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皇權是一碗“春藥”
第222章皇權是一碗“春藥”
楊國忠府。
楊國忠麵帶冷笑,自顧坐在書房裏隨意翻看著一些地方官上呈的奏本。太子李亨今日在東宮密召陳希烈三人會麵,他早已得到了消息。
應該說,他主掌相權獨攬朝政多時,已經在朝野上下宮裏內外培植起了相當龐大和細密的勢力體係。在這長安城裏,楊國忠的影響力和掌控力,遠遠不是陳玄禮或者張繼勇所能比。
雖然在李亨的刻意扶植下,張繼勇和陳玄禮青雲直上,權勢漸起。而陳希烈作為老臣,又有其相應的價值。這三人聯合起來,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但暫時來說,還是無法與楊國忠分庭抗禮。
如果楊漣不分走了陳玄禮一半的軍權,楊國忠或許還會高看陳玄禮和張繼勇一眼,可如今,楊家人掌握兵權,他又掌握政權,怎麽可能把陳玄禮和張繼勇放在眼裏?
看來張瑄說的沒錯,若是沒有了張瑄的存在,恐怕這李亨遲早要向老子下手。由此可見,楊家隻能跟張瑄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共享權力和富貴,才可能長久。
楊國忠正在思量間,突然長子楊勳來報,“父親大人,陳希烈來訪。”
楊國忠冷笑一聲,“來了嗎?無論他們背後搞什麽,最終還是要迴到老子這裏來。沒有老子的支持,就憑陳希烈這個老東西,陳玄禮和張繼勇這兩個無知的蠢貨,又能做成什麽事兒?”
“讓他到書房來。”
“是,父親。”楊勳離去。
陳希烈緩步而來,大老遠就見楊國忠笑吟吟地站在書房門口,向他招了招手。
陳希烈朗聲笑著,抱拳施禮道,“楊相!”
“陳相大駕光臨,國忠闔府生輝啊。”楊國忠哈哈大笑著,“怎麽,陳相進宮與殿下議事完結了?”
陳希烈陡然一震,卻是尷尬地勉強一笑,“楊相,殿下傳召,老夫不敢不從……不便之處,還請楊相寬諒一二啊。”
“哎——陳相客氣了,殿下傳召,我等臣子,焉能不從。國忠聽聞,也本欲前往,可惜身體略有不適,就作罷了。”
兩人各自心懷鬼胎客套寒暄著進了書房,分賓主坐下。
陳希烈沒有繞圈子,直接就將李亨的“暗示”說了一遍。
楊國忠微微有些震驚。他倒是沒有想到,一向軟弱的太子李亨,竟然產生了如此“強硬”的念頭——居然,居然要逼迫老皇帝退位,直接登位成為皇帝了。
反正老皇帝現在基本上人事不省,頭腦不太清楚,隻要一道詔書,假以皇帝的名義,再有群臣的勸進,直接施行禪讓大典就是了。而且,以老皇帝的名義提前下一道罪己詔,也就將所謂天災示警的事兒遮掩了過去。
好一個完美的計劃啊。楊國忠心裏一突,冷冷道,“陳相,事關重大,請恕國忠不敢苟同。”
“楊相,若是繼續保持這個樣子下去,太子監國時間過長,名不正言不順,遲早會釀成大禍。朝廷一旦動蕩,對於你我,都沒有任何好處。”陳希烈知道楊國忠非常狡猾,本來就沒指望他能一下子就答應。
以楊國忠的流氓本性而言,縱然是心裏同意,但嘴上也會推三阻四,借以討價還價,爭取個人的最大利益。
楊國忠就是如此,他是真正的政治流氓,流氓在了明處。眾臣都深知他的性情,隻是沒有人敢說三道四。
“陳相啊,你我為陛下效命多年,陛下性情如何,你我心知肚明。陛下尚健在人世,他焉能禪讓皇位與太子?此事不妥,大大不妥!”楊國忠搖了搖頭。
陳希烈心裏暗罵,心道老皇帝此刻根本就沒有自主權,你假惺惺地做什麽?難道你楊國忠還是一個忠孝之人不成?
