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第幾日了?”內侍高陰沉著臉問了一句。
矮幾旁邊跪坐著一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望著直欞窗外綿延不絕的雨幕,發出哼的一聲鼻音便算是有所迴應了。
內侍高果然並不是提問,而是自問自答道:“公子亥,這可是吾王‘異人之後’服仙丹之後的第二個旬日了。”
公子亥有些煩躁的一巴掌拍在矮幾之上,說道:“老師,這些我都是知道的。當初也是老師獻計說要跟隨父王巡遊,現在卻遠離都城中樞,萬一......又該如何是好?”
內侍高看了一眼候在門外的小宦官,後者心領神會,找了各種理由將侍衛等人支開。
淅瀝瀝的雨聲之中,內侍高起身坐到公子亥的身邊,低聲說道:“吾王在服用仙丹之前已經立下遺詔,倘若真的發生那不忍言之事,隻需要用上大印,便可擁立新君登基即位。公子亥可知道遺詔之上的名字是哪個?”
“立儲以嫡,無嫡立長。”公子亥哂笑一聲。
“遺詔未曾用印,而符璽都由中車府令所掌......”內侍高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尾音,停住了口,看著公子亥。
“老師不正是中車府令麽?為何.......”公子亥突然醒悟過來,連連擺手道:“廢兄立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逆德之事,萬萬不可!”
“湯、武殺其主,不為不義,且天下稱善,如今你代兄而立,是以賢代不賢。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內侍高不緊不慢的說道:“世人皆知,吾王獨寵公子,欲改立公子為代後,實為儲君。倘若公子蘇即位,北地三十萬精銳以為後盾,兼有大義名分,你覺得他會放過你麽?同室操戈,不絕於史書!”
“沙丘宮不宜久留,須即日起程還朝。否則日久必生變!”內侍高言之鑿鑿的說道:“吾王長眠不醒,肉身潰爛,已無力迴天!生死存亡,盡在公子一念之間!”
“肉身潰爛?!此話當真?!”公子亥驚起,碰翻了幾上的酒樽,來迴踱步,又問道:“虎符、玉璽都由中車府令所掌?丞相又如何說?此事若成,必奉老師為帝師,升郎中令,位列九卿!”
“公子且安坐,丞相斯由本府令前去曉以利害,大事可期!”內侍高起身,拜別公子亥,出門而去。
......
丞相斯揮退了侍衛,問道:“府令雨夜到訪,所為何事?”
內侍高開門見山道:“倘若真的發生那不忍言之事,吾王賜給公子蘇的詔書及符璽現在都在公子亥那裏。定立之事隻在你我口中的一句話罷了。此事又當如何?”
丞相斯拍案而起,怒道:“矯詔廢立,動搖國本,這是亡國的先兆啊!此事不是臣子所應當議論的!”
內侍高淡然道:“丞相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獲公子蘇的信任.....若將這五點拿來與將軍恬相比,可有一點比得上呢?”
丞相斯不假思索的答道:“都比不上。”
內侍高又說道:“既然如此,那麽隻要公子蘇即位,就必定任用將軍恬為丞相。丞相斯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恐怕是顯而易見的吧?而公子亥仁慈忠厚,足以擔當王位繼承人。”
丞相斯默不作聲。
內侍高察言觀色,繼續道:“吾王近年一心於虛無縹緲之間求仙問道,此時卻長眠不醒,肉身潰爛,恐已無力迴天!然則吾王服用仙丹之前,卻命將軍毅代為外出祈禱山川神靈以求福,對蒙氏一門的提防之心應該也是昭然若揭了吧?否則的話,將軍毅若在場,那麽以他長期隨侍吾王,還曾懲處本府令,以及在一眾親信近臣之中的極高權勢和威信,這些近臣絕不可能一邊倒地支持你我二人!吾王之用心良苦,不可不察!”
“丞相斯由上蔡一介布衣,至今日之位極人臣,府中諸子皆身居要職,李氏滿門上下,生死存亡,盡在一念之間!有朝一日蒙氏一門掌權,一山必不容二虎!慎之!”內侍高最後的一番言語中宮直入,徑取要害。
丞相斯頹然跌坐,低聲問道:“事已至此,別無他法。依府令之見,應該如何?”
內侍高寬慰一番,這才說道:“還請丞相重新擬詔......”
.......
“公子蘇接到詔書,哭泣著進入內室,打算自殺......將軍恬卻說,吾王在外地,並未確立誰是代後。再者,吾王派我率領三十萬軍隊鎮守北地,令公子蘇擔任監軍,這乃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僅僅一個使者前來傳書,我們就自殺,又怎麽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詐呢?!讓我們再奏請證實一下,然後去死也不晚呀......但是使者多次催促他們自行了斷,公子蘇於是對將軍恬說,父親賜兒子死,還哪裏需要再請示查實呢!隨即自殺......將軍恬不肯死,使者便將他交給官吏治罪,囚禁在陽周,改置丞相斯的舍人擔任護軍都尉......”
黑衣銳士說完,叉手行禮,退到一邊。
戎右卻再三的細細盤問:“你說公子蘇自殺,可是親眼所見?”
