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當即姚二娘把從家裏帶來的麵頭子與蓬灰水一起又和了二升麵,和好之後卻是沒有直接就拉,反而是取了一隻銅盆洗淨盛了麵,就放在了一旁。


    然後將鹽放入羊湯,冷涼切好的羊雜和羊肉放入小鍋裏燉著,又在另一灶生火燒水,待水開時這才開始拉麵。因為早上做時二娘已經找著了竅門,又用的是發過的麵頭子餳麵,所以這一次上手極快,眨眼便拉出了一碗五折的細麵來。黃牛兒取來海碗,從清水鍋裏撈出煮好的麵條,然後澆上油亮亮的羊湯,擱上燉爛的蘿卜塊、羊肉羊雜、切碎的新鮮蒜苗和辛辣的山茱萸粉,又撒上舅父家裏的胡椒粉,一碗噴香撲鼻的,鮮辣美味的清湯羊肉拉麵便成了。


    可這第一碗拉麵卻是沒給舅父姚政,黃牛兒直接端到了表妹的麵前道:“表妹,嚐嚐可好?”


    玉兒看著臉大的海碗,麵色有些難看,可瞧著碗裏白色的蘿卜、青色的蒜苗、粉色的羊肉片和淺黃色的麵條兒,還有透亮濃香的湯水,聞著誘人的噴香味兒,還是忍不住接了過來,拌了一下便夾起一大筷吹了吹塞進嘴裏,隨後雙眼一愣,鼓囊著嘴道:“唔!好……這麵,好……好……好脆!”


    “好脆?”姚政聽了好奇,忙催促道:“快!傑兒,快給舅父盛上一碗來。”


    這母子配合得好,很快又盛了一碗給舅父,黃牛兒想來姚政吃了麵自然不會像表妹這樣隻會說好脆,卻不想他根本就沒空說話,將一碗麵吃得稀裏嘩啦,也是眨眼的功夫就連湯帶麵全倒進了肚子裏。


    吃完姚政卻是抱著碗道:“好!好美味,湯鮮味美,麵也好吃,說不出的筋道,怕隻有汴梁的河漏湯麵可媲美之。來,再來一碗,辣不夠且多放茱萸!”


    這宋時無辣椒,民間食辣無非薑辣、蒜辣、芥辣和茱萸辣,姚政這麽一提倒是讓黃牛兒想起這拉麵不可或缺的一味主料紅辣椒油,再一想卻是苦笑,似乎後世的知識裏說過這紅辣椒的種子就在什麽南美洲,卻在地球的另一邊。


    等等,地球又是什麽鬼?


    正愣神的時候,倒是二娘喚了一聲,黃牛兒忙醒過來盛麵。


    前後忙了一刻多時辰,終於算是把舅父一家上下十幾口全喂飽了,等姚二娘和黃牛兒各自端著一碗羊肉拉麵開吃時,表妹玉兒竟也把她那大碗的拉麵給吃完了,而後鼓著肚子喘著粗氣,瞧著黃牛兒手中海碗戀戀不舍的迴後院去了。


    看不出姚政飯量也大,前後吃了三碗,也是撐著了。隻能在灶房門口慢走消食,姚二娘端著碗靠著門扉,邊吃邊笑道:“三郎,如何?要是將黃家的腳店贖迴,賣這羊湯拉麵,可有利市?”


    “大好!”姚政直點頭,迴憶道:“記得姐夫祖上也是靠一碗羊湯撈麵起家,掙下了偌大家業。當年若非如此,爹娘豈能許了這門親事,誰知卻讓姐姐受苦了。”


    “命數如此,怪得誰來?”姚二娘輕輕一歎,卻話頭一轉:“三郎若覺得大好,可拿得出一百五十貫錢來?”


    姚政一聽,卻是一拍大腿道:“是了!這等好吃食,定要拿迴腳店才好做。姚伯,快去昌隆號支兩百貫銀錢來。”


    正蹲在灶房一角吃麵的姚伯忙站了起來,可姚二娘卻笑道:“莫急,吃了麵再說!”


    昌隆號是姚家的產業,主要做些南北貨生意,也因為姚政身為主薄的關係,拿了官牌做銀錢兌換的錢引生意,所以家裏並不會放許多現金。


    雖說不急,可姚伯卻是三兩口吃光了麵,急急忙忙就奔了出去,姚政也說下午公門裏還有雜事,自便去了。


    沒多久便拿了一口布袋迴來,打開一看五兩一枚新嶄嶄的銀判子怕有三、四十個,解釋道:“本想拿些散碎銀子好給二娘花銷,可趕巧今日裏有北來的客商要走飛錢,號裏的管事也就幹脆將積存的碎銀子一爐煉了。”


    姚二娘接過來也不客氣,一五一十的數了起來,足足四十枚銀判,也就是二百兩銀子,便愕然來看姚伯,姚伯卻是笑道:“可對數,老奴記得當初那牛家盤下黃家老店可是花了一百五十貫錢,又聽三爺說姑爺已經將搬迴來住的事情應承下來,這二百兩怕是也夠了。”


    此時黃州的官價是一兩官銀可換九百五十文錢,七百七十文做一貫,可民間的市價則是視銅錢的新舊和銀子的成色上下浮動,手上這新嶄嶄剛剛出爐的銀判,兌換個一千又六、七十文也是簡單。


    此時的低溫火煉銀因為雜質較多,容易鏽蝕起銀霜,損耗頗大,平均十兩足銀要是放在地窖裏存上一年,而後將銀子表麵生出的銀霜用藥水洗去,要損耗至少一錢的分量。因此,這姚伯拿來的銀子要是兌換成銅錢,可就不止兩百貫了,粗略算下來換個兩百五十餘貫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見姚二娘麵色有些難看,一直在旁作陪的舅母便笑道:“姚伯說的是,官人隻怕都未想到此節,姐姐隻管拿去花銷便是。”


    姚二娘見舅母都如此說話,也就不再多說,將銀子收好後便道:“予也不多說了,黃牛兒可要記得,日後定要好好孝敬你舅爺舅母。”


    “俺理會的!”舅爺家這錢給的痛快,黃牛兒自然也答得痛快。


    當下也不閑話,姚二娘就讓黃牛兒跑迴家中去喚老倌,待老倌來了一家三口便向城南門的祖傳老店行去,沿著南北向的主街不過百餘步就到了地頭。


    腳店乃是一棟三臉開間的磚木通屋,一水的青瓦白簷,梁柱用的都是上好柏木,北向的第一間三麵無牆,掛著遮陽竹簾,裏麵擺著大小十二張方桌;第二間乃是腳店正門,屋內擺著櫃台、四眼的灶台和擺酒的架子;至於第三間卻是住人的裏屋。


    走到腳店門口抬頭望去,就見門臉上挑頭的大旗上寫著“牛家店”三字,下麵兩個小招旗分別寫著“燒酒”、“撈麵”,這便是老黃家當年讓出去的祖傳老店了。


    這黃州城其實說大不大,雖然蘇東坡在《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中詩雲:“黃州小郡夾溪穀,茅屋數家依竹葦。”


    又有蘇門四學士張耒也在《明道雜誌》中記述說:“黃名為州,而無城郭,西以江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間有藩籬,城中居民才十二三,餘皆積水荒田,民耕漁其中。”


    但實際上作為淮南路的通衢大城,城中居民雖然不足萬餘,可因為有了臨江水市的便利,這是四鄉八裏往來貿易非得入黃州城不可,因此在這車水馬龍城門之畔的小小腳店,轉讓費值個一百五十貫錢也就理所當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老黃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老黃哥並收藏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