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小哥哥:


    “承認一個錯誤。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我找秦先生幫忙,是想邀請秦先生來秦省實地考察,然後給出建議,但秦先生說先看看照片。


    結果照片發送成功五分鍾後,秦先生就把解決方案發了過來。


    我當時懵了。


    專家組三個月都攻克不了的難題,秦先生隻用五分鍾?


    說出來誰信呢?


    我不信,專家們也不信。


    所以專家組就沒采用秦先生的方法。


    後來秦先生問起這件事,我便欺騙了秦先生,說按照秦先生的辦法不能重組古建築。


    然而秦先生誤會了。


    他以為我們專家組不懂裝懂,所以非常負責的做了一段視頻……[哭泣]


    還說下次不要不懂裝懂。


    其實我們不是不懂裝懂啊,而是秦先生五分鍾給出答案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盡管那真是原裝的組裝方式,可一開始我們真的難以置信。


    附上聊天記錄和視頻。


    最後,代表已經變成秦先生粉絲的專家組給秦先生瘋狂打call!!”


    發完微博。


    吳秘書長鬆了一口氣,他親自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其中的誤會解釋清楚,一切負麵影響都該隨風消散了。


    在這件事上秦淮沒有做錯什麽,更不存在黑點。


    能通過圖片就能攻克難題,這是本事,也能省下人力物力,為什麽還要千裏迢迢跑一趟呢?


    以此來顯示匠心精神嗎?


    匠心並非‘用油紙包好的零件’,也並非‘不斷鞠躬’,更不是表麵的裝腔作勢,而是像秦淮一樣,能精確高效的解決問題便精確高效的解決問題。


    而實在不行,則利用現代科技當做輔助。


    秦淮並不故步自封,身上有一種進步的思想,或者說,是幾千年前就有的一種優秀品質——包容。


    譬如他會堅持使用傳統的木匠工具,慢慢的刨製木料,同時,也不忌諱使用電腦軟件構建三維模型。


    這兩者在秦淮身上交匯,仿佛一根純淨試管反應出了迷人的顏色,沉澱出了一種兼具人文與科技的珍貴物質。


    這樣的秦淮,血液中奔騰著一股朝氣蓬勃的華夏傳統,守禮內斂又敢於突破,專注嚴肅又不失開明幽默。


    才高氣清,莫過於此!


    想到這裏,吳秘書長打開秦淮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雖然隻出了第一集,但毫無疑問是近些年來質量最高的傳統技藝紀錄片了。


    裏麵全是有趣的幹貨,而且,很好的刷新了觀眾對傳統文化從業者的認知,讓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遺憾的是,紀錄片中隻是展示了小部分榫卯,並未詳細展示編號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麽機製。


    看來得親自詢問秦淮才能解決這個困惑了!


    吳秘書長如是想到,將桌上的釅茶一飲而盡。


    臨睡前,他發現微博動態出現了很多轉發與評論——


    [我就知道秦淮小哥哥能解決!等這一刻好久了!]


    [我來複述事情經過:首先,專家們一開始沒看懂小哥哥表達的意思,沒敢采用小哥哥的方案。


    後來,小哥哥專門做了一個視頻,專家組才看懂。


    換句話說,就是學渣沒看懂學神的解題過程,學神隻好詳細的講一遍。]


    [專家組是學渣,秦淮小哥哥是學神,鑒定完畢。]


    [三個月vs五分鍾。請問秦淮小哥哥的腦袋是怎麽長的?]


    [秦淮小哥哥: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專家都是垃圾。]


    吳秘書長悻悻然。


    學渣與學神的比喻,竟然出奇的形象生動……


    尷尬。


    當然,在評論過後,網友們開始好奇的點開秦淮所製作的視頻。


    他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複雜的工程設計圖了。


    不過打開視頻後,眼前的畫麵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因為畫麵中,出現了半棟雕梁畫棟,清晰擬真的木質古建築,


    這應該就是秦省那棟拆卸了之後重裝不好的唐朝古建築了。


    雖然麵積略小,但五髒六腑一應俱全,而且古樸大氣,有盛唐餘韻。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建模水準很高了!


    而隨著進度條往前推移,一根根木料從天而降,堆砌在古建築上,榫卯結構互相咬合,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


    好像在疊俄羅斯方塊,整個過程流暢簡明,看起來賞心悅目。


    而編號第七百四十九的木料轉動四十五度,再轉動四十五度這兩段畫麵。


    真的把網友驚訝住了。


    上百根一盤散沙、隨時都可能分崩離析的木料,竟然刹那間往內有規律的收縮。


    榫卯結構的神奇隻此展露無疑。


    網友們發出了一連串的驚歎,為老祖宗的智慧歎為觀止。


    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這難道就是失傳的墨家機關術嗎?(滑稽)]


    [我一直以為榫卯結構已經落伍了,沒想到竟然這麽不可思議!]


    [佩服秦淮小哥哥,不僅繼承著傳統文化,還能與時俱進用現代科技宣傳它們。]


    [歡迎收看‘當工匠遇上現代科技’係列,小小的視頻好像看科幻大片一樣,視覺衝擊強烈,不夠看啊!]


    [既要保證準確性,又保證視覺上的美學,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應該很困難吧?]


    [教練:我想學……]


    [教練:滾!我特麽也不知道怎麽做!]


    當然,也有網友懷疑視頻內容的切實可行性。


    [我很懷疑,現實中能像視頻中這樣組裝嗎?真的可以通過把一根木料轉四十五度就令上百根木料也受到影響嗎?]


    吳秘書長用官方賬號在下麵迴複:[不用懷疑,我們已經按照視頻上的重組方式複原了秦省的古建築。而且,當時的情況和視頻中一模一樣。]


    不怪這些網友會懷疑,哪怕專家們第一遍看視頻時,也滿是錯愕與懷疑。


    等唐代古建築巍峨的佇立在夜色中時,他們才完全的心悅誠服。


    並為秦淮的組裝方式驚歎不已!


    中華榫卯研究協會悄咪咪的在下麵點讚:[偷偷給業內奆佬點個讚。受秦淮奆佬啟發,我們發現,用視頻展示榫卯結構是一件推廣傳統榫卯結構的極佳方式!


    明天開會,協會就會正式著手這件事情。


    每一個榫卯結構,都會做成一個小視頻。到時候請秦先生不吝斧正。]


    [666,又有官方認真微博出來冒泡。先是幾大博物館聯手,再是古建築研究協會,現在又有官方榫卯研究機構……秦淮小哥哥怎麽這麽招人喜歡呢?]


    而隨著榫卯結構官方冒泡,全國各地的古建築搬遷協會都過來冒泡: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我們豫省有十六棟宋朝古建築等著搬遷呢!來幫幫忙啊!]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江東也有六棟古建築等待搬遷,我們掃榻相迎!]


    [@秦淮小哥哥,秦先生,我們湘楚的次生原始森林出現了蟲害,能不能過來幫忙?]


    噗!


    網友們錯愕的望著被帶歪的樓層。


    你林業局瞎摻和啥呢?秦淮小哥哥又不是管林業的,不能有什麽問題就跑來找秦淮小哥哥啊。


    過了沒多久,竟然有警察局出來湊熱鬧:


    [@秦淮小哥哥,我們有一個犯人沒抓到,現場隻留下一些背影的影像,你能幫忙排查一下犯罪嫌疑人嗎?]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技藝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三顆雪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三顆雪梨並收藏技藝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