黑衣銳士搖頭,答道:“不曾親見。但觀其府中一片縞素,親屬家臣盡皆披麻戴孝,料想不假。正是兵無將而不動,蛇無頭而不行,公子蘇門下諸人與丞相門下,中尉,衛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等官員近日走動頻繁,頗有改換門庭之意。加上將軍恬身陷囹圄,屬下便星夜迴報。”
戎右又問道:“將軍毅,如今何在?”
黑衣銳士答道:“大軍啟程還朝,恰逢將軍毅代吾王外出祈禱求福而迴,內侍高對公子亥說,先王想要立你為代後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將軍毅一直規勸先王,認為不可如此,現在不如就把將軍毅殺掉算了......公子亥猶豫不決,於是內侍高與丞相斯羅織罪名,逮捕了將軍毅,並囚禁到代郡。”
“你先退下,此事須從長計議。”戎右揮手,黑衣銳士轉身出了營帳。
收起掛有行軍圖的屏風,戎右叉手行禮,對屏風之後那人說道:“內侍高、丞相斯、公子亥三人此時距離都城不過數十裏,不日可達。還朝行程之中,秘不發喪,唯恐走漏一絲半點消息予以外人可趁之機。這一段時間矯詔,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得六軍虎符兵權,掌天下兵馬;並接管了都城、王城宮殿的城防,於各緊要處肆意安插親信,鏟除異己。一旦即位,必將尊奉吾王為太上,則事不可逆改。”
王者“異人之後”,意興闌珊的盤在木榻之上,喃喃道:“倒也分辨得清輕重緩急,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
“戎右,本王已經是此等模樣,退位為太上,亦無不可。否則又當如何麵對本王的萬千臣屬黎民?”王者在木榻之上來迴遊走,自嘲道:“以本王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又怎麽能夠君臨四海、威儀八方?!”
“吾王勿憂!創世諸神、先聖無一不是生具異像。伏羲同樣是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才去世,實為世間罕見的長壽之人。”
“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嚐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初生便開口能言的黃帝,在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開口對黃帝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
“相傳武戰神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但是,在赫赫戰功之外,蚩尤發明了穀物種植,金屬冶煉和金屬兵器的製造,建立法規、實行法製的最早創造者和施行者。”
“這些先聖創下豐功偉績,可有因為自身異於常人而避世?吾王正是由於一統百佑之地,結束了戰亂,恢複了文明,侯生才得以求得仙丹而歸,呈獻於吾王!”戎右長揖及地,朗聲道:“戎右願追隨吾王,此生來世亦絕不離棄!”
(本章完)
矮幾旁邊跪坐著一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望著直欞窗外綿延不絕的雨幕,發出哼的一聲鼻音便算是有所迴應了。
內侍高果然並不是提問,而是自問自答道:“公子亥,這可是吾王‘異人之後’服仙丹之後的第二個旬日了。”
公子亥有些煩躁的一巴掌拍在矮幾之上,說道:“老師,這些我都是知道的。當初也是老師獻計說要跟隨父王巡遊,現在卻遠離都城中樞,萬一......又該如何是好?”
內侍高看了一眼候在門外的小宦官,後者心領神會,找了各種理由將侍衛等人支開。
淅瀝瀝的雨聲之中,內侍高起身坐到公子亥的身邊,低聲說道:“吾王在服用仙丹之前已經立下遺詔,倘若真的發生那不忍言之事,隻需要用上大印,便可擁立新君登基即位。公子亥可知道遺詔之上的名字是哪個?”
“立儲以嫡,無嫡立長。”公子亥哂笑一聲。
“遺詔未曾用印,而符璽都由中車府令所掌......”內侍高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尾音,停住了口,看著公子亥。
“老師不正是中車府令麽?為何.......”公子亥突然醒悟過來,連連擺手道:“廢兄立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逆德之事,萬萬不可!”
“湯、武殺其主,不為不義,且天下稱善,如今你代兄而立,是以賢代不賢。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內侍高不緊不慢的說道:“世人皆知,吾王獨寵公子,欲改立公子為代後,實為儲君。倘若公子蘇即位,北地三十萬精銳以為後盾,兼有大義名分,你覺得他會放過你麽?同室操戈,不絕於史書!”
“沙丘宮不宜久留,須即日起程還朝。否則日久必生變!”內侍高言之鑿鑿的說道:“吾王長眠不醒,肉身潰爛,已無力迴天!生死存亡,盡在公子一念之間!”
“肉身潰爛?!此話當真?!”公子亥驚起,碰翻了幾上的酒樽,來迴踱步,又問道:“虎符、玉璽都由中車府令所掌?丞相又如何說?此事若成,必奉老師為帝師,升郎中令,位列九卿!”
“公子且安坐,丞相斯由本府令前去曉以利害,大事可期!”內侍高起身,拜別公子亥,出門而去。
......
丞相斯揮退了侍衛,問道:“府令雨夜到訪,所為何事?”
內侍高開門見山道:“倘若真的發生那不忍言之事,吾王賜給公子蘇的詔書及符璽現在都在公子亥那裏。定立之事隻在你我口中的一句話罷了。此事又當如何?”
