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神器與神選之民兩者之間在腦波方麵契合度最高,所以很多東西不再額外提示,反而是以一種醍醐灌頂的方式直接知道了。


    “二級初鎧的這些類似墨晶粒的生物魔紋跟三級初鎧位於頭部穴位的‘星宿’是同理,腳底板這些被強化了的部分經絡也是一種生物魔紋,同時也是跬步能發動‘千裏’的根源。目前七星當中點亮了三顆,是為‘腳踏三星’,具有這樣‘特征’的人在上古時代被視為是星宿下凡。而一級初鎧之上多出來的‘指紋’,則是‘秩序之指’,由於某個原因,其功能目前仍未.....解鎖。”龍頡自嘲道:“從側麵來看,這也說明了我腦域之內的混沌之量較其他神選之民要略多一些,所以秩序之指出現了卻還不能實際運用。”


    將左手食指伸到眼前細細的看了看,龍頡又自言自語道:“將混沌淬煉之後固化成指紋這種獨一無二的生物魔紋,功能與那些‘墨晶粒’應該是有些許不同的。現在的功能嘛,可能就是蓋指紋的時候不需要印泥了......”


    龍頡將手指直直的向上豎著,左右轉了轉,若有所思。


    “手指,指紋......龍柱,魔紋.......魔紋本身就是神族的‘字符’,而造成每一個字符唯一性的其實就是它的筆劃、結構,又或者說是‘偏旁部首’。如果將這二十七根龍柱看作是二十七個‘筆劃’,它們現在組成了一個什麽字符呢?.......”


    “附魔基材是一個兩耳三足的青銅鼎......這是不是意味著最終完成的魔紋與‘鼎’這個字符之間有著什麽聯係......不過,百佑字符自上古時代起,從象形文,到形聲字,有著淵源的曆史沿革。那到底應該以哪一種字體為基準去‘寫’這個‘鼎’字呢?”


    “唔,終歸是有了一個可以嚐試的方向了嘛。大不了每一個時期的每一種百佑字體都試一試.......”


    龍頡伸手一招,一個圓桌大小的祭壇出現在了麵前。祭壇的首層除了尺寸之外,二十七根龍柱清晰可見;而祭壇的第二層與第三層則籠罩在乳白色的薄霧之中。


    隨手在首層其中一根龍柱上點了一下,一段奎金魔紋浮現在眼前。這個看似全息影像沒有太大區別的迷你版祭壇,與全息影像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二十七根龍柱之上的魔紋都是真實的奎金魔紋!隻要導入九元、元基並觸發,便能釋放出魔紋來。


    這個也是龍頡在晉級地階核力者之後所獲得在庫庫爾坎之中能夠使用的幾項權限之一。


    將這段奎金魔紋懸在空中翻來覆去的看了好一會兒,龍頡逐一將剩餘的龍柱之上的奎金魔紋都從白玉柱上剝離了出來,懸停在自已麵前,擺出來了一個鬆散的陣形。


    “每一段奎金魔紋都具有一個‘標準體’,這就類似於組成一個字的最基本的‘筆劃’。”龍頡凝神的看著麵前這些奎金魔紋,無意識的變換著它們的位置,口中喃喃自語著,希望借此來捋順自已的思路。


    “最早期的幾種文字,其實都是對‘魔紋’最直觀的‘描述’,可以理解為是魔紋的平麵投影,這樣的話,兩個或多個此類平麵投影可以對應一段魔紋結構了。神族起初應該是想引入3d坐標軸的概念給人類始祖的,估計是發現效果實在不是很理想,這才將平麵化之後的文字再進行‘本土化’,變成更容易接受的樣式。這是後期文字開始出現能進行更廣泛傳播的演變原因。”


    “由於其他幾大古文明傳承已經相繼斷絕,僅存的百佑文明,其方塊字最講究的是單個字的筆劃順序以及方塊字之間的書寫順序。以此為參考的話,這二十七段魔紋筆劃應該不是簡單的鏈接在一起就行了,還得按著特定的筆序。”


    “祭壇二十七根龍柱是按著圓周分布的。如果是一條直線,或許還能分出首尾。圓形.......應該從哪一筆開始落筆呢?”


