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誰會記住畢加索全名?


    況且秦淮並未事先備課,卻能在學生突然刁難時對答如流,說明秦淮真正研究過該領域,而且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


    你隨便路上問一個教授,哪怕專門研究藝術領域的,他也未必答得上來。


    秦淮能背出畢加索全名,怎麽可能對畢加索沒有半點研究?


    見一群學生看著自己瑟瑟發抖滿目敬佩,秦淮麵色不變。


    這種目光他早已見怪不怪。


    “瑪麗蘇文男主畢加索!”


    有學生開始起哄。


    “畢加索老色魔,五十多歲了,還找十六歲的少女當情婦,更可氣的是,那位少女竟然心甘情願,而且揚言:無論哪個女人,都無法抗拒畢加索的魅力。”


    提及畢加索,風流…史一籮筐,學生們議論紛紛。


    “也沒有哪個女人能抗拒秦淮小哥哥的魅力!”


    “對對對,秦淮小哥哥的魅力一樣難以抗拒。”


    奇行種女學生把話題引向秦淮。


    這些話激起了秦淮強烈的求生欲望,他連忙轉移話題:


    “這次我來央美,其實也準備了正經講些什麽。”


    秦淮嚴肅的咳嗽兩聲,潤了潤嗓:


    “我要講……困擾了我們一百多年的國畫革新問題。”


    困擾了一百多年的國畫革新問題?


    秦淮話音落下,學生們猛得一驚,整個教室迅速鴉雀無聲,一雙雙目光錯愕的落在秦淮臉龐上。


    他們以為秦淮會講幾項簡單的藝術理念,或者繼續老生常談一些基本筆法、墨法。


    然而沒想到秦淮竟然拋出了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


    這種話題可是燙手山芋,一旦觀點不對,就會被書畫協會集體詬病,並且得罪各類派係啊。


    是不是有些目中無人了?


    學生們為秦淮小哥哥捏一把汗……


    原來,秦淮小哥哥謙謙君子的外表下,竟然藏著著一顆不羈霸道的心髒。


    秦淮站在講台上,從一百年前開始講述。


    “十八世紀中期,西方的堅船利炮將一個遲暮帝國的自信打得分崩離析。


    各方麵的自信心都在炮火中燒焦凋零,國畫領域當然也不能幸免。


    當時,康有為鼓吹‘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


    陳獨秀則大力提倡‘美術革命’,主張輸入“洋畫寫實主義”以圖新。


    於是,中華家的傳統繪畫開始了一場瀾翻濤湧,風起雲湧的爭端。”


    隻用了寥寥幾句話,秦淮便把局勢挑明了。


    學生們靜靜聽著,前期都是背景介紹,真正的論證都在後麵,故而他們耐心聽著秦淮的講述。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20世紀中國畫革新的思潮,那就是‘借西畫改造中國畫’。


    即采用西方的造型手法與理念改革中國畫。


    記住,這裏連中國畫的理念也要采用西方的。”


    秦淮敲黑板畫重點,板著臉站在講台上,不苟言笑的模樣,儼然就是一位嚴師。


    秦淮確實非常嚴格。


    陸小玉就被他罵哭過呢。


    ……


    “憑借這股思潮,徐悲鴻、劉海粟、林鳳眠開始馳騁畫壇。


    不過,在這場革新中,也有畫家堅定的延伸傳統繪畫命脈,如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他們以聖手迴春的技藝,複使老樹開花,國畫因此重現曙光。”


    秦淮在黑板上寫下兩行名字。


    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


    徐悲鴻、劉海粟、林鳳眠。


    “哇。”


    一上來就劃分出針尖對麥芒的派別,這堂課聽起來好刺激!


    學生們驚了,一個個打起精神,屏息靜聽,靜等秦淮接下來的論點。


    “學沒有錯,但在那個自信心嚴重崩潰的年代;在有一批名人提出救國必須廢除漢字的時代。這種革新,絕對是矯枉過正了。”


    論點出。


    四個字——矯枉過正。


    言簡意賅,直接否定,膽兒真肥。


    有學生猛得一愣,滿臉錯愕,矯枉過正四個字,是不是嚴重了一些?


    當然,也有學生並不認同秦淮這個論調。


    “革新了一百多年,你說矯枉過正就矯枉過正?”


    一位學生高聲反駁道。


    緊接著,便有數位學生開始駁斥秦淮的理論。


    “我為什麽說矯枉過正呢?這得從西方繪畫和東方繪畫的起源說起。”


    秦淮轉身在黑板上寫上一行小字:對自然的態度。


    秦淮的粉筆字十分工整,排版也嚴格從最頂部寫起,沒有一絲亂來——儼然一位強迫症晚期患者。


    字成。


    秦淮捏著粉筆轉身,此刻,秦淮身上緩緩凝著一種氣勢。


    “聽我慢慢解釋。我們知道,無論非洲、亞洲、美洲、歐洲,藝術在最初階段都會偏向寫實。


    中華家古代的寫實藝術成就非常高,如秦始皇兵馬俑,漢代青銅錯金銀犀牛,寫實工藝領先世界。”


    對於這一點,沒有學生出聲反駁。


    中華家兩千年前的寫實工藝可以吹爆。


    “不過,藝術形式會隨著人與自然的關係逐漸出現變遷分化。


    我們先看中華。


    中華家馴服了洪水,開墾了農田,自然讓老祖宗們安定富足,故而老祖宗們對自然產生了親切感。


    於是在與自然長期和平共處的關係中,中國畫與自然融合,產生了‘大音希聲‘、‘天人合一‘這種老莊思想。


    同時,個人形體在自然中被慢慢忘卻,文人們融入一種更加廣袤的感動中,開始追求‘道’,追尋精神。


    通俗來說,就是中華家的文人由最開始的寫實,聚焦到於精氣神層麵,精神修煉好了,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古人言‘畫分三科’。三科分別是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人物畫,畫的是人類社會體係。


    山水畫,畫的是人與自然。


    花鳥畫則是各種與人和諧相處的生命。三者結合,便涵蓋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考。”


    說得好有道理!


