續抵達,前線局勢將會迎來一些大的改變,道門意圖三管齊下,分別從道義、心理、正麵戰場三個層麵打擊佛門,加快戰事進程。
齊玄素在參加了小殷的授籙儀式之後,準備返迴大雪山行宮,處理趙教吾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由東華真人親自主持儀式,也許是愛屋及烏,東華真人給小殷準備了一件可以自主適配體形的鶴氅,小殷也是佩慧劍了,讓齊玄素好生感歎,他當年最大的願望就是佩慧劍,小殷簡簡單單就實現了。
隻是沒有合適的蓮花冠,小殷隻能戴著正常大小的蓮花冠,道冠快趕上腦袋大小了,顯得不倫不類,
授籙儀式之後,齊玄素一家三口踏上返迴大雪山行宮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