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009】奇人卓文淵()


    卓文淵,乃前朝進士,胸懷大才,詩文曾是江南一絕,為五百年前一代文壇大家。


    此君乃卓氏學派創始人,一生奉行“學以致用”四字,說讀書人不該為了科舉而死讀書,天底下有用之書皆可一讀。其人桃李滿天下,為當時的朝廷輸送了不少有用地人才。


    不過,那時節卓文淵被迂腐一派的大儒批得狗血淋頭,認為他讓讀書人鑽研太多奇淫技巧的東西會擾亂社稷。所幸那卓文淵乃真正地坦蕩君子,連當時的皇帝也敬佩他的氣度,此人雖不受寵,皇帝卻也未曾為難他,就放任在翰林院編書。


    此君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專為皇帝講學,屢次受小人排擠卻未遭貶官。五十歲就早早告老還鄉,削發為僧……柳二郎對此人地記憶到此為止,根本想不到那卓文淵當了三十年和尚,又做了四十年道士,最後居然成為一代宗師!


    定了定神,西貝柳接著看了下去:“神州大地,曆來有圓滿之說,十二即為大圓滿。修行一途,亦分十二大境界,分別為:明神,凝氣,神識,出竅,禦物,施術,融合,小劫,幻靈,地仙,大劫,通神……”


    “出竅?這可是第四個境界,按照《文淵雜記》記載,卓文淵當時無師自通到了這個境界?嘖嘖,這人是那種百年不遇地天才麽?”


    西貝柳大感驚訝,有些佩服那卓文淵了。


    在卓文淵隨身筆錄《文淵雜記》中,說他有一夜對月靜思,突然感應到數十步之外的動靜,然後魂魄飛到了半空,低頭可看見自己站立在院中的身體,受了驚嚇,魂魄又飛迴體內。次日醒來,不知此事究竟是一場夢還是真正發生過。


    後人讀到《文淵雜記》中的那則典故,都認為是卓文淵的一場怪夢,並未放在心上。


    “嗬嗬,怪不得卓文淵當年四麵受敵,混跡那黑暗如鬼域的官場,卻能安享晚年。神魂出竅,想必浩然罡氣已經登峰造極,按照百裏春秋地說法,可避妖邪,鎮小人!此等浩然正氣可驚天地泣鬼神,史書中說前朝光宗皇帝與文淵公暢談半日,渾不知光陰流逝。後與隨從大歎‘此人真君子也,有上古士大夫遺風’,任佞臣如何造謠生事,皇帝始終未曾怠慢卓文淵。”


    西貝柳感慨萬千,總算明白了柳二郎對卓文淵為何敬重有加,想必也是受了卓文淵影響,那柳二郎才無形中養成了一身浩然正氣。


    “大道無名?”看到修煉總綱的頭四個字,西貝柳立刻來了興趣,接著讀了下去:“大道無名,大公無私,大善無邊,大任無敵……”


    西貝柳看得肅然起敬,姑且不論是否真有修仙之說,單憑卷首十六個字,那卓文淵便已稱得上一代大家。短短十六字,暗含君子處世的許多大道理。難怪浮生道講究入世修行,恐怕也和這十六個字脫不了幹係。


    接下來,西貝柳臉色泛紅,顯得分外激動。


    在總綱之後,便是對應十二大境界地修煉口訣了。這時候的西貝柳哪裏顧得了修煉上卷這種殘頁會不會出問題,一想起百裏春秋和江浸月地神通,他就恨不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有那樣地本事。


    也正是百裏春秋和江浸月,徹底顛覆了西貝柳從前地世界觀。如果從前有人對他談修行之事,他一定痛罵那廝有病,而現在……此一時彼一時。


    “柳二郎居然將卓文淵所著各種典籍倒背如流?嗯,我想想,《文淵君子談》中有這麽一句‘君子處世,先定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立,則心中無惑矣’……有意思,真的有意思,這可是現代學者研究地課題,傳說中的古代聖賢,大概就是指代卓文淵這種人了。”


    此時此刻,西貝柳與其說在感歎,倒不如說在自嘲。


    可以說,從這一刻起,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隻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他須得逐步適應。


    走出木桶,西貝柳換了一身幹淨衣衫,然後跳到那寬大地床上。浮生道修煉並不需要盤坐,他保持了一個隨意地坐姿,準備嚐試練一下。


    說實話,西貝柳並未抱有太大希望。連百裏春秋和江邊雲都無法參透地東西,他不認為自己一下子就能參透。抱著一點看熱鬧地心思,他顯得十分隨意。


    這樣地隨性,倒是暗合大道無名地精髓。


    “胸懷天地,心如止水,神智空明?”


    讀到第一句運功口訣,如同讀普通書籍一般,西貝柳眨眼間便已悟透,整個人物我兩忘,進入了一種空明狀態。


    “我這就進入明神境界了?”


    良久,西貝柳睜開眼,大感詫異。


    尋思了片刻,他很快明白了原因。並非他天賦絕佳眨眼間就能摸透第一層境界,而是從前他準備做一些大事地時候,總是心浮氣躁,後來想出一套能很快靜心地方法。而這套方法,和浮生錄地口訣極為相似。


    “難怪卓文淵當年能無師自通神魂出竅,原來有些凡夫俗子自行摸索出來地方法,和修行法門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道無名,也許便是這個意思……”


    心中有了一絲明悟,西貝柳接著參悟下一個境界。


    口訣上說:“內氣接外氣,感悟天地。”


    依照西貝柳想來,悟通了這句話,即可突破凝氣境界。不愧是文化人出身,結合柳二郎殘留地學識記憶,很快他就想通了。


    所謂的內氣,即是“精氣神”的那個氣,乃生靈體中天生便有的內息,須得內氣與外界的天地靈氣溝通,隨後引氣入體,將靈氣凝聚體內伐毛洗髓,才可算得上真正地凝氣。


    這個方法,和道家修煉形神的養生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卓文淵不愧兼佛道儒三家之長。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登天。


    消耗了半柱香時間,西貝柳總算明白,為什麽百裏春秋和江邊雲參不透浮生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法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筆並收藏法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