    “先不說奎金魔紋的‘標準體’,得到公認的數量已經過萬。單說百佑人的方塊字,偏旁部首也是以千為數量單位的。這裏二十七個‘筆劃’,從廣義上來說,有太多的組合可能了。嗯,隻能先以祭壇平麵為基準,在祭壇垂直方向上建立第三坐標軸,看看在這個3d坐標體係當中投影下來的二十七個筆劃是什麽樣子吧。”


    此時,龍頡已經大體理清了一個嚐試的方向,便開始動手操作了起來。


    將二十七段奎金魔紋按照在原本祭壇上的方位“立”了起來,很快便得到了二十七個垂直投影之下的鏤空樣式的“筆劃”。再進一步將這些筆劃的尺寸縮小一些,終於是得到了二十七個極類似構成百佑方塊字的基礎......“筆劃”。


    接下來,將這二十七個筆劃在一個平麵之中來迴拚湊組合著,盡量往“鼎”字形狀上去靠,便得到了幾種“書寫”的筆劃順序。


    龍頡長籲了一口氣,懷著一絲期待,自言自語道:“無論如何,暫時算是得到了一個可以嚐試的方向。接下來的事情,還是要迴到遺跡三重天的那個‘靜室’去完成了。”


    說到這裏,龍頡看了看不知道什麽時候站在自已身邊的那個黑頭發的男孩,一臉糾結道:“你知不知道每一次看到你,我都會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


    靜室之中,繪魔台邊上,庫庫先生在繪魔板上又寫下了一個類似百佑文明青銅時期鍾鼎文的“鼎”字。在那之前,這塊繪魔板之上已經有好幾個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鼎”字先後被他用汽液化的奎金劃了幾個大大的“叉叉”。


    “看看這一次的順序對不對吧......”庫庫先生拿繪魔筆的筆尖在“鼎”字之上“臨摹”了好幾次,這才開始了在麵前青銅鼎之上的又一次嚐試。


    庫庫先生瞳孔之中流光溢彩,顯然是再一次進入了超頻狀態之中。左手見縫插針的將奎金汽液化並注入繪魔筆的筆筒之中,右手執筆,運筆於腕,龍飛鳳舞,環著鼎腹的魔紋幾乎是一氣嗬成。


    提腕,收筆,架於筆擱之上。


    庫庫先生緩緩轉動著青銅鼎,屏氣凝神看著上麵的魔紋。


    由於圓柱與青銅鼎圓腹的曲麵不同,最後完成的魔紋與之前的那種暗紋相比就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那種視覺上的感觀,就好像是將一個平麵的世界地圖貼到星球儀之上,以貼合球麵為標準,然後將重疊多餘的部分給剪除掉了。


    然而,庫庫先生看著這一次的附魔品,卻嗯的一長聲發出了滿意的後鼻音。


    平心靜氣,庫庫先生四周開始浮現出色彩繽紛的九元星環。


    首先,一組由九種色彩的九元元基從“鼎”字的第一劃開始進入奎金魔紋的紋路之中;其次,又是一組囊括了九種九元的元基從第二劃的位置進入了紋路;再接下來,這種數量為九的元基接連從每一“劃”落筆時的紋路那一端進入。


    鼎腹之上的魔紋段相繼亮了起來,沿著筆劃順序的先後。


    當一整段奎金魔紋都亮了起來的時候,青銅鼎上方先是浮現出了一尊更加小巧的九色“鼎”,在鼎腹內外、雙耳、三足各處都有光澤柔和的飾紋。粗略一看,大約是一些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


    “跟我想的一樣,在奎金魔紋曲麵轉化之間,不能兼容的部分紋路需要由核力、感應力操控九元、元基排陣來進行接駁或者說是過渡,也就是說不兼容的部分需要暫時轉化成九元魔紋的陣列。這道理就好像是中轉站一樣,原本標準魔紋陣當中的九元、元基運行路線與方式等等在這轉化過程當中其實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種轉化,在特定的條件之下,可以由點綴法的奎金魔紋陣列代替。又比如說是在人體之中,還可以像那個名叫‘旅行者’百佑人前輩那樣,創造性的將點綴法用於修補或連接受損的經絡神經網絡。”


    “看來,這就是魔紋的原理了,縱然千變萬化,最終其本質就是九元魔紋的陣列。”


    九色鼎之上的色彩並不是像彩虹一樣整整齊齊的排列而成,反而是與瀟灑隨意的星雲團相似,且在整體的靜當中帶有一絲悄然、玄妙的流轉變化。


    稍一晃神,其上的飾紋似乎與之前相比又有了一點點不同。


    當青銅鼎之上的魔紋盡皆暗了下來的時候,九色鼎開始動了,飄向庫庫先生.......的腹部。


    而庫庫先生非常淡定的看著這個莫名其妙的東西融入進了自已的腹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字符的遊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失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失一並收藏字符的遊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