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應了須老先生一定把皿方罍帶迴中華,就不會食言。”


    秦淮突然露出微微的笑意。


    “好好休息四天。”


    “不,我晚上就幫秦先生在附近租好作坊!”


    謝臨風想盡可能幫秦淮省時間。


    他對皿方罍有一股獨特的情懷,迫切的希望皿方罍能迴到中華故土。


    皿方罍啊……


    不辭千難萬險跨越三千年曆史,重現於世間,這簡直是最大的浪漫!


    但假若他們這一代人不做出足夠的努力,導致皿方罍在如今的繁榮盛世都無法歸國,隻能讓國寶遠隔重洋翹首以盼的話,那是多麽刺痛人心的事情?


    想到這裏,謝臨風先生眼裏噙著淚水。


    “我痛恨一百年前那個羸弱的國家!


    也欣喜眼下日漸強盛的國家有機會把國寶迎接迴來。


    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隻是鍾愛文物的種種紋飾、銘文,無非誇讚兩句中國的青銅技藝多麽登峰造極。


    可對於中華家的人而言,這每一個字、每一個線條中蘊含的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後人——


    祖先曾經崇拜什麽!


    信仰什麽!


    靠什麽活著!


    這些對中國人很重要!


    所以,我謝臨風寧願少活二十年,也想迎它迴家!”


    謝臨風先生一向挺直的腰杆緩緩弓起,九十度朝秦淮鞠躬。


    “須老先生請秦先生過來,一定是有不小把握的,盡管這樣,我還是會很擔心,懇求秦先生竭盡全力!為後世子孫計。”


    聽得謝先生一番語重心長掏心窩的話,隨行人員鼻尖都有些酸澀,眼中不知何時竟然溢出了熱淚。


    赤子之心,拳拳至此!


    “如你所願,但事情欲速則不達不是嗎?”


    秦淮拍拍謝先生的肩膀。走進房內,他不是不著急,他隻是必須沉著冷靜。因為接下來的仿造,容不得半點差錯。


    這將是秦淮最欺世的一次仿造。


    走進房內,秦淮簡單洗漱,然後拿起手機,商雅已經發了幾條短信了。


    這個晚上,秦淮一邊和商雅有一句沒一句的煲電話粥,一邊在圖紙上畫一些設計圖。


    商雅不在身邊口花花,卻也蠻不習慣的。


    ……


    ……


    第二天。


    秦淮進入作坊,黃蠟、鑄模泥、銅塊、錫、耐高溫材料等都準備齊全了。


    但凡秦淮要用到的材料一應俱全。


    可見謝臨風先生真是把這件事關心到每一個細節了。


    秦淮頷首,坐在工作椅上閉目迴想,皿方罍的細節都浮現在腦海。


    秦淮對青銅器的解析都是專業的。


    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


    秦淮解析的時候,皿方罍已經不是一個整體的皿方罍了。


    而是上百塊經過處理的、有規律的碎片。


    秦淮用紙巾把手指擦得幹幹淨淨。方才拿起雕刻刀開始剝刻。


    畫風漸轉。


    隻見秦淮的五官都寫滿了認真之色。


    一刀一銼,一筆一線,身在其中,全神貫注。


    蠟是黃燦燦的顏色,不過在秦淮刀尖下,變成了琥珀般清澈透明的顏色,一絲絲的落在桌麵。


    隨行工作人員在一旁觀看,看到秦淮的動作,頓感清涼入定,燥意全無。


    太賞心悅目了!


    此刻的秦淮,不著一絲人間煙火氣。


    時而如春風,時而如夏雨,時而如群山萬重,時而如芳草天涯,明明是簡單的雕刻,但卻似乎包容萬象。


    宛如一場雅俗共賞的藝術表演。


    讓人想起莊子在養生中的一篇古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秦淮的雕刻過程就非常藝術!宛如一首淡淡昆曲的水磨調。時光在一刀一刀的律動中緩緩流逝,身邊的氣場一片寧靜。


    ……


    ……


    商周的青銅器是中華家藝術最獨樹一幟的一麵旗幟,也是世界青銅器文明的巔峰。


    它們不僅僅是一件器具,也是一座座蘊含東方建築美學的宮殿。


    鍾鳴鼎食。


    定鼎江山。


    中華家的青銅器,具有一份獨特的美感,集王權、富貴、祭祀、信仰、軍工、精湛於一體。


    在造型階段,青銅器鑄造師最需要把握的一點便是器具的建築美,猶如蓋一棟固若金湯的宮殿。


    基於這一點考慮,秦淮的雕刻過程有些怪異。


    並不是打粗胚,再雕刻紋飾、銘文,而是先以感覺雕刻出四根頂梁柱。


    四根頂梁柱,並不明顯,隻有微微的弧度。


    但就是這細微的不明顯,讓巍峨厚重的的感覺撲麵而來。


    如果說皿方罍整體宛如一位身披璀璨戰甲的將軍,那麽這四根頂梁柱,則是盡顯將軍風骨!