陳希烈耐著性子笑道,“楊相,殿下承諾,事成之後,當進封楊相為太傅、安國郡王,並將殿下之女延光賜婚於長公子楊勳。”
“楊相即將位極人臣,這天下何人可比?老夫這裏恭喜楊相了。”
楊國忠眸子一亮,閃爍了一下,卻又不動聲色地歎息道,“陳相啊,你也是三朝老臣,當知這種事情關乎國體,更關乎你我的身家性命。若是成了便罷,一切皆休,可若是不成,我等可就有殺身之禍!”
“國忠必須要斟酌斟酌。”
陳希烈心裏有些不耐了,皺了皺眉道,“楊相,陛下重病神誌不清,太子監國,即皇帝位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何禍之有?你我勸進擁立太子,就是擁立重臣……”
楊國忠淡淡一笑,擺了擺手道,“陳相,你以為,這勸進之事就這麽簡單?我等朝廷臣子喊幾嗓子,太子就是皇帝了?”
“皇室同意不同意、天下掌握兵馬的各大藩鎮擁護不擁護,這都是很大的問題。”
楊國忠眉梢一揚,“若是殿下能得天下藩鎮上表效忠,國忠自當充當馬前卒。”
陳希烈一怔,旋即沉吟了起來。
****************************************
離開蒲州百餘裏處,黃昏時分,張瑄的大軍再次紮營。
帥帳。
張瑄望著分坐在左右兩側的封常清、周旭初、張巡等人,淡然一笑道,“召集諸位來,有一事相商。”
“本官決定,提前抄近道趕赴隴朔……我走之後,秘而不宣,大軍由封大人、周長史和陳參軍掌管,按照既定路線,緩緩前進。”
“封大人,吐蕃王子和萬春公主的安全就交給你了。”張瑄輕輕道。
封常清苦笑一聲,起身拱手道,“大都督脫離軍中微服奔行靈州,若是朝廷有詔令下或者……下官如何處置?”
張瑄輕輕一笑,“能拖就拖,若實在拖不得,就直言相告,說本官率前鋒已經晝夜兼程,趕赴靈州去,為唐蕃和親打前站而去。”
封常清無語,隻能默然點頭。
這事兒是張瑄早就跟他商量好的,他心裏有數。知道張瑄要提前進靈州,有所謀劃。至於謀劃什麽,他沒有過問。
“周長史,赤鬆德讚以及他手下的吐蕃人你一定要給本官看管好,不得放跑了一個。”張瑄望著周旭初,目光凜然。
周旭初抱拳施禮,“下官遵命。若是出了任何差錯,但憑大都督軍法處置!”
……
……
半個時辰後,張瑄率張巡、蕭十三郎、雷萬春和南霽雲、花奴兒等領500騎兵悄然脫離大軍,抄近道直奔隴朔治所靈州。
****************************************
陳希烈第二日午後再次進宮,麵見李亨,向李亨轉達了楊國忠的意思。
見李亨的臉色不太好看,陳希烈猶豫了一下,還是壓低聲音道,“殿下,楊國忠所言,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禪讓之事,急也急不得,不若等天下藩鎮上表擁立,然後臣等再群起而唿應,大事可成矣!”
