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帳方麵感到攻入京師的機會不大。於是在京郊大肆劫掠一番後,率軍向東進攻防守薄弱的灤平、永寧等地,連克數城。二月,金帳留下部分兵力分別駐守永寧、遵化等地,率領大軍撤出關內,帶著搶劫來的大量財富、人口、物資返迴草原。
同一件事,對於兩方人馬來說,是兩般結果。
遼東方麵,勤王有功,人人有封賞,自是不必多說,燕州這邊守邊不利,則要問罪。
殷正心得到消息,幽燕總督已經被從京師來的青鸞衛拿下,押往京師。
總督之下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總兵人心惶惶,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殷正心不得不提前做好相應準備,若是青鸞衛來拿自己,那就隻好棄了官身不要,轉入地下。
其實殷正心捫心自問,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靠著手頭的官軍,以及太平教的協助,擋住了千餘金帳騎兵,守住了自己負責的關口,不存在失職。隻是所謂的天心難測,誰知道皇帝是怎麽想的?齊玄素這樣的下棋人也不知道。畢竟皇帝是真龍氣運,齊玄素也看不穿。
而且天道反噬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到來,這個變數也是很難把握的。
萬幸,這次的變化終於是朝著齊玄素有利的方向發展了。
大概半個月後,傳來了結果。
總督被腰斬棄市,抄家。巡撫被罷官下獄,交三法司論罪。布政使被免職,都指揮使被連降三級,其餘高官也各有處罰,或是降職,或是罰俸,最不濟也是申斥。
不過殷正心隻是一個四品的右參議,沒過三品的門檻,算不得高官。最終結果下來,殷正心這次非但沒有被處罰,反而因為忠於職守,防守有功,被升為從三品的左參政,仍舊負責軍務,不過職權比參議更大,也在知府之上,甚至能夠親自領兵作戰。
原本的左參政出任按察使,原按察使暫代布政使的職務,這在平常時候,自然是大大的好事,隻是如今這個局麵,卻是兇吉難料,說不定哪天就要步前任的後塵,別說一個布政使,總督又如何?還不是落得個一刀兩段的淒慘下場。
這位新任代布政使難免心中揣揣,非但沒有高升的意氣風發,就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都省了。甚至還有些無心政務,許多事務都由殷正心代勞。
齊玄素便是主持一地道府的掌府真人,而且還是大道府,自然是信手拈來,同時也借此機會,擴張太平教。
金帳這次南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攻城拔寨還在其次,關鍵是燒殺搶掠,造成了大量百姓死傷,流民遍地。更有許多被金帳大軍衝散的散兵遊勇,甚至是逃兵,幹脆落草為寇,又變成了匪患。
偏偏朝廷在燕州地界的各級軍政體係被打了個七零八落,自顧不暇,自然也顧不得這些。
權力不存在真空,朝廷不去填充,自有宗族大戶或者結社教派去填充。
齊玄素要做的就是收攏流民,使其成為道民,同時招攬那些散兵遊勇,使其成為鬼卒。
平心而論,百姓是好百姓,這些甲士也算能征善戰,隻是朝廷盤剝太重,拖欠餉銀,視如草芥,上下離心,這才使得金帳逞兇。
至於朝廷的腐朽,曆史的規律,人性的無奈,製度的僵化,如此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不必再去多言。
殷正心以左參政的身份,代行布政使的職責,穩定局勢,安撫人心,同時也遮掩了太平教擴張的事情。
縱使有些人察覺一二,也被殷正心輕而易舉地壓了下來。這就是官身的好處了。
這也是歪打正著。
若是真把殷正心放到江南,無論是走結社的路數,還是走地方督撫的路數,都繞不開白蓮教。那裏是儒門的精華之地,想要占據江南,又是談何容易。