    所謂畫人畫皮難畫骨。


    一般的青銅器鑄造師,哪怕有些頂尖的青銅鑄造師,都會被複雜精致的紋路所累。


    然而秦淮,並沒有局限在精美上,而是先畫骨。


    也隻有秦淮這種專注於欺騙專家幾十年直覺的仿造師,才會從這麽刁鑽的角度去鍛造一件青銅器。


    “這才剛開始雕刻,竟然就有了皿方罍的感覺。”


    謝臨風先生是懂青銅器的,否則不會被選為舉牌代表。


    他在湘省創辦了一家湘省藝術博物館,裏麵收藏有青銅器。


    秦淮全神貫注的雕刻眼前蠟模,先把神韻,骨氣展現,爾後才勾勒出雲雷紋、夔龍紋等細節。


    此刻,秦淮的雕刻刀畫作一支畫筆,行雲流水的鋪開了一幅來自遠古的畫卷。


    下午四點,皿方罍蠟膜宣布竣工。


    謝臨風看得目瞪口呆,黃燦燦的蠟模,配上商周時期流行的紋飾,皿方罍的神韻展露無疑,哪怕是現在,都有欺騙性了!


    謝臨風先生深唿吸一口氣,靜看秦淮途好石膏模。將蠟融化掉。


    為了保險起見,他堅持要求要熬夜守在模具身邊,以免出現意外。


    秦淮熬不過,隻能讓謝先生留在小工作室裏。


    第二天。


    第三天。


    秦淮白天鑄造,晚上熬夜謝先生看守青銅器,白天則睡一會,又繼續看秦淮鑄造,雖然黑眼圈很重,可絲毫不覺得疲憊。


    那份感情,秦淮找不到詞形容,後來才恍然驚覺:這就是民族精神。


    謝先生雖然渺小,但卻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第三天下午,秦淮進行最後的做舊。


    “我讓謝先生帶的湘省城外半斤黃土,拿給我罷。”


    謝先生連忙找出來。他不懂秦淮為什麽要帶半斤黃土,疑惑的站在不遠處,揉了揉困倦的麵容。


    “我早就考慮過仿造的問題,如果要展示仿造技藝,使用東瀛的土會有一股海腥味。


    那種腥味很淡,但既然是仿造,便應該用一個個細節堆疊,當每一個足以判斷它為仿作的細節都能以假亂真時,不管什麽專家也要栽跟頭。”


    秦淮一邊調製銅鏽和土,一邊向眾人解釋,這些細節時平常不會察覺的,隻能靠直接,或者一點點心靈感應,秦淮欺騙的就是這一點點心靈感應。


    譬如一位學渣做選擇題,明明用排除法還剩下兩個答案,但總是選錯。


    這是一種定律。


    基本上很少有人能逃過這一定律的無情製裁。


    隨行人員和謝臨風先生七臉懵逼。


    秦淮這些天鼓搗的小細節太多了!


    多到令人發指!


    他們隻能麵麵相覷,完全接不上話來,甚至連誇獎的話都不知道如何措辭。


    秦淮微微一笑,用牙刷在青銅器表麵刷鏽跡和泥土。


    鏽跡和泥土粘在青銅器表麵,會形成鏽跡斑斑的痕跡,然後再用水洗刷掉泥土,鏽跡便留存了下來。


    這是燕老先生的父親所創造的做舊法,可以塗出層次分明的鏽跡,效果出眾,運用十分廣泛。


    不過秦淮刷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原皿方罍身上的擦痕,爾後開始模擬那些擦痕。


    總而言之,秦淮並未放過任何一處細節,哪怕細如毫毛,秦淮都吹毛求疵的仿製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技藝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三顆雪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三顆雪梨並收藏技藝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