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不服眾了?許多博物館都陸續使用柿蒂紋,除了一些頑固學者強行反對,柿蒂紋基本上已經蓋棺定論了。”


    副組長王青劍眉一豎。


    關於柿蒂紋的命名,已經不存在困擾了。


    京華第一學府的梁理教授和李堅教授,這兩位泰鬥級學者,已經用大量的研究資料和科學推論,為其命名。


    一切的考古出土,與殘留的資料,都將真相指向柿蒂紋。


    ……


    “但我覺得過於草率。”


    “劉教授,無論何種研究,都必須講求證據,你要說出一二三五六出來,才可以讓人信服,否則,就會被視為搗亂。


    梁教授和李教授難道是依靠直覺嗎?還不是依靠海量的資料與成百上千的考古文物,遵循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才得來的結論!”


    王青皺起眉頭,顯得有些不耐煩。


    這個劉教授,什麽論證論據都拿不出來,卻一直反對金陵博物館提前給文物換上柿蒂紋的命名。


    這讓王青極其不愉快。


    你既然反對,就要說出反對的理由啊,空口無憑!


    劉教授沉默了。


    根據他多年的研究經驗,加以直覺來判斷,柿蒂紋肯定不是真實的名字,可一時半會兒,劉教授也找不到駁斥的證據,隻能不停歎息。


    ……


    此時。


    秦淮推門進入。


    學者們迴頭看向門外,當看到一張年輕的麵容,神色卻是有些一言難盡。


    對於這位唐館長三顧茅廬請過來的組長,他們不知該如何形容。


    一方麵……


    秦淮曾經有過一篇重量級的論文——三星堆青銅文化中的巨物崇拜。


    那一篇文章,為三星堆青銅文化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方向,也讓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得到了佐證。


    毫不誇張的說,僅僅是憑借那一篇論文,秦核舟在考古學界,就有不低的地位。


    但另一方麵,這位組長,卻是沒有半分責任感!


    整整六年,來金陵博物館監督文物修複組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天。


    宛如文物修複組的貴客一般。


    “秦先生。”


    眾人禮節還是沒有落下。


    “你們好。”


    秦淮則是悠悠然來到會議桌前,觀看文物修複組,還有文物研究專家工作。


    ……


    “秦先生知道柿蒂紋嗎?對柿蒂紋,有什麽標新立異的見解?”


    作為付組長,王青有心想要套出秦淮對柿蒂紋的看法。


    秦淮,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呢,或許沒有。


    但沒有關係,沒有就沒有嘛。


    如果隨便一個問題,秦淮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那也太恐怖了!


    術業有專攻,秦淮工作的重心,可不是研究青銅器上的紋飾!


    果不其然。


    對於王青的詢問,秦淮神情頗有些茫然。


    柿蒂紋?


    什麽柿蒂紋?


    有這種紋飾嗎?


    秦淮在腦海中,將所有他了解到的紋飾全部勾勒出圖形,爾後與柿蒂二字一一匹配,發現並沒有柿蒂紋。


    “柿蒂紋是什麽類型的紋飾?新出土文物上出現的嗎?”


    和專家組們不在一個服務器的秦淮,極其認真的拋出心中疑惑。


    幾位專家麵麵相覷。


    不是吧?


    秦核舟連柿蒂紋是什麽紋飾都不知道!?


    而且還說出新出土文物上的獨特裝飾這種低能的話?


    專家們強行憋住笑意。


    文物修複師不知道柿蒂紋,就像初中生不知道一加一等於二,說出來是會讓人笑掉大牙的啊!


    秦淮不知道,也要不懂裝懂才對……


    ……


    “能否解釋一下?”


    見幾位學者神色古怪,秦淮頗為疑惑。


    嗯……


    幾位學者心照不宣的對視一眼,抱著看破不說破,人艱莫拆的心態,將一張圖稿,遞給秦淮。


    秦淮瞥了一眼,恍然大悟。


    “這就是柿蒂紋?”