原本因為燕州就在京師的眼皮子底下,自然處處受製,可誰曾想金帳竟是能一路打到京師城下,從而打開了局麵。
經此一事,太平教直接擴張到了道民十萬餘人,祭酒五十餘人,鬼卒近千人,鬼帥三百餘人,治頭大祭酒四人。
到了這個時候,齊玄素深感人才難得,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雖然陸雲山培養了不少骨幹力量,但比起迅速擴張的太平教,還是太少了,也太慢了。
不過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其本身也能凝聚氣運。
當初殷正心離開京師的時候,氣運不過是混水泥鰍,如今已經是大蟒一條,距離化虯已然不遠。
按照此方世界的規律,氣運壯大,自然就會吸引一些能夠望氣的異人前來。
很快,便有許多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前來投奔。
畢竟太平教這種結社也算半個江湖勢力,隻是被正派佛道認為是魔教之流,極為神秘的大賢良師儼然就是江湖中人人聞之色變的魔教教主,因為太平教與白蓮教結盟,一南一北遙相唿應,故而大賢良師與白蓮教的教主並稱為江湖兩大魔頭。
可誰又能想到,堂堂大賢良師竟然是朝廷命官,官至燕州承宣布政司左參政,整天不是閉關練功,而是埋首於案牘之間。再幹上十幾年,便是做個巡撫總督也有可能,真可謂是大隱隱於朝了。
在這些江湖人中,有個落魄失意之人,名叫宋觀應,練武一塌糊塗,觀其根器,分明應走文途,隻是稍遜於陸雲山,結果陰差陽錯入了武途,鬱鬱不得誌。
齊玄素把宋觀應任命為祭酒,讓他跟隨在陸雲山身邊曆練一些時日。
秦淩閣布局遼東,自然注意到了近在咫尺的太平教,不過並沒有過多放在心上,在他看來,盡是些烏合之眾,出頭的櫞子先爛,這類結社就是用來攪亂天下的,收拾天下的另有其人,不過是為真王開路罷了。
遼東也不怕太平教能影響到自己,畢竟中間隔著一個榆關呢,這可是天下第一關。
在秦淩閣看來,真正的敵人隻有一個,那就是齊玄素。
先前他認定趙岩就是齊玄素的棋子,而趙岩先是在京師為官,後外放到了錢塘府做知府,那裏是白蓮教的地盤,秦淩閣反而懷疑白蓮教是齊玄素的手筆。
如此一來,白蓮教才是心腹大患,太平教不過癬疥之疾。
秦淩閣了解到江湖中的動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遂動用秦李兩家的人脈,於暗中推動了一件江湖中的大事,那就是八大派圍攻白蓮教,勢要掃滅這個魔教毒瘤。
八大派也不是等閑之輩,本就是地方豪強,武力強橫,若是聯合起來,還真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白蓮教雖有數十萬信眾,但核心高層若被斬首,那頃刻間就是土崩瓦解的局麵。
這是一招臭棋,思路沒錯,就是目標錯了。
方向搞錯了,方法越正確,結果越錯誤。
不少觀棋之人紛紛一笑。
“秦淩閣聰明反被聰明誤。”
“小掌教終於把局勢扳迴來了。”
“隻是書中的秦家這些年也在整軍經武,顯然有逐鹿中原之意。遼東鐵騎虎踞遼東,虎視天下,一如當年長生大真人舊事。遼東鐵騎一旦叩關南下,就憑幾萬鬼卒,連馬都沒有幾匹,恐怕不是一合之敵。依我看來,還是得退往江南,依靠大江天險……”
“守江必守淮,若是守不住江淮,便一切休提。大江千裏,如常山之蛇,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如何能守?再者說了,退居江南是偏安。”
“道兄此言甚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如何能退?”
還有許多位高權重的掌堂真人沒有貿然開口,而是在觀察大掌教和紫極大真人的表情,若有所思。
這場棋盤推演莫不是三道開戰的假想?