    秦淮旁征博引,引經據典,解釋中還穿插著專業知識與理念,原本枯燥的講課,在秦淮嘴下,變得津津有味了起來。


    “再看起源於古希臘的西方藝術。古希臘屬於海洋文明,為了生存,古希臘人不得不克服惡劣的自然,因此,他們與自然對抗,憎恨自然,故而他們並不以自然為美,而是以人為美,如此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勢就是精確的素描。”


    秦淮敲了敲黑板,在希臘下麵寫上了素描,個人形體幾個字。


    在中華下方則寫下了精氣神,天人合一七個字。


    “我們的藝術,由寫實發展到忽略人的存在,以精氣神駕馭筆墨,完全是超前的發展。”


    “不信你們把目光轉向西方,十四世紀,當西方從草原遊牧安定下來後,印象派拋棄精致的素描寫實,開始走模糊路線。


    野獸派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而放棄傳統的遠近比例與明暗法,采用我們一慣使用的平麵化構圖、使得陰影麵與物體麵的強烈對比。


    至於畢加索,後期的畫作有很多線條都類似書法字跡。


    還有蒙德裏安的《紅黃藍的構成》。直接把曾經的斑斕的西方色彩減成了三種。


    西方藝術的發展,是基於生活安定,遊牧理念逐漸改變。


    但他們現在所發展的,其實我們早就發展兩千年了。我們一千多年前就開始安定,故而西方近現代派係,在我們的古畫中都能找到聲影。


    畢加索越來越注重線條勾勒,黑色的線條與書法筆畫異曲同工之妙。


    蒙德裏安的畫作,直接將畫布塗成不同顏色的小格子。


    但我們很早以前就開始玩類似的極簡模式,譬如由色彩斑斕的寫工筆畫,轉為使用黑墨與白紙。


    當西方開始發覺人物感情神態氣質時,我們魏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就針對人物畫提出“神形論”,注重體現人物的精氣神。精氣神才是中國畫的精髓啊。”


    秦淮歎息了一聲。


    “如今,許多畫家嘴裏嚷嚷著革新國畫,然而卻是邯鄲學步。


    西方的沒學成,國畫筆墨中蘊含的骨氣、神韻、丘壑、品德修養亦蕩然無存,變成了四不像的群魔亂舞。


    這種革新,不要也罷!”


    學生們一身的雞皮疙瘩,秦淮真的敢說啊。


    就不怕被某些人帶節奏嗎?


    然而秦淮好像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淡定安然:


    “相比於西方繪畫的視覺衝擊力,國畫十分含蓄,門檻頗高,如果說西方繪畫可以一見鍾情,那麽國家則是日久生情,越品越有意境。


    而且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西方繪畫日漸難懂,不正是國畫曾經走過的發展規矩嗎?”


    “好像真的是這樣!”


    台下的學生眼前一亮,秦淮的這個理論,貌似無可辯駁。


    翻開藝術史,便會發現,西方藝術發展直到十四世紀還停滯不前。


    當他們征服了自然,開始安定之後,才開始文藝複興。


    而他們由寫實具象走向抽象、走向把個體融入自然……這一條路,中華家早已走了整整兩千年。


    所以到底要革新什麽呢?


    “當然,學一些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立體構圖還是可以的,中華民族一向包容。


    但要說用西方的藝術理念改革國畫,把國畫的精髓改得麵目全非,抱歉,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秦淮觀點鮮明,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生活的年代和一百年前截然不同,故而態度也與前人天差地別。


    就好像曾經伏爾泰在著作中寫道:中國的政治體係是世界上最完備的體係。


    然而伏爾泰之後,西方迅速崛起,中華沒落,這套政體在其它思想家的著作中就成了最黑暗的體係,被貶得一文不值。


    同理,今天有人自豪的說:聯合國報告書最薄的一本就是中國的。


    這是自豪自信。


    但一百年前,許多有識之士認為必須廢除漢字,隻有使用英文才能救國。


    拳頭即是真理這句話完全正確。


    秦淮迴頭看了一眼黑板,他要講的東西都差不多了。


    “說這麽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各位,文化自信不能丟,但也請睜開眼睛看世界,今天我們可以學習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


    愛默生曾經在《論藝術》一書中說過:‘盡管我們要到全世界尋找美,但你必須身上帶著美,否則你就找不到美。’


    所以不管未來你們將走到哪個國度,走到世界的哪一座山,你們‘身上帶著的美’其實就是中華家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澱,請務必將這份積澱……自信滿滿的保管好!”


    秦淮表情凝肅,一字一頓,鏗鏘有力。


    聽得這話,學生們麵有感動。


    “你們身上帶著的美,其實就是中華家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積澱。”


    這句話真好啊。


    學生們一臉遐想,他們看到講台上的秦淮身上粲然發光,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可卻莫名耀眼的風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技藝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三顆雪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三顆雪梨並收藏技藝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