“此為穩妥之策。”
李亨長歎一聲,“陳相啊,非是本宮著急,隻是這天下藩鎮——本宮沒有太大的把握。而且,這等事情需要一個從中牽頭串聯之人……”
陳希烈微微一笑,“殿下莫非忘記了張大都督乎?張大都督對殿下忠誠不二,若是由張大都督從中牽頭,此事必成。”
“張瑄?”李亨微微沉吟起來。
“殿下,張瑄與河西哥舒翰、西域楊錡、北庭程千裏關係甚密,有他帶頭,哥舒翰三人必從之。而河南道的顏真卿,張瑄亦有薦拔之恩,張瑄一封書函過去,想必顏真卿也不會不給幾分麵子。至於安祿山和劍南道的安思順,可以忽略不計了。”
李亨長出了一口氣。陳希烈這話一出口,李亨這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張瑄在悄然之間,已經成了一個在大唐天下舉足輕重的人,對於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想必楊國忠故作姿態,也與張瑄有關吧。李亨心裏暗歎一聲,默然良久才道,“然,本宮深以為然。這樣吧,本宮會親自寫一封密函,派人傳到隴朔軍中,讓子瞻出麵替本宮謀劃一二。”
“另外,陳相你去張家走一趟,就說本宮聽聞張九鳴有一女名為雪梅,才貌雙全,品德賢淑,堪為良配,本宮十四子李僖尚未婚配……”李亨慢條斯理地道。
陳希烈嘴角一抽。
最近長安城裏傳得沸沸揚揚的,盛王李琦向張家求親,要娶張九鳴的小女兒張雪梅為續弦王妃。可李亨卻要將張雪梅賜婚給自己的十四子……這擺明了是要跟李琦宣戰……
“是,老臣遵命。”
“還有,禪讓之事可以暫緩。但這朝廷自警、下罪己詔安撫天下,卻遲延不得。”李亨淡然一笑,揮了揮手,“此事就交給陳相全權處置。”
陳希烈嘴角的苦笑越濃,卻隻能躬身領命。
陳希烈離開興慶宮,心頭的不安感越來越重。他覺得此刻的李亨,與往昔大有不同。不僅性格陰沉了許多,渾身上下也透露出幾分殺氣。
皇權果然是一碗春藥的。有了皇權的刺激,這太子已經開始變得像一隻猛虎,張開了森森利口。對任何人,都是虎視眈眈,懷有幾分先天的猜忌。
這個時候,誰要是來搶他的皇位,不亞於就是虎口拔牙了。
第222章皇權是一碗“春藥”
楊國忠府。
楊國忠麵帶冷笑,自顧坐在書房裏隨意翻看著一些地方官上呈的奏本。太子李亨今日在東宮密召陳希烈三人會麵,他早已得到了消息。
應該說,他主掌相權獨攬朝政多時,已經在朝野上下宮裏內外培植起了相當龐大和細密的勢力體係。在這長安城裏,楊國忠的影響力和掌控力,遠遠不是陳玄禮或者張繼勇所能比。
雖然在李亨的刻意扶植下,張繼勇和陳玄禮青雲直上,權勢漸起。而陳希烈作為老臣,又有其相應的價值。這三人聯合起來,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但暫時來說,還是無法與楊國忠分庭抗禮。
如果楊漣不分走了陳玄禮一半的軍權,楊國忠或許還會高看陳玄禮和張繼勇一眼,可如今,楊家人掌握兵權,他又掌握政權,怎麽可能把陳玄禮和張繼勇放在眼裏?
看來張瑄說的沒錯,若是沒有了張瑄的存在,恐怕這李亨遲早要向老子下手。由此可見,楊家隻能跟張瑄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共享權力和富貴,才可能長久。
楊國忠正在思量間,突然長子楊勳來報,“父親大人,陳希烈來訪。”
楊國忠冷笑一聲,“來了嗎?無論他們背後搞什麽,最終還是要迴到老子這裏來。沒有老子的支持,就憑陳希烈這個老東西,陳玄禮和張繼勇這兩個無知的蠢貨,又能做成什麽事兒?”
“讓他到書房來。”
“是,父親。”楊勳離去。
陳希烈緩步而來,大老遠就見楊國忠笑吟吟地站在書房門口,向他招了招手。
陳希烈朗聲笑著,抱拳施禮道,“楊相!”
“陳相大駕光臨,國忠闔府生輝啊。”楊國忠哈哈大笑著,“怎麽,陳相進宮與殿下議事完結了?”