隻可惜,無論是大掌教,還是紫極大真人,都不會在臉上表露絲毫心中所想,隻是靜靜地看著棋局。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人來到了返真殿,頭戴紫金蓮花冠,正是平章大真人的打扮。
許多觀戰真人見到此人,紛紛行禮,口稱“齊大真人”。
來人正是五娘,她因為某事耽擱了一段時間,所以來得晚了。
小殷正百無聊賴,見到五娘過來,立刻蹦蹦跳跳衝到五娘懷裏。
五娘隨手抱起小殷,目光卻望向棋局,神色頗為凝重。
很顯然,五娘不是來湊熱鬧的,也不是來看熱鬧的,她很重視這場棋局。
不過五娘並非憂國憂民的性子,不怕三道開戰,又不是沒經曆過道門內鬥,那麽已經很明顯了,她在意的是齊玄素。
至於為什麽重視,隻有五娘自己知道。
不要忘了,若論資格老,五娘比誰都老,她見過玄聖和徐祖,還曾與兩人交手,在此之前,更在昆侖洞天中生活了許多年月,跟陸吾神打過交道,也見過開明六巫,五娘知道的秘密,是任何人都不能比的——哪怕姚祖都比不了,五娘跟隨陸吾神與開明六巫作戰的時候,巫鹹還在幽冥穀中沉睡呢。
五娘自然有她的道理。
同一件事,對於兩方人馬來說,是兩般結果。
遼東方麵,勤王有功,人人有封賞,自是不必多說,燕州這邊守邊不利,則要問罪。
殷正心得到消息,幽燕總督已經被從京師來的青鸞衛拿下,押往京師。
總督之下的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總兵人心惶惶,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殷正心不得不提前做好相應準備,若是青鸞衛來拿自己,那就隻好棄了官身不要,轉入地下。
其實殷正心捫心自問,還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靠著手頭的官軍,以及太平教的協助,擋住了千餘金帳騎兵,守住了自己負責的關口,不存在失職。隻是所謂的天心難測,誰知道皇帝是怎麽想的?齊玄素這樣的下棋人也不知道。畢竟皇帝是真龍氣運,齊玄素也看不穿。
而且天道反噬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到來,這個變數也是很難把握的。
萬幸,這次的變化終於是朝著齊玄素有利的方向發展了。
大概半個月後,傳來了結果。
總督被腰斬棄市,抄家。巡撫被罷官下獄,交三法司論罪。布政使被免職,都指揮使被連降三級,其餘高官也各有處罰,或是降職,或是罰俸,最不濟也是申斥。
不過殷正心隻是一個四品的右參議,沒過三品的門檻,算不得高官。最終結果下來,殷正心這次非但沒有被處罰,反而因為忠於職守,防守有功,被升為從三品的左參政,仍舊負責軍務,不過職權比參議更大,也在知府之上,甚至能夠親自領兵作戰。
原本的左參政出任按察使,原按察使暫代布政使的職務,這在平常時候,自然是大大的好事,隻是如今這個局麵,卻是兇吉難料,說不定哪天就要步前任的後塵,別說一個布政使,總督又如何?還不是落得個一刀兩段的淒慘下場。
這位新任代布政使難免心中揣揣,非但沒有高升的意氣風發,就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都省了。甚至還有些無心政務,許多事務都由殷正心代勞。
齊玄素便是主持一地道府的掌府真人,而且還是大道府,自然是信手拈來,同時也借此機會,擴張太平教。
金帳這次南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攻城拔寨還在其次,關鍵是燒殺搶掠,造成了大量百姓死傷,流民遍地。更有許多被金帳大軍衝散的散兵遊勇,甚至是逃兵,幹脆落草為寇,又變成了匪患。
偏偏朝廷在燕州地界的各級軍政體係被打了個七零八落,自顧不暇,自然也顧不得這些。
權力不存在真空,朝廷不去填充,自有宗族大戶或者結社教派去填充。
齊玄素要做的就是收攏流民,使其成為道民,同時招攬那些散兵遊勇,使其成為鬼卒。
平心而論,百姓是好百姓,這些甲士也算能征善戰,隻是朝廷盤剝太重,拖欠餉銀,視如草芥,上下離心,這才使得金帳逞兇。
至於朝廷的腐朽,曆史的規律,人性的無奈,製度的僵化,如此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不必再去多言。
殷正心以左參政的身份,代行布政使的職責,穩定局勢,安撫人心,同時也遮掩了太平教擴張的事情。
縱使有些人察覺一二,也被殷正心輕而易舉地壓了下來。這就是官身的好處了。
這也是歪打正著。
若是真把殷正心放到江南,無論是走結社的路數,還是走地方督撫的路數,都繞不開白蓮教。那裏是儒門的精華之地,想要占據江南,又是談何容易。
原本因為燕州就在京師的眼皮子底下,自然處處受製,可誰曾想金帳竟是能一路打到京師城下,從而打開了局麵。
經此一事,太平教直接擴張到了道民十萬餘人,祭酒五十餘人,鬼卒近千人,鬼帥三百餘人,治頭大祭酒四人。