    嗯……


    嗯……


    十幾位學者無言以對。


    難為秦核舟還能如此淡定……定力非人啊,換做其它學者,早就老臉一紅了。


    “這個我倒是看過,而且漢服熱愛著喜歡添加這一種紋飾,不過誰給她命名為柿蒂紋呢?考證頗為草率啊。”


    秦淮放下圖稿,微微搖頭。


    巧合的是,對於‘柿蒂紋’……他略懂一些。


    聽到秦淮的話,劉教授眼前一亮。終於有學者跟他執相同見解了!但秦核舟能夠擺出科學可靠的論證嗎?


    若是不能……恐怕會被其它學者譏笑吧?


    劉教授自己閉關搜尋資料,整整搜尋了一個月,翻遍了幾十部有關於青銅器紋飾的專著。


    結果還是一無所獲。


    秦核舟能夠臨場發揮,找到駁倒柿蒂紋的證據嗎?


    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劉教授完全不抱期待……


    其它學者也是挑了挑眉。


    哦?


    秦組長這是強行挽迴顏麵,還是?


    “柿蒂紋的命名,是由考古學界,兩位泰山北鬥,梁教授和李教授的完成的,現在已經向文物局申請確認文件了。秦先生說的草率,我不敢苟同。請說出具體考證。”


    王青挺直胸膛,頗為驕傲,畢竟他就是兩位泰山北鬥帶出來的得意門生。


    秦淮說這份考證有些草率,讓他生出不滿。


    秦淮處之若素,具體考證啊……


    當然是有的。


    而且非常簡單。


    “古人是非常注重生活實際的,無論是天文曆法,還是水利設施,生活科技,都是建立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這一點,你們認同嗎?”


    十幾位學者頷首。


    當然認同。


    古人最講究實用主義了。


    算術的韓信點兵、天文的精確測量、醫學的中藥理論、農業的二十四節氣,無一不是從生活實踐出發。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從生活實踐知識來看,就從中醫藥理罷。”


    秦淮從容得一塌糊塗。


    沒有絲毫慌張。


    而且給人一種,思路清晰的即視感。


    中醫藥理?


    十幾位專家被唬住了,麵麵相覷,不知道秦淮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完全想不明白秦淮該如何破題啊。


    專家們暗暗沉氣,坐看秦淮分析。


    “有一本書,叫做《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案例出自津市沽唐區中醫院的一項研究。


    該研究旨在驗證中醫古籍中的一個避孕藥方。


    該藥方與柿子有關——取帶柄的柿子蒂四到七枚。將帶柄柿蒂放瓦上焙幹研末存藥性,婦女月經幹淨後兩天後,黃酒三十克送服。連服兩天,服用一劑,避孕一年。一年後如果想恢複生育,可以再吃四到七個柿子或柿餅。


    該院實驗一共二百四十九例,追訪十三例,共三百五十一個月經周期,認為有效。”


    秦淮娓娓道來,他並沒有胡說八道,確實有這本書,也確實有一項驗證、證明。


    但一群專家蒙圈了。


    我們正在討論考古,你為什麽講避孕呢?


    話題偏了整整十萬八千裏!!


    許是看穿了文物修複組學者們的疑惑,秦淮繼續開口解釋:


    “好了,我們知道了柿蒂蒂藥效,再迴頭看‘柿蒂紋’。就會發現,柿蒂紋已經不攻自破了。


    因為在農耕時代,多子多福才是美好祈願,譬如詩經《大雅·緜》中有:綿綿瓜瓞,來形容子孫綿延不絕。既然如此,古人會將避孕的東西裝飾到生活用具上嗎?”


    秦淮一字一句的分析著,每一個字,都是專業知識,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胡編亂造,而是邏輯清晰,有理有據,環環相扣,將答案解剖開來。


    話音落下。


    一群學者麵麵相覷。


    迷茫。


    咀嚼。


    消化。


    最後……會議室內,盡是震驚的表情。


    臥槽!


    這個太有道理了吧?!


    作為古代極其重要的中醫理論,中藥的知識,已然滲透到方方麵麵,就連宮鬥的妃嬪,都會使用麝香流產,故而古人,絕不可能忽略柿蒂蒂藥性。


    既然不會忽略。


    那麽真相便唿之欲出——柿蒂紋,是錯誤的命名。


    想到這裏,一眾學者驚恐的望著秦淮。


    兩位考古界泰山北鬥苦心孤詣的研究,似乎在秦淮的三段話中,土崩瓦解瓦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技藝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三顆雪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三顆雪梨並收藏技藝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