陳希烈陡然一震,卻是尷尬地勉強一笑,“楊相,殿下傳召,老夫不敢不從……不便之處,還請楊相寬諒一二啊。”
“哎——陳相客氣了,殿下傳召,我等臣子,焉能不從。國忠聽聞,也本欲前往,可惜身體略有不適,就作罷了。”
兩人各自心懷鬼胎客套寒暄著進了書房,分賓主坐下。
陳希烈沒有繞圈子,直接就將李亨的“暗示”說了一遍。
楊國忠微微有些震驚。他倒是沒有想到,一向軟弱的太子李亨,竟然產生了如此“強硬”的念頭——居然,居然要逼迫老皇帝退位,直接登位成為皇帝了。
反正老皇帝現在基本上人事不省,頭腦不太清楚,隻要一道詔書,假以皇帝的名義,再有群臣的勸進,直接施行禪讓大典就是了。而且,以老皇帝的名義提前下一道罪己詔,也就將所謂天災示警的事兒遮掩了過去。
好一個完美的計劃啊。楊國忠心裏一突,冷冷道,“陳相,事關重大,請恕國忠不敢苟同。”
“楊相,若是繼續保持這個樣子下去,太子監國時間過長,名不正言不順,遲早會釀成大禍。朝廷一旦動蕩,對於你我,都沒有任何好處。”陳希烈知道楊國忠非常狡猾,本來就沒指望他能一下子就答應。
以楊國忠的流氓本性而言,縱然是心裏同意,但嘴上也會推三阻四,借以討價還價,爭取個人的最大利益。
楊國忠就是如此,他是真正的政治流氓,流氓在了明處。眾臣都深知他的性情,隻是沒有人敢說三道四。
“陳相啊,你我為陛下效命多年,陛下性情如何,你我心知肚明。陛下尚健在人世,他焉能禪讓皇位與太子?此事不妥,大大不妥!”楊國忠搖了搖頭。
陳希烈心裏暗罵,心道老皇帝此刻根本就沒有自主權,你假惺惺地做什麽?難道你楊國忠還是一個忠孝之人不成?
陳希烈耐著性子笑道,“楊相,殿下承諾,事成之後,當進封楊相為太傅、安國郡王,並將殿下之女延光賜婚於長公子楊勳。”
“楊相即將位極人臣,這天下何人可比?老夫這裏恭喜楊相了。”
楊國忠眸子一亮,閃爍了一下,卻又不動聲色地歎息道,“陳相啊,你也是三朝老臣,當知這種事情關乎國體,更關乎你我的身家性命。若是成了便罷,一切皆休,可若是不成,我等可就有殺身之禍!”
“國忠必須要斟酌斟酌。”
陳希烈心裏有些不耐了,皺了皺眉道,“楊相,陛下重病神誌不清,太子監國,即皇帝位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何禍之有?你我勸進擁立太子,就是擁立重臣……”
楊國忠淡淡一笑,擺了擺手道,“陳相,你以為,這勸進之事就這麽簡單?我等朝廷臣子喊幾嗓子,太子就是皇帝了?”
“皇室同意不同意、天下掌握兵馬的各大藩鎮擁護不擁護,這都是很大的問題。”
楊國忠眉梢一揚,“若是殿下能得天下藩鎮上表效忠,國忠自當充當馬前卒。”
陳希烈一怔,旋即沉吟了起來。
****************************************
離開蒲州百餘裏處,黃昏時分,張瑄的大軍再次紮營。
帥帳。
張瑄望著分坐在左右兩側的封常清、周旭初、張巡等人,淡然一笑道,“召集諸位來,有一事相商。”
“本官決定,提前抄近道趕赴隴朔……我走之後,秘而不宣,大軍由封大人、周長史和陳參軍掌管,按照既定路線,緩緩前進。”
“封大人,吐蕃王子和萬春公主的安全就交給你了。”張瑄輕輕道。
封常清苦笑一聲,起身拱手道,“大都督脫離軍中微服奔行靈州,若是朝廷有詔令下或者……下官如何處置?”