丞相斯拍案而起,怒道:“矯詔廢立,動搖國本,這是亡國的先兆啊!此事不是臣子所應當議論的!”
內侍高淡然道:“丞相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獲公子蘇的信任.....若將這五點拿來與將軍恬相比,可有一點比得上呢?”
丞相斯不假思索的答道:“都比不上。”
內侍高又說道:“既然如此,那麽隻要公子蘇即位,就必定任用將軍恬為丞相。丞相斯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恐怕是顯而易見的吧?而公子亥仁慈忠厚,足以擔當王位繼承人。”
丞相斯默不作聲。
內侍高察言觀色,繼續道:“吾王近年一心於虛無縹緲之間求仙問道,此時卻長眠不醒,肉身潰爛,恐已無力迴天!然則吾王服用仙丹之前,卻命將軍毅代為外出祈禱山川神靈以求福,對蒙氏一門的提防之心應該也是昭然若揭了吧?否則的話,將軍毅若在場,那麽以他長期隨侍吾王,還曾懲處本府令,以及在一眾親信近臣之中的極高權勢和威信,這些近臣絕不可能一邊倒地支持你我二人!吾王之用心良苦,不可不察!”
“丞相斯由上蔡一介布衣,至今日之位極人臣,府中諸子皆身居要職,李氏滿門上下,生死存亡,盡在一念之間!有朝一日蒙氏一門掌權,一山必不容二虎!慎之!”內侍高最後的一番言語中宮直入,徑取要害。
丞相斯頹然跌坐,低聲問道:“事已至此,別無他法。依府令之見,應該如何?”
內侍高寬慰一番,這才說道:“還請丞相重新擬詔......”
.......
“公子蘇接到詔書,哭泣著進入內室,打算自殺......將軍恬卻說,吾王在外地,並未確立誰是代後。再者,吾王派我率領三十萬軍隊鎮守北地,令公子蘇擔任監軍,這乃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僅僅一個使者前來傳書,我們就自殺,又怎麽能知道其中不是有詐呢?!讓我們再奏請證實一下,然後去死也不晚呀......但是使者多次催促他們自行了斷,公子蘇於是對將軍恬說,父親賜兒子死,還哪裏需要再請示查實呢!隨即自殺......將軍恬不肯死,使者便將他交給官吏治罪,囚禁在陽周,改置丞相斯的舍人擔任護軍都尉......”
黑衣銳士說完,叉手行禮,退到一邊。
戎右卻再三的細細盤問:“你說公子蘇自殺,可是親眼所見?”
黑衣銳士搖頭,答道:“不曾親見。但觀其府中一片縞素,親屬家臣盡皆披麻戴孝,料想不假。正是兵無將而不動,蛇無頭而不行,公子蘇門下諸人與丞相門下,中尉,衛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等官員近日走動頻繁,頗有改換門庭之意。加上將軍恬身陷囹圄,屬下便星夜迴報。”
戎右又問道:“將軍毅,如今何在?”
黑衣銳士答道:“大軍啟程還朝,恰逢將軍毅代吾王外出祈禱求福而迴,內侍高對公子亥說,先王想要立你為代後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將軍毅一直規勸先王,認為不可如此,現在不如就把將軍毅殺掉算了......公子亥猶豫不決,於是內侍高與丞相斯羅織罪名,逮捕了將軍毅,並囚禁到代郡。”
“你先退下,此事須從長計議。”戎右揮手,黑衣銳士轉身出了營帳。
收起掛有行軍圖的屏風,戎右叉手行禮,對屏風之後那人說道:“內侍高、丞相斯、公子亥三人此時距離都城不過數十裏,不日可達。還朝行程之中,秘不發喪,唯恐走漏一絲半點消息予以外人可趁之機。這一段時間矯詔,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得六軍虎符兵權,掌天下兵馬;並接管了都城、王城宮殿的城防,於各緊要處肆意安插親信,鏟除異己。一旦即位,必將尊奉吾王為太上,則事不可逆改。”
王者“異人之後”,意興闌珊的盤在木榻之上,喃喃道:“倒也分辨得清輕重緩急,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
“戎右,本王已經是此等模樣,退位為太上,亦無不可。否則又當如何麵對本王的萬千臣屬黎民?”王者在木榻之上來迴遊走,自嘲道:“以本王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又怎麽能夠君臨四海、威儀八方?!”
“吾王勿憂!創世諸神、先聖無一不是生具異像。伏羲同樣是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曆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才去世,實為世間罕見的長壽之人。”
“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嚐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初生便開口能言的黃帝,在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開口對黃帝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
“相傳武戰神蚩尤麵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但是,在赫赫戰功之外,蚩尤發明了穀物種植,金屬冶煉和金屬兵器的製造,建立法規、實行法製的最早創造者和施行者。”
“這些先聖創下豐功偉績,可有因為自身異於常人而避世?吾王正是由於一統百佑之地,結束了戰亂,恢複了文明,侯生才得以求得仙丹而歸,呈獻於吾王!”戎右長揖及地,朗聲道:“戎右願追隨吾王,此生來世亦絕不離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