到了這個時候,齊玄素深感人才難得,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雖然陸雲山培養了不少骨幹力量,但比起迅速擴張的太平教,還是太少了,也太慢了。
不過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其本身也能凝聚氣運。
當初殷正心離開京師的時候,氣運不過是混水泥鰍,如今已經是大蟒一條,距離化虯已然不遠。
按照此方世界的規律,氣運壯大,自然就會吸引一些能夠望氣的異人前來。
很快,便有許多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前來投奔。
畢竟太平教這種結社也算半個江湖勢力,隻是被正派佛道認為是魔教之流,極為神秘的大賢良師儼然就是江湖中人人聞之色變的魔教教主,因為太平教與白蓮教結盟,一南一北遙相唿應,故而大賢良師與白蓮教的教主並稱為江湖兩大魔頭。
可誰又能想到,堂堂大賢良師竟然是朝廷命官,官至燕州承宣布政司左參政,整天不是閉關練功,而是埋首於案牘之間。再幹上十幾年,便是做個巡撫總督也有可能,真可謂是大隱隱於朝了。
在這些江湖人中,有個落魄失意之人,名叫宋觀應,練武一塌糊塗,觀其根器,分明應走文途,隻是稍遜於陸雲山,結果陰差陽錯入了武途,鬱鬱不得誌。
齊玄素把宋觀應任命為祭酒,讓他跟隨在陸雲山身邊曆練一些時日。
秦淩閣布局遼東,自然注意到了近在咫尺的太平教,不過並沒有過多放在心上,在他看來,盡是些烏合之眾,出頭的櫞子先爛,這類結社就是用來攪亂天下的,收拾天下的另有其人,不過是為真王開路罷了。
遼東也不怕太平教能影響到自己,畢竟中間隔著一個榆關呢,這可是天下第一關。
在秦淩閣看來,真正的敵人隻有一個,那就是齊玄素。
先前他認定趙岩就是齊玄素的棋子,而趙岩先是在京師為官,後外放到了錢塘府做知府,那裏是白蓮教的地盤,秦淩閣反而懷疑白蓮教是齊玄素的手筆。
如此一來,白蓮教才是心腹大患,太平教不過癬疥之疾。
秦淩閣了解到江湖中的動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遂動用秦李兩家的人脈,於暗中推動了一件江湖中的大事,那就是八大派圍攻白蓮教,勢要掃滅這個魔教毒瘤。
八大派也不是等閑之輩,本就是地方豪強,武力強橫,若是聯合起來,還真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白蓮教雖有數十萬信眾,但核心高層若被斬首,那頃刻間就是土崩瓦解的局麵。
這是一招臭棋,思路沒錯,就是目標錯了。
方向搞錯了,方法越正確,結果越錯誤。
不少觀棋之人紛紛一笑。
“秦淩閣聰明反被聰明誤。”
“小掌教終於把局勢扳迴來了。”
“隻是書中的秦家這些年也在整軍經武,顯然有逐鹿中原之意。遼東鐵騎虎踞遼東,虎視天下,一如當年長生大真人舊事。遼東鐵騎一旦叩關南下,就憑幾萬鬼卒,連馬都沒有幾匹,恐怕不是一合之敵。依我看來,還是得退往江南,依靠大江天險……”
“守江必守淮,若是守不住江淮,便一切休提。大江千裏,如常山之蛇,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如何能守?再者說了,退居江南是偏安。”
“道兄此言甚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如何能退?”
還有許多位高權重的掌堂真人沒有貿然開口,而是在觀察大掌教和紫極大真人的表情,若有所思。
這場棋盤推演莫不是三道開戰的假想?
隻可惜,無論是大掌教,還是紫極大真人,都不會在臉上表露絲毫心中所想,隻是靜靜地看著棋局。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人來到了返真殿,頭戴紫金蓮花冠,正是平章大真人的打扮。
許多觀戰真人見到此人,紛紛行禮,口稱“齊大真人”。
來人正是五娘,她因為某事耽擱了一段時間,所以來得晚了。
小殷正百無聊賴,見到五娘過來,立刻蹦蹦跳跳衝到五娘懷裏。
五娘隨手抱起小殷,目光卻望向棋局,神色頗為凝重。
很顯然,五娘不是來湊熱鬧的,也不是來看熱鬧的,她很重視這場棋局。
不過五娘並非憂國憂民的性子,不怕三道開戰,又不是沒經曆過道門內鬥,那麽已經很明顯了,她在意的是齊玄素。
至於為什麽重視,隻有五娘自己知道。
不要忘了,若論資格老,五娘比誰都老,她見過玄聖和徐祖,還曾與兩人交手,在此之前,更在昆侖洞天中生活了許多年月,跟陸吾神打過交道,也見過開明六巫,五娘知道的秘密,是任何人都不能比的——哪怕姚祖都比不了,五娘跟隨陸吾神與開明六巫作戰的時候,巫鹹還在幽冥穀中沉睡呢。
五娘自然有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