張瑄輕輕一笑,“能拖就拖,若實在拖不得,就直言相告,說本官率前鋒已經晝夜兼程,趕赴靈州去,為唐蕃和親打前站而去。”
封常清無語,隻能默然點頭。
這事兒是張瑄早就跟他商量好的,他心裏有數。知道張瑄要提前進靈州,有所謀劃。至於謀劃什麽,他沒有過問。
“周長史,赤鬆德讚以及他手下的吐蕃人你一定要給本官看管好,不得放跑了一個。”張瑄望著周旭初,目光凜然。
周旭初抱拳施禮,“下官遵命。若是出了任何差錯,但憑大都督軍法處置!”
……
……
半個時辰後,張瑄率張巡、蕭十三郎、雷萬春和南霽雲、花奴兒等領500騎兵悄然脫離大軍,抄近道直奔隴朔治所靈州。
****************************************
陳希烈第二日午後再次進宮,麵見李亨,向李亨轉達了楊國忠的意思。
見李亨的臉色不太好看,陳希烈猶豫了一下,還是壓低聲音道,“殿下,楊國忠所言,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禪讓之事,急也急不得,不若等天下藩鎮上表擁立,然後臣等再群起而唿應,大事可成矣!”
“此為穩妥之策。”
李亨長歎一聲,“陳相啊,非是本宮著急,隻是這天下藩鎮——本宮沒有太大的把握。而且,這等事情需要一個從中牽頭串聯之人……”
陳希烈微微一笑,“殿下莫非忘記了張大都督乎?張大都督對殿下忠誠不二,若是由張大都督從中牽頭,此事必成。”
“張瑄?”李亨微微沉吟起來。
“殿下,張瑄與河西哥舒翰、西域楊錡、北庭程千裏關係甚密,有他帶頭,哥舒翰三人必從之。而河南道的顏真卿,張瑄亦有薦拔之恩,張瑄一封書函過去,想必顏真卿也不會不給幾分麵子。至於安祿山和劍南道的安思順,可以忽略不計了。”
李亨長出了一口氣。陳希烈這話一出口,李亨這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張瑄在悄然之間,已經成了一個在大唐天下舉足輕重的人,對於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想必楊國忠故作姿態,也與張瑄有關吧。李亨心裏暗歎一聲,默然良久才道,“然,本宮深以為然。這樣吧,本宮會親自寫一封密函,派人傳到隴朔軍中,讓子瞻出麵替本宮謀劃一二。”
“另外,陳相你去張家走一趟,就說本宮聽聞張九鳴有一女名為雪梅,才貌雙全,品德賢淑,堪為良配,本宮十四子李僖尚未婚配……”李亨慢條斯理地道。
陳希烈嘴角一抽。
最近長安城裏傳得沸沸揚揚的,盛王李琦向張家求親,要娶張九鳴的小女兒張雪梅為續弦王妃。可李亨卻要將張雪梅賜婚給自己的十四子……這擺明了是要跟李琦宣戰……
“是,老臣遵命。”
“還有,禪讓之事可以暫緩。但這朝廷自警、下罪己詔安撫天下,卻遲延不得。”李亨淡然一笑,揮了揮手,“此事就交給陳相全權處置。”
陳希烈嘴角的苦笑越濃,卻隻能躬身領命。
陳希烈離開興慶宮,心頭的不安感越來越重。他覺得此刻的李亨,與往昔大有不同。不僅性格陰沉了許多,渾身上下也透露出幾分殺氣。
皇權果然是一碗春藥的。有了皇權的刺激,這太子已經開始變得像一隻猛虎,張開了森森利口。對任何人,都是虎視眈眈,懷有幾分先天的猜忌。
這個時候,誰要是來搶他的皇位,不亞於就是虎口